2015/001《前山報》
◎蔡佳芳
參觀過無數的博物館,卻無法定義玉溪有容,是博物館也是展演空間,自成一格,跟環境融合,像是無邊沼澤,生養獨立的姿態及美學。玉溪有容有兩個地點,一是91二為94,佇立於仰德大道二段路旁,隔路相望,宛如綠林聖地,沒得令牌閒人禁入。
玉溪有容教育基金會的林文雄董事長,是位愛石之人,收藏了很多美石之後,覺得應該開放給更多愛好者觀賞,買下了91號的地,又因91號沒有停車場,所以增購了94號,後94號因南藝大「建築繁殖場」進駐改造,從此這個空間產生了更多的可能。
Studio94
Studio94的大門不易尋獲,必須先經過往下的木棧道,方可進入看似大廳但又像民宅的空間。此房舍經過臺南藝術大學建築繁殖場多次改造,破除空間的框架,卸下大部分的隔間及門扉。是故,遊走其間,彷彿愛麗絲迷走花園,轉彎即是偶遇,往前是未知。穿梭其間,有路便可步履,有梯便可上行,天涼可在屋頂舞風,或伴雨在廊下沉思。館舍另一處緊連著民宅,94的館員更像是在地的生活者,跟街坊共棲共生,煮食在地農民的食材,餵養或汲取環境的養份,沒有固定的辦公空間,遵從個自的性格安靜的思索及勞動,共煮齊食,甚至隨著展覽短暫借宿的汪星人,最後竟也落地生根,成了工作室的一員。
從一開始的「實驗」至今有了獨特的風貌。桌旁的植物是宅後拾得,所有的佈置跟念頭,都是隨緣而來,不強求不刻意,只將空間置靜,等待「人」或「事件」的發生。繼續追問94生活者們,這個空間以前做了什麼,讓他們特別印象深刻的,一抬頭發現大家正在苦苦尋思,因為每個事件都很有意思,所有的過程都很重要,沒有預設立場,毫無標準答案。如同房舍最初尚未改造前,建築工作者花了數個月,探詢風的流動,陽光的方向,鄰人的性格,環境的屬性,尋找一個可能的方向,然後才開始動手改造,若中途覺得不適合就拆掉重組,因此94的細節都是由不同時間的「人」所建構,沒有時間的流動,僅有正在發生跟遠去而已。
Garden 91
其實草山玉溪的故事應該從91號開始說,先說林董事長為紀念父母,各取一字,創立了玉溪有容教育基金會,然後為了把他所喜愛的石雕呈現在世人眼前,所以聘請了「摩訶般若室內設計」來重新建構這座私人宅邸。倘若故事這樣說完,那就不好玩了,也不是草山玉溪的真正模樣。91跟94像是星球間的洛希極限(Roche limit)般互相吸引,所以先說94才能談91,或者談91定不能忘94,它們截然不同,卻又休戚與共。
91號原為私人宅邸,為三層樓的展示空間,建築物的外牆,以「石」堆疊變形做為網狀遮罩之設計,是以光線經過折射篩減及變形,印烙在地面或窗邊的,像是枝頭篩落的微明,溫柔熨燙著石藝及旅人。往前望去便是台北盆地,俯瞰是一個生態池,若想步履期間,可足憑荷型石板,短暫幻化為俠客施展輕功水上飄。
館內的石藝作品,有古有新,進館便被眼前的石雕土地公土地婆所吸引,側邊有席德進所繪林董事長的雙親,原來遊藝之人的初心,源自於早年關愛及理解,匯成河聚成汪洋,成為草山一景,臺北一落。館內沒有制式的排列說明,只有一紙啟示敬告來賓,只要不搬動,展物皆可觸碰。歷經歲月的石藝被「人」所觸摸關注,然後產生共鳴迴響,只屬於個人的私語,與生命共享的一期一會,等待屬於您的到來。
參觀資訊
- 參訪建議:生活者們常常穿梭在不同時空,打電話若沒人接聽實屬正常,請大家多用臉書。
- Studio94 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94號
開放時間:配合展覽開放
- Garden 91 台北市士林區仰德大道二段91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周六,請事先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