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適合在什麼樣的平台曝光?」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選對戰場,才能讓努力被放到最大 - 運動行銷的第三堂課

2022/02/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兩堂課講了關於定位與信任,但這些看不見的東西,總要有個承載的平台,才能對外呈現。
第二堂在信任資產累積表格當中,向內整理自己過往所有的累積與產出,包含給人的印象、有什麼頭銜經歷、他人的評價、自己的價值等等,依據這些項目,分別寫下自己目前已經有的、以及可再努力得到的。
但如何將這些內容轉換成可以對外呈現的東西,打造出個人品牌,有以下幾個思考點 :
  • 大家記得你的印象點是什麼 :
    從「自己、朋友、客戶」三個不同角度來看待你提供的服務
  • 別人是否能夠講清楚你做的是什麼 :
    你是否能將一個關鍵字與你這個人綁在一起? 當別人有需求,是不是能第一個想到你?
  • 有需求的人要去哪裡找你 : 要到哪個平台找你? 你提供服務的「家」在哪?
  • 你個人的產品組合
第三堂課的課程內容,講的是你的家 – 也就是你的品牌對外呈現的平台。
社群時代來臨,facebook、line、youtube、ig、blog、podcast…,我們每天一開手機就是這些平台,多數的資訊與對外聯繫也都從這些平台中獲取。
但你知道自己適合在怎麼樣的平台曝光嗎?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讓全班同學集思廣益,去分析目前當紅的各大平台用戶習慣,是第三堂課的一個重點活動。
不管是facebook、line、youtube、ig、blog、或是podcast,仔細去思考你平時慣用的平台,是什麼原因讓你比較偏好使用你目前常用的平台?
以我自己為例,我慣常使用facebook與line。
使用臉書是因為我平常有紀錄日常生活的習慣,我也很喜歡看長篇的文章、喜歡加入各類型的學習社團 – 而這種社團分類是臉書一個很方便的功能;使用line是我偏好使用它能免費通話的功能、且目前在台灣人人都有,在溝通聯繫上較為方便,甚至我可以創建自己一人的群組,當作生活雜事的備忘錄。
你的慣用平台其實也與你的學習模式有關。像是youtube、podcast這類影音平台,我自認我的學習模式偏向視覺型、我也不太喜歡一次有多重感官刺激,所以除非有特殊目的(比如說有特定想聽的主題廣播),不然我通常不會去使用它。
先了解自己習慣背後的原因,會更好理解他人的行為模式,有時甚至會發現 : 當前流行的趨勢,其實也與整體社會環境變遷有關。
舉例來說,我們都說2021年是「聽」眾當道的時代,podcast、clubhouse大行其道,因為在疫情下大家採用較多線上方式學習,長期盯著螢幕產生視覺疲勞,因而改用耳朵去聽,換個方式吸收新知。
除了這個原因,也因為這個世界高速運轉、講求效率,大家會希望能夠多工、能同時做很多事(比如一邊開車一邊聽廣播),而加速了聲音平台的發展。
清楚各平台的用戶習慣,就要仔細去評估 : 你適合在怎樣的平台生存? 什麼樣的環境,才能將你的努力放到最大?
不是人家做什麼,就跟著去做什麼;也不是今天人家發什麼貼文,就覺得好像應該要來跟風一下。聚焦在一個領域上,抓好曝光的時間點,定期定量持續的產出,這種長期對焦在同一領域耕耘的一致性,才會是他人能對你產生明確印象點的來源。

努力的姿態再怎麼笨拙,都好過華麗的空想

老師用這句話來當作這周課堂的尾聲。
在有標準答案的教育體制下,現代人其實很怕犯錯。
但在打造個人品牌的過程中,想要做什麼其實都沒有對錯。記得在學期初的第一堂課,老師就要求我們先找好自己的定位。因為你對於你的品牌設定及瞭解,不是由市場決定,而是由你自己決定。
在嘗試的過程中,其實都可以不斷的微調、迭代優化,初期都是從做中學、從錯誤中學習,才會知道什麼樣的內容最適合自己。
想只是問題,做才是答案。有很多事,其實都要回到最源頭、回到自己身上去找答案,也只有快速試錯,才能不斷往前繼續前進,也從中累積不怕犯錯的自信與勇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盧郁婷
盧郁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