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卵到美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天跟第一批赴美團取經(Labryo),已知的費用:

Must:

1. 精子:1管3萬台幣,建議買2管6萬台幣。(避免授精失敗,沒精子可用。)

2. 解凍 + 受精:6000美金

3. 植入:3000美金

4. 植入後追蹤:750美金

5. 美國傳染病檢查:A卵A生750美金;A卵B生1500美金

6. 台灣傳染病檢查:5600台幣

(傳染病檢查,兩個國家都需要。美國的部分可以在台灣做,但要付400美金運費)

7. 美國醫生約談,是算小時的,一小時200~250美金


Option:

1. 染色體檢查(就是PGS):600~650美金/顆,另加運費400美金。

2. 卵母基因檢查(我做的是Sema 4):250美金。

3. 卵母基因和精子pre-match:我還沒做,不清楚。


Must總計:40萬台幣左右

Option總計:抓兩個PGS囊胚。大概是6萬台幣。

傳染病檢查聽說是美國法規規定,要在美國當地做。檢查的項目大概是梅毒、愛滋...其他項目我忘了。

基因檢查:就是你在買精子之前,診所先把你的基因跟精子先模擬受精。假設有個疾病,你是顯性、精子那邊也是顯性,寶寶生出來就會帶有那個疾病。但是勒~基因序列有10公里那麼長。目前已知的基因段差不多就兩三百個,因為基因段還有太多未知,所以這塊只能說是盡量。費用應該還會有沒包含到的,這個要談。例如說:要人工控制生理週期植入,那些用藥。買精子要看寶寶照還是成人照?像California的成人照要另外收費。

時程也分享一下:

輸卵到美國,可能要抓4~5個月的文件處理時間。這比我想像的久。

PGS:目前我先抓1個月,我下週會問Labryo的醫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九尾的沙龍
112會員
169內容數
九尾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22
週六到學姊家看寶寶,學姊這對是之前在愛群一起輸卵的卵母。卵母年紀跟我一樣大,一樣輸卵都是慘遭滑鐵盧,拿到個啼笑皆非的結果。 6個卵母裡,有3個滑鐵盧。當時我們三個陸續去Labryo取鮮卵,他們取卵後很快植入,現在寶寶都三個月大了。我這次去就是去看學姊的寶寶。 寶寶眼睛很像東方人,是單眼皮,鼻子嘴
2023/11/22
週六到學姊家看寶寶,學姊這對是之前在愛群一起輸卵的卵母。卵母年紀跟我一樣大,一樣輸卵都是慘遭滑鐵盧,拿到個啼笑皆非的結果。 6個卵母裡,有3個滑鐵盧。當時我們三個陸續去Labryo取鮮卵,他們取卵後很快植入,現在寶寶都三個月大了。我這次去就是去看學姊的寶寶。 寶寶眼睛很像東方人,是單眼皮,鼻子嘴
2023/11/15
生理期在白沙屯當天報到,在南寮漁港的時候,我太太問我要不要去監測卵泡。我想了想,搖了搖頭。當天的焦點是朋友聚會,我不想還要趕到診所把自己弄的那麼累。 接著就是診所停診的週日、工作忙碌的週一,Day 4週二的時候有空,我想說去宜蘊確認一下卵泡數。測出來的結果,有7~9顆,卵泡數還算不錯。 我問王懷
2023/11/15
生理期在白沙屯當天報到,在南寮漁港的時候,我太太問我要不要去監測卵泡。我想了想,搖了搖頭。當天的焦點是朋友聚會,我不想還要趕到診所把自己弄的那麼累。 接著就是診所停診的週日、工作忙碌的週一,Day 4週二的時候有空,我想說去宜蘊確認一下卵泡數。測出來的結果,有7~9顆,卵泡數還算不錯。 我問王懷
2023/11/15
因為試管療程而熟識的同志朋友心情悶,我約了他們去郊外散心。 她們很客氣,說要去租iRent,殊不知我已經比價好四家租車業者,忠孝復興的小馬租車假日1890元,不是最便宜的、但客訴比較少,跟iRent小時計費的比,便宜4~6成,也比較沒有時間壓力。我把比價的結果跟她們說,她們才願意讓我租車。 週六
2023/11/15
因為試管療程而熟識的同志朋友心情悶,我約了他們去郊外散心。 她們很客氣,說要去租iRent,殊不知我已經比價好四家租車業者,忠孝復興的小馬租車假日1890元,不是最便宜的、但客訴比較少,跟iRent小時計費的比,便宜4~6成,也比較沒有時間壓力。我把比價的結果跟她們說,她們才願意讓我租車。 週六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跟太太於2023年6月前往美國取卵+鮮胚植入(A卵B生),卵母AMH 3.86,取21顆卵,19個成熟,19個受精,最後有11個囊胚。
Thumbnail
我跟太太於2023年6月前往美國取卵+鮮胚植入(A卵B生),卵母AMH 3.86,取21顆卵,19個成熟,19個受精,最後有11個囊胚。
Thumbnail
合胚後,胚胎的結果不是我可以控制的,但這次取卵數我有點驚喜。年紀的確會影響,但短期內的影響,可能還是跟當下的狀態比較有關係。 這次去Labryo取鮮卵一共待6天,週一到週三是跟35歲的couple要植入的couple一起住,而且我還是厚著臉皮臨時跟他們開口,自己帶睡袋地墊睡他們客廳地板上(而且還只
Thumbnail
合胚後,胚胎的結果不是我可以控制的,但這次取卵數我有點驚喜。年紀的確會影響,但短期內的影響,可能還是跟當下的狀態比較有關係。 這次去Labryo取鮮卵一共待6天,週一到週三是跟35歲的couple要植入的couple一起住,而且我還是厚著臉皮臨時跟他們開口,自己帶睡袋地墊睡他們客廳地板上(而且還只
Thumbnail
孕醫專屬的合格精卵捐贈者,除國健署規定的健康評估檢查外,還額外施行常見遺傳性疾病(SMA及FXS)帶因檢測及染色體檢查,確定我們能提供最優良的生殖細胞。 目前各血型,孕醫皆有多位合格的儲備捐贈者,不需漫長等待。夫妻雙方完成健康評估、繳交必需文件及費用後,即可進入配對審查。
Thumbnail
孕醫專屬的合格精卵捐贈者,除國健署規定的健康評估檢查外,還額外施行常見遺傳性疾病(SMA及FXS)帶因檢測及染色體檢查,確定我們能提供最優良的生殖細胞。 目前各血型,孕醫皆有多位合格的儲備捐贈者,不需漫長等待。夫妻雙方完成健康評估、繳交必需文件及費用後,即可進入配對審查。
Thumbnail
做人工生殖這件事情,大概最愉快的地方就是這個步驟了吧XDD 而在我們凍卵完後,要在挑選精子之前,需要先做隱性基因檢查後才能做挑選精子的動作,當然在基因檢查還沒出來之前,你們要預先挑選也是可以。
Thumbnail
做人工生殖這件事情,大概最愉快的地方就是這個步驟了吧XDD 而在我們凍卵完後,要在挑選精子之前,需要先做隱性基因檢查後才能做挑選精子的動作,當然在基因檢查還沒出來之前,你們要預先挑選也是可以。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有版友問植入的行程安排,每間診所的要求不同,Labryo比較彈性,但有些比較嚴格的診所要求植入前到驗孕全程都要在美國,這種的大概要在美國待一個月,以加州來說,一天的住宿大概要抓五千元台幣,一個月就是15萬。加上機票,光交通住宿可能就要20萬。 Labryo的彈性比較高,只需要植入前一個工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有版友問植入的行程安排,每間診所的要求不同,Labryo比較彈性,但有些比較嚴格的診所要求植入前到驗孕全程都要在美國,這種的大概要在美國待一個月,以加州來說,一天的住宿大概要抓五千元台幣,一個月就是15萬。加上機票,光交通住宿可能就要20萬。 Labryo的彈性比較高,只需要植入前一個工
Thumbnail
千萬萬算不如MC算,生理期提前近一周到,本來設定是4/20出發到美國的鮮卵排程,臨時改成4/17出發。算一算時間,看到醫生的時候已經是DAy 10,最快取卵時間是Day 12。公司4/17有高層從海外來,如果提前飛,老闆心裡肯定有疙瘩。思來想去,決定還是壓線到美國,訂4/17半夜的飛機。主要是我在美
Thumbnail
千萬萬算不如MC算,生理期提前近一周到,本來設定是4/20出發到美國的鮮卵排程,臨時改成4/17出發。算一算時間,看到醫生的時候已經是DAy 10,最快取卵時間是Day 12。公司4/17有高層從海外來,如果提前飛,老闆心裡肯定有疙瘩。思來想去,決定還是壓線到美國,訂4/17半夜的飛機。主要是我在美
Thumbnail
早上6點多,做夢夢到PGS結果出來直接驚醒,然後起床開燈打開手機,Molly真的傳訊息給我,5顆送檢的結果,有2顆過P。 男生:4AA 女生:4AB 看到訊息的當下很開心,直到我太太走進房間,我開始哭了起來,我終於可以放鬆下來! 我沒有想到結果會那麼好,因為我這次取的卵少,送P的胚胎也少。我本來想說
Thumbnail
早上6點多,做夢夢到PGS結果出來直接驚醒,然後起床開燈打開手機,Molly真的傳訊息給我,5顆送檢的結果,有2顆過P。 男生:4AA 女生:4AB 看到訊息的當下很開心,直到我太太走進房間,我開始哭了起來,我終於可以放鬆下來! 我沒有想到結果會那麼好,因為我這次取的卵少,送P的胚胎也少。我本來想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