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轉換的反思—二訪羅馬縱走迎新隊,那依舊陰雨綿綿的宜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2021/11/27-28
蒼翠的松蘿與成串涓滴的馬醉木交互點綴、迷霧繚繞的巨木森林昂然挺立、潔白的雲海於腳下翻騰、廣袤的芒草原綿延無盡,上述種種瑰麗的景緻,全都被壓縮在一條僅11公里長、爬升不到1千米的中級山路線中。位於宜蘭與台中交接處的羅馬縱走,是近年來相當熱門的路線,可初次造訪此處時,是在那個疫情後登山潮尚未爆發、羅馬尚恬靜清幽的時期。
羅馬縱走的路線自思源埡口舊派出所出發,越過羅葉尾溪後陡上直抵海拔2717米的羅葉尾山,沿途行於稜線上的防火巷,可欣賞中高海拔植物爭艷,偶然回首,濕氣迂迴的宜蘭上空常可見得那鬆軟皎潔的雲海。續穿過茂密的森林,行經羅馬神木一帶如神殿般的巨木林區,霧氣與神樹交錯成為奇幻的迷霧森林。再行穿出樹林,一望無際的草坡起伏蕩漾,中央山脈、雪山山脈都清晰可見,是一條難得能夠體驗高山景緻的中級山路線。
由於是迎新隊伍,再度特意將此行開成兩天的行程,於神木的環抱下過夜。同樣的地點、同樣是迎新隊,不同的是路途已從幽靜變得人聲鼎沸,自己也從初次登山的新生,成為掌管隊伍安全的領隊。時隔2年的重遊,心中所有的感觸與思緒,或許就留給山嵐雲霧來勾勒描摹罷。

行程概述—
詳細時間軸與行程(純文字)記錄請看這邊
D1 思源埡口派出所→羅葉尾山→羅馬神木C1
D2 羅馬神木C1→馬武佐野郡山→馬鰣橋

D0
雨刷來回刮擦著玻璃上時大時小的水珠,寬敞的觀光巴士在狂風呼嘯下披著夜色勉力前行,初冬的宜蘭再次以那熟悉的陰雨面貌迎接我們的到來。夜深了,前方的視野中僅存前車通紅的尾燈,駛入了那場跨越兩年時空的濃霧之中,人事已變,可景物依舊。車輛在搖晃間停了下來,外頭的雨勢未見停歇,點亮頭燈朝著遠方的黑暗裡探去,試圖搜索著與回憶重疊的痕跡。滴答落下的雨水增強了冷空氣的威力,搓揉著雙手,敦促一眾新生走上那漆黑的泥土小徑。
躺在廢棄的派出所內望著天花板,回憶起兩年多前的深夜,幾乎是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天氣,在相同的地點開啟了我的登山旅程,而今再度回到這裡,肩上不知不覺間多了許多無形的包袱。在這條路上自己多走了好一段,經驗、思考、與責任都與兩年前的自己有所不同,攝影師小林紀晴曾在「日本之路」一書中如是寫道:「在旅途中我感受到不管到多遠的地方、花費多少時間,旅行一定有終點,有個終將歸返之處」,或許對我來說,也是時後回到自己的出發點,去看看這兩年的旅程,究竟給了自己些甚麼。
D1 我回來了,可你,卻變了
清晨的氣溫依舊沁人,和Fely閒晃至派出所外,溫存著轉瞬即逝的朝霞。初來乍到的那時兩人還素不相識、甚至整趟行程都沒講上兩句話,可時至今日,在同樣的天光下、擁著同樣的夥伴,彼此間的關係卻已大不相同,時間的催化竟是如此奇妙。
照著排好的行進順序,眾人魚貫朝登山口前進,派出所下方的岔路口停著一群人,看似是由領隊帶領的商業團。低頭默默地從旁而過,曾經整日近無人煙的路線,如今也已出現商業隊伍了阿... 前陣子登山熱潮因疫情而爆發,網路新聞也不斷跳出「羅馬縱走」的關鍵字,當時便有些憂心這條令我懷念不已的山徑,或許會成為下一個山林菜市場。未料入口處的商業隊還不過是個開端,今日稍晚的遭遇,將會使當時的些微擔憂一語成讖。
深吸著沁涼濕潤的空氣,自登山口啟登後,迎面而來的便是連續的陡上。看著前方的新生氣喘吁吁地走著,自己卻總覺有些輕鬆。或許是經過了好些時間的摸索,這次的裝備即使加上了超過5公斤的公裝,仍僅有輕鬆愉快的15公斤,也或許是現在的行進技巧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使得曾走過的路線在現在看來輕鬆不少。眼前那宛若當年自己的搖擺身影,似乎正映射著自己這幾年以來的成長。
攀上開闊的防火巷,原先抑鬱的灰藍天色忽然閃過了一絲光芒,猛一抬頭,頂上的雲霧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那清澈蔚藍的青天。雖著高度爬升,穿過了遮天蓋地的雲氣,立於雲層之上的天芎總是如此潔淨,順著稜線回望,雲海正稍稍於腳邊聚集。來到稜線上一開闊的小山頭,大伙放下背包休息,周圍的矮灌叢恣意舒展,型態各異的葉片與小花朵相互爭艷,雖是凜冬時期,山上卻瀰漫著春日的微醺氣息。
雲海匯聚於腳下,與兩年前幾乎別無二致的景色,如今仍始我動容。
鑽過路旁的灌木,我探頭尋找著適合小解的地點,卻猛地撞上了一頭綠意—遍地松蘿鋪滿腳下的每一寸空間,周圍的低矮植叢形成恰到好處的遮蔽,如同覆著一層松蘿地毯的平緩空地就這麼隱身於道路旁幾步之遙的空間裡。享受著美好的冬陽,心情也隨著和煦的天氣爛漫了起來,徜徉在難能可貴的寂靜中,心靈與天地之間彷彿沒有了距離。
可那樣與天地合一的感受並未能維持多久,隨著隊伍向羅葉尾山一步步地靠近,人聲也越發吵雜,抵達轉稜處的展望空地,絡繹不絕的登山客接連出現,徹底打破了山林那令人神往的靜謐。為了將此行走成2天1夜,扛著重裝走在稜線上,行進速度自然遠比不上輕裝單攻的山友,比我們晚出發的人群逐漸追趕上來、一團團的從旁而過。來到登頂前最後一段陡上,聲勢浩大的山友團體出現在斜坡底端,不想礙著其他人前進,我們自動躲到道路一旁迴避。眼見接踵而至的山友似乎永無止盡,一問之下才知道,對方的總人數竟高達驚人的90人,而這只不過是當天造訪此處的一部分山友。
曾經的羅馬,還是那個僅稍有在登山、且喜好中級山路線的夥伴們知道的路線,一轉眼的光景竟已變得如此擁擠,往日的美好早已不再,內心不勝唏噓。踏上三角點旁的空地,曾經可以躺著享受陽光的山頂如今擠滿了人,連坐下的位子尋不著一處,一行人站定後草草拍完登頂照就匆忙下山,邊躲避人潮邊向神木前進。
近中午的宜蘭山區一如往常地飄起了霧雨,林間的泥土小徑在無數人踩踏下變得又濕又滑,部分坡度較陡的路段幾乎成了泥製的滑梯,隱約有種一年前在雨中走「太加縱走」的既視感。離開了壅塞吵雜的山頂,滑溜的土路雖難走,耳根子倒清靜了不少,在雲霧飄渺中走著,也還稱得上愜意。
四周的箭竹消失、取而代之的樹林愈來愈密,我們「走入了那有霧的森林」,Cicada輕柔悠遠的曲調在腦海深處想起,一樣潮濕的宜蘭、一樣飄逸的雲霧、勾勒出那座一樣淒美的森林。踏著潮濕的土壤,「噗哧」水聲偶爾在腳邊響起,雲層遮蔽了陽光、山嵐淡化了色彩,森林失去了蒼翠的外衣,籠上了一層神祕的黑紗。近傍晚時分,走一日行程的山友大多早已下山,僅剩重裝的我們和少數遊人仍滯留在山上,山終於安靜了下來,那個令人熟悉的巨木森林再度於眼前現蹤。
我們一步步走入了那作有霧的森林。
頂著寒氣,班底們迅速拉起繩索紮營,新生們站在一旁愣愣地看著。同樣的光景若換回到幾年前,我還是那個圍觀的新生之一,可如今卻成了主要搭帳的那位「學長」。暫棲於神木跟前,那巨大生命帶來的安詳讓人無比放鬆。穿入一旁無人的森林裡上廁所,雨點滴落在葉片上的細碎聲響和諧而清晰,溫存著特意在此過夜才能獨享的安寧,對著自己笑了笑,曾對山林一無所知的青年,如今也能自在地在下著雨的漆黑林間,細品那只屬於登山者的協奏曲。
「我不再是那個我,而你,似乎也不再是那個你了。」
我在心裡暗自對森林說道,兩年的時間,疫情讓許多容易入門的美麗山林淪為吵雜的菜市場,卻也讓自己從那個初見群山的無知新生,轉而成為現在這個稍稍了解山林、甚至有些許能力帶領他人的領隊。窩在舒適的天幕下,Fely隨著呼吸而穩定起伏的細微震動隔著睡袋傳了過來,濃濃夜色下的林子裡沒有一絲光害。和諧的聲響在耳邊交互響起,再度回到此處、再次處於巨木環抱之下,自己的能力與經驗得到了成長、身旁的夥伴有了不同的身分、皎潔的夜色也從那初次見識的陌生,轉而成為身旁這令人熟悉而放鬆的深邃。
底片相機下的神木身軀,即使只包含了部分的樹幹,仍可深刻的感受到其悠遠的生命歷程(Photographed by Fely;Kodak Gold 200)。
D2 雨過天晴
天色微亮,森林仍在沉睡,潮濕的空氣輕輕地沾在雙頰上,冰涼而清新。晨間的森林裡,露水敲打的面的聲音此起彼落,細微的鳥語蟲鳴正逐漸喚醒嶄新一日的活力。與Fely溜到遠離路徑的林間,光影恰恰讓枝椏泛著磷光,從懷裡掏出特地借來的底片相機,Fely愉快的按著快門,清脆的「喀擦」聲響,將眼前瞬間紀錄為小小膠捲上的永恆,傳統膠捲的色澤與拍攝時的繁瑣,總能讓創造一張照片顯得如此莊重而優雅。
透著晨曦的林子裡,我們悠然自得的玩鬧著,快門按下的瞬間,在底片上留下了永恆的印記(Photographed by Fely;Kodak Gold 200)。
陽光終於滲過枝椏,黃橙的光芒搭著無數細小的水霧輕柔地翻騰流瀉,累積了整夜的寒意被逐漸驅散。收拾妥當,一行人來到神木旁合影,如同曾經的我們一樣,新生們笑笑的站著,老屁股們則有默契地在按下快門的瞬間向前飛奔,山社拍照的傳統早已成了再熟悉不過的日常。順著平緩的小徑漫步,我們穿出了森林,開闊的芒草原自樹林邊緣鋪開,天上的雲正悄悄褪去,露出冬日的一抹藍天。
羅馬縱走最著名的部分,除了前半度的開闊稜線與迷霧森林,就是過了神木、自馬武佐野郡山後整段起伏於大草原上的路段了。芒草鋪墊成的地毯,在海拔不到2千5百米的中級山構築出一幅高山的開闊景致,遠眺而去,雪山山脈、北二稜線、武陵四秀、南湖中央尖等崇山峻嶺都清晰可見。一掃前日霧氣瀰漫的嬌羞,今天的山給了眾人一個無比燦爛的笑容,雨過天晴的早晨,將整片稜線映得熠熠生輝。
順著稜線的起伏緩步下降,金黃的草坡上立著一根根焦黑的樹幹,那是約一年半前的森林大火所留下的傷痕。歷經風霜的枯木猶然佇立於丘陵上,直指著藍天,生命的興衰或許僅在轉瞬之間,但其所留下的精神樣貌卻能長久流傳。明媚的坡地上,顏色各異的背包穿梭其間,在割開草坡的小徑上緩緩移動,勾勒出宛如明信片般的畫面。
沿著草坡裂隙移動的眾人,行程顏色各異的小點穿梭於稜上。
隨著路徑轉為陡下,眾人再度回到森林的懷抱,不同於初到此處時的路況,整段路同樣被踩踏得無比泥濘,隊伍的進度明顯落後於預期,卻也只能繼續埋頭奮戰。不曉得過了多少個轉彎,耳邊充斥的溪水聲響終於大得難以忽視,越過了最後一小段落差,令人懷念的有勝溪谷映入眼簾。潺潺的溪水流淌在觀闊的河道上,右側聳立的絕壁反射著陽光而顯得無比光亮。跨過此處,再翻越上方的馬路護欄,終點馬鰣橋已近在眼前。光影嶙峋下,大夥步入溪水得驚呼聲與笑鬧聲迴盪在那最後的荒野裡,更繚饒於心底,久久難以散去。
底片呈現的黃綠色澤,或許反倒是解釋當下心境的最佳色調?(Photographed by Fely;Kodak Gold 200)

後記—
再度回到羅馬縱走的稜線上,豐富多變的景緻依舊令人屏息,短短10來公里的路程就能一覽廣闊雲海、迷霧森林、與金黃草原等景色,會想要再來第二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也是基於前一次的極佳體驗,算是相當推薦給想要開始接觸登山的新手,在爬過幾次郊山之後初體驗的好選擇。
成長
回顧兩年前來到此處的自己,還沒走過任何這類型的山徑,就傻傻的扛著重裝努力跟上學長姐的腳步,才走到防火巷上方的石瀑就已氣喘吁吁、雙肩發疼,甚至思考著自己是否真的會喜歡登山。但山上多變的風景、身旁歡快的學長姐、當時還十分羞澀的同伴新生們,都讓我深深體驗到了登山時那股人與人、人與山之間大方交流的純真快樂,也就這麼一步步愛上了這項活動。
兩年後的自己,與夥伴們建立了更深厚的情誼,知識、技能、與經驗也都默默地增長了不少,曾經令自己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的地圖判位、狀況處理、搭天幕等,都已成了能夠隨心運用的技術。如今害羞張望著的新生們早已換上新面孔,曾經走得搖搖晃晃的自己,也成為了輔助他人、掌控隊伍安全的領隊,平時不易察覺的變化在回到同一個地點後,鮮明得令人不禁莞爾。
角色的轉換,讓同樣的地點引發了截然不同的思緒,從未想過當時走過的這段路,竟會意外開啟自己深入戶外圈子的大門,至今甚至還考慮要以此為業。感謝山給了我這一切,讓我得以慢慢向祂學習、並一步步成長,也感謝身旁的這群夥伴,讓我感受到登山的快樂,更成了我一輩子都不會淡忘的生死之交。
滄海桑田
隨著疫情爆發後的國旅浪潮,戶外風氣也吹得愈來愈旺,登山成了一種受歡迎的生活形態,許多曾經安靜的路線也變得人聲鼎沸,羅馬縱走就屬其中之一。以路線的難度和風景來說,這條路線絕對適合推薦給所有想要開始登山的人,但數之不盡的山友,如今卻讓我有些怯步。因此若想實際造訪這條美麗的稜線,我想我仍會建議重裝走兩天一夜的行程,主因便是這麼走的人很少,能夠在出發時間上和大部分的人錯開,甚至第二天幾乎還能完全獨享那飄渺的金色草坡,算是在這人潮洶湧的地方,稍稍避開人群的最佳良方了。
結語
兩年的時間真的能讓人成長不少,感謝緣分讓我與山相遇、讓我進入山社、讓我認識群山、並讓我重回此處。第一次重複造訪同一條登山路線,與山對看著彼此的改變,臉上透出的那抹微笑包含了無數難以描摹的情緒,卻又如同晨曦劃破雲彩的瞬間那般真實而深刻。所以...就笑吧!因為或許也只有這樣的笑,才能真正為此行畫上句點。
2019年開始接觸登山活動的筆者,喜愛台灣的山林,也喜歡各式各樣的戶外活動。足跡從高山百岳到中級山遺跡探勘都涵蓋,參與的活動則從溯溪、攀岩、到攀樹都有所囊括,雖看似樣樣通但實則樣樣不精。此處紀錄筆者的戶外生活體驗,希望透過文字刻劃自己的回憶,傳達依靠己力追尋愛好的理念,並期許文章能自娛娛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八唐縱走可以說是谷關七雄路線中最經典、也最困難的一條,自七雄之首的八仙山沿著稜線下至七雄老么的唐麻丹山,僅約15公里的路程就迅速累積了直逼2000公尺的總爬升與下降。此次在林務局計畫的需求下,刻意走成2天1夜的行程,多了些負重、卻也多了些意想不到的寧靜。
徒步120公里的路程,就為了那最後列入的百岳與全國次大的高山湖泊,真的值得嗎?此行中腦海裡不停迴盪的疑問,究竟有沒有個答案?這是一趟漫長的旅程,預料之外的挑戰使我們面臨危機,林道頂端的秀麗景緻留下了深刻印象,夥伴之間的情誼擦出了絢爛火花,橫跨眾多歷史的長路,究竟讓我得到了些甚麼?
位在中央山脈深處的七彩湖是全台第二大高山湖泊,一旁坐擁草原廣袤的六順山,則是台灣最後被納入的百岳。此行走東進西出的路線,途經林田山、台電工作站等遺跡,遍覽六順七彩光彩奪目的高山美景。行程最後,在海天寺庇佑下有驚無險地走了一遭鬼門關,襯著濁水溪的滾滾洪流,旅程的疲勞化做美好回憶,與那山、那水一同永存。
中央山脈深處的七彩湖是全台第二大高山湖泊,一旁草原廣袤的六順山,則是台灣最後被納入的百岳。此行走東進西出的路線,途經林田山、台電工作站等遺跡,遍覽六順七彩光彩奪目的高山美景。行程第三、四天,辛苦翻上六順的陡坡,一覽傳說中的金黃草原,並在那絢麗的嶙峋湖畔,順利與OB會師,共同寫下山社的歷史的新頁。
埋藏於中央山脈深處的七彩湖,是全台第二大的壯麗高山湖泊,一旁坐擁金黃草原的六順山,則是台灣最後被納入的百岳。此行自東側萬榮林道出發,穿過林田山遺跡後,經六順山抵七彩湖。回程改走西側丹大林道,越過丹大林區的心臟地帶,一覽東西送電的建設軌跡。背上屬於我們的使命,我們將即將出發,在此譜寫嶄新的篇章。
大元國小探銅山林道出翠峰湖,4天半的行程裡,橫跨的遺跡從林業、礦業、到泰雅古道,走過的路程包含渡溪、無路徑上探勘、崩壁高繞、與架繩上攀,滿足了追思感懷的心念,也挑戰了技能與體力的極限。總歸這條路帶給我的成長,感謝山給予我們的一切挑戰,讓我們能有所成長,也感謝先人留下的無數遺跡,使我們心有所屬。
八唐縱走可以說是谷關七雄路線中最經典、也最困難的一條,自七雄之首的八仙山沿著稜線下至七雄老么的唐麻丹山,僅約15公里的路程就迅速累積了直逼2000公尺的總爬升與下降。此次在林務局計畫的需求下,刻意走成2天1夜的行程,多了些負重、卻也多了些意想不到的寧靜。
徒步120公里的路程,就為了那最後列入的百岳與全國次大的高山湖泊,真的值得嗎?此行中腦海裡不停迴盪的疑問,究竟有沒有個答案?這是一趟漫長的旅程,預料之外的挑戰使我們面臨危機,林道頂端的秀麗景緻留下了深刻印象,夥伴之間的情誼擦出了絢爛火花,橫跨眾多歷史的長路,究竟讓我得到了些甚麼?
位在中央山脈深處的七彩湖是全台第二大高山湖泊,一旁坐擁草原廣袤的六順山,則是台灣最後被納入的百岳。此行走東進西出的路線,途經林田山、台電工作站等遺跡,遍覽六順七彩光彩奪目的高山美景。行程最後,在海天寺庇佑下有驚無險地走了一遭鬼門關,襯著濁水溪的滾滾洪流,旅程的疲勞化做美好回憶,與那山、那水一同永存。
中央山脈深處的七彩湖是全台第二大高山湖泊,一旁草原廣袤的六順山,則是台灣最後被納入的百岳。此行走東進西出的路線,途經林田山、台電工作站等遺跡,遍覽六順七彩光彩奪目的高山美景。行程第三、四天,辛苦翻上六順的陡坡,一覽傳說中的金黃草原,並在那絢麗的嶙峋湖畔,順利與OB會師,共同寫下山社的歷史的新頁。
埋藏於中央山脈深處的七彩湖,是全台第二大的壯麗高山湖泊,一旁坐擁金黃草原的六順山,則是台灣最後被納入的百岳。此行自東側萬榮林道出發,穿過林田山遺跡後,經六順山抵七彩湖。回程改走西側丹大林道,越過丹大林區的心臟地帶,一覽東西送電的建設軌跡。背上屬於我們的使命,我們將即將出發,在此譜寫嶄新的篇章。
大元國小探銅山林道出翠峰湖,4天半的行程裡,橫跨的遺跡從林業、礦業、到泰雅古道,走過的路程包含渡溪、無路徑上探勘、崩壁高繞、與架繩上攀,滿足了追思感懷的心念,也挑戰了技能與體力的極限。總歸這條路帶給我的成長,感謝山給予我們的一切挑戰,讓我們能有所成長,也感謝先人留下的無數遺跡,使我們心有所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國境開放,後疫情時代 國旅進入戰國時期 人都飛出國了,前幾年幾乎要被踏平的每條山徑 也成了這副模樣 這是第二次的卯木山 其實,我還挺喜歡的 先爬升陡上(我走大禹嶺車站旁進入),接著陡升陡降拉繩都來 然後會進入一段平坦好步行的松針步道 前有挑戰、後有愜意,歷經辛苦後會有大景 但這次前往 可能因
Thumbnail
想更了解詳細的羅馬縱走登山的實際經驗,歡迎點擊到一杯三十閱讀完整的羅馬縱走文章。 羅馬縱走交通攻略 如果你計劃走羅馬縱走,無論從哪個登山口開始,都需要先抵達宜蘭縣大同鄉的思源埡口舊派出所。這是前往羅葉尾山或馬鰣橋的關鍵點。由於停車方便和路線安排,我們建議從思源埡口舊派出所的羅葉尾山登山口開始
Thumbnail
跑馬古道是淡蘭古道支線其中一條,在入口處可以看到一座雕像,展示早期人民使用木馬搬運木材的情景。從入口往前走約20公尺處,可以看到旁邊山壁放著一些善心人士自製的登山杖,為了讓民眾爬山盡興也同時保護並減少對膝蓋的傷害,分享給需要的民眾使用。
Thumbnail
氣溫明顯隨著陽光折射驟降,走下碎石坡時,能清晰看見底下山嵐氤氳。我們倒是沒有太過驚慌,畢竟山裡午後起霧很正常。在3K點先行一步的阿聖估計已拉開一公里左右,我和嶸恩則陪著南昶徐徐下行。 相較上山的艱辛,下山只要抓牢結繩便能迅速垂降,雖然南昶的精神不差,但仍邁不開步伐,以當前的速率保守估算也要六點
09/15/2018 人が澄む 那麼,要開始了!   由室堂出發,前往劍山莊,有幾條路線可以選擇。 蕃茄安排了三山縱走。 這條山徑是進入劍山莊中難度較高的山徑。 但也是山景最為壯觀的路線。   有了前一個行程的首日事件,蕃茄可能有些擔心,我會不會舊事重演。 山路開始就一路上坡直到雄
10/07/2013 雖然這條山路和濁水溪一樣的長,但是我的心就像是奇萊山一樣的堅定。   講的很好聽,但其實這是個散漫的行程。 散漫在時間,行程以及歡笑之上。 當然,安全仍是在掌控之中。   清晨五點的台北市,有著一絲絲的涼意。 在南下的中巴上,我昏昏沈沈的,直到陽光照進車內,才有
 12/20/2009 短短的1.7公里的步道 走起來有點在玉山由登山口到排雲步道的味道 當然林相是完全不同的 不過 路旁的溪谷,冰冷的空氣. 走在步道上不禁有了這樣的感覺.   走到石磐瀑布旁 我們在這停了比較久 深深的享受著 芬多精及陰離子 看著後面走來的遊客 不是公司
Thumbnail
過年之前的週四清晨,寒流剛剛肆虐完北台灣,到處都有追雪人。我從台北搭上早上7:20的客運, 8:00到達羅東轉運站,剛好看到太平山專車從我眼前離開。 車行途中過了雪隧之後,美美的宜蘭風景—宜蘭厝農舍的倒影映在水田裡,這就是正宗的宜蘭風情啊!進入羅東之後沿路見到不少木材行,連路邊都有木材堆放。羅東,
Thumbnail
幾個禮拜前的一個週日下午,跟先生回家吃過午飯,陽光燦燦的,我提議去五酒桶山走走。聽聞那是桃園少數沒有陡坡階梯的健行步道,把握難得的冬日暖陽,在回家前繞了過去。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國境開放,後疫情時代 國旅進入戰國時期 人都飛出國了,前幾年幾乎要被踏平的每條山徑 也成了這副模樣 這是第二次的卯木山 其實,我還挺喜歡的 先爬升陡上(我走大禹嶺車站旁進入),接著陡升陡降拉繩都來 然後會進入一段平坦好步行的松針步道 前有挑戰、後有愜意,歷經辛苦後會有大景 但這次前往 可能因
Thumbnail
想更了解詳細的羅馬縱走登山的實際經驗,歡迎點擊到一杯三十閱讀完整的羅馬縱走文章。 羅馬縱走交通攻略 如果你計劃走羅馬縱走,無論從哪個登山口開始,都需要先抵達宜蘭縣大同鄉的思源埡口舊派出所。這是前往羅葉尾山或馬鰣橋的關鍵點。由於停車方便和路線安排,我們建議從思源埡口舊派出所的羅葉尾山登山口開始
Thumbnail
跑馬古道是淡蘭古道支線其中一條,在入口處可以看到一座雕像,展示早期人民使用木馬搬運木材的情景。從入口往前走約20公尺處,可以看到旁邊山壁放著一些善心人士自製的登山杖,為了讓民眾爬山盡興也同時保護並減少對膝蓋的傷害,分享給需要的民眾使用。
Thumbnail
氣溫明顯隨著陽光折射驟降,走下碎石坡時,能清晰看見底下山嵐氤氳。我們倒是沒有太過驚慌,畢竟山裡午後起霧很正常。在3K點先行一步的阿聖估計已拉開一公里左右,我和嶸恩則陪著南昶徐徐下行。 相較上山的艱辛,下山只要抓牢結繩便能迅速垂降,雖然南昶的精神不差,但仍邁不開步伐,以當前的速率保守估算也要六點
09/15/2018 人が澄む 那麼,要開始了!   由室堂出發,前往劍山莊,有幾條路線可以選擇。 蕃茄安排了三山縱走。 這條山徑是進入劍山莊中難度較高的山徑。 但也是山景最為壯觀的路線。   有了前一個行程的首日事件,蕃茄可能有些擔心,我會不會舊事重演。 山路開始就一路上坡直到雄
10/07/2013 雖然這條山路和濁水溪一樣的長,但是我的心就像是奇萊山一樣的堅定。   講的很好聽,但其實這是個散漫的行程。 散漫在時間,行程以及歡笑之上。 當然,安全仍是在掌控之中。   清晨五點的台北市,有著一絲絲的涼意。 在南下的中巴上,我昏昏沈沈的,直到陽光照進車內,才有
 12/20/2009 短短的1.7公里的步道 走起來有點在玉山由登山口到排雲步道的味道 當然林相是完全不同的 不過 路旁的溪谷,冰冷的空氣. 走在步道上不禁有了這樣的感覺.   走到石磐瀑布旁 我們在這停了比較久 深深的享受著 芬多精及陰離子 看著後面走來的遊客 不是公司
Thumbnail
過年之前的週四清晨,寒流剛剛肆虐完北台灣,到處都有追雪人。我從台北搭上早上7:20的客運, 8:00到達羅東轉運站,剛好看到太平山專車從我眼前離開。 車行途中過了雪隧之後,美美的宜蘭風景—宜蘭厝農舍的倒影映在水田裡,這就是正宗的宜蘭風情啊!進入羅東之後沿路見到不少木材行,連路邊都有木材堆放。羅東,
Thumbnail
幾個禮拜前的一個週日下午,跟先生回家吃過午飯,陽光燦燦的,我提議去五酒桶山走走。聽聞那是桃園少數沒有陡坡階梯的健行步道,把握難得的冬日暖陽,在回家前繞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