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種有什麼了不起?【講座】KeepOn植想說-高山植物們以萬年為度的旅行

2022/03/08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自以為文青的me,《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這本書我大概出版沒多久就下單了,但收到書翻了兩頁之後,發現對我這個生物學門外漢來說,那個專有名詞實在是有點多,就一直放在那邊長灰塵,看到作者本人要開講座的消息,想說聽聽他說話,也許會激起我許久不見的閱讀興趣…
沒想到,講座一開始,旨价就開宗明義地說,這一場講座就是要做這本書的導讀(差點當場大喊謝天謝地)。前半小時,旨价試圖讓我們這些科學小白對於生物地理學有一些概念,闡述了一些基本的觀念,什麼分子鐘啊、植物區系,怎麼定義高山,又怎麼定義高山植物,聽得有點吃力,但他也是非常細微的感受到大家眼皮的沈重感,馬上來個中場小休息(相當貼心),進入下半場導讀重頭戲。
場地是非常舒服的kawas,這燈光讓人太放鬆。
旨价說,寫書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探討台灣高山植物在世界的植物王國裡,它到底代表什麼,它在什麼什麼樣的位子,它有什麼樣的意義。
以下就挑幾個我覺得比較有趣的命題,來跟大家分享。

神木哪裡來

一開始就從我們平民百姓最熟悉的神木來切入,台灣的神木分為紅檜和扁柏,本邊對他們的了解就是長得很大、很有存在感,然後木材很好可以賺錢,以前被大規模砍伐所以剩很少,山老鼠最愛。
阿里山的水山巨木,是2700歲的紅檜老爺爺。
旨价說,紅檜和台灣扁柏都是屬於「扁柏屬」,對,就是中學生物課裡面「界、門、綱、目、科、屬、種」的那個屬,(尬的,是我25年前的記憶)。目前這個家族裡面只有六個物種,兩種在台灣、兩種在日本、兩種在美國,而這樣間斷分佈在東亞和北美之間,中間隔了巨大的太平洋,對200年前科學家而言,簡直amazing。
但那時候西方還是神學掛帥,所以科學家大概分兩派,一派覺得這就是神的安排啊,祂爽放哪裡就放哪裡,討論個屁;另一派也覺得是神的安排,但認為神應該沒有那麼蠢,試圖找出祂安排的邏輯。
用現代的角度來看,當然是覺得兩個都很蠢(笑),因為後來發現這些扁柏屬的植物化石,分布在整個歐亞大陸甚至北美洲,這暗示他們過去曾經分布得很廣,只是因為上一次冰河期,歐洲很多地方都被厚達數公里的冰層給覆蓋,導致很多生物滅絕,而紅檜也是其中的一員,導致最後只留在太平洋兩側。(結案)
旨价指出,台灣的紅檜和台灣扁柏,當然是獨特的物種,以前我們可能只知道它和我們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但事實上它也是跟全世界的自然科學發展有關,他也分享了一件趣事,「我現在在中國做研究,和中國學者有很多交流機會,但當地並沒有紅檜和扁柏,當然理論上對他們來說,(台灣)也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就是摸不到嘛!會微微的吃醋,我就會故意說,我摸過紅檜喔,可以刺激一下他們。」
嗯,相當的調皮,但,Good Job!

史上最強free rider

植物的世界也是有王國的,南北半球就是兩個很明確的王國,因為全世界從盤古大陸第一次裂解,很早就南北分家,各自形成的植物王國彼此很少交流,想像一下,溫帶的植物如果要從南半球到北半球,要經過熱得要命的赤道和熱帶地區,跨不過去就是死路一條,所以一定要很獨特的機緣,才能衝破這個天險。
整個東亞包含中國、日本、台灣,有南北交流的植物,用手指頭數得出來,而山薰香就是其中一種,它的起源可以很確定是從婆羅洲來的,祖先甚至有可能來自澳洲,經過某一個神秘的傳播事件來到台灣,現在在雪山黑森林和奇萊山區裡面找得到。
看起來像是不起眼小花小草的山薰香,有著驚人的生世。(圖/翻攝自網路)
旨价說,目前有一個假說,認為是在幾百萬年前的冰河時期,也就是整個地球都偏冷的時候,一些高山植物可以分佈到較低海拔的地方,甚至靠近海邊,它的種子就混在海邊的爛泥中,靠著像是信天翁這種擁有長途遷徙能力的海鳥,黏在他們身上飛來北半球落地生根,聽起來超扯,「但你現在聽到覺得最不可能的假說,就是最可能的假說」,旨价說。
我只能說,山薰香真的是史上最強free rider之一,我要向它看齊(嗯?)

小檗之島

小檗是旨价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一種在台灣高山上常見、多刺(讓登山客很討厭)的一種東西。旨价指出,以台灣這個島嶼面積來看,它的分化是非常多樣的,這個小島在一百萬年的歷史裡,誕生了13種小檗,「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數量,可以說是一個在台灣輻射演化的類群。」旨介強調。
在他的研究裡發現,台灣這一群小檗,都跟中國四川橫斷山的高山小檗是姐妹關係,暗示著這些小檗就是起源於四川橫斷山脈,經過傳播來到台灣。
他指出,我們可以想像台灣島是一個橫空出世的島嶼,被板塊擠壓出來的高山,剛誕生的時候是空無一物,誰來了就可以據地為王,所以在這個生態充足的空間裡,就像火花一樣爆炸出這麼多的物種。旨价說:「一個偶然的傳播事件,跨越千里過來,再因為這座島的土地滋潤,孕育出這麼多物種,這就是我在腦海裡覺得很浪漫的過程」。

特有種有什麼了不起?

「特有種」這個詞彙很常見於大眾媒體,我們都知道石虎是特有種、台灣黑熊和台灣獼猴都是特有種,但到底「特有種」是什麼,有很重要嗎?最常聽到的解釋就是說「因為只有台灣才有啊!」旨价說,他就最討厭聽到這個解釋,「因為只有台灣有,所以咧?別的國家也有它的特有種啊!」
行徑越來越大膽的台灣獼猴。
他分析到,我們最常聽到的大內宣就是,「台灣有5000多種植物喔,好棒棒!」但韓國光小小一個濟州島,就有3000多種,如果再跟整個印尼群島比,人家有3萬多種,光數字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以他的角度來看,這個多樣性要從島嶼的年紀來看,日本列島有1500萬年以上的歷史,但歷經冰河的摧殘和島嶼的分離,最終只剩下5000多種;但台灣是一個僅400多萬年的島嶼,同樣容納5000多種,「如果從這個角度切入,可以說台灣的確蠻特別的。」
但若把時間軸拉出去,台灣又因著它的年輕,而有些不足。像中國大陸擁有幾億年的歷史,非常多的特有「科」、特有「屬」。界、門、綱、目、科、屬、種,就是生物學家用來歸納整理全世界生物的一個方法,以相似性來做分野,相差越遠、等級越高。
在過去的生物發展史中,台灣因為不斷跟中國有連結,而少了演化出新物種的機會,旨价補充說明:「要演化出新的東西一定要切,這一刀切下去,阻斷這個基因交流才有機會,終歸就是因為和中國太多連結以及台灣島太年輕了。」
快,斷開鎖鏈,斷開魂結。(天哪,好老派的梗。)

年輕島嶼的老靈魂

台灣島雖然年輕,島上卻有著非常多針葉樹,針葉樹屬於裸子植物,他們的演化早於被子植物(會開花結果的開花植物),其中甚至有非常古老、像活化石的植物,像台灣杉,就是幾億年前的化石裡看得到的。
有名的台灣杉三姐妹,現在有超多周邊商品,意圖使人手滑。(圖/翻攝自網路)
在半個世紀以前,生物學家們認識的台灣杉,是在化石裡面,是一個滅絕的物種(大概就是恐龍的概念吧),直到1900年前後,日本人在台灣發現了台灣杉,才改寫這段植物學歷史。
有趣的是,過去曾經廣佈北半球的台灣杉,居然只活在一個這麼年輕的島嶼上,如果說台灣植物界擁有老派的靈魂,就是展現在這些針葉樹上,更特別的是,全世界的台灣杉,現在95%以上的族群全部都在台灣島上,雖然在十多年前在雲南又發現小小的一個族群,但如果沒有台灣的話,這個活化石也許就真的只是化石了。
聽完這一段,讓人很想到山上去,親炙她的風貌。

太平洋上的小喜馬拉雅?

最後的壓軸,旨价才談到台灣的高山植物,或是他認為該稱為「山地寒生植物」。
講到這段,他談起了他一段痛苦(並快樂著?)的回憶。他在書裡有quote一段鹿野忠雄的話,大意是說,鹿野忠雄覺得台灣高山的動、植物,和喜馬拉雅山那邊很像,於是呢,看過這段描述的旨价,在2010年有機會到西藏,就滿懷期待要去那邊找台灣可愛的花草蟲鳥,沒 想 到,一路從拉薩到日喀則,坐了三天的車,所見都是大片的荒蕪之地,全部都是相同的地貌。
當時忍耐奈著高山症各種不適的旨价,除了「覺得很痛苦、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之外,一方面又覺得很嘔,因為鹿野忠雄本人並沒有去過喜馬拉雅山,他的聯想也都是看書上敘述而來。(這就是古代的假消息吧)
但,這趟旅程後來往南邊切向尼泊爾邊界,沒想到翻過高原,來到南面之後,就是綠油油一片,當時讓他很驚訝的是,在那裡看到很多跟溪頭長的一樣的植物,有一種「千里之外來到了溪頭」的感覺,他才不得不承認,原來鹿野忠雄所言不假。(事實查核完畢)
這是台灣的溪頭。
至於為什麼他後來會到四川橫斷山去做研究,卻又是要去修正鹿野忠雄的這個說法。(要再次打臉鹿野忠雄的概念XD)
因為以現在的植物調查紀錄發現,跟台灣高山植物最有緊密連結的地方並不是喜馬拉雅山,而是在橫斷山。
橫斷山現在被認為是全世界北半球最古老的高山系統,在雲南、四川一帶,因為古老,所孕育的物種爆炸多,而台灣是橫斷山植物遷徙出來的唯一終點,也是非常獨特的關係。
台灣高山上常看到的玉山圓柏、高山繡球藤、籟簫、玉山翻白草,甚至都還沒跟橫斷山分化,就是同一種的;還有長在南湖圈谷的玉龍蕨,本來只長在雲南玉龍雪山4500公尺以上冰河石縫邊緣,在台灣南湖圈谷有一模一樣的東西。
雪山翠池旁邊長得特好的玉山圓柏。
最後他也提到,在全世界的生物地理學中有非常多的模式,其中一個以台灣命名的生物地理學模式,談的就是橫斷山和台灣之間的間斷分佈,他現在大部分的時間在中國做研究,發現這在當地是相對有名的,台灣卻很少人聽過,「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這從自然證明了,台灣是祖國的一部分,所以們會刻意去鑽研,但撇除家國情懷,對中國的學者來說,他們無法理解這對個生物地理上的命題的重要性,因為他們是源頭,往外傳播來到台灣。」
但對我來說,我是來自島上的人,這群來自橫斷山的植物,改變或成為了台灣高山森林最主要的物種,也是我現在看到台灣森林模樣的原點,從島嶼往回看去溯源,去彰顯自然傳播歷史獨特性,我希望越來越多人知道這件事,我覺得這個話語權在我們島上,是很有意義的。」
這也許是他持續在當地研究的動力。
從做小檗的研究開始,原本只想強調單一傳播事件的生命火花,但後來,發現它可能不只是一團小小的火花,而是絢麗的煙火,而這每一個小小火光都是生物多樣性的證明,這島嶼生物多樣性的起源是來自於某個地方,彷彿看到台灣島的前世,旨价到現在也繼續在探索這件事情。
未來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有類似的講座,但這場談及台灣高山植物時空旅史的講座,雖然只有短短兩小時,但含金量極高,旨价的用字遣詞都相當的優美,如果對上面的命題有興趣的人,非常推薦入手《通往世界的植物:臺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這本書,裡面有更多精準的描述和介紹。(這本書在登山補給站也買得到唷!)
講座資訊:
KeepOn植想說-高山植物們以萬年為度的旅行
電話:02-2306-6266
網址:https://store.keepon.com.tw/BlogView-d0ecd03f-d763-ec11-815b-901b0e54a4e6.html
價格:500元

登山邊緣人
登山邊緣人
在登山路上前進的邊緣人,透過參與課程、講座、行程,自我期許能夠持續學習、紀錄在過程中,所觀察到的人事物,寫下我在山裡看到不總是美好,但絕對最真實的一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