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UTER算是戶外用品店界的網紅了吧,最近默默在他們的限時動態中看到各種活動的現場紀錄,開始研究他們的活動和課程,選擇「困難地形的判斷與通過|KEEP SAFTY#L1」當作第一課,在落落長課程介紹中,最打中登山邊緣人的是那句--「不想忽略每次建立登山安全防護網的機會」。
沒錯,超愛山也很怕死的me,從來不覺得什麼愛山的人死在山裡是什麼浪漫的事情,而且在台灣這個登山小眾市場中,發生山難大概只會讓社會大眾覺得浪費消防救護資源,但偏偏隨著開放山林政策,加上這兩年疫情半鎖國的狀態,讓過去不爬山的人,也開始往山上跑,把登山當作參加旅遊團,導致意外頻傳,也讓登山某種程度的污名化…
言歸正傳,課程地點選在內湖金面山,剛收到行前通知的時候還想說,茄,誰沒去過金面山喇,連Hebe和加滑都去過了,有什麼困難啊我就問。
嗯,真的比想像中困難,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早上九點在捷運站內集合完畢,活動負責人郁庭,在細雨中,帶著我們一行人往環山路走去,從一片住宅區中走進漸有綠意的山徑,看起來纖瘦的她,又背著一個大包包,走起來卻很是輕快,在緩坡中行進約20分鐘,抵達一座涼亭,快速的介紹了講師,她便靜靜地坐在一邊,有時候滑手機,有時候拍照紀錄著。
「我是真圓,真的很圓的真圓」,戴著鴨舌帽的真圓,不似想像中那種粗獷的山系男子,帶有一種文組生獨有的氣息,口條清晰卻不會給人壓迫感。
不意外的,馬上進入自我介紹時間,三個問題:名字、想學的東西、今天最擔心的事,很快地跑過一輪,確定沒有人跑錯棚,真圓馬上丟出一個震撼彈:「現在看看你身邊的夥伴,把你的眼神投向你覺得當中最弱的那一個。」
是說大家才剛認識,邊緣人上課也想要順便交交新捧油呀,一開始就這樣互相傷害對嗎?啊~~只能怪自己就是沒朋友,不然揪團一起來,這時候不只可以送對方一個凌厲的眼神,團報還打九折優惠,可以省一筆欸(難怪沒有朋友
就在一陣眼神飄忽中,真圓接著又說,「如果你真的不知道看誰,那你就看我吧」,真的是相當給人台階下呢,結束尷尬的第一回合。
這一個看似考驗人性的活動小環節,卻是後來讓我反覆思量的問題。
「誰是隊伍裡最弱隊友?」「這跟困難地形的判斷與通過有什麼關係?」
在這之前的我,腦子裡想到「困難地形」,大概就是斷崖、崩壁、碎石坡,能做就是行前盡量google各種登山紀錄,然後沒有任何作為,所以本質上就是在自己嚇自己而已。
在真圓的困難地形風險評估中,帶入了「人」和「裝備」兩個面向。
咦?我過去怎麼從來沒有想到「人」?對,因為我只想到我自己。(在此先誠摯感謝過去願意跟我一起上山的各位大大們。)
試著在過去幾次登山經驗中回憶隊伍裡的「最弱隊友」,雖然按照各自的登山經驗、運動習慣會有一定的基本盤,但事實上在整個行程當中,它又是一個必須滾動式更新的排序。也許出發前一晚沒睡好,又或許是走到腳起水泡甚至輕微的高山反應,都能讓最強隊友瞬間變成最弱隊友。
再想得更深一點,當隊伍中的「最弱隊友」出狀況的時候,自己是否有能力或是有意願去carry同行的夥伴呢?又如果是參加所謂的商業隊,會不會覺得這只是嚮導一個人的責任,與自己無關呢?這是對我自己的提問,在接下來打算跟團爬百岳的邊緣人,也許會在過程中找到答案吧!
裝備的部分,則是利用人身部品和結繩確保等,來降低通過困難地形風險。當天下午也在一些hebe和加滑沒去過的秘境(?)岩壁中,練習橫渡、上攀和垂降的技巧。
以照片和現場的感受度,當然是上面這種看起來很威的部分,會是吸引人的亮點。但我想對於我這種百岳幼幼班,還在傳統路徑上鴨子划水的邊緣人來說,也許實際使用的機率不高,時間久了也許就忘了。但是一開始的討論,把人和裝備帶進環境中綜合評估的思考面向,讓我腦洞大開,是這一天最珍貴的學習。
這堂課程用風險管理的觀念建立作為切入,從學科性質的討論思辨到術科方面的操作體驗,整體的流程安排有邏輯且流暢。
真圓引導式的教學風格,讓大家參與討論,而不單單僅給予標準答案的照本宣科,讓參與者可以真正在當下去思考,面對每個人自己本身和裝備、環境之間的關係,是一堂對於擁有有不同登山經驗的人,會有不同領略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