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小丑》:社會底層的喜劇人生,渴望被愛、被關注,卻總是一再的失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改編自 DC 經典反派角色的《小丑》,瓦昆·菲尼克斯無疑將小丑的角色詮釋引領到表演藝術的極致,因為整個觀影過程中,小丑的喜怒哀樂、一舉一動瓦昆都完美的融入角色,彷彿整部是個詳實的紀錄片,敘述著人性轉變的過程,你會看見在小丑的生命中經歷了多少痛苦和失望,導致他一步步走向更無盡的黑暗。
圖片引用自電影劇照
小丑存在本意是帶給大家歡樂的象徵,但在這犯罪、龍蛇混雜的高譚市由亞瑟 (瓦昆·菲尼克斯飾)所扮演的小丑卻承受著極大的痛苦。認真工作卻慘遭街頭巷尾的小孩的暴力羞辱,想求援卻無處可循。可有可無的心理諮商師,每次的會見也未曾真的理解他的心情。生活處處不順遂,家裡年邁的母親體弱多病,每日除了照顧母親之餘就是討生活,只為尋求一個得來不易的表演機會。
先天的精神疾病也伴隨著他,常不由自由的發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旁人看來或許瘋癲,但這也是他人格的一部分,應該是說,這樣的精神狀態是時時刻刻與亞瑟共存的存在。身為人當然還是渴望被愛、被關注和重視,這樣的狀態也投射在亞瑟時常的幻覺裡,幻想自己和鄰居搭上線開始戀愛、幻想自己上了知名脫口秀,令人心酸的是幻覺終究不是現實,清醒後的悵然若失,那種空虛龐大的能將人吞噬。
小丑的身世也是多舛,原來自己的父親可能是高譚市的市長,卻在追隨父愛的過程中再度被狠狠的拒絕甚至是羞辱,在知道了真相之後也幾乎成了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自己也許是孤兒,也許從頭到尾跟這世界格格不入的原因是來自己找不到任何歸屬和認同感。
DC 的角色總是刻畫的深刻,而終究離不開最基本的人性,也是因為這樣而將英雄主義電影拉升到另一個自我認同的層次,因為我們每一天也在找尋自我的認同、同時也渴望被愛被關注。我想這也是瓦昆為什麼能憑著這部超級英雄電影拿到最佳男主角的殊榮原因之一,這個角色不僅僅是角色,而是帶出了社會上某些不被關注的人,他讓這些小人物的故事被看見。高譚市不只是一個虛擬城市,他更反映出人類一直以來的問題:階級對立、歧視、犯罪...,這些都讓高譚市的定位更加立體真實,因為這些問題就存在你我每日生活之間。
For my whole life, I didn’t know if I even really existed. But I do, and people are starting to notice.
能被人們看見對於亞瑟來說有多重要?或許只要生活有一點點的善意,或許只要任何一個他希望寄託之處有所回應,是不是這些悲劇就不會發生了?是不是他就不會瘋狂的成為一個犯罪份子?在知道了小丑的處境之後,雖不能合理化他的犯罪行為,卻能理解他的世界崩壞至此,真的已經一無所有,沒有什麼能失去的了。
本該要為這世界帶來歡樂,最後卻成為了令人心碎的犯罪者。社會的真相總是壓著人喘不過氣,每天有太多悲傷的、沈重的事正在發生,如果能保持善良、如果能將一些美好的事分享給身邊的人,或許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
喜劇常常說是被建立在痛苦之上,在笑容背後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悲傷,但在當下,小丑只是想逗樂觀眾,因為在那一刻,他能感覺自己實實在在的活著。瓦昆身為表演者,整部電影精湛的表情和喜悲讓人動容,最後還是要來推薦一首這部電影很重要的主題曲 Jimmy Durante - Smile,歌詞一字一句都耐人尋味,也是這部電影最貼切小丑的心聲。Smile even though it's breaking...
**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點個愛心或留言交流唷~謝謝你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會員
101內容數
所有喜歡的電影,我都想分享給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桑的記事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 Netflix 討論最高的韓劇非這部《社內相親》莫屬了!改編自KAKAO WEBTOON 超人氣網漫《我和社長相親相愛》,這次搬到 Netflix 的大螢幕上,果不其然!整體運鏡和氛圍營造也非常漫畫啊!
悲劇英雄遊走在高譚市的深夜,蝙蝠俠系列電影最吸引我的點就是布魯斯韋恩打破了一般超級英雄的框架及老梗,打擊犯罪、拯救世界崇高理想和蝙蝠俠的使命並不吻合,反倒更著墨在面對角色的過往傷痛以及韋恩家族與高譚市的連結。
《美國女孩》是導演阮鳳儀的自傳性作品,整部電影細膩的描述了家庭的日常,以及面對衝突之間不同家庭角色之間的情緒應對。我喜歡這部片的畫面有一種沈靜的美,沒有太多的配樂,反而更能靜下來感受角色的心境,而片中角色面對事情的態度和情緒用語,其實也呼應了多數台灣家庭的日常。
「我只是個一塌糊塗在尋找自己的女孩」 如果今天有一台消除記憶的機器,來到「忘情診所」可以將與前任不愉快的回憶都抹去,你願意洗一波回憶嗎?代價是對方從此變成陌生人,關於他的所有回憶都將消逝...。 「你可以將一個人從記憶中抹去,但要打從心底忘了對方又是另外一回事。」
《盲婚試愛》源自於美國的相親實境節目,此次推出日本版也在短短幾天就攻佔 Netflix 排行。近年來素人戀愛實境秀越來越夯,而從這些出演內容中,也能一窺時下人們對愛情的看法和在乎的要素,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沈浸於其中,希望能找到共鳴,甚至透過影集更認識自己在戀愛中的模樣以及價值觀。
嚮往談一場浪漫的戀愛?希望自己能像童話故事裡的主角,在某天被命中註定的他給拯救?現實生活當然沒有這麼容易,但多虧了近年來的科技發展,越來越盛行的交友軟體百百種,讓人不再受限於距離和空間,可以盡情地和世界各地的人有了交集。
最近 Netflix 討論最高的韓劇非這部《社內相親》莫屬了!改編自KAKAO WEBTOON 超人氣網漫《我和社長相親相愛》,這次搬到 Netflix 的大螢幕上,果不其然!整體運鏡和氛圍營造也非常漫畫啊!
悲劇英雄遊走在高譚市的深夜,蝙蝠俠系列電影最吸引我的點就是布魯斯韋恩打破了一般超級英雄的框架及老梗,打擊犯罪、拯救世界崇高理想和蝙蝠俠的使命並不吻合,反倒更著墨在面對角色的過往傷痛以及韋恩家族與高譚市的連結。
《美國女孩》是導演阮鳳儀的自傳性作品,整部電影細膩的描述了家庭的日常,以及面對衝突之間不同家庭角色之間的情緒應對。我喜歡這部片的畫面有一種沈靜的美,沒有太多的配樂,反而更能靜下來感受角色的心境,而片中角色面對事情的態度和情緒用語,其實也呼應了多數台灣家庭的日常。
「我只是個一塌糊塗在尋找自己的女孩」 如果今天有一台消除記憶的機器,來到「忘情診所」可以將與前任不愉快的回憶都抹去,你願意洗一波回憶嗎?代價是對方從此變成陌生人,關於他的所有回憶都將消逝...。 「你可以將一個人從記憶中抹去,但要打從心底忘了對方又是另外一回事。」
《盲婚試愛》源自於美國的相親實境節目,此次推出日本版也在短短幾天就攻佔 Netflix 排行。近年來素人戀愛實境秀越來越夯,而從這些出演內容中,也能一窺時下人們對愛情的看法和在乎的要素,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沈浸於其中,希望能找到共鳴,甚至透過影集更認識自己在戀愛中的模樣以及價值觀。
嚮往談一場浪漫的戀愛?希望自己能像童話故事裡的主角,在某天被命中註定的他給拯救?現實生活當然沒有這麼容易,但多虧了近年來的科技發展,越來越盛行的交友軟體百百種,讓人不再受限於距離和空間,可以盡情地和世界各地的人有了交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被賦予期待的時候呢?例如因工作有效率,在職場上順利升官;因為性情溫和穩定,成為可靠的朋友;擁有明確的目標,成為周圍人們的模範對象。原是駛向理想境地逐漸成為在純粹地滿足他人。本文探討電影《小丑:雙重瘋狂》的劇情與小丑和亞瑟之間的對比,包括觀眾對社會、期待與自我認同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小丑》第二集探討了亞瑟在司法審判舞臺上的內心矛盾,揭示了他身份的分裂與對愛的渴望。亞瑟脫下小丑的面具,面對孤獨而痛苦的真實自我,最終進入一種痛苦的自我接受。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現代社會中角色與自我認同的矛盾,提醒我們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也應接受那不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亞瑟的悲劇幾乎是注定的。從他在莫瑞脫口秀上舉起手槍,在混亂的街頭踩上警車引擎蓋感受眾人的躁動歡呼,他就不再只屬於他自己。成為明星,成為偶像,成為他人的想像,成為眾矢之的,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再去探究根基於整個社會,悲劇的緣由...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但就像法庭上的「小丑」支持者紛紛離席,電影外的群眾也不願意接受「小丑」的這個結局。近期的電影評價應證了貫穿電影核心的「沒有人在乎亞瑟」。片名的意涵在電影上映的幾天後變得清晰:「小丑,是眾人共同的幻覺」。亞瑟的故事是:社會使得本來可以善良的人變成了那樣。而這才是導演希望我們關注的。
Thumbnail
他代你受辱、受苦,他甚至比你溫暖和勤奮,他比你不放棄。只是那個架空的、虛幻的電影世界與命運回報他更龐大的絕望,所以他開槍你喝采,他跳舞你搖擺。因為這個以道德、法制維繫群體、課本鼓吹你溫良恭儉讓、所有長輩訓誡你安分努力工作即可獲得至福的社會根本顛倒,不真實。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講述著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飾)面對觀眾期待與自我認知掙扎的故事,如果你是蝙蝠俠迷或是為《小丑》而來觀賞這部電影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望,但這部電影在求愛與自我認同的掙扎仍然保握很好,以及籠罩整部劇那照不暖人的陽光也依舊帶給人無力的絕望,不將它當作續集其實還是一部抓人的電影。
Thumbnail
在小丑2上映之際,我回顧了2019年觀賞第一部的體驗,並描述了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強烈情感。影片中的混亂與孤獨深刻反映了現實世界的仇富心理及社會問題,特別是角色亞瑟面對的重重困難。透過音樂與劇情的完美結合,電影展現了小丑成型的過程,以及他如何成為社會底層的象徵。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被賦予期待的時候呢?例如因工作有效率,在職場上順利升官;因為性情溫和穩定,成為可靠的朋友;擁有明確的目標,成為周圍人們的模範對象。原是駛向理想境地逐漸成為在純粹地滿足他人。本文探討電影《小丑:雙重瘋狂》的劇情與小丑和亞瑟之間的對比,包括觀眾對社會、期待與自我認同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小丑》第二集探討了亞瑟在司法審判舞臺上的內心矛盾,揭示了他身份的分裂與對愛的渴望。亞瑟脫下小丑的面具,面對孤獨而痛苦的真實自我,最終進入一種痛苦的自我接受。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現代社會中角色與自我認同的矛盾,提醒我們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也應接受那不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亞瑟的悲劇幾乎是注定的。從他在莫瑞脫口秀上舉起手槍,在混亂的街頭踩上警車引擎蓋感受眾人的躁動歡呼,他就不再只屬於他自己。成為明星,成為偶像,成為他人的想像,成為眾矢之的,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再去探究根基於整個社會,悲劇的緣由...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但就像法庭上的「小丑」支持者紛紛離席,電影外的群眾也不願意接受「小丑」的這個結局。近期的電影評價應證了貫穿電影核心的「沒有人在乎亞瑟」。片名的意涵在電影上映的幾天後變得清晰:「小丑,是眾人共同的幻覺」。亞瑟的故事是:社會使得本來可以善良的人變成了那樣。而這才是導演希望我們關注的。
Thumbnail
他代你受辱、受苦,他甚至比你溫暖和勤奮,他比你不放棄。只是那個架空的、虛幻的電影世界與命運回報他更龐大的絕望,所以他開槍你喝采,他跳舞你搖擺。因為這個以道德、法制維繫群體、課本鼓吹你溫良恭儉讓、所有長輩訓誡你安分努力工作即可獲得至福的社會根本顛倒,不真實。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講述著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飾)面對觀眾期待與自我認知掙扎的故事,如果你是蝙蝠俠迷或是為《小丑》而來觀賞這部電影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望,但這部電影在求愛與自我認同的掙扎仍然保握很好,以及籠罩整部劇那照不暖人的陽光也依舊帶給人無力的絕望,不將它當作續集其實還是一部抓人的電影。
Thumbnail
在小丑2上映之際,我回顧了2019年觀賞第一部的體驗,並描述了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強烈情感。影片中的混亂與孤獨深刻反映了現實世界的仇富心理及社會問題,特別是角色亞瑟面對的重重困難。透過音樂與劇情的完美結合,電影展現了小丑成型的過程,以及他如何成為社會底層的象徵。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