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孤獨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60歲以後的人生整理學》有一篇『關於「孤獨」:永井荷風真的是孤獨而死嗎?』,裡頭提到的這位日本老作家,人生經歷過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受人景仰,死時獨自一人在家中,衣著完好,存款有兩千多萬日圓。
那時候就有人惋惜說這麼偉大的人,到最後卻是孤獨死的。
作者轡田隆史懷疑這個說法。
憑什麼說人家在走向死亡時,是孤獨,而不是心情相當愉悅呢?
只因為他死的時候無人陪伴,就擅自解讀別人當時的心境,真的很多管閒事又獨斷。
看到這篇,我就在想,「孤獨死」這個名詞原來在1959年,就已經有了。那也許在更早以前,甚至是文字被發明之前,只要有死亡,有群體生活,就有這個概念的存在了吧?
這讓我想到去年有幸,去做了幾回幫獨居老人送中秋禮盒的志工經驗。
那時候剛好離5月疫情爆發時有段時間了,情況比較趨緩,但仍舊不宜久留,以往基金會的人來探視時,都會有的寒暄與閒聊,因此縮短了很多,只剩下制式的量體溫跟簽名。所有的長輩都是我第一次見到,但我都能看得出來他們一聽到我們沒辦法進去坐坐,有些失落,但仍然滿臉笑容。
他們是最接近孤獨死的人,也是最接近我恐懼的那群人。
不打算結婚也不打算生小孩的我,其實也擔心我將來是不是會像他們一樣。所以我來當志工。因為我想要了解,正視這個恐懼,就算為未來做準備也好。
但聽了他們的一些人生故事,心中除了五味雜陳外,好像還是沒找到答案。
後來又陸陸續續,加入了單身社團,看了一些書,試著做自己想很久但沒做的事(包括申請方格子),開始獨自旅行,遇見獨自徒步環島50天的年輕女生;看到有騎單車自在地在青旅吃早餐的女性;認識了有50幾就退休的前工程師跑來淨灘;還有在幫忙清掃山林時,手腳很俐落的媽媽們,原來她們以前有去日本打工換宿一段時間,所以對清除雜草非常有心得……
幾個月下來,漸漸地,我的恐懼好像被沖淡了,它逐漸被封沉在我內心的某一個角落,控制我心智與身體的強大力量也因此被削弱。
到底是為什麼,我也不清楚,是被轉移了注意力?還是專注活在當下?還是發覺孤獨其實是人與生俱來的狀態,就跟開心、痛苦、虛弱、興奮一樣。
實在是沒必要一定要跟死亡綁在一起吧?
這次四天連假,我看書、寫文章、把已經看過但太喜歡的電影又拿出來看了一遍,然後再看更多的書,累了就出門採買食材。我特地找了烘焙店,戒慎恐懼地買了從來沒試過的馬斯卡彭起司、手指餅乾跟可可粉。大包小包回家後,我細心地削著馬鈴薯及地瓜的皮,把蛋放進電鍋;切了小黃瓜,在袋子裡放入味增與糖做成涼拌菜;還把蘑菇切片,做了一罐蘑菇油可以明天早上拿來炒蛋。
最後我醃了肉片,把青菜與豆腐加進去拌炒,然後淋在白飯上,成了我獨自一人的晚餐。
我關掉放著輕音樂的spotify,切換成播放影片的網路平台。吃完飯後,我又繼續看更多書,這次沒有任何背景音了。
到底什麼是孤獨的關鍵呢?是生活中必備的一點噪音,還是不體會生活當下的點點滴滴?
酒足飯飽的我睡意濃厚,閉上眼睛後仍然苦惱著,到底要不要為了做提拉米蘇,去買電動攪拌器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存放一些我對斷捨離的一些想法,包括生活的改變,跟一些比較私人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北住家附近有個檳榔攤。 我越常路過這個檳榔攤,就越對僅存在在這個空間的氛圍感到詫異。
最近跟個剛買房子的好友聊天,她很喜歡小動物,周末會去當動物志工,手機打開不是新婚老公的照片,而是狗狗照片。 我就好奇問她,會想要領養動物嗎?
今年開始嘗試住青年旅館。 改變的契機,是什麼呢?
根據讀冊的紀錄,我去年上架了266本書。2022年新的開始,想來整理總心得。 附上我這幾年為了清書而突飛猛進的閱讀量 如果從2017年開始算,含漫畫跟書籍,我應該丟了有1000本書,花了將近5年的時間。
昨天下午四點,去公園散步。 我很喜歡大安森林公園,因為我很喜歡樹。
如果不要這麼以現在的狀態去評估未來的事,比如相信一定會變好,或一定會變壞;不帶預設立場去思考,也許會活得比較放鬆吧。
新北住家附近有個檳榔攤。 我越常路過這個檳榔攤,就越對僅存在在這個空間的氛圍感到詫異。
最近跟個剛買房子的好友聊天,她很喜歡小動物,周末會去當動物志工,手機打開不是新婚老公的照片,而是狗狗照片。 我就好奇問她,會想要領養動物嗎?
今年開始嘗試住青年旅館。 改變的契機,是什麼呢?
根據讀冊的紀錄,我去年上架了266本書。2022年新的開始,想來整理總心得。 附上我這幾年為了清書而突飛猛進的閱讀量 如果從2017年開始算,含漫畫跟書籍,我應該丟了有1000本書,花了將近5年的時間。
昨天下午四點,去公園散步。 我很喜歡大安森林公園,因為我很喜歡樹。
如果不要這麼以現在的狀態去評估未來的事,比如相信一定會變好,或一定會變壞;不帶預設立場去思考,也許會活得比較放鬆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遺物整理和孤獨死的話題,內容並不會讓人感到過於悲傷。小島美羽的寫作風格輕盈,不帶太多情緒渲染,他只是平淡地記錄事實。在書中,他詳細描述了各種不同的孤獨死場景,並以微縮模型的方式再現了這些場景,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社會問題。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在一場作者親臨的講座上,買了一本書,名為《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有位校長發問:如何讓國中生也關心這話題;因為他們學校早就有在辦關懷老人的活動了,比如到安養中心表演樂器⋯⋯但是,如何讓國中生多多認識這個 issue?孤獨,是一個客觀現象。 寂寞,lonely 是一種因為孤獨而產生的心情
Thumbnail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
Thumbnail
日本的公共電視NHK在2010年播出「無緣社會」的紀錄片後,引起廣大迴響,「無緣死」及「孤獨死」就成為普遍的流行用語。 無緣死指的是死後沒有人認領遺體,也沒有親人朋友為逝者舉辦喪禮,也就是這個社會沒有人為他送終,有點蓋棺論定的形容,這個人跟社會是沒有緣分的。
Thumbnail
即便是對死亡比較豁達的那群人,大概也會希望在大限來臨時可以看見自己一生所愛的人都在眼前,在他們的愛及不捨中嚥下最後一口氣,而不希望在那個時刻到來時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甚至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沒人援助而被迫提早面對死亡。那實在是慘到不言可喻。
Thumbnail
中年自省,面對趨利世界的困境與真相。名人的故事提供了啟發與答案。村上春樹提倡誠實面對自己,而福樓拜主張存在之難仍須保持淳樸的心。馬爾克斯則強調獨善其心。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
Thumbnail
日本漢學大家斯波六郎在《中國文學中的孤獨感》中,探討了自殺者和孤獨感的關係。中年以後的自殺者不怎麼寫遺書,因為他們有非常複雜的情況,往往認為他人無法理解。這種孤獨感是人與生俱來的「不安」,是「憂愁」和「苦惱」。透過自我凝視,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來解鎖自己的孤獨感。
Thumbnail
今天又跟朋友意見不合,每次都是類似的議題不斷爭執,已經吵到不想再吵。 最後以冷靜的口吻達成唯一的共識,就是「彼此沒有共識」這件事。 內心覺得好孤單。 人本來就是獨自出生,也終將獨自面對死亡。 本來就是孤單的。 但,仍覺得難以接受。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留言】、【分享】、【收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本書談及遺物整理和孤獨死的話題,內容並不會讓人感到過於悲傷。小島美羽的寫作風格輕盈,不帶太多情緒渲染,他只是平淡地記錄事實。在書中,他詳細描述了各種不同的孤獨死場景,並以微縮模型的方式再現了這些場景,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這種現象背後的社會問題。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在一場作者親臨的講座上,買了一本書,名為《如果孤獨死將是大多數人的未來》。有位校長發問:如何讓國中生也關心這話題;因為他們學校早就有在辦關懷老人的活動了,比如到安養中心表演樂器⋯⋯但是,如何讓國中生多多認識這個 issue?孤獨,是一個客觀現象。 寂寞,lonely 是一種因為孤獨而產生的心情
Thumbnail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或適合一個人過生活,但是要自在快樂地過獨居生活絕對有方法,但是也要預作準備與練習,不然等到因各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發生,被迫獨居而成宅男廢女或獨居老人就慘了
Thumbnail
日本的公共電視NHK在2010年播出「無緣社會」的紀錄片後,引起廣大迴響,「無緣死」及「孤獨死」就成為普遍的流行用語。 無緣死指的是死後沒有人認領遺體,也沒有親人朋友為逝者舉辦喪禮,也就是這個社會沒有人為他送終,有點蓋棺論定的形容,這個人跟社會是沒有緣分的。
Thumbnail
即便是對死亡比較豁達的那群人,大概也會希望在大限來臨時可以看見自己一生所愛的人都在眼前,在他們的愛及不捨中嚥下最後一口氣,而不希望在那個時刻到來時只有自己一個人面對,甚至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沒人援助而被迫提早面對死亡。那實在是慘到不言可喻。
Thumbnail
中年自省,面對趨利世界的困境與真相。名人的故事提供了啟發與答案。村上春樹提倡誠實面對自己,而福樓拜主張存在之難仍須保持淳樸的心。馬爾克斯則強調獨善其心。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
Thumbnail
日本漢學大家斯波六郎在《中國文學中的孤獨感》中,探討了自殺者和孤獨感的關係。中年以後的自殺者不怎麼寫遺書,因為他們有非常複雜的情況,往往認為他人無法理解。這種孤獨感是人與生俱來的「不安」,是「憂愁」和「苦惱」。透過自我凝視,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來解鎖自己的孤獨感。
Thumbnail
今天又跟朋友意見不合,每次都是類似的議題不斷爭執,已經吵到不想再吵。 最後以冷靜的口吻達成唯一的共識,就是「彼此沒有共識」這件事。 內心覺得好孤單。 人本來就是獨自出生,也終將獨自面對死亡。 本來就是孤單的。 但,仍覺得難以接受。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留言】、【分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