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把書清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根據讀冊的紀錄,我去年上架了266本書。2022年新的開始,想來整理一下總心得。
附上我這幾年為了清書而突飛猛進的閱讀量
anobii
如果從2017年開始算,含漫畫跟書籍,我應該丟了有1000本書,花了將近5年的時間。

為什麼要把書清掉?

我從小就很愛看書,但所有跟我有血緣關係的家人親戚,都對書沒有太多喜好。
我一直以為我這個基因是從我爸那裡遺傳過來的,畢竟他年輕的時候也會讀什麼許文龍或彼得管理大師這類的書。但後來發現他只是為了裝作自己很有氣質而已,誤會大了XD
但我真的很愛看書,愛到小時候書店就是我媽的托兒所,她要去證劵交易所或弄頭髮,不管幾個小時,只要把我丟在兒童讀物區,回來八成我都還維持原來的姿勢不變。
現在想想,我媽神經也滿大條的,可能是想只有窮鬼,沒娛樂的小孩才會來書店白看書,誘拐犯不可能會有興趣吧(喂
但這個興趣在長大開始有零用錢後,就慢慢成了負擔(物理性)。
這也滿神奇的,我小學五年級、高中畢業、大學畢業、跟為了工作搬到台北,人生奔波了這麼多趟,書本這麼重的東西從來不在我放棄清單內。每次一到新的地方就是想要買什麼樣的書櫃、每次出去走走如果沒事就去逛書店、出來後帶個兩三本書,把書櫃塞得剛剛好的滿足感,真的是無法形容的開心,好像自己歷經波折,終於又找到一塊人生缺的那塊拼圖似的。
所以我不覺得書應該丟掉,我也從不丟書的。神經病才把自己好不容易買來的東西用賤價賣掉。
直到某天我看到日本某一個作家(好像是大江健三郎),他說他有一次在計算他的書的時候,突然大哭,他說他一年大概可以讀100本書,假如他預計能再活30年,頂多只能再讀3000本書,一想到世界的知識如此廣闊但他的時間卻如此有限就愴然而涕下……
大文豪的境界我無法領會,但3000這麼具體化的數字令我頓時汗顏,我不經意掐指計算自己的讀書速度還有藏書,一算不得了,如果要把它們全都看完,大概就是如果我今年當選里長的話,恩,連任兩屆沒問題。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藏書的大本營,老家要搬家了。

老家的典藏囊括了我從國小到高中所蒐藏的幾百本漫畫、幾十本畫冊、各類型毫無關聯,以為看了就會打通任督二脈,但殊不知會有時效性的書籍,還有我大學畢業後還保留的教科書跟換工作中留下的筆記。以上這些聽起來都很垃圾,但我沒有想說要丟它們。
那時候在挽起袖子準備好好清理時還沒有。
我一開始的打算很簡單,新家不太可能比現在的家還大(在陸陸續續看過一些房子後),我長大了,興趣與想法都不一樣了,還有就是房子潮濕,就算我不動它們一樣會有機變化,長斑發霉看了都心疼,我又沒力氣去研究那些除溼工法。剛好那時候又看到讀冊二手書的寄賣。試試後,很適合我這種沒時間一本本上架到自己的賣場又覺得二手書店很坑錢的人。
所以從2017開始,我每次一回老家就是在整理書櫃,把不要的書打包,每次固定寄一箱大概8本。當我想說接下來應該會再也找不到書可以丟的時候,等過了一兩個月回來,又看哪本書不順眼了(不是)
老爸老媽已經被我鍛鍊到現在看到我待在房間裡,但地板散落一地書還有一堆紙箱,都不會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反應XD
2019年搬家,但書還沒整理完。幸好舊家暫時還沒有要處理,我就繼續固定每次回去都從舊家搬幾箱書去新家,等慢慢處理完(大概又要花幾次回去才能分批處理掉)後再回舊家搬書,就這麼以愚公移山的方式,到今年年初終於把老家的書全都清空了。
本來是四個大書櫃塞滿的書,到了新家變一個書櫃(容量較小)。如果從2017年開始算,我應該丟了有1000本書。花了將近5年的時間,跟別人那種三天就把家變極簡比起來,根本久到天荒地老XDDD不但消耗耐心,還浪費時間。

但對我而言,買書不就是為了看?所以一定就是要花這麼多時間。

再加上如果我只是為了清除雜物而直接把它們丟掉,那我之後一定也會又再把它們買回來,因為我買這些書是為了解答某些問題或得到某些知識,但丟掉的過程我並沒有獲得這些知識,所以歷史只會不斷重演而已。
所以我是看完一本書,確定我很喜歡/不喜歡再決定它的去留。而且就是在這麼緩慢的過程中,我磨練到我挑書的能力,也學會如何精準挑選我想要保留的書,還能確定某些知識,我根本就沒興趣。

清書其實是一種認識自己的過程。

比如我現在就很確定我對純理科的物理化學沒興趣,我文學小說讀太少,我對心靈成長的知識已經足夠不用再補充了,接下來要開始補足華文小說這一區塊等等。
我們對知識的饑渴都有很高度的意識,但到底缺乏到什麼程度、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知識,能不能有真的吸收進去的能力,很多人是沒有意識的。
埋頭苦幹買一大堆書,來展現自己學識淵博,但如果都沒拿起來翻閱,書本真的會開心嗎?
我覺得有被閱讀的書才會開心,因為它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所以我寧可放手讓它們去旅行。
但當然,留書的理由也十分充分,包括賣書的價格可憐到不如把書留在身邊;書絕版了;支持出版社;古籍跟需要的參考書不得不留等等,我都認同。

我只是想來分享我對書的感情的轉變。

書現在對我來說是更有價值的東西,我現在還是會買書,因為我知道我一定會讀它,而且我能確定它的內容對我來說是有蒐藏價值的,我會反覆閱讀直到我不需要它;如果有好句子我會擷取起來再出清,會使用到去蕪存菁;如果不想留賣出去,能被其他人買走就等於我幫助到其他需要的人。
書對我來說不再只是裝飾品或代辦清單,而是真的有達到「書」傳遞知識的目的。
2022年只要再清150本書就能達到我理想的書籍數量了。
但經過這幾年這麼密集清書,我看得有點累了XD,等到我完成目標可能會把時間拿來做其他的事,閱讀時間會縮減。畢竟書本媒介所能傳遞的知識有限,比如真正的人際關係跟大自然的回饋(運動踏青),就是書本無法給予的啊XD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裡存放一些我對斷捨離的一些想法,包括生活的改變,跟一些比較私人的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昨天下午四點,去公園散步。 我很喜歡大安森林公園,因為我很喜歡樹。
如果不要這麼以現在的狀態去評估未來的事,比如相信一定會變好,或一定會變壞;不帶預設立場去思考,也許會活得比較放鬆吧。
最近每當我恐懼時,我都會問自己這句話。 事情可能會有另外一種可能,我以為它不存在,是因為我害怕挑戰它。
感謝這次被戳破的玻璃心的體驗,讓我察覺自己的偶像崇拜。 以後當我又因別人的反應患得患失的時候,要提醒自己「我應該要掌握自己情緒的自主權,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緒交給別人」。
我總覺得一邊做飯一邊聽podcast,才是完美搭配。 做飯這件事對我來說不算療癒。 我主觀歸因於我不太會做的關係,清燙菜,泡麵菜,罐頭菜,對我來說,吃進去多少油脂跟多少蛋白質,比料理本身好不好吃重要。 所以我雖然不怕廚房,但料理苦手的本質從來沒變過。 然後開始不聽podcast了。
昨天下午四點,去公園散步。 我很喜歡大安森林公園,因為我很喜歡樹。
如果不要這麼以現在的狀態去評估未來的事,比如相信一定會變好,或一定會變壞;不帶預設立場去思考,也許會活得比較放鬆吧。
最近每當我恐懼時,我都會問自己這句話。 事情可能會有另外一種可能,我以為它不存在,是因為我害怕挑戰它。
感謝這次被戳破的玻璃心的體驗,讓我察覺自己的偶像崇拜。 以後當我又因別人的反應患得患失的時候,要提醒自己「我應該要掌握自己情緒的自主權,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緒交給別人」。
我總覺得一邊做飯一邊聽podcast,才是完美搭配。 做飯這件事對我來說不算療癒。 我主觀歸因於我不太會做的關係,清燙菜,泡麵菜,罐頭菜,對我來說,吃進去多少油脂跟多少蛋白質,比料理本身好不好吃重要。 所以我雖然不怕廚房,但料理苦手的本質從來沒變過。 然後開始不聽podcast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於喜歡閱讀,連帶喜歡買書的人而言,家裡書滿為患是最頭痛的問題,很多人是家裡被書淹沒到寸步難行才下定決心要把一些「用不到」的書處理掉。 但是人就是這麼奇怪,很多書也許堆在箱子裡十幾二十年沒動過,可是一旦要扔掉,卻又捨不得,覺得應該還會想看。有道是「擁有時不覺得自己擁有,等到失去時,才發現自己少了
Thumbnail
想對書籍斷捨離的念頭經常出現,實際上也執行過幾回,近幾年幾乎不太買書,想看的書就到市府或大學圖書館借,可~,書架上依然書滿為患,最近要再一次比較大範圍的斷捨離,將書架清空些。根據斷捨離原則,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廢物,以及離開對物品的執著。我這一面牆的書有九成N年都沒再翻開,於我而言,已算是多
Thumbnail
整理家中書本後,回想所有書籍背後的閱讀記憶。從兒時初次接觸漫畫開始,到後來的小說、心理學、世界文學等閱讀經歷,除了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並探討閱讀習慣與書籍類型的轉變,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閱讀的熱愛。
Thumbnail
愛看書的人,家裡總有滿滿的書。小時候,經常搬家,小孩子不用幫忙什麼,卻記得搬家時滿滿的書。大部分人搬家,師父煩惱的是冰箱電視洗衣機太重太大,我們搬家讓師父皺眉頭的卻是滿滿的書。輪到自己搬家的時候,最難斷捨離的還是書,最多要搬的也是書。
Thumbnail
昨天一整天都在整理家裡的童書繪本,擦乾淨、重新分類,好好瀏覽並重新認識自己多年來的收藏。一套英文百科,擦乾淨後想要傳給有緣人,午覺剛醒的正男,遠遠的看到我捧著這套書,指著我大叫:「媽媽妳拿這個書要幹什麼?」我有點作賊心虛的說:「這個....」話還沒講完,正男就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大喊不要送走...
Thumbnail
幾年前老家整修,媽媽請了長年幫忙打掃的阿姨,一起清掉了我們姐弟堆在家裡,再也用不著的東西。 弟弟專程南下,但媽媽覺得該丟的東西都丟了,包括弟弟珍藏多年的黑膠唱片。 唯一沒丟的,是我們滿櫃子的書。 「幹嘛丟唱片,留下書?」弟弟心痛不已。 「你們不是向來不准我丟書嗎?」媽說。 沒錯,嗜書如命的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前文提到自己不再翻閱的書籍就會爽快捐贈出去,而近年實行這規則也十分順利。 但為何書櫃仍會年年爆滿?主因是我珍藏的書籍一直佔用了七成位置。 說穿了,第二項條件:是否捨得永別,就是給自己的灰色地帶。那我到底珍藏了什麼書籍? 稍稍研究過書櫃,我的珍藏大致可分為四類: 一、學習戰友 比方中學的教材
Thumbnail
所謂「年廿八,洗邋遢」,可惜時間太傖促,我想今年也來不及打掃房間,慶幸至少已整理好心愛的書櫃。 面對長期爆滿的小書櫃,我每年都會捉緊捐書的大好機會,緩和一下災情。隨著多年的經驗,我現在捐書的決定過程絕對快狠準。 基本上我對書本的去留只有兩大準則: 一、我會否重讀這本書? 二、我是否準備好與這
Thumbnail
2023年,我在閱讀習慣上,有很大的調整。我「看完」的書變少了,但「看過」的書卻變多了。 一直以來,我看書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書一定要看「完」。除非真的遇到很爛的書,不然,我都會耐著性子讀到最後一頁,深怕錯過某個重要知識或概念。 我想,這應該就是一種FOMO心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於喜歡閱讀,連帶喜歡買書的人而言,家裡書滿為患是最頭痛的問題,很多人是家裡被書淹沒到寸步難行才下定決心要把一些「用不到」的書處理掉。 但是人就是這麼奇怪,很多書也許堆在箱子裡十幾二十年沒動過,可是一旦要扔掉,卻又捨不得,覺得應該還會想看。有道是「擁有時不覺得自己擁有,等到失去時,才發現自己少了
Thumbnail
想對書籍斷捨離的念頭經常出現,實際上也執行過幾回,近幾年幾乎不太買書,想看的書就到市府或大學圖書館借,可~,書架上依然書滿為患,最近要再一次比較大範圍的斷捨離,將書架清空些。根據斷捨離原則,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廢物,以及離開對物品的執著。我這一面牆的書有九成N年都沒再翻開,於我而言,已算是多
Thumbnail
整理家中書本後,回想所有書籍背後的閱讀記憶。從兒時初次接觸漫畫開始,到後來的小說、心理學、世界文學等閱讀經歷,除了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並探討閱讀習慣與書籍類型的轉變,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閱讀的熱愛。
Thumbnail
愛看書的人,家裡總有滿滿的書。小時候,經常搬家,小孩子不用幫忙什麼,卻記得搬家時滿滿的書。大部分人搬家,師父煩惱的是冰箱電視洗衣機太重太大,我們搬家讓師父皺眉頭的卻是滿滿的書。輪到自己搬家的時候,最難斷捨離的還是書,最多要搬的也是書。
Thumbnail
昨天一整天都在整理家裡的童書繪本,擦乾淨、重新分類,好好瀏覽並重新認識自己多年來的收藏。一套英文百科,擦乾淨後想要傳給有緣人,午覺剛醒的正男,遠遠的看到我捧著這套書,指著我大叫:「媽媽妳拿這個書要幹什麼?」我有點作賊心虛的說:「這個....」話還沒講完,正男就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大喊不要送走...
Thumbnail
幾年前老家整修,媽媽請了長年幫忙打掃的阿姨,一起清掉了我們姐弟堆在家裡,再也用不著的東西。 弟弟專程南下,但媽媽覺得該丟的東西都丟了,包括弟弟珍藏多年的黑膠唱片。 唯一沒丟的,是我們滿櫃子的書。 「幹嘛丟唱片,留下書?」弟弟心痛不已。 「你們不是向來不准我丟書嗎?」媽說。 沒錯,嗜書如命的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前文提到自己不再翻閱的書籍就會爽快捐贈出去,而近年實行這規則也十分順利。 但為何書櫃仍會年年爆滿?主因是我珍藏的書籍一直佔用了七成位置。 說穿了,第二項條件:是否捨得永別,就是給自己的灰色地帶。那我到底珍藏了什麼書籍? 稍稍研究過書櫃,我的珍藏大致可分為四類: 一、學習戰友 比方中學的教材
Thumbnail
所謂「年廿八,洗邋遢」,可惜時間太傖促,我想今年也來不及打掃房間,慶幸至少已整理好心愛的書櫃。 面對長期爆滿的小書櫃,我每年都會捉緊捐書的大好機會,緩和一下災情。隨著多年的經驗,我現在捐書的決定過程絕對快狠準。 基本上我對書本的去留只有兩大準則: 一、我會否重讀這本書? 二、我是否準備好與這
Thumbnail
2023年,我在閱讀習慣上,有很大的調整。我「看完」的書變少了,但「看過」的書卻變多了。 一直以來,我看書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書一定要看「完」。除非真的遇到很爛的書,不然,我都會耐著性子讀到最後一頁,深怕錯過某個重要知識或概念。 我想,這應該就是一種FOMO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