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我在~清明節談香港的義莊與墳場

2022/04/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香港,是自己的故鄉。娘家祖先是香港新界原居民,有大清戶籍、屋契、地契及族譜,比「維尼國」政權早存在以百年計。祖屋大廳置有祖先牌位,每年春秋二祭,各房都要派人出席祭典。娘家男丁散居海外多年,只剩下我這個「外嫁女」做代表。近兩年因疫情關係,只能從簡處理,自己也樂得清閒。
香港自開埠已是華洋集處之地,過客眾多。開埠初期,很多由外地來港的謀生者,倘若客死異鄉,無親無故,遺體都會寄存在「義莊」待人認領。落地生根的異鄉人,都會按自己的宗教信仰下葬於特定墳場。香港的義莊與墳場,歷史悠久,極具特色,或許引證此地也曾是個國際大都會。
中學時,曾跟老師參觀位於大口環的『東華義莊』,知道義莊在早期香港社會殮葬服務上擔當重要的角色,為本地居民及海外僑胞提供靈柩或骨殖暫存的地方。2003年東華三院為義莊進行修復工程,後來更獲得香港「2004文物保存及修復獎」榮譽大獎與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2005亞太區文物修復獎」優越大獎。
這間『東華義莊』原址在堅尼地城牛房附近,故被稱為『牛房義莊』,至1899年才遷至現址,並正式由東華醫院 (東華三院前身) 管理,曾寄厝的名人有北大前校長蔡元培與廣東軍閥陳炯明。
『東華義莊』環境不像疆屍電影般陰森恐怖,反而周圍的傳統中式牌樓及涼亭相當清雅。現在已沒有存放靈柩,只提供骨灰存放服務,歷史建築物是可預約參觀。
香港的墳場種類繁多,公營墳場最為市民熟悉,至今共十二個公眾墳場,全由「食衛局」管轄,只要是香港永久居民就可申請。公眾墳場最經典莫過於「和合石墳場」,後期更為殉職公務員修建「浩園」。最引起公憤的應該是「將軍澳墳場」,這條「天梯」每年春秋二祭,為難不少孝子賢孫。
合和石墳場
將軍澳墳場天梯
離島的墳場比較特別,申請人如欲將死者以土葬方式葬於長洲、大澳墳場,必須先出示有關「鄉事委員會」發出的證明書,證明死者是島上居民,申請方獲批准。
在新界鄉郊,專為原居民而設的墳地多不勝數,大戶大族傳統掃墓時節,都會派發「拜山利是」,鼓勵鄉里參與拜祭,放的鞭炮更大得驚人。
環境最優美的,應該是為於赤柱的「軍人墳場」(Stanley Military Cemetery),最初主要安葬英國駐港英軍及其家屬。墳場曾關閉,1942年重開迄今,以安葬當時為香港犧牲的「香港保衛戰」死難者、戰俘、平民、香港義勇軍及英軍服務團(British Army Aid Group,BAAG)成員。
Stanley Military Cemetery
「跑馬地墳場」是最像「聯合國鬼域」的墳場,是各樣人種與信仰的人最後的歸宿。跑馬地墳場包括紅毛墳場(即香港墳場)、回教墳場、印度教、猶太教、袄教(拜火教)與天主教墳場,各有特色。
香港有兩個回教與印度教墳場,分別在跑馬地與柴灣歌連臣角。回教信徒堅持土葬,墓塚還要規定南北向,呈魚脊狀。印度教徒以跑馬地的印度廟為中心,廟會提供主持殯殮儀式,並安排火葬和有關事宜。拜火教墳場相當神秘,位於銅鑼灣禮頓道的拜火教會址是香港袄教教徒的聚腳地。
波斯教墳場
猶太教墳場專為居港猶太人而置,墓地非富則貴。他們拜祭時會把石頭放在墓地,意思是敲醒先人的亡魂,與他們溝通,並會誦唸猶太教的經文,香港歷來的猶太富豪都在此地長眠。
香港的佛教、道教、天主教與基督教墳場都是私營墳場,遍佈香港各區,專為教徒而設。當中以最早(1907年)開設的「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最有特色,大門外的對聯「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最能表現天主教的生死觀。墳地各處的天使雕像,安祥平和,讓人對死亡變得豁達。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墳地沒甚麽可怕,中國人重視喪葬禮儀,並不因為怕鬼魂,是對先人的眷戀與懷念,香港墳場更細訴著香港的歷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3會員
307內容數
以前多看日劇,近年多看韓劇,間中會開美劇、英劇、德劇、西班牙劇....,只要是好劇都會看,偶爾會寫劇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