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報第三期】百年斜陽映洛津 — 鹿港民俗文物館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2016/003《前山報》

◎ 陳冠文

鏡頭拉回到1895年,清廷甲午戰爭大敗,原先的義勇軍轉為盜匪,在臺北城內燒殺擄掠,在地紳商們研議請日軍入城平亂,當時三十歲的辜顯榮於是自告奮勇,偕同幾位代表,帶著一把雨傘和一封請願書,到基隆去帶領日軍進臺北城,兵不血刃的功勞,讓辜顯榮在日治期間獲得了鹽業、糖業、茶葉、樟腦的特許專賣權,橫跨投資包括荒地開墾、土木營造、金融等產業,擠身台灣五大家族之一,自此奠定辜家百年榮顯的命運。
raw-image

1913年,辜顯榮找來曾任台灣總督府營繕科長的森山松之助,歷時六年,興建這幢位於鹿港的豪華宅邸,歷經數十年的閒置,至1970年代轉為財團法人機構,成立「財團法人彰化縣私立鹿港民俗文物館」,迨至1973年開始行營運,辜振甫先生捐出所有收藏書畫及文物以供作展覽。2004年館內「古風樓」整建完成,至2007年開始全面開放參觀。

raw-image

鹿港民俗文物館位於傳統大街(中山路)後面的舊巷底,外型為一幢華麗壯觀的三層紅磚洋樓,混合了文藝復興時期與日本明治維新末期風格,屋頂仿效法式風格圍繞精緻鐵欄杆,搭配中央山牆浮雕上繁複華麗的草花,兩側各為一座對稱八角圓頂衙樓,在鹿港傳統狹長的街屋和蜿蜒曲折的舊巷當中,顯得格外醒目。

全館分成「大和厝洋樓」及「古風樓」兩部分,中庭的榕樹涼亭一旁吊著鞦韆,倚欄而坐有些庭院深深的味道。當時,辜振甫先生一口氣捐出收藏文物約六千件,除展示廳三千餘件文物常設展,另三千餘件則另舉辦特展。洋樓一樓展示早期泉州移民台灣的傳統民俗文物,像是南北管樂器、皮影戲、傀儡戲偶、布袋戲戲台,或花樣繁多的鹿港米雕、江湖賣藥廣告等,饒富台灣庶民生活的點滴趣味。

raw-image

1920至30年代,辜顯榮聲望鼎盛,「洋樓」成為國際接待大會議廳,日本皇族、官員、貴賓及臺灣士紳名流往來頻繁。賓客廳堂內是辜家捐出的紅珊瑚、七巧桌、紫檀太師椅等珍品;二樓的國際會議廳,上方是八卦裝飾的天花板,中央懸掛法國進口的燈飾,顯得堂皇而氣派、瓷器書畫等擺設同樣不失品味,廳內陳列當時一批鹿港魯班匠師的藝術品,極具巧工,至今鹿港雕刻技藝逐漸凋零,這些收藏品更顯得珍貴。

raw-image


除此之外,不少細節可一窺辜家在台灣的社會地位,祠堂與神明廳分開為上下兩樓,為平常人家所少見;辜榮顯臥房內有台灣最早進口的一批銅床、精緻的木製躺椅、衣帽架、仙床、鹿港雕刻和彩色手工刺繡字畫;辜家三位女兒的閨房,同樣可見當時台灣大戶人家的奢華享受,例如辜振甫先生臺北使用的大理石桌,雕刻精緻、自浙江省海運來的清末民初「紅眠床」(童嬰床),附小鏡子的梳妝台與化妝寶盒等,冬天裝熱水睡覺保暖用的水龜,夏天抱著入睡的「竹夫人」,甚至是辜家小姐全套閨房用品,包括梳妝台、衣帽架、服飾木箱、木製馬桶廁所,無一不精美。

洋樓旁邊的「古風樓」改建自清末的私塾講堂,是鹿港典型長廊型的閩式建築,中間為傳統的天井,展示台灣清代至今的歷史文獻、書畫及民俗生活日用品,像是龜殼等傳統農具、早期的帳房、廚房用具、祭拜用品、舊時代藥局、各種竹製吊床及玩具的育嬰房,或迎親嫁娶的轎子、女兒紅酒甕、梳妝台等嫁妝,乃至鹿港書畫名家的展示廳,均可一窺台灣民間的風貌,讓鹿港民俗文物館除了殖民背景,也涵蓋了近一百五十年來台灣傳統社會的生活面向。

辜偉甫曾在《鹿港斜陽》書中談到鹿港:「鄉土的情感,相信大家都會有的,只是有時後不自覺而已。對於祖先留下的文物,我們中國人本特別懂得珍惜 …… 就好像把歷史的點連接起來,才能成線,鹿港民俗文物館即基於這樣的觀念而成立。」但鹿港辜家老宅所標誌的層面或許更為深廣,它代表的除了早期泉州移民台灣的遷徙意義,還有日治時期被殖民者刻意順服統治者的符旨印象,這種台灣所橫跨近代歷史交會的邊界,集體認同的失落及再覓的自我裂解邊界,都在突兀矗立於傳統九曲舊巷之間的洋式建築身上,在館內一樑一柱處處可見台閩匠師的工藝巧思之間達到高峰,從日治到戰後,辜家的傳奇扉頁不曾闔上,但歷史的回聲兀自徘徊縈繞於空曠的川堂樓梯間,有待被人們重新撿起。

過了中秋,西半部海岸總刮起九降風(東北季風),一片黃沙飛揚,鹿港自清初海晏河清後即快速成為繁華港埠,以廣大的中部平原為腹地,在乾隆年間達於極致,並在道光中後期因過度墾殖、泥砂淤積和地震災害等自然而繁華漸褪,轉而以一個小鎮的姿態存在。踏出傳統九曲巷的隘門,鏡頭便活生生被拉回現實,海天交接處一片灰濛濛的景象,討海人推著滿載牡蠣的兩輪車,背著夕陽拖著長長的身影,在這一刻,這棟豪華宅邸彷彿不曾存在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山報
17會員
83內容數
前山報創刊於2015年的秋天,我們聚焦於士林、陽明山前山區域的藝文生態,企求呈現繽紛多采的人間故事。歡迎朋友們來到林語堂故居、大稻埕舒喜巷,一同享受閱讀裡的美好時光。
前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3/07
關於臺北城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似是對老情人的絮語,說不完的情話與詩篇,只好透過走訪紀實來完滿。 回到城中,過已一百多天,卻依然每天興致勃勃的觀賞、尋找——那些曾幾何時未曾留意的小事,來不及回望的街口,對照記憶的深度,拼湊出這座城市的影像。城隍廟與詩人周夢蝶,中華商場的起落
Thumbnail
2025/03/07
關於臺北城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似是對老情人的絮語,說不完的情話與詩篇,只好透過走訪紀實來完滿。 回到城中,過已一百多天,卻依然每天興致勃勃的觀賞、尋找——那些曾幾何時未曾留意的小事,來不及回望的街口,對照記憶的深度,拼湊出這座城市的影像。城隍廟與詩人周夢蝶,中華商場的起落
Thumbnail
2024/12/31
本文以臺北城門為主題,追憶作者童年在臺北城生活的點滴,並穿插臺北城歷史、城門變遷、周邊景點(博物館、文化景觀、老店)等資訊,情懷濃厚,兼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4/12/31
本文以臺北城門為主題,追憶作者童年在臺北城生活的點滴,並穿插臺北城歷史、城門變遷、周邊景點(博物館、文化景觀、老店)等資訊,情懷濃厚,兼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4/12/03
泉源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曾稱「十八份庄」。隨著年齡老化與人口外移的問題,泉源里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不僅保存了當地文化,發展當地特色,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服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社區的定位。
Thumbnail
2024/12/03
泉源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曾稱「十八份庄」。隨著年齡老化與人口外移的問題,泉源里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不僅保存了當地文化,發展當地特色,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服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社區的定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這個文物館就坐落在臺中市北屯區旅順路二段73號,一個大型公園之內,佔地面積不小,草地開闊,館舍形式是傳統閩南建築。﹝台灣民俗文物館﹞有「民俗館」及「民藝街」,兩個展場。
Thumbnail
  這個文物館就坐落在臺中市北屯區旅順路二段73號,一個大型公園之內,佔地面積不小,草地開闊,館舍形式是傳統閩南建築。﹝台灣民俗文物館﹞有「民俗館」及「民藝街」,兩個展場。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 Lukang Folk Arts Museum 「一府、二鹿、三艋舺」,於此磚紅建築的內外,細味歷史痕跡。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 Lukang Folk Arts Museum 「一府、二鹿、三艋舺」,於此磚紅建築的內外,細味歷史痕跡。
Thumbnail
『聚奎居』是日治時期烏日地區的富紳商賈陳紹宗(1888~1952)於昭和5~15(1930~1940)年間所建造的中西合壁式洋樓,位於臺中市烏日區學田路405巷內(學田路便行巷旁)。於2012年列為台中市定古蹟,並於2020年7月修復完成,2021年12月正式對外營運。
Thumbnail
『聚奎居』是日治時期烏日地區的富紳商賈陳紹宗(1888~1952)於昭和5~15(1930~1940)年間所建造的中西合壁式洋樓,位於臺中市烏日區學田路405巷內(學田路便行巷旁)。於2012年列為台中市定古蹟,並於2020年7月修復完成,2021年12月正式對外營運。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網路上注意到一個叫做《全明星辯論會》的綜藝節目,節目邀請形形色色的藝人和網紅針對不同議題進行正反辯論、表達自己想法。先不論節目是否有趣,我覺得讓現代人練習如何「好好說話」,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網路上注意到一個叫做《全明星辯論會》的綜藝節目,節目邀請形形色色的藝人和網紅針對不同議題進行正反辯論、表達自己想法。先不論節目是否有趣,我覺得讓現代人練習如何「好好說話」,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Thumbnail
提到鹿港,相信大家想到的就是鹿港老街和天后宮等古蹟建築(台灣古蹟巡禮(十三)~鹿港古蹟一日遊:天后宮|龍山寺|文武廟 )。這篇要來介紹的雖然未列入古蹟,但也是具有百年歷史的辜家舊居『鹿港民俗文物館』(鹿港當地語稱:大和大厝、民俗館)。
Thumbnail
提到鹿港,相信大家想到的就是鹿港老街和天后宮等古蹟建築(台灣古蹟巡禮(十三)~鹿港古蹟一日遊:天后宮|龍山寺|文武廟 )。這篇要來介紹的雖然未列入古蹟,但也是具有百年歷史的辜家舊居『鹿港民俗文物館』(鹿港當地語稱:大和大厝、民俗館)。
Thumbnail
喜得機緣,能親向現任施副館長請益,對於研讀一些文獻資料所產生的疑惑,有了解答,也對民俗文物館有了更多一點的認識。 館方對外只含蓄說是仿文藝復興末期的建築風格,而不強調是巴洛克或維多利亞,至於外界怎麼介紹文物館,館方都予以尊重。 蒔緣采風填詞紀念: 辜館收藏古物緣,觀瓊樓擷俗, 證桑田。 讚能賢。
Thumbnail
喜得機緣,能親向現任施副館長請益,對於研讀一些文獻資料所產生的疑惑,有了解答,也對民俗文物館有了更多一點的認識。 館方對外只含蓄說是仿文藝復興末期的建築風格,而不強調是巴洛克或維多利亞,至於外界怎麼介紹文物館,館方都予以尊重。 蒔緣采風填詞紀念: 辜館收藏古物緣,觀瓊樓擷俗, 證桑田。 讚能賢。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位於傳統大街(中山路)後面的舊巷底,外型為一幢華麗壯觀的三層紅磚洋樓,混合了文藝復興時期與日本明治維新末期風格,屋頂仿效法式風格圍繞精緻鐵欄杆,搭配中央山牆浮雕上繁複華麗的草花,兩側各為一座對稱八角圓頂衙樓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位於傳統大街(中山路)後面的舊巷底,外型為一幢華麗壯觀的三層紅磚洋樓,混合了文藝復興時期與日本明治維新末期風格,屋頂仿效法式風格圍繞精緻鐵欄杆,搭配中央山牆浮雕上繁複華麗的草花,兩側各為一座對稱八角圓頂衙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