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看樣子習近平不演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看樣子習近平不演了!

習近平把軍隊與武警開進上海,表面上號稱是要對抗疫情,進行全員核酸檢測,進行分區隔離的管理,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出來,這是以對抗疫情為名義所進行的「社會監控」,而社會監控背後的真正效果,是「政治監控」,是習派對江派的政治監控。

本來習近平號稱要統一台灣,所以要黨內給他時間,給他權力,讓他可以連任,可以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本來這一套說法還可以演下去。但是現在出了狀況,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以及美國與北約的實質介入,還有出現高科技與高信息的新作戰模式,在在顯示中共要對台灣動武,是不可能有什麼勝算了。

不能在台灣議題上得分,那麼習近平要怎麼拼連任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2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嘉隆的沙龍
3.4K會員
943內容數
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培養更全面的投資思維,行情會有波動,只有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會不斷累積下去。帶你從零開始,一步步學習「像經濟學者一樣思考」的秘訣。
吳嘉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31
目前的中國經濟至少有下面五大危機同時爆發,失業危機,房地產危機,地方財政危機,銀行危機或金融系統性風險,資金外逃與外匯儲備危機。現在這些危機硬是同時爆發,根本沒有解決方案。我估計習近平也只能放棄拼經濟,於是會繼續推動態清零,用來掩蓋經濟的困境。難怪人民幣的貶值壓力越來越大了。
Thumbnail
2022/10/31
目前的中國經濟至少有下面五大危機同時爆發,失業危機,房地產危機,地方財政危機,銀行危機或金融系統性風險,資金外逃與外匯儲備危機。現在這些危機硬是同時爆發,根本沒有解決方案。我估計習近平也只能放棄拼經濟,於是會繼續推動態清零,用來掩蓋經濟的困境。難怪人民幣的貶值壓力越來越大了。
Thumbnail
2022/10/31
美國知道習近平沒辦法商量,跟他談判沒有用,所以對他不再有任何期待,於是在接下來的五年裡,美國將持續加壓,與定於一尊的習近平之間的關係會一路緊張到底。
Thumbnail
2022/10/31
美國知道習近平沒辦法商量,跟他談判沒有用,所以對他不再有任何期待,於是在接下來的五年裡,美國將持續加壓,與定於一尊的習近平之間的關係會一路緊張到底。
Thumbnail
2022/10/31
習近平掌握絕對權力之後,必然要負完全責任,可是中國經濟與美中關係這兩大領域都拿不出解決辦法,都沒救,習近平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只能放棄,所以他需要很多背鍋俠,也會繼續倚靠閉關鎖國與戰狼外交來撐場面。
Thumbnail
2022/10/31
習近平掌握絕對權力之後,必然要負完全責任,可是中國經濟與美中關係這兩大領域都拿不出解決辦法,都沒救,習近平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只能放棄,所以他需要很多背鍋俠,也會繼續倚靠閉關鎖國與戰狼外交來撐場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之後,馬上去了延安考察,釋放出要整風的政治信號。中共兩會之後,習近平更作出一系列的大清洗的部署。既然習近平已經是中共最高領導人,並且已經高度集權,爲什麼還需要加強黨中央對政府的控制呢?他有什麼政治圖謀呢?
Thumbnail
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之後,馬上去了延安考察,釋放出要整風的政治信號。中共兩會之後,習近平更作出一系列的大清洗的部署。既然習近平已經是中共最高領導人,並且已經高度集權,爲什麼還需要加強黨中央對政府的控制呢?他有什麼政治圖謀呢?
Thumbnail
中共二十大落幕,中國從集體領導正式重返帝制時代,晉升制度以盲目服從習近平為圭臬,這不僅是制度的僵化,更是民族的退步。中共逆世界潮流而行,搞中央集權,甚至不惜將前總書記「請」離場,是加速了中共的滅亡,也加速了戰爭的到來。 我並非散佈恐慌,習近平的四周顯然沒有任何反對聲音,形成同温層效應,名副其實是沒有
Thumbnail
中共二十大落幕,中國從集體領導正式重返帝制時代,晉升制度以盲目服從習近平為圭臬,這不僅是制度的僵化,更是民族的退步。中共逆世界潮流而行,搞中央集權,甚至不惜將前總書記「請」離場,是加速了中共的滅亡,也加速了戰爭的到來。 我並非散佈恐慌,習近平的四周顯然沒有任何反對聲音,形成同温層效應,名副其實是沒有
Thumbnail
習近平不只已經創紀錄第三任期,二十大後習近平擺上常委的人選都已超過六十歲,換句話說下屆不會有接班能做兩屆還低於七十歲的人選,習近平至少將在2027再掌權五年。 鄧小平後留下的慣例,管經濟的二把手國務院總理,都會有國務院副總理資歷,但習打破的另一個傳統,是直接拉拔舊部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空降上任國務院總
Thumbnail
習近平不只已經創紀錄第三任期,二十大後習近平擺上常委的人選都已超過六十歲,換句話說下屆不會有接班能做兩屆還低於七十歲的人選,習近平至少將在2027再掌權五年。 鄧小平後留下的慣例,管經濟的二把手國務院總理,都會有國務院副總理資歷,但習打破的另一個傳統,是直接拉拔舊部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空降上任國務院總
Thumbnail
近日在網上讀到一個觀點,實際上是 |方格子| 的一位作者的觀點,很有問題,犯了從事政治評論的兩大忌諱﹕表面化和一廂情願。一般來說,網路上,尤其是Youtube 網紅,犯此毛病的多如牛毛,沒有置評的必要﹔但一旦涉及臺海問題,而發論者為臺灣朋友,後果則可以十分嚴重,因此有必要拿出來分析一下。
Thumbnail
近日在網上讀到一個觀點,實際上是 |方格子| 的一位作者的觀點,很有問題,犯了從事政治評論的兩大忌諱﹕表面化和一廂情願。一般來說,網路上,尤其是Youtube 網紅,犯此毛病的多如牛毛,沒有置評的必要﹔但一旦涉及臺海問題,而發論者為臺灣朋友,後果則可以十分嚴重,因此有必要拿出來分析一下。
Thumbnail
目前習近平的連任碰到麻煩,據說他可能為了取得連任的正當性,想要武統台灣,而又不想付出太大的代價,所以可能會攻打金門。這個議題在我看來有點假,我告訴你為什麼。如果可以連任,他不用打金門;如果不能,估計他也使喚不動軍隊。何況,如果真要動手,那當然是直接打台灣本島才對,打金門算什麼?
Thumbnail
目前習近平的連任碰到麻煩,據說他可能為了取得連任的正當性,想要武統台灣,而又不想付出太大的代價,所以可能會攻打金門。這個議題在我看來有點假,我告訴你為什麼。如果可以連任,他不用打金門;如果不能,估計他也使喚不動軍隊。何況,如果真要動手,那當然是直接打台灣本島才對,打金門算什麼?
Thumbnail
不管謠言真假,但有關習近平的各種政治謠言表明,黨內對他所實施的災難性政策的不滿情緒正在上升。
Thumbnail
不管謠言真假,但有關習近平的各種政治謠言表明,黨內對他所實施的災難性政策的不滿情緒正在上升。
Thumbnail
政治「成就」是習近平維持權力的必要條件,但他的強硬手段可能在今年秋天即將召開的黨代會上適得其反。
Thumbnail
政治「成就」是習近平維持權力的必要條件,但他的強硬手段可能在今年秋天即將召開的黨代會上適得其反。
Thumbnail
不能在台灣議題上得分,那麼習近平要怎麼拼連任呢?所以習近平現在不演了,直接對江派發動權力鬥爭。要直接控制上海,即使犧牲經濟也在所不惜了。在改革開放的時代,中共號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現在的習近平時代,中共顯然是「以政治監控為中心」了。
Thumbnail
不能在台灣議題上得分,那麼習近平要怎麼拼連任呢?所以習近平現在不演了,直接對江派發動權力鬥爭。要直接控制上海,即使犧牲經濟也在所不惜了。在改革開放的時代,中共號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現在的習近平時代,中共顯然是「以政治監控為中心」了。
Thumbnail
習近平把軍隊與武警開進上海,表面上號稱是要對抗疫情,進行全員核酸檢測,進行分區隔離的管理,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出來,這是以對抗疫情為名義所進行的「社會監控」,而社會監控背後的真正效果,是「政治監控」,是習派對江派的政治監控。
Thumbnail
習近平把軍隊與武警開進上海,表面上號稱是要對抗疫情,進行全員核酸檢測,進行分區隔離的管理,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出來,這是以對抗疫情為名義所進行的「社會監控」,而社會監控背後的真正效果,是「政治監控」,是習派對江派的政治監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