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被拘留的在港德國人(五):一個人的愚蠢;所有人的下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939年9月3日,經過一輪搜捕,百多名身處香港德國籍男性被帶到喇沙書院拘留營。起初這群德國人的生活頗為輕鬆,俱樂部、戲院、球場等一應俱全,甚至容許自設酒吧,與看守的英兵一同暢飲。驟眼會以為這裡不是拘留營,而是度假營。
不過,不論氣氛再輕鬆,這裡始終是拘留營,被拘留的德國人只要做錯一件事,一切都會打回原形。而很自然地,在有酒的地方,自然就會有人犯錯……

酒意正濃,天大的玩笑

根據被拘留者之一,德國工程師 Gerhard Neumann 在日後的回憶錄所記載,自營內酒吧取消分隔招待英國守軍與德國營友的時段後,有一段時間英兵與營友共同在酒吧內享樂,亦由於守兵將自己的步槍留置於酒吧門外,故此即使面對酒精,都少有不愉快的事件發生。
直至有一日,一名德國營友酒意正濃,酒過三巡後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在無人留意的情況下,他走到酒吧門外,隨手拾起一支守兵放置於門外的步槍,朝外不知指向什麼東西。「呯!」寧靜的夜晚被一發槍聲劃破,不但將酒吧內一眾醉意紛紛的營友以及守兵嚇醒,更驚動一眾營友與其他守在營內外的守軍。
此刻,營內一片大亂,在酒吧的守兵趕緊制服那個醉酒開槍的德國營友,酒吧內的營友「你眼望我眼」不知該怎麼辦,而在酒吧外的守兵則亂成一團,以為發生什麼大麻煩。
最後,這因酒而起的混亂一晚,以守兵將所有營友趕回宿舍而結束。
正是這一次的「醉酒偷開槍」事件,使拘留營內的氣氛急速轉變。原先的一部分基於白人之間互相尊重的自由被重新限制:取消容許營友僱用華人傭工洗衣的「優待」,營友要如同普通人般「自己的事自己做」;球場、俱樂部等被封,主要元兇的酒吧當然被關閉;甚至原本在營內看守的英國守軍(主要由米杜息士營士兵組成)都被替換,由一群來自皇家蘇格蘭團第2營的蘇格蘭籍士兵接替營內守衛,看守風格相較過去更為嚴格,如過去般「營友與守兵同坐共飲」的輕鬆氣氛不復存在。
而營內原先相對自由的時間表亦被調整成規限時間表:
早上七時:起床,梳洗
早上八時十五分:點名,早餐
早上十時:宿舍檢查
早上十一時:室外運動
中午十二時三十分:午餐,自由活動
下午四時半:室外運動,探訪時段(如當日為探訪日)
傍晚六時:晚餐
晚上八時:點名
晚上十點:關燈,結束一日時間表

有限度獲釋

德國營友在此新的營內氣氛下生活了數個星期,直至歐戰步入「假戰」狀態 [1] 後,德國英國的實質風險有所減低,對拘押境內德國人的需要大減。因此,當時的香港政府決定容許營內德國人在經過特設的軍事法庭審裁,確定並無納粹黨背景後,在本地英國人擔保下有限度獲釋。
至於未能獲釋的營友,則被繼續置於拘留營中,並隨著1940年初,香港政府向喇沙書院交還主校舍,而搬至以喇沙書院附屬校舍改建的新拘留營。
Gerhard 是其中一名有限度獲釋的營友之一,他獲得被拘留前的僱主的協助,由當時的顧客之一羅蘭士·嘉道理 [2] 出面擔保,致可離開拘留營並重新工作。不過雖然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以及可以工作,但既然是「有限度獲釋」,自不然有其限制:
所有獲釋的德國人均須領有特別的粉紅色身份證 [3],該證不但有持證人的相片與指模,更大字列明「Enemy Alien」(敵僑)字眼,在被軍警截查時必須主動展示;可以前往的地方受限制,一般情況下只容許穿梭在住家及工作場所之間,嚴格禁止靠近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岸邊區域;每逢星期五的下午必須到居住地或工作地點附近的警署報到等等。
在此等限制下,雖然不能享有被拘留前的自由,但大多留下的德國人都接受了這些逗留條件,終歸希望保留仍然在香港生活的機會。
只是,戰爭的發展往往不會如普通人所願而平息。

急轉直下,最後通牒

1940年5月10日,德國開展西方戰役(Westfeldzug),進攻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劍指英、法兩國,結束「假戰」狀態。短短六個星期,荷、比、盧、法等國淪陷,在對抗德國的戰線上,英國雖勉強借由「發電機行動」從敦克爾克拯救剩餘的盟軍軍力,但毫無疑問這是一大挫敗。這使得任何身處在英國境內的德國人都是對英國的嚴重威脅 —— 包括身處香港的德國人。
1940年6月底,仍在香港的所有德國人,今次包括老弱婦孺,都收到香港政府的通牒:立即前往喇沙書院拘留營報到,並在四十八小時內自行離開香港,否則必須接受政府安排,轉移至英屬錫蘭(現今的斯里蘭卡)的拘留營中
雪上加霜的是,一大部分德國人在報到之後,即被香港政府扣留護照,亦要求在四十八小時限期前,有意繼續在外安排離開路線而申請免被扣押的人,自行支付負責貼身監管的士兵開支(約每日港幣五元)。
對於不少德國人而言,此舉近乎是迫使他們在返回德國與進入英屬錫蘭的拘留營兩者中作出選擇,特別是在缺乏護照的情況下,根本無法進入大多數國家。
Gerhard 相對而言幸運,藉由香港朋友的協助下,以中國航空公司(CNAC)僱員的身份,無護照下前往中國昆明,避過轉移的命運。
至於其餘無法自行離港的德國人,在1940年7月就被送到英屬錫蘭,送入位於軍事設施迪亞塔拉瓦駐屯地(Diyatalawa Garrison)的拘留營中,連同來自新加坡的當地德國人,以及日後英國在北非戰場中捕獲的意大利戰俘等一同被拘押。
直到1942年初當地被日軍空襲,不再處於戰線後方相對安全的地帶後,大部分人再度被轉移至英屬印度的內陸地區台拉登(Dehradun)扣押,最終到二戰結束後才獲釋放。
[1] 假戰(Phoney War)指1939年9月德國攻陷波蘭後到1940年5月之間,在宣戰後長達8個月的時間,德國與英法之間軍隊只作對峙及零星衝突,未有爆發大規模正面交戰的「奇異時刻」。
[2] 羅蘭士·嘉道理(Lawrence Kadoorie)。無錯,就是來自那個「嘉道理」家族。當時的羅蘭士尚未是男爵,亦未受勳,但已經是當時香港數一數二的名流。其家族當時已掌握中華電力等重要公共事業,並涉獵與金融、地產、貿易、酒店等業務,在戰前香港已經有一定影響力。
[3] 要留意的是,當時香港尚無任何「全民身份登記」的制度。最早在香港出現的全民身份證制度是由日佔香港政府所推行。

1939年的盛夏,德國入侵波蘭,伴隨著英國、法國對德宣戰,歐洲局勢急轉直下,動盪之勢亦隨之帶到香港。這一段短暫的歷史,在歷史書上最多僅有短短一句:
英國對德宣戰,香港政府逮捕德國在港僑民」。
之後呢?他們被拘留後的生活,以及最終結局呢?歷史書上沒有再寫下去了。

身處現代的我們,在想像「戰時集中營」生活之時,或者都會聯想到當年猶太人置於納粹黨手中的恐怖景象;而在想像被拘捕者的心態時,亦可能會覺得他們對看守者恨之入骨。

但若果我們抱著這種心態去看二戰被拘留的在港德國人,應該會大吃一驚……

在這個有著特殊混雜的情況,
如何為這僅僅存在約8個月的拘留營,帶來異於常態的氣氛。

【《二戰被拘留的在港德國人》,根據史實及回憶錄創作】

📓 二戰歷史創作系列《盟軍中的德國佬 Gerhard Neumann》連載中
👏 請「拍手」支持,支持我繼續創作
🔖 本文原刊於 Matters,並略經修改後重刊
avatar-img
13會員
13內容數
1940年 6月 27日,遠東香港的匯豐銀行大廈中,一名德國年輕人在電梯中碰上了一名美國人。這一碰,改變了這名德國人日後的命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思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48小時最後通牒時限屆滿後,英國對德正式宣戰,而香港政府亦隨即將在港德國人拘押並帶往拘留營……針對大多以商人及專業人士身份處於香港的德國人,其背後所擁私人與公司財產之巨大,政府當然不會放過。不過,你以為香港政府會私吞這筆橫財時,歷史總會告訴你:There's always a catch!
1939年9月28日,英軍連同警察以及政治部等,大規劃搜捕在較早前從九龍醫院逃離的被拘禁德國人。軍警將依據消息所指,集中調查可能的逃走路線,包括陸上向華界,以及海上向澳門的可能路線…… 事後看來,Karl 的確準確預測了之後的戰爭走向。 病君乘「病」逃走 假扮官員,上演現實版「人在野」
被帶走的,是到港工作僅三個月的年輕德國工程師 Gerhard Neumann,和他一樣被帶走的人不是個別例子。事實上當宣戰一刻過後,英國官員與英軍、香港警察、政治部探員等,就已經全面出動,在港九搜索並帶走仍然在港的「德國男性」[1]。 「Why Not?」
1939年的盛夏,德國入侵波蘭,伴隨著英國、法國對德宣戰,歐洲局勢急轉直下,動盪之勢亦隨之帶到香港…… 對香港政府而言,英國對德宣戰,德國會否藉在港德人影響香港治安與穩定,從而干擾英國海外領地並支援德國戰事,成為實際的威脅……
在48小時最後通牒時限屆滿後,英國對德正式宣戰,而香港政府亦隨即將在港德國人拘押並帶往拘留營……針對大多以商人及專業人士身份處於香港的德國人,其背後所擁私人與公司財產之巨大,政府當然不會放過。不過,你以為香港政府會私吞這筆橫財時,歷史總會告訴你:There's always a catch!
1939年9月28日,英軍連同警察以及政治部等,大規劃搜捕在較早前從九龍醫院逃離的被拘禁德國人。軍警將依據消息所指,集中調查可能的逃走路線,包括陸上向華界,以及海上向澳門的可能路線…… 事後看來,Karl 的確準確預測了之後的戰爭走向。 病君乘「病」逃走 假扮官員,上演現實版「人在野」
被帶走的,是到港工作僅三個月的年輕德國工程師 Gerhard Neumann,和他一樣被帶走的人不是個別例子。事實上當宣戰一刻過後,英國官員與英軍、香港警察、政治部探員等,就已經全面出動,在港九搜索並帶走仍然在港的「德國男性」[1]。 「Why Not?」
1939年的盛夏,德國入侵波蘭,伴隨著英國、法國對德宣戰,歐洲局勢急轉直下,動盪之勢亦隨之帶到香港…… 對香港政府而言,英國對德宣戰,德國會否藉在港德人影響香港治安與穩定,從而干擾英國海外領地並支援德國戰事,成為實際的威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西元 1923 年民族自決的思潮,正影響著尚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你們是與蔣渭水一同進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成員,準備趁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時舉旗請願,但日本警察察覺了你們的意圖,因此實施了預防性羈押,將你們關入拘留所。 幸好,日本警察中也有支持民族自決理念的人,暗中為你們留下了一些逃出的線索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本書是由一位居住在柏林的30多歲英國人所寫,在這位英國人眼中的德國人:「沒跟五個最好的男性朋友一起裸泳過,就白活了。」、「只要口袋一有點錢,就想去買保險。」、「不管笑話多好笑,只要資訊有誤,一定糾正到底。」、「每個德國人心中,都有一張不能說的職業分級表。」、「德國人旅遊,是想提醒自己德國
Thumbnail
二戰時期,一位納粹軍官的家庭座落於集中營旁,大人們試圖用藤蔓掩蓋鐵絲網、用室內溫室抵擋炊煙、用玩樂淹沒槍聲與尖叫。《夢想集中營》由同名小說改編,美國、英國、波蘭三國合資拍攝,榮獲坎城評審團大獎及費比西獎,甚至代表英國角逐奧斯卡。
Thumbnail
去酒吧之前的空檔,大概七點半到九點之間,因為電影演完了、酒吧還沒開,幾個男生提議到教堂前面喝酒。結果突然出現一群男子,跑來找我們講話。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时期,生活在纳粹德国是种什么样的感觉?让我们从纳粹的希特勒青年团成员汉斯·万宁格的视角来看一下。   希特勒青年团是纳粹掌控德国时的一个众多组织之一。这个组织的目标是让14岁到18岁之间的青少年变得更加激进以及对希特勒保持狂热的忠诚。随时为纳粹政府做好全
Thumbnail
  朋友们好,在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当时德军内部,大部分士兵已经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次战争的胜利机会,将会越来越渺茫。出于对自身性命的考虑,有不少士兵纷纷为了自保选择装病,而一些胆小害怕的军官,则开始选择暗中逃避。那么纳粹高层是如何应对这一情况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关于这些事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结束几年以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时,当时的一些德军战俘,被苏联红军释放以后,回到国内时,内心是什么感觉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部比较早的电影《伯尔尼的奇迹》。这部电影里面讲述了一个战后德国家庭的故事,其军人父亲在
出征Ⅱ 昨晚的宴會讓我今天差點起不了身,距離上次喝酒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不知道是不是很久沒喝,感覺喝沒多少我就醉倒了,應該是管家扶我進房間,不然我還真不知道自己要怎麼回房間。 這時,我趕快看床上的另一側,呼,好險,還好沒人…… 「你起床了阿」 「妳怎麼會在這裡?」我嚇了一跳 「昨晚看你醉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二战时期盟国和轴心国的战俘的命运。之前我有谈过德军战俘在美国战俘营逃跑的故事,但是并非所有的战俘的命运都像那位可以逃跑的那样。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945年1月1日这一天,德国军队开始从比利时和边境地区的阿登森林撤军。与此同时,美军在这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西元 1923 年民族自決的思潮,正影響著尚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你們是與蔣渭水一同進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成員,準備趁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時舉旗請願,但日本警察察覺了你們的意圖,因此實施了預防性羈押,將你們關入拘留所。 幸好,日本警察中也有支持民族自決理念的人,暗中為你們留下了一些逃出的線索
Thumbnail
《夢想集中營》是一部以納粹加害者視角呈現德軍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所進行暴行的電影。影片透過指揮官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對納粹心理歷程的深入反思。儘管電影並未呈現血腥場景,卻通過這種平靜的描寫讓觀眾感受到窒息的恐怖。此外,影片處理了視覺和聲音之間的不同感官刺激,進一步引起觀眾對暴力和創傷的思考。
Thumbnail
  本書是由一位居住在柏林的30多歲英國人所寫,在這位英國人眼中的德國人:「沒跟五個最好的男性朋友一起裸泳過,就白活了。」、「只要口袋一有點錢,就想去買保險。」、「不管笑話多好笑,只要資訊有誤,一定糾正到底。」、「每個德國人心中,都有一張不能說的職業分級表。」、「德國人旅遊,是想提醒自己德國
Thumbnail
二戰時期,一位納粹軍官的家庭座落於集中營旁,大人們試圖用藤蔓掩蓋鐵絲網、用室內溫室抵擋炊煙、用玩樂淹沒槍聲與尖叫。《夢想集中營》由同名小說改編,美國、英國、波蘭三國合資拍攝,榮獲坎城評審團大獎及費比西獎,甚至代表英國角逐奧斯卡。
Thumbnail
去酒吧之前的空檔,大概七點半到九點之間,因為電影演完了、酒吧還沒開,幾個男生提議到教堂前面喝酒。結果突然出現一群男子,跑來找我們講話。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时期,生活在纳粹德国是种什么样的感觉?让我们从纳粹的希特勒青年团成员汉斯·万宁格的视角来看一下。   希特勒青年团是纳粹掌控德国时的一个众多组织之一。这个组织的目标是让14岁到18岁之间的青少年变得更加激进以及对希特勒保持狂热的忠诚。随时为纳粹政府做好全
Thumbnail
  朋友们好,在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当时德军内部,大部分士兵已经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次战争的胜利机会,将会越来越渺茫。出于对自身性命的考虑,有不少士兵纷纷为了自保选择装病,而一些胆小害怕的军官,则开始选择暗中逃避。那么纳粹高层是如何应对这一情况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关于这些事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结束几年以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时,当时的一些德军战俘,被苏联红军释放以后,回到国内时,内心是什么感觉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部比较早的电影《伯尔尼的奇迹》。这部电影里面讲述了一个战后德国家庭的故事,其军人父亲在
出征Ⅱ 昨晚的宴會讓我今天差點起不了身,距離上次喝酒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不知道是不是很久沒喝,感覺喝沒多少我就醉倒了,應該是管家扶我進房間,不然我還真不知道自己要怎麼回房間。 這時,我趕快看床上的另一側,呼,好險,還好沒人…… 「你起床了阿」 「妳怎麼會在這裡?」我嚇了一跳 「昨晚看你醉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二战时期盟国和轴心国的战俘的命运。之前我有谈过德军战俘在美国战俘营逃跑的故事,但是并非所有的战俘的命运都像那位可以逃跑的那样。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945年1月1日这一天,德国军队开始从比利时和边境地区的阿登森林撤军。与此同时,美军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