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新聞引爆
剛剛開春英國博物館界就傳來一個引起爭議的消息,根據英國藝術新聞(Art News)1月13日的網路新聞報導,特倫特河畔斯托克(Stoke on Trent)市議會預計每年關閉格萊斯頓陶器博物館(Gladstone Pottery Museum)五個月,並裁減全職員工。議會發言人還證實,根據新的提案計劃,該市博物館服務部門的19 名全職員工將失業,同時將創造 5.5 個新職位。又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計劃還將削減兩個陶瓷策展人職位,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名為「策展人-當代收藏」的新職位。議會正在就這些提案徵求公眾意見,截止日期為 2 月 14 日。這項消息在網路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不只在地方,也引起世界博館及文化資產界的關切。
地方政府聲明
由於地方人士在推特上的熱烈討論,地方政府即刻透過議會的領導人 Cllr Abi Brown發表聲明,表示:「格萊斯頓博物館、陶器博物館和美術館正在關閉,所有工作人員都被解僱,這根本不是真的!」表示預算審查的過程中,政府正在就博物館服務的現代化進行磋商,提議內容包括:以現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基礎,建立一個團隊進行跨兩個博物館的管理。兩個博物館每週開放 5 天(週三至週日),每週 7 天都可以舉辦活動和其他特殊活動。其中格萊斯頓陶器博物館將於 4 月至 10 月期間向公眾開放。在 11 月至 3 月期間,格萊斯頓陶器博物館將提供場地租用以及一系列活動和其他活動。
電視實境秀「陶藝來了!」(The Great Pottery Throw Down)
2015年11月英國電視台推出的「陶藝來了」(The Great Pottery Throw Down)實境節目,在疫情期間遷移到格萊斯頓博物館,這個最近引起注目的二級文化遺產陶瓷工廠遺跡實地拍攝。節目每季舉辦各種主題的陶藝競賽邀請12名參賽者及數位評審,在幾週的競賽後選出每季的冠軍,受到廣大的歡迎。目前也正在徵選第六季的參賽者,近年節目也在美國播出。原本議會認為順理成章地讓節目拍攝成為休館理由,以節省1000萬英鎊的如意算盤,沒想到在「陶藝來了」節目及 2021 年英國陶瓷藝術家 Clarice Cliff 的電影傳記「彩色房間」( The Color Room )的加持及推波助瀾下,消息一出一個月後即收到250份書面意見及2萬人簽署的請願書,阻止了博物館縮短開放時間。
引起軒然大波之後,議會撤回提議,指稱將「暫停」削減策展人職位的計劃,並也將在聖誕節到二月的半學期間開放格萊斯頓博物館。當地社會運動者和遺產保護團體表示對部分撤退感到欣慰,但仍然存在許多疑問與擔憂。例如「陶器博物館和藝術畫廊之友」主席彼得威爾遜(Peter Wilson)即提到:包括我們在內的一些成員表示,他們原本都在遺囑中將把他們收藏的陶器捐贈給博物館,但他們現在不確定會這樣做了,因為他們不知道議會會不會持續關心這個博物館。
即使撤回了提案,但這個過程確實如該市慈善機構 Re-Form Heritage and the Middleport Pottery 的首席執行官 Alasdair Brooks 所言,這些計劃可能損害該市陶瓷遺產的國際知名度和國際觀感。於此同時,V&A的館長也在3月份的一放訪談中說到,斯托克城錯失了資本化陶業資產的機會。斯托克市應該在電視和電影推波助瀾下帶動一般遊客與觀眾對陶瓷的興趣,而不是削減預算,甚至更近一步讓讓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建立成一個世界級的陶瓷中心。這個陶瓷中心既見證該地區的歷史,但也能見到與「陶藝來了」、「彩色房間」節目與電影有關的所有場景,來道斯托克市接觸陶應該是一種體驗。當疫情過後,人們應該對文化資產旅遊會進行更多的投注,政府應該藉此時機增加對倫敦之外的投資,使此市成為一個具國際重要性的陶藝之都。
Stoke on Trent百年來的多次轉型
英國西部的工業城市特倫特河畔斯托克 Stoke-on-Trent被稱為英國的「陶瓷之都」,因其擁有煤礦與陶土的資源,英國四大河流之中又有兩條流經期間,自17 世紀工業革命就開始河岸邊即建立了許多陶瓷工廠,透過運河的水運將陶瓷產品運往英國各地。最著名的陶瓷品牌Wedgwood 從18世紀開始就是在地企業 。新聞上提到的博物館群即在此區,並包含了Gladstone Pottery Museum、wedgwood The Potteries Museum& Art Gallery三處遺跡。
到了 18 世紀後期,興建了運河使得材料、交通運輸的連結更便利,河岸匯集了更多的工廠以提供新的資產階級的需求,同時一些具有企業家眼光的經營者,如約書亞瑋緻活(Joshia Wedgwood)等人,透過貴族、菁英階級的影響力,也逐步開拓出歐洲及俄國的市場。隨著社會轉型生活方式的轉變,陶瓷器的需求尤其是高級陶瓷的需求也日趨改變,Stoke-on-Trent 的陶瓷產業也面臨了數度的轉型。
整個19世紀是歐洲中產階級生活模式成形的階段,也是陶瓷產業輝煌的時期。19世紀開始發展的工業技術,加速了陶瓷生產的進程與數量,也大大降低了原本昂貴的成本,進一步支持了飲茶陶瓷文化的大眾化以及龐大的市場需求,在這約一百年間,Stoke-on-Trent 持續保有約150家左右工廠的產業規模。
以目前「陶藝來了」主要場景的Gladstone museum為例,這個窯廠最早的位址於1815年由兩個兄弟經營兩家工廠,主要以瓶式窯生產當時流行的奶油陶器(cream ware)。1857年開始從一個窯的工廠擴張到為三個窯的廠房。之後這個場地被一個家組成員所繼承,並取名為Gladstone Pottey(Gladstone 應為當時著名總理的名字)。1875年隨著蒸汽動力的引進,興建了現在仍可見到的兩層建築斜屋頂的蒸汽動力的磨坊,用來研磨材料。之後到二次戰後之間,這區域景觀一直維持著約略是現在的面貌。
20世紀之後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飲茶、用餐的儀式感降低而相關道具的需求也減少,其他的媒材取代了陶瓷,許多工廠無法持續經營甚至倒閉,陸續也流失了許多相關從業人員。同時,許多陶瓷廠在獲利之後並未將資金持續投入陶瓷器的開發,轉而投資房地產:另一種工廠,例如Wedgwood在景氣好的時候大規模擴張,工廠變得太多太大遇到經濟蕭條時無法應變。這些綜合的情況使陶瓷產業逐漸沒落:而如今許多知名品牌的陶瓷廠則多由控股公司所掌握。
1960年代當許多的舊廠房面臨拆除的階段,一批關心在地工業地景的人士倡議保留部分的陶藝工業廠房作為利是使遺跡保存。Gladstone Pottey被選為最適合保留的中型工廠。1974年由地方的企業家以信託的方式購得之後作為博物館開放。1989年市政府獲得所有權,並由1994年開始經營。
21世紀之後國際觀光旅遊日漸普及,陶瓷之都不僅需要調整成為適合觀光的服務業,也需要準備提供給觀光客的紀念品,因此工廠也開始製作一些觀光紀念品。因應行銷的宣傳觀光的需要,同時也創造一些建立地方意象的視覺傳達形式,或是活動事件。其中2009年開始的英國陶瓷雙年展即是其中一項重要活動。
雙年展與社區發展
英國陶瓷雙年展 (The British Ceramics Biennial ,BCB) 於 2009 年開始在英國陶瓷工業的中心 特倫特河畔的斯托克(Stoke-on-Trent),以藝術節的形式每兩年舉辦了一次,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當代陶瓷與並舉辦各類活動,範圍散落在整個城市的既定場地和非傳統空間。最近一次第七屆剛於 2021年舉行。
根據雙年展網站的介紹與定位,BCB目前已成為英國最大的陶瓷活動,也是地方政府的旗艦文化計畫與創生計畫。藝術節期間(單數年度的9月)之外,BCB規劃了一整年度的活動包含藝術家駐村、獎學金獎勵年輕創作者,社區介入與健康的創意互助活動、針對各個年齡層、學生的工作營,甚至是新創的陪伴與支援。由此可見地方上對於雙年展賦予的重責大任,一個事件要負責一年份的活動量而且主要服務對象為地方,可以想見這個計畫在地方預算上的壓力。然而,雙年展主要是特定族群的活動,對於地方與其他一般觀光客並沒有特定期間必定要參與的吸引力。社區期待、議會預算考量、地方發展、產業未來、文化資產運用,這多方交錯的需求與現實,雙年展或是「陶藝來了!」這一兩項活動顯然是支撐不了這些綜合的期待的。
給策展人的情人節禮物
原訂徵求公眾意見截止日期到 2月14日,2月15日的新聞表示議會突然髮夾彎簽訂了修正案,暫停對於策展人的裁員,以及預算刪減的部分。在公眾和文化組織強烈反對後,政府採取了退讓的態度修正了2022/23的預算刪減。格萊斯頓陶器博物館在秋季和冬季關閉五個月以進行拍攝活動的計劃也已經修改回來,該博物館現在將在聖誕節、二月半學期和部分週末向公眾開放,原定於週一和周二關閉的陶器博物館和藝術畫廊現在將在周二開放供學校參觀。然而並非所有的博物館都像這個館那麼幸運,在各種因緣際會中獲得那麼多關注,而透過公眾的力量阻止了預算的刪減與裁員。原本準備捲鋪蓋走人的策展人,突然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留任禮物⋯⋯
疫情下的網路影音推播效益
如何以更精省的人力,更多元地經營博物館已經成為地方政府與議會的共識,其中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應是其支出與收入的平衡。從這個工業革命起源地的英國陶瓷之都案例,我們可以看到議會與地方政府在收支平衡的壓力下,可能做出怎樣難以置信的的決定;但也見證了在公眾的集體參與下,能如何阻止錯誤的政策而保護自身地方的文化。另一方面,即使委託專業管理與代議制度的政策,一樣也可能陷入成為無效的組織與民意背反。一個公民社區文化生活品質的維護與推展,其實更仰賴親自的參與及監督,事實上,現代科技的傳播與透明度,也增強這份近用與參與的便利性。然而透過每位參與者的能力累積與參與深度的增強,每個文化經營點的基礎工作是否落實則更無所遁形,並且被置於全球搜尋引引擎的競爭下。
疫情之下Work From Home 的氛圍也讓各個博物館推出Museum From Home活動,以Gladstone museum為例他們也推出了3D線上虛擬博物館的導覽系統,從平面圖任何一個地點點選即可進入博物館的空間,而且移動順暢、畫面品質細緻對於物件或文字都能清楚展現。這項科技如實地展示了博物館現況的狀態,相較於其他工業遺址博物館來說,雖然如實保持大部分的過去實況,但其實是相對老舊;若以此對照「陶藝來了」節目中的場景與燈光的光鮮則落差就更大。在疫情前時代,原本透過觀光行銷宣傳工業地景形象,再進一步引導進入博物館的進程,透過隔離反而直接讓博物館內部揭露在螢幕面前,不經過漸次的引導或是場域氣氛的浸淫,直面迎戰網路影像的競爭考驗。
這些出人意表的發展過程,之後會如何回應在疫情穩定之後的文化資產觀光還有待時間來揭曉。但就目前的觀察,博物館展場內如何透過燈光的調整與設計,更凸顯出有層次的氛圍,而非全然的老舊,並加上科技輔助的活化設計連結物件與內容,甚至近一步在電視節目「陶藝來了」中置入博物館的相關部分,都是可能的微調機會。相對於再期待英國文化協會挹注更多經費成立國際級陶藝中心之類的大餅,對於社區或是地方政府來說都可能更務實。
封面圖片:By NotFromUtrecht - Own work,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896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