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同學開始想結婚的事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兒子的國中朋友跟他們分享打算成為消防員置產之後結婚的事。還在畢業製作的兒子顯然額外開始感受到社會壓力與自我期許的拉扯……

聊起這事讓我想到自己年輕時對於擇偶、生子的一些基本想法。擇偶其實就是在調配家庭成員的人格特質元素,是一個唯一選擇沒有血緣親人的機會,所以希望自己的家庭有什麼特質其實就是擇偶的基本條件。經過這麼多年,雖然當年是那樣說那樣想,但要這樣跟下一輩說,其實並不容易,因為需要有自知之明也要有識人之慧。我當初的幸運是覺得需要的共同價值很簡單,而對方又剛好在同一個圈子有剛毅與勇氣,可以跟我走一條老是挑不同風景的路。所以撿到的事,真的很難成為別人的建議……

對於生子,我一開始是沒有想要婚姻與孩子的。主要是在祖母過世之後,才覺得自己日後會需要家人,而想把在祖母身上給我感受到的特質留在這個世上,就這樣簡單,如果對方想要小孩的話,我就把那份基因傳下去。

現在講起這些會覺得當初自己很單純,但現在來看,我也慶幸在那個近三十時可以有那份純粹來想這些重大的事。

南部跟父母關係不錯的孩子,感覺很自然地就會進入穩定的婚姻與家庭生活,來住在臺南這十年看到街上散步、活動出席中老年攜手相伴的夫妻意外的多;跟媒體上說的不婚少子雖然有數字根據,但是現實面的穩定感還讓人覺得溫馨。孩子會想要有自己的家庭跟孩子是我們長輩很欣慰的事,但我們很難把自己的經驗讓他們參考類比。

就像近日聽到一些長輩與同輩給兒女的生存之道訓練模式,用負債逼著小孩去背房貸或是創業的做法,也不是我自己能夠認同的……女兒說因為我們是屬於意義組的,不是生存組的。雖然生存組也是有意義的……但意義組的要的更多,體力與資源不足多半沒有有多餘的條件去交換生存籌碼。既然是意義組的,自然有些價值系統是沒法突破框架的,或者說必須捍衛的……

avatar-img
4會員
24內容數
如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庫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楊元太老師的藝術理念及其創作歷程,解析楊元太如何透過陶藝作品表達個人的生命歷程與情感,展現陶土材質的時代性意義。結合對其作品的理解及藝術創作背後的文化與心理背景,針對藝術界的貢獻與影響進行分析,呈現其在當代藝術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回顧了頤樓的歷史背景及命名由來,介紹劉焜煌及其家族的發展,以及劉啟祥的藝術貢獻。頤樓不僅是家族的象徵,也是臺南文化的一部分。透過後代的努力,這座歷史建築轉型為劉啟祥美術紀念館,展現了臺灣文化的延續與藝術的傳承。
靜靜盯著柴火,循序漸進觀察並調節溫度,耐著長時間的專注與對睡眠的抵抗,等待開窯一刻的結果,或驚喜或失落;如此再週而復始……這是一種怎樣的內在動機或使命意志? 從窯口或投柴孔窺探窯內的火紅風景:思緒經由想像延伸進窯爐內,劈哩啪拉的柴火聲中,火舌、飛灰在窯內隨著柴薪、壓力、溫度起伏捲起的炫風,飛揚起落
20幾年前開始注意卓銘順的創作,著眼於他居家及工作室前的那個小小的池塘。池子裡收集了他所重視的臺灣原生生物,在進入他的工作室前,他會耐心地一一為你介紹池子內的生態種類,就像他用鈷藍一筆一筆彩繪在陶瓷器上一般。當時他用青花工筆彩繪結合陶版成形完成各種實用容器,茶具、花器、陶燈、香薰器等,融合他自己的小
近年來在大型國際展覽中隨著少數族裔、弱勢社群、地方知識與社會參與成為關注的焦點,其中以地方的技術與故事,透過工藝或是集體手工製作的方式成為物件或事件展出已經成為國際雙年展中的櫥窗之一。以「工藝」為主題的韓國清州雙年展今年邀請對當代藝術議題與工藝皆具豐富策展經驗的康在永擔任策展總監,為疫情後的人類世提
本文探討楊元太老師的藝術理念及其創作歷程,解析楊元太如何透過陶藝作品表達個人的生命歷程與情感,展現陶土材質的時代性意義。結合對其作品的理解及藝術創作背後的文化與心理背景,針對藝術界的貢獻與影響進行分析,呈現其在當代藝術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回顧了頤樓的歷史背景及命名由來,介紹劉焜煌及其家族的發展,以及劉啟祥的藝術貢獻。頤樓不僅是家族的象徵,也是臺南文化的一部分。透過後代的努力,這座歷史建築轉型為劉啟祥美術紀念館,展現了臺灣文化的延續與藝術的傳承。
靜靜盯著柴火,循序漸進觀察並調節溫度,耐著長時間的專注與對睡眠的抵抗,等待開窯一刻的結果,或驚喜或失落;如此再週而復始……這是一種怎樣的內在動機或使命意志? 從窯口或投柴孔窺探窯內的火紅風景:思緒經由想像延伸進窯爐內,劈哩啪拉的柴火聲中,火舌、飛灰在窯內隨著柴薪、壓力、溫度起伏捲起的炫風,飛揚起落
20幾年前開始注意卓銘順的創作,著眼於他居家及工作室前的那個小小的池塘。池子裡收集了他所重視的臺灣原生生物,在進入他的工作室前,他會耐心地一一為你介紹池子內的生態種類,就像他用鈷藍一筆一筆彩繪在陶瓷器上一般。當時他用青花工筆彩繪結合陶版成形完成各種實用容器,茶具、花器、陶燈、香薰器等,融合他自己的小
近年來在大型國際展覽中隨著少數族裔、弱勢社群、地方知識與社會參與成為關注的焦點,其中以地方的技術與故事,透過工藝或是集體手工製作的方式成為物件或事件展出已經成為國際雙年展中的櫥窗之一。以「工藝」為主題的韓國清州雙年展今年邀請對當代藝術議題與工藝皆具豐富策展經驗的康在永擔任策展總監,為疫情後的人類世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國小受邀參加一個基督徒同學的生日會,受到他們溫馨家庭的感動,我便開始嚮往我將來也要這樣的家庭,我要做一個賢妻良母、一個受好丈夫疼愛的家庭主婦。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小女兒讀小學時,我發現在那個時候,單親家庭已經快三分之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願意註冊結婚,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什麼樣的過程,會產生一定傾向的結果! 我好奇的是,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父親或母親?有人給了一個我比較奇怪的理由,誰有錢就跟誰吧! 我該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對啊!誰對小孩好,誰
認識一位有過三段婚姻的女性,跟第一任生了個女兒。我這種崇尚情感單一的人,為什麼會認識這樣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她的第二任是我從小一起長大,小我一歲的朋友。 婚嫁之前,我朋友一直跟我討論要怎麼教育女兒?我的原則是該怎麼教,就那樣教,心裡不要因為不是自己生的,就刻意地放寬。他很怕生父故意用放縱來阻擋他和
Thumbnail
交往了五年,倆人在二十八歲時結婚。 再來,被催生兩年,老一輩覺得結婚了,接著就是要生小孩。但是,他們不願意,一直封印了兩年,解封後就做人成功,她在夫妻倆的期待下,來當他們的孩子。
結婚這麼多年來,除了婚前還會為我著想,之後完全都沒有 也由於客家人的爸媽灌輸錯誤觀念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導致浪費很多時間過各偽單親 以前小時候兩個小孩下課時 牽著他們的手都會問我 為何別人的爸爸都可來接 看著別人家的爸爸帶小孩 我們都很不是滋味 到小孩長大國中專科後才開始徹底清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Thumbnail
打開FB看見一個大家都不意外的話題~ 一個50歲的媽媽問~女兒決定結婚,但只要去登記,想把結婚要花的錢省下來,因為以後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媽媽認為...女兒家一輩子一次的婚禮,就這麼省略了,就好像跟人家跑了一樣,沒個像樣的婚禮,一直覺得女兒以後一定會後悔,上網詢問大家的看法。 其實,最近才剛參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國小受邀參加一個基督徒同學的生日會,受到他們溫馨家庭的感動,我便開始嚮往我將來也要這樣的家庭,我要做一個賢妻良母、一個受好丈夫疼愛的家庭主婦。
Thumbnail
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如果真的沒有自知要當爸爸的身分 真的不要生小孩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既然選擇生了就該認清現實去面對 不要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私人情緒 又老是把錯誤合理化都歸咎於他人 - 全職媽媽挺不容易,不是只有表面看到的光鮮亮麗 照顧孩子是份沒有收入的工作 社會在職上班一天
小女兒讀小學時,我發現在那個時候,單親家庭已經快三分之一了。所以今天有很多人不願意註冊結婚,我並不認為那有什麼奇怪的!畢竟什麼樣的過程,會產生一定傾向的結果! 我好奇的是,當初為什麼選擇了父親或母親?有人給了一個我比較奇怪的理由,誰有錢就跟誰吧! 我該說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嗎?對啊!誰對小孩好,誰
認識一位有過三段婚姻的女性,跟第一任生了個女兒。我這種崇尚情感單一的人,為什麼會認識這樣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她的第二任是我從小一起長大,小我一歲的朋友。 婚嫁之前,我朋友一直跟我討論要怎麼教育女兒?我的原則是該怎麼教,就那樣教,心裡不要因為不是自己生的,就刻意地放寬。他很怕生父故意用放縱來阻擋他和
Thumbnail
交往了五年,倆人在二十八歲時結婚。 再來,被催生兩年,老一輩覺得結婚了,接著就是要生小孩。但是,他們不願意,一直封印了兩年,解封後就做人成功,她在夫妻倆的期待下,來當他們的孩子。
結婚這麼多年來,除了婚前還會為我著想,之後完全都沒有 也由於客家人的爸媽灌輸錯誤觀念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導致浪費很多時間過各偽單親 以前小時候兩個小孩下課時 牽著他們的手都會問我 為何別人的爸爸都可來接 看著別人家的爸爸帶小孩 我們都很不是滋味 到小孩長大國中專科後才開始徹底清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Thumbnail
打開FB看見一個大家都不意外的話題~ 一個50歲的媽媽問~女兒決定結婚,但只要去登記,想把結婚要花的錢省下來,因為以後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媽媽認為...女兒家一輩子一次的婚禮,就這麼省略了,就好像跟人家跑了一樣,沒個像樣的婚禮,一直覺得女兒以後一定會後悔,上網詢問大家的看法。 其實,最近才剛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