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楚」而來的行動,可以圓滿親子間的生命功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圖片轉自微信公眾號油畫世界(ID:ArtYouhua),西班牙畫家Miguel Peidro的作品

圖片轉自微信公眾號油畫世界(ID:ArtYouhua),西班牙畫家Miguel Peidro的作品

20201009舊文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跟爸媽頂嘴的經驗吧?例如買個鞋其實就可以來場小戰爭了。

「媽,我要這雙鞋。」

「我覺得妳穿它旁邊的這雙比較好看。」

「可是我比較喜歡這雙。」(女孩子繼續堅持自己的意見,同時火氣與焦慮已逐漸上揚,因為過往經驗回饋給她的是:反正媽媽永遠都會跟她唱反調,總是打壓她的審美,她如果不接受,到時又會用長輩的「權威」強迫她接受。因為錢包就是長在他們的口袋裡,而不是在她那。」

「你相信媽媽的眼光啦!媽媽永遠是最替女兒著想的,你照我說的買絕對沒錯,我是你媽!我會讓你穿的醜出門嗎?」

「可是我喜歡的想買的就是我現在選的這雙。」(女孩子盡量壓抑住自己快要爆發的怒氣,但其實臉色已經開始不好看起來,嘴角也已經微微向下了。)

「唉呦!你選的那雙...,不好看啦!你看那鞋頭的設計...,唉呀!看起來沒質感!嘖嘖!」

「嘖!又在嘖!就你選的最有質感是嗎?別人的眼光都不如你是不是?為什麼你每次總要否定我的選擇?我不覺得我那雙沒質感,我就是要買那雙!」(女孩子真的氣起來了!講話速度變得又快又急,還帶著很多怒氣,明顯是從以前累積到現在的)

「你現在講話是怎麼回事?翅膀長硬了是不是?可以跟父母這樣講話嗎?是你在賺錢還是父母在賺錢?你在大聲什麼?每次講話動不懂就大聲起來,你眼底有把我這個媽放在眼底嗎?」

本來是開開心心出門要買雙鞋,最後卻總可以吵到焦點不在原本要買的物品上了,而是開始互相指責對方不尊重自己,你一言我一句的,當然最後的收場通常是小孩比較吃虧,因為錢就真的不在她口袋,而是在大人口袋裡(笑)。

這樣的情緒性吵架場景,你是不是也覺得似曾相識呢?

此時,這個女孩子身邊如果有一個平常跟自己比較親近的長輩可以訴苦,當她跑去討拍拍時,這位長輩通常就會跟她說:「畢竟你媽是養你長大的人,你這樣跟她講話就是不對,你應該先去跟她道歉。」

「可是她每次都否定我,我真的很生氣,她永遠只會要別人接受她的選擇,太霸道了。」

「總之,你要先去跟她道歉,因為她是你媽。」

通常小孩子會得到的結論就是這句。

**

#從衝突中更看懂自己也看懂別人

#對事不對人是一種很強大的能力

如果這個女孩子來上【奉獻--一步一腳印實修讀書會】,當她提出這個問題時,老師會怎麼跟她探討呢?「感謝反省與奉獻」這個公式,如果你只看字面,會比較容易低估它的深度,有的人可能會自己理解成:老師會帶我去看生活中媽媽值得讓我感謝的事,例如她的確養育我很辛苦、雖然真的霸道點,但生活上也是很照顧我,反省到這些,就覺得也不要跟媽媽計較太多了,要想想看自己畢竟還是小孩,也還不能為家裡做出什麼貢獻,那就聽話一點,也是回饋父母養育恩情的一種方式。(奉獻)

如果是這樣的解讀層次,那其實就跟我們一般在看電視劇是差不多的了,電視劇裡的親子橋段,不都愛抓住這樣的感覺,試圖要勾出觀眾的眼淚情緒?例如這樣的戲碼:兒子跟老父親長期不合,某次激烈爭吵後,不再聯絡或甚少聯絡,結果有一天父親生重病,可能將不久於人世,兒子此時才發現自己真的快失去父親了,突然腦海裡湧現的都是父親曾對他的好(壞的都自動消散不見了),覺得悔不當初,決定「痛改前非」回家跟父親重修舊好,最後上演一場親子大團圓的戲碼。但其實這樣的「復合」是比較粗糙淺薄的,只是被情緒催出來的行動,並沒有讓人獲得一種真正的清醒與體悟。

其實能衝破業力的「感謝反省奉獻」公式內涵,是非常深厚與靈活有彈性的,這也是為什麼會鼓勵你們可以來上讀書會長期浸泡學習其中,而不只是在家自修。例如當文中所提的這女孩子,如果她在課堂上提出這問題時,有實務經驗的老師,會先帶她去看,這樣的頂嘴模式,是不是其實在跟媽媽的互動上一直重複出現?有沒有獲得自己要的結果?(通常當然是沒有)然後老師會點出:其實通常會習慣這樣衝撞的小孩,個性也是比較直、同時是非要求很分明,覺得「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喜歡有灰色地帶的。而這也是為什麼她這輩子會配對這樣的父母來跟她「做功課」。(當然不是說每個案例都一定是如此,因為因果法則是很複雜的,在此只是提出一個大概率)

說這樣的小孩與父母是彼此來做功課的,是什麼意思呢?因為從上述的買鞋對話模式,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兩造都有同樣的一種習性,就是會困在「我是對的」比「事情可以運行順暢」更重要。也就是很容易卡在論對錯,然後情緒上就過不去了。

今天只是因為父母的確在客觀情勢上站在比較強勢的位置,可以用金錢來當作控制與處罰小孩的手段,當然,他們也有要學習修正的地方,當女孩子提出這問題時,老師也會客觀的把父母這邊的狀態描述出來,點出父母的確也有他們不夠成熟、需要學習的地方,但講這個只是要幫助女孩子全面客觀的去明瞭自己與父母的情況,而不是要來讓女孩子更認同她的委屈很有理,因為「認同」並不真的能解決事情,也不能讓一個人變得更有覺。(註:但通常很強調「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的人,也會比較容易在描述一件事情時,是要別人認同他的想法,更甚於聽取別人不同意見的。這個觀察,讀者也可以放在心底自己慢慢去感覺哦!)

第一步先讓女孩子去看到自己與父母,的確都有一種思考慣性是很堅持要論對錯。論對錯本身並沒有好壞,但因為這個思考慣性的確已造成當事人生活中很多的阻礙與煩惱,所以老師就會特別提出來跟她探討。

再來是探討因應對策。

「如果今天先不論父母總是否定你的選擇,而是聚焦在如何得到你要的那雙鞋上,你能不能想像一下你的應對模式可能會有什麼不同?」

「可是他一否定我,我就立刻火氣大起來了诶,超生氣的!怎麼辦?」

「因為他們就是『覺得我是對的』比『事情可以運行順暢』更重要的那種人啊!我們剛剛說了。如果在明瞭他們是這樣的人的前提上,我們要得到我們要的目的(那雙鞋),你能不能想到一些更有創意的方法來成功買下那雙鞋呢?」

「恩...,老師,你這樣講,我好像有一剎那,把她是我媽,跟她是『我是對的比事情可以運行順暢更重要的人』這樣的人給解離了,好像可以先分開談了......。」

「是的,就是要先讓你抬到這個高度,再來思考對策。」

「既然她很喜歡被認可是對,我又很喜歡我那雙鞋...,我可能可以先試著說:『媽,對!你選的那雙鞋也很美!』先肯定她,她的心裡防衛就會先下降,因為我突然想到自己也很喜歡別人跟我說『對』這個字,會有點爽!覺得被肯定了,心裡的確就會變鬆一點(女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很好的起頭哦!而且...,你這樣的回答媽媽是會有點當機的,因為以前妳都是直接跟她槓起來,所以妳媽媽潛意識其實也一直都是做好要跟妳『開戰』的準備了,因為她也從來都不覺得妳會認同她的選項。可以感受到了嗎?兩個人的心底好像都各藏了一把槍(笑)」

「沒錯。」

「老師進一步補充,那句話妳如果敢講出去,能量上有一半就會跟妳們以前那種劍拔弩張的氣氛很不一樣了,此時,如果妳願意嘗試的話,可以再追補一句:『媽媽!但妳說我選的那雙鞋不好看,我覺得有點難過受傷诶......。』」

「Oh!My God!老師你是要叫我示弱嗎?太困難了!(抓頭)我好尷尬。」

「呵呵!是的!妳會覺得尷尬的話,妳媽當下聽到也會呦!但這就達到我們要的效果了!因為你以前都不是這種反應模式的,然後妳媽就二度當機了!那種準備要槓起來的氣氛都莫名消散許多了,你覺得你要買到你喜歡的那雙鞋,機率是不是莫名提升很多了呢?」

**

#真正的愛父母指的是什麼

#感謝反省奉獻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樣

曾有過類似的困境的人,看到這,也許有些人會有些情緒跑出來,覺得「我讓這麼多,那是不是『便宜』到父母了?父母都不需要被教育嗎?這樣會不會把他們『寵壞』了?」

接下來我們就沿著這個問題,來談「感謝反省與奉獻」,可以如何幫助你真正的「孝順」與「愛」父母。

例如這個女孩子,當理解到自己與父母間的思考慣性原來都有這樣的模式,而願意以更有創意、更靈活的方式去跟父母對應,其實,這就是對父母很大的「孝順」喔!也就是你主動為你們的親子關係帶來了很不同的一股能量,是更春風、更愉悅、也更清明的!雖然這個女孩子現在還只是個學生,還需在父母羽翼下照顧養育著,但她若能主動在親子互動間去給予這樣的一股能量,這就是一種「智慧教育」了!她就是正在很有智慧的教育、帶領她的父母了!

人無法給出他們不曾擁有過的東西,所以他們現在這樣對你,很可能是他們的上一代就是這樣養育教育他們的,所以他們現在也覺得這樣就是在給你愛了,如此而已。所以若你能主動做出如上這樣的改變,就是在能量上幫助你父母調整了!你讓他們見識到:人與人的互動,也可以有這樣的風景。

而當你若還能舉一反三,在很多事情上都這樣跟他們去互動,你就是一直在打破彼此「只論對錯、不論事情進行順暢與否」的慣性,也就是在改變你們家的家風哦!

所以感謝反省與奉獻,我們要怎麼真正深刻的力行在親子關係上呢?第一步是要先清楚。

你的確很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也知道他們一路把你拉拔長大不容易,但你的確也在很多彼此間的衝突受苦很多。如果要靠電視劇那套,或一般長輩給你的道德勸說,雖然也可以逼出你幾滴眼淚,好像生出了一點「反省之心」,但那也造成部分的壓抑,壓抑久了就會扭曲,所以為什麼有的人會同時好像有在對父母好,但又時不時會突然發作,忍不住對父母大呼小叫,那都是因為內心藏有很多卡住的心結,沒有真正被打開。

而透過這個買鞋的親子吵架案例以及最後的解決對策,你就會了解,真正要感謝父母、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原來是可以透過有智慧的學習,去看見彼此盲點,透過點點滴滴的微調去幫助自己也幫助父母改變,一同轉軌,走向更好的平行時空。這樣的一段美好的學習歷程,就會讓你深刻的體悟到:一種因感謝父母而來的反省奉獻,竟可以讓內心有真的釋然放下,又充滿流動與愉悅!

這種因「清楚」而來的感謝反省與奉獻,隨著你踐行的越深,還會有越來越多層次的理解與法喜在裏頭,你會意識到越來越多的人事物其實都在為你奉獻!(以前你根本看不見)這個發現會讓你相當驚喜呦!甚至會讓你開始觸及意識到神的存在!這其實也是我們來到地球的初衷。我們每個人真的都比自己想像的更有力量、也更有智慧!只是我們都有此刻我們需要學習的功課。

這裡頭可以談的實在太多太多了,如果你對於修習這樣的一條「衝破業力之路、真正體會到神的存在」的「回家路徑」,很有意願要去學習踐行,歡迎你來參加這個實修讀書會!

-------------------------------------------------------------------

*課程資訊*

《放過自己,正能量就來了》讀書會

**台中現場,亦接受遠距視訊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886173938366560&id=10000921947460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鍾嘉誼的沙龍
10會員
48內容數
課程詳情與報名方式請看以下介紹
鍾嘉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5
音樂才子方大同因病辭世,讓人非常震驚與不捨。看新聞報導才知道身為獨子的方大同,方爸爸在兩年前也逝世了,所以方媽媽等於是在兩年的時間內送走了兩位摯愛,其內心之艱難恐非常人能體會。 記得在得知方大同逝世消息的前一天,我才剛看了民國著名翻譯家楊絳(其丈夫為著名文史學者,錢鍾書)的晚年生活記載,深深為楊絳
Thumbnail
2025/03/05
音樂才子方大同因病辭世,讓人非常震驚與不捨。看新聞報導才知道身為獨子的方大同,方爸爸在兩年前也逝世了,所以方媽媽等於是在兩年的時間內送走了兩位摯愛,其內心之艱難恐非常人能體會。 記得在得知方大同逝世消息的前一天,我才剛看了民國著名翻譯家楊絳(其丈夫為著名文史學者,錢鍾書)的晚年生活記載,深深為楊絳
Thumbnail
2024/12/20
#原生家庭的困境 剛分手不久的玫瑰,在經過那晚終於情緒被全然釋放後(請見上集),這個假日她打起精神來到咖啡廳窩著,正準備打開筆電做些工作時,無意間卻聽到隔壁桌的媽媽,言語急促又帶著怒氣地,不知在對孩子念叨些什麼......。 玫瑰側耳細細一聽,原來內容大概都是在指責她孩子不合群,家族旅遊竟然不想
Thumbnail
2024/12/20
#原生家庭的困境 剛分手不久的玫瑰,在經過那晚終於情緒被全然釋放後(請見上集),這個假日她打起精神來到咖啡廳窩著,正準備打開筆電做些工作時,無意間卻聽到隔壁桌的媽媽,言語急促又帶著怒氣地,不知在對孩子念叨些什麼......。 玫瑰側耳細細一聽,原來內容大概都是在指責她孩子不合群,家族旅遊竟然不想
Thumbnail
2024/12/18
與男友剛分手不久的玫瑰,望著遠方熠熠閃耀,連綿不斷的都會夜景,眼淚刷地一下子就又流下來了,無論當初分手的原因是什麼,跟曾經最親密的人分離,椎心之痛是如此真實的蔓延全身心,玫瑰亦如此。 󠀠 只是今晚的哭泣似乎與平常是有些不同的。 󠀠 在這之前,她的悲傷裡,包裹著埋怨與不解,她一直覺得那些爭
Thumbnail
2024/12/18
與男友剛分手不久的玫瑰,望著遠方熠熠閃耀,連綿不斷的都會夜景,眼淚刷地一下子就又流下來了,無論當初分手的原因是什麼,跟曾經最親密的人分離,椎心之痛是如此真實的蔓延全身心,玫瑰亦如此。 󠀠 只是今晚的哭泣似乎與平常是有些不同的。 󠀠 在這之前,她的悲傷裡,包裹著埋怨與不解,她一直覺得那些爭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