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斯洛需求理論打造 最小可行性社群(MVC)

從馬斯洛需求理論打造 最小可行性社群(MVC)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第三層是「愛與歸屬的需求」,也是人類社交的需求,是社群行銷的起始點。若是少掉了愛與歸屬感,那社群形同死亡

「愛與歸屬」

「最小可行性社群」是我從最小可行性商品(MVP)的概念轉移過來的一個詞,歡迎各位對於社群行銷有興趣的夥伴一起討論指教。先不提最小可行性社群的元素,因為建構一個MVC是需要架構在滿足「愛與歸屬」的需求上,那在社群上要如何獲得愛與歸屬感...?

三個要件?

認同感?信任感?自在感?

這三個要件是「實體社群」上用心感覺到的必要關鍵,但在網路社群上還有一個要素是必要的,因為那是「實體與網路」上一個很關鍵的差別,「情感傳遞」

情感傳遞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有點類似於「閱讀空氣」的技能,用白話一點的說法是,你認為文字能夠乘載這個人的情緒嗎?而在Web3.0上要如何情感傳遞?來達到滿足「愛與歸屬」感的需求。

架構MVC

好了!那可以來談架構Web3.0 最小可行性社群(MVC)需要的幾個元素Minimum Viable Community

Mission, Member, Mechanism, Memes
使命、會員、機制、迷因(好玩的東西)
  • 創立這個社群的初衷想要完成的使命
  • 找尋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群組來共事
  • 建立社群人數階段性成長的飛輪機制
  • 讓社群有些好玩的因素成為之後的梗

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是迷因?不是別的?因為網路世代的溝通方式,已經跳脫實際生活的溝通方式,用迷因梗圖網路用語Emoji來表達自己,而這些比起單純的文字更讓人有Fu,而這就是「情感的傳遞」。

這對沒有閱讀空氣技能人來說,或是認為文字沒有情緒的人來說,想要架構Web3.0 社群 一點參考的方向。

總結

社群的本質從實體到線上都未曾變過,但因為科技的發達、趨勢的變化,疫情的影響,線下社群活動少了,要如何在線上維持社群的活絡,就會需要不同的工具輔助來活絡社群,但還是要老話一句,「信任是需要一段時間建立的,在網路上它甚至比現實生活上需要更久,才會達到信任階段」。

avatar-img
Okuma 多元體的沙龍
28會員
54內容數
Web3.0 x NFT x 虛擬貨幣 x VAF 用白話的方式分享我的觀察與見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Okuma 多元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先撇開社群是否為項目方自己出來操作或是委託專業的社群運營團隊這個點上,這篇文章的假設的前提是純粹的「社群意識」,若硬要套上項目發行的話會比較是「項目方自行操作」。 講社群意識可以從很久遠的奇摩家族到現在的LINE社群,就是集結了一群有著「相同喜好、興趣、屬性」的人,聚集聊天打屁的地方,聊久了最後形成
由於區塊鏈與NFT的興起,讓許多廠商紛紛想踏入Web3.0的世界賣起NFT,跟風熱潮。有點像1849年的「淘金潮」,一堆項目方紛紛橫空出世,那裡有人潮就代表那邊可能有錢潮,但礙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黃金」也有可能是「黃金」、NFT也可能只是張JPGs。
若是以作者自己的觀點看來,Web3.0的販售是從社群行銷導購為主,等越來越多人熟知Web3.0的觀念與區塊鏈的本質,那整個販售行為將會回到Web2.0時期有一整套完整的模式。看到這裡的您有注意到我在上兩段的文字中,為什麼沒提到「社群行銷」了嗎?因為社群行銷已經「被分化」成KOL代言、聯盟行銷...
先撇開社群是否為項目方自己出來操作或是委託專業的社群運營團隊這個點上,這篇文章的假設的前提是純粹的「社群意識」,若硬要套上項目發行的話會比較是「項目方自行操作」。 講社群意識可以從很久遠的奇摩家族到現在的LINE社群,就是集結了一群有著「相同喜好、興趣、屬性」的人,聚集聊天打屁的地方,聊久了最後形成
由於區塊鏈與NFT的興起,讓許多廠商紛紛想踏入Web3.0的世界賣起NFT,跟風熱潮。有點像1849年的「淘金潮」,一堆項目方紛紛橫空出世,那裡有人潮就代表那邊可能有錢潮,但礙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黃金」也有可能是「黃金」、NFT也可能只是張JPGs。
若是以作者自己的觀點看來,Web3.0的販售是從社群行銷導購為主,等越來越多人熟知Web3.0的觀念與區塊鏈的本質,那整個販售行為將會回到Web2.0時期有一整套完整的模式。看到這裡的您有注意到我在上兩段的文字中,為什麼沒提到「社群行銷」了嗎?因為社群行銷已經「被分化」成KOL代言、聯盟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