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1動態清零,與病毒共存,誰是正確答案?

2022/05/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2019疫情散播以來,東西方主要採取兩種防疫方向。一是隔離、封城、清零的硬政策,二是打疫苗、逐步放寬、共存的軟政策。
採取隔離封城的主要是亞洲國家,COVID-19 的發源地-中國一直採取硬清零政策。的確在疫情初期,中國無論在感染人數、傳播幅度、死亡人數都相對有亮眼的成績,這都是無庸置疑的,一度讓我質疑中國的體制優勝於歐美。然而,這埸考驗並沒有結束,這些短暫的抗逆成績並不是毫無代價的,中國速度換之而來的是對經濟的衝擊,民心的渙散。2022第一季度中國同期經濟上升4.8%,但增長幅度有所減緩,而相關數據也是一如往常的不甚透明。不禁讓人懷疑中國一成不變的防疫政策,持續硬封城是否意識形態先行?沒想到五四運動過了近百年,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依舊沒有來到中國。
目前中國是政治凌駕於一切,習近平要求「穩」,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長期的硬封城已使民心浮動,上海的大爆發,甚至有搞防疫特區的聲音,就是想跟世界接軌。的確在沒有疫苗的前提下,中國所實施的政策,戴口罩、隔離可能是唯一減少死傷的方法,但長久下來,顯而犧牲比得益的多。
實際上,英國首相Boris Johnson在疫情開初就提及病毒共存政策,當時就引起一些人一片嘩然,認為他的話不負責任,妄顧人民性命安危。但現在證明,方向是走得通的,只是當時並不符合這樣的條件,如今條件實現了,就是打疫苗,才能回復正常生活。
台灣與香港在疫情初期的防疫政策基調與中國無異,也出現了社交距離app,也嚴格執行清零政策(這套在歐美這種自由成癮的地區是絕對行不通的,你還沒有禁,他們就上街示威了),然而反反復復的疫情,實在讓人無從適應,甚至出現抗逆疲勞和情緒問題。
現在,世界走到了防疫分岔路的關鍵時刻,香港進退維谷,要和世界接軌就得撤除所有的防疫屏障,要和大陸通關就得嚴格實施清零,於是陷入了經濟復蘇和民族大義的兩難局面。而台灣並沒有這樣的顧慮,卻遲遲舉棋不定,應該當機立斷,果絕實現與病毒共存政策,才能回復正常生活,形成社區免疫力,與世界通關,復蘇經濟。
要達成這樣的條件,必須要確保疫苗接種率,準備醫療量能,以應付重症患者。雖然目前的兩條路線並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但縱觀歷史,天花、鼠疫、沙士,人類都在科學的幫助下存活下來。清零與共存,誰更勝一籌就見仁見智了,恐怕也只能是以結果論英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會員
63內容數
生活隨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