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夢想是?從《夸父追日》聊創作者的追夢之旅

2022/05/0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你的夢想,是什麼呢?

我們這一代人,在最可以追求夢想的時候,不敢做夢,一個恍神,就迎來了不談夢想的年紀了。
上一句台詞是「20多歲的男人會因夢想而發光」
圖片來源為日劇《四重奏》劇照,取自KKTV
當年,有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他琴拉得很好,常邀大家一起去聽音樂會,中正紀念堂的台階上,布滿了我們青春的足跡。
當時我們很珍惜相聚的時光,因為,他一畢業就要出國去了。
後來有一天,他說他不出國了,他沒有哭,只是有點落寞。
很多年之後,我才知道,原來當年發生的事,叫做「金融海嘯」,他們家就是被海嘯淹沒的家庭之一。
有次開同學會,當時他剛考上了知名大學的研究所,跟音樂完全無關的研究所,大家紛紛祝賀他一畢業就會有高級飯碗,他也笑著說努力終於有回報了。
那天,我們沒有人再聊起音樂的事。
他不是個案。
大學時,有個參加了詩社的朋友,有天說不參加社團活動了,因為要打工,打更多工。
那是22K話題最火熱的時候,對我們而言,那不是新聞標題,而是每一天都要面對的生活。
那幾年,我不敢青春無敵地大聲嚷嚷「我要成為作家」,一方面是倔強逞強,擔心說了會被說太稚氣,太不食人間煙火;一方面是那些一起做夢的人,有多少都散了,再說夢,似乎太刺人了。
「再大一點,夢想什麼的就會消失了吧,那時,就不用因為壓抑而感到困擾;那時,就會甘於現實;那時,夢想也未必會再是作家,而可能是成為董事長之類的。」
懷著這樣的心情,一路到了職場,到了現在。

2.實踐即是實現

多少年又過去了,夢想非但沒有消失,還化成了夢魘,午夜夢迴時,囁蝕我的心,啃食的利牙聲「滴答!滴答!滴答!」說著「要沒時間了,要沒時間了。」
失眠時,我會很阿Q的看幾眼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那是楊絳先生年過90後的作品(也是我心中最美的愛情),我安慰自己,別的夢想不敢說,但起碼作家這個夢,是沒有年齡限制的。
作家的定義是什麼?
出書?有種作家叫「網路作家」。
得獎?要得到怎麼樣的獎才有資格稱之為作家?
以寫作為業?很多小說家取材時沒有收入,但「取材」是小說家工作的一部分。再說了,專職作家跟斜桿作家,廣義而言,都是作家。
作家,到底是什麼?
我想起了武則天的「無字碑」。
什麼樣的文字定義都無所謂,做了什麼就會成為什麼,有沒有標籤,得不得到承認,都無所謂。
「行動,就是完成。」
這是我對作家的定義。
「伸手摘星,即使徒勞無功,也不致滿手污泥。」 by李奧・貝納(Leo Burnett 1891-1971)
摘星的人,夢的不是「星」,而是「摘星」。

3. 夸父追日是創作者的寓言故事

有摘星的人,也有追太陽的人。
我們都很熟悉的故事「夸父追日」出自於《山海經》,《山海經》有數個描寫夸父的片段,我最喜歡的片段是:
《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夸父追趕著太陽,跑著跑著,他愈來愈接近太陽,跑進了太陽周圍的極熱光圈。這時,夸父感到很渴,想要喝水,他喝完了黃河跟渭河的水,卻依然不足以解渴,於是,夸父想要前往北邊去喝大澤中的水,但還沒有跑到,就在半路中渴死了。這時,夸父丟棄了手杖,手杖成為了桃花林。
這分明是一則關於創作者的寓言!
創作的夢是那麼地近,近到彷彿一抬頭、一伸手,就可以碰到;作品是星星,是太陽,是一張開手就能捕捉的風。
夢想真的很近,十來歲的時候,那一晚的舞台,台下的朋友、台上的演奏者,相隔就只要幾步路,就只有幾秒鐘的路程。
作品真的很近,被各種考試追趕的那個晚上,我從抽屜拿出筆記本,白紙與筆尖,就只有幾毫米的距離。
太陽真的很近,一抬頭就在眼前,夸父向天地宣示,就算被說「不自量力」,依舊昂首跨出了那一步。
真的很近,所以我們放膽去追!
我們朝著很近的夢,大步大步地奔跑,我們熾熱而沸騰,我們徹夜不眠,我們是快樂的,夸父也是,他的每一步都是「又近了一點、又近了一點!」每一步,都是即將圓夢的狂喜。
夸父駐足喝水,他駐足不是放棄,是因為還想繼續;他沒有往西追著太陽,跑去了北邊的大澤,他轉換方向,也不是因為放棄,是因為還想繼續!
就算換個方向,稍微兜一點路,太陽,還是得追。
他在追日的路上死去,他死時,鬆手後的手杖化為桃林。
莫札特在病榻上創作《安魂曲》,曹雪芹增修《紅樓夢》淚盡而亡,蕭紅在人生最後,還在想著《呼蘭河傳》…
他們的筆,都是手杖。
他們的作品,都是桃林。
他們,都是夸父。
夸父只是死去,但沒有消失,物理上,桃花留到了現代,精神上,成了陶淵明筆下永恆的夢之鄉。
夸父倒下的瞬間,眼裡最後看見的,是太陽,最後一刻,他的視角裡,太陽停止了,追上了,追上太陽了。
夸父最後有追上太陽。
夸父是快樂的,活著的時候追日是快樂的,死去時也是快樂的。
擁有創作的夢,即使偶爾會失眠,依舊是幸福的。
若說夸父有什麼遺憾,那大概是沒有遇到一起奔跑的人,他只有他的手杖,或許多少也有點寂寞吧。

參考資料
2.徐志平編著:《中國古代神話選著》。台北:里仁書局。2006.8初版。
p.39:「入日」的註解為「入日之說相當費解,如果說進入日中,似乎並不合理,大概是說進入太陽光圈極熱的範圍,才會造成夸父飲盡黃河、渭河的水都還不足以解渴。『鄧林』,即桃林。」

後記
陶淵明是《山海經》的忠實讀者,他選用「桃花」而非其他花卉書寫《桃花源記》,大概也不是種偶然。
最後分享一段陶淵明的閱讀心得
〈讀山海經・其九〉 by陶淵明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
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
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
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很喜歡陶淵明用「宏志」的角度看待夸父「追日」,在他眼裡,夸父追日「若無勝負」,非常耐人尋味的心得。
或許,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也是他心中的太陽,他的夢想吧。
小孩子大姐
小孩子大姐
一個因為文字而發現希望的閱讀者,也是個透過書寫傳遞希望的創作者。 悄悄話請來信: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