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識的練習幫自己看見光

有意識的練習幫自己看見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陪伴自己的過程當中,常常在每一個階段挖寶到不同的自我,這是一段有趣的探索之旅。

去年曾經探索到的感受是「恐懼」,那次經驗比較像是”看到”,常常看到自己被恐懼所影響,即便當時的我還沒有辦法做很多的轉化,仍感恩當時有一些力量在身邊陪伴我。

這陣子常常看到的感受是「孤單」,那份孤單來自於從小到大的生命經驗,性格壓抑,過於討好而忽略了內在的感受,孤單自然很有份量。

最近透過課程中的體驗,孤單的感覺也變得明顯,就是真正的承認而且接納他們了,我開始好奇自己,什麼時候孤單會跑出來呢?我發現與他人溝通過程中,當他人不理解我的時候,我就會感覺很孤單,過往很多悲傷經驗的累積,讓那個感受像連鎖反應般地迅速蔓延。

同時我也開始也做不同的練習,調度資源來幫忙,如果對方不理解我,但仍願意嘗試傾聽我的話,我可以覺察此刻的感受,讓自己看見那些不舒服,我可以選擇練習接受自己還不被理解的事實,練習把焦點放在欣賞對方的願意,不做任何事情,對於此刻不被理解的不舒服,只是跟他們在一起。

欣賞他人願意多給幾分的意願去理解我,也是一種縫隙,很高興看到自己持續在努力。

#照片是最近上課整理到的自我資源

#最近在大量練習使用資源

avatar-img
一針的沙龍
18會員
30內容數
推廣薩提爾模式,熱衷自我療癒/自我整合/伴侶關係/離婚 等相關主題 ➤對話陪伴申請表單:https://forms.gle/nXZnpDzYx3iKCgfi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剪紙,曾是我童年最喜愛的樂趣之一。當時,爸媽忙於工作,我經常獨自一人玩耍,我喜歡拿起色紙,剪出隨心所欲的形狀,享受那種打開色紙後的驚喜與歡樂。 ​ 幾年前,我曾帶孩子去台北旅行,無意中在街頭遇見了士毅的剪紙作品。那是我第一次認識「楊士毅」這個人。當時,士毅的作品是一個大型的立體創作,他利用剪紙的
最新一集 #崇義開始說,我們邀請到陳志恆老師來分享他選編的著作:[中學生]《幸福的正向練習:晨讀10分鐘》 在錄製這集節目之前,我收到崇義老師的訊息:「憶甄,下一次錄音你來負責開場、引言、介紹來賓以及結尾。」 當下我愣住了,心想崇義老師的心臟也太大顆了吧!我這麼佛系的主持調性,他竟然敢把
在接觸薩提爾模式之前,我的性格與現在有很大不同。 ​ 過去的我做事吹毛求疵,對結果有很高的期待,只要不符合我的期待,情緒就會波動很大。性格非黑即白,多半只有是非兩種選擇。 ​ 性格容易焦慮,曾經有嚴重的腸躁症,每次吃完飯就要找廁所。如果再加上壓力,每天至少跑五六次廁所是常態。這種情況從小學開
剪紙,曾是我童年最喜愛的樂趣之一。當時,爸媽忙於工作,我經常獨自一人玩耍,我喜歡拿起色紙,剪出隨心所欲的形狀,享受那種打開色紙後的驚喜與歡樂。 ​ 幾年前,我曾帶孩子去台北旅行,無意中在街頭遇見了士毅的剪紙作品。那是我第一次認識「楊士毅」這個人。當時,士毅的作品是一個大型的立體創作,他利用剪紙的
最新一集 #崇義開始說,我們邀請到陳志恆老師來分享他選編的著作:[中學生]《幸福的正向練習:晨讀10分鐘》 在錄製這集節目之前,我收到崇義老師的訊息:「憶甄,下一次錄音你來負責開場、引言、介紹來賓以及結尾。」 當下我愣住了,心想崇義老師的心臟也太大顆了吧!我這麼佛系的主持調性,他竟然敢把
在接觸薩提爾模式之前,我的性格與現在有很大不同。 ​ 過去的我做事吹毛求疵,對結果有很高的期待,只要不符合我的期待,情緒就會波動很大。性格非黑即白,多半只有是非兩種選擇。 ​ 性格容易焦慮,曾經有嚴重的腸躁症,每次吃完飯就要找廁所。如果再加上壓力,每天至少跑五六次廁所是常態。這種情況從小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