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為何堅持清零

2022/05/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新冠COVID-19疫情邁入第三年,而這波Omicron雖然死亡率低但傳染力超強,越來越多國家在大爆發之後,紛紛採取與病毒共存,甚至視爲流感化,但在中國上海爆發之後,中國依舊堅持採取動態清零政策,甚至全面封城,引發全球不少討論,不懂習近平為何如此堅持要走清零的道路?
中國社會也出現不同聲音,但共產黨也拉高政治態度,由最高決策會議政治局常委會來發表,是黨的政治決定,並定調把歪曲、環疑、否定清零者是防疫政策鬥爭的對象,政治訊號一出來,嚇死一堆人趕緊刪文、刪帳號。
武漢疫情之後,習近平常常用武漢抗疫事件,來證明中國制度的優越性,用三條時間線,不記成本,沉著應對,果斷採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舉措,取得大勝利,用一個月時間遏制疫情的蔓延勢頭,用二個月時間控制本土案例,用三個月時間取得武漢與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
習近平無論在中國內部或疫國際會議上,不斷強調,中國共產黨在疫情防控鬥爭實踐上,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對國家治理具有強大生命力與優越性,對人類文明做出重大貢獻。
中國以全國之力不計成本處理局部城市的疫情,以此證明共產黨的統治的能力,更佐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但如今發生疫情是上海,是最國際化的城市,是中國經濟最重要城市,更是外貿的出口港。中國政府的不計成本,還有企業的成本、人民生存的成本等等,犧牲這些成本只是為證明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於西方制度。習近平的豪語,讓中國的政治豪賭,更不能選擇跟西方與病毒共存的屁股後面。
習近平要超越的毛澤東,也曾經犯過如此錯誤,1955年冬,中國大躍進時期。毛澤東提出要除四害和消除疾病,堅持無論在五年、七年或12年內基本上要消滅老鼠、麻雀、蒼蠅、蚊子,雖然遭到動物學家一致反對,但政治決定之後, 消滅麻雀成為全民運動,沒有麻雀之後農田的害蟲幾乎沒有天敵,導致隔年糧食嚴重欠收,就是後來三年的饑荒,雖然事後檢討通過承認『承受不起麻雀造成糧食損失而轟麻雀』,後來修改『全面權衡利弊,寧可遭受糧食損失也要容忍麻雀』。但數年之後,文革中,這些反對打麻雀運動者,都被扣上『利用麻雀做文章』來反對毛主席,反對大躍進、反對最高指示等罪名。
中國的新冠病毒的動態清零,已經不是科學防疫,而是政治防疫,是政治路線的選擇,鼻子最靈的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第一時間就刪文,習近平利用這場防疫在政治接班上立威。但時空背景不同,計劃經濟時,是全民一起挨餓,但現在是部分城市或部分人挨餓,不計成本的隱藏成本是非常大。
如果再換一個角度思考,習近平的政治決定動態清零,或許後面有三個考量,一是中國人口基數大,如果跟香港一樣的死亡率千分之七,或用最低的千分之一計算,14億人口的死亡率也非常恐怕,但中國對數字總是有特殊的處理方式。其次是中國的醫療體制,恐怕在Omicron傳染全中國時,醫療體制無法負擔,尤其在最進步的上海,尚需要方艙醫院來集中隔離,以中國的人口數與廣大土地其醫療恐怕不堪一擊。最後應該是疫苗,中國的國藥與科興都是滅活疫苗,對Omicron的效果不佳,但中國的大國面子問題,不開放國際疫苗進入。
政治決定動態清零,不管背後什麼原因,如今中國習近平只能硬頭皮一路走到底,至少撐過二十大再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3會員
    128內容數
    透過新聞事件,了解中國體制的運作,看新聞了解背後的邏輯,有些是千年古中國文化,有些是政治運作的淺規則,更多是意識形態下的中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