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六個說謊的大學生》淺倉秋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回顧一路以來求職經歷,我認為就跟選科系選學校相差無幾。至少就我來說,我是會留給自己退路的人,而也體現在我的人生觀裡:不是「非得」才是唯一。國小開始我只為了不讓家人擔心讓成績維持在一定程度,不是前三名但也不會掉出十名外,這個習慣貫穿我整個求學歷程。第一次基測成績放榜,成績落在第二志願,母親認為我可以再努力一點報名第二次基測,南女就在眼前了。誰曉得「寧為雞首,不為牛後」是怎麼成為我的人生準則,耳根子怎麼就是緊緊握著不放,「不要,好麻煩,我覺得這樣就很棒了」,一點也不舒適的水藍色水手服制服穿了三年,邁向大學。下一個人生岔路,理由無他,想要成為社會正義的一方把目標鎖定在中字輩獨有科系,又莫名捲入我們這時代的學運。從彈珠台發射的珠子滾呀滾著最後是進了同一間大學,只是科系不同了。
如此妥些精神顯然置於《六個說謊的大學生》是不適合的,更凸顯在某種格局上的新人求職潮有多麼競爭。在閱讀過程,不免喚起以前出社會的求職經歷。出社會追求高薪固然重要,這時代還追求夢想的,肯定是不倫不類不成氣候的產物。每個人都有一份拋棄不了的菜鳥養成計劃,只是喜歡出版業而追索著編輯字眼的職缺,原來這就是過時的韋伯發生學:有一套發生道理,將因果關係過度簡易看待。為了實現夢想我無異於多數畢業生,離開校園就是北遷,上述那些無法展現個人強烈企圖心手段,讓我在拿到出版圈門票前,著實晃蕩了一兩年。不同於我,主角群一開始便懷有明確企圖渴望進入新型IT企業職缺,看似肅殺的面試過程使劇情毫無拖沓地進入正題:六個一組團體面試,順利的話將一起內定——熱切討論直至規則改變。
在團體面試正式開始後,會議室角落找到一個裝著六人過去不可窺見黑歷史的大信封。打開與否將影響對當事人評價,這多少影響起初六人同意的定時投票制。每當拆開一封信,道出一個人不堪秘密,在有限時間內建構對此人印象,勢必會根據當事人反應重新給予評價,而這讓《六個說謊的大學生》讀起來十分暢快原因也是在此。整體敘述是以豐富的辯證組成,針對此人加扣分與否多半是從個人辯解以及他人拋出問題能否不動聲色防備而定。讀者就像在看被不間斷逼著審判的法庭劇——只是當事人們不過都是求職者罷了。採第一人稱分兩大章節組成,前者為面試當下,後者則是順利入選的求職者試圖找尋真相的過程,採不同第一詮釋角色推動故事進展,作者適度地將現有線索分配在各段落,以讓劇情收束在既有的運行軸。
在讀這本小說時,腦袋忽然生出近日對於純文學與大眾文學何以分辨的簡扼小結:兩者初步分類的依據可從是否能摸索出一條明確且相互呼應核心主線,它能在各角色論述的淺台詞底下抓到欲傳達核心精髓,並書末用一長篇對白(自白)作為總結。進一步說,體現在劇情是否有高低起伏還能勾起讀者重新咀嚼本書問題核心,當小說完整度愈高自然獲得好評如潮。《六個說謊的大學生》著實做到這步,因此在閱讀體驗上它不會讓人失望。
然而,在定位為推理小說當然可預期施計者犯罪動機必須足夠說服他人,《六個說謊的大學生》中,它的命題也就是根據「面試審核求職者與公司相性高低」。作者批判這是無法回應問題需求,也就是找到適合人才的篩選機制,不過,卻又是所有求職活動中最核心過程。諷刺的是,求職同認識新人,人們的多面向沒有必要性要在選擇在別人展示在自己面前的是哪個自己,退一步說,被節錄某部分自己難道就不能等於是自己嗎?我們必須拿多少的「我」去取得一段新關係的經營許可?我認為這是犯人過度執著,無法被說通,導致不必要的犯罪衝動。不管是「冰山一角」或是「永無法看見的月球背面」的形容,都讓我不免聯想透過社群上展現自我的「我們」。我期待的南聲生生難仍然有它必須專注在閱讀層面,之於我的局部人設。在這裡各位見到的我,你們就是我的面試官,我只消強調關於文學、關於閱讀反思的能力表現,私下關於收藏迷因或是不擅料理的一面都嫌多餘,更別提犯人每個人私下「人渣」的一面。它也許是道德標準之下的黑暗,被罔顧卻也是組成我們的重要部分。
對我而言,我要說的還是回應第一段的人生態度,早一步不要讓自己形塑成非得怎樣的人,是不是活著會比較輕鬆一些?它今天只是剛好體現在求職活動,變成一本讀起來很爽快的推理小說,不過它背後的書寫動機我認為是非常值得省思進而自我叩問的。還記得幾天前下課午餐期間,不曉得聊到什麼,教授笑著說,喜歡文學未必要成為小說家。退一步說,喜歡出版非得成為編輯,總會有很多同樣參與其中的形式。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是更輕易的生存之道,不是非得才是唯一,不是你無法接受的就是說謊,就是不對。
avatar-img
79會員
167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年齡不同於種族或性別,因為它是一種普遍的情況。這使得年齡歧視有別於種族歧視或性別歧視或健全主義,並且反常地更難鑑識成因。激進運動的成員通常定義自己為對抗主流,但其實每個人都會變老。」(頁333)
書名很是憤怒,我沒預期書中憤怒又是另一個層級,彷彿作者Eltahawy她所策劃這場不把父權從這世上消除殆盡不罷休的戰爭已久。《女人與女孩的原罪》從中譯書名無法判度Eltahawy是如何發動這場戰爭。
《國王排名》可愛的畫風與溫馨劇情,當得知出自一名四十多歲才決定以漫畫為正職的大叔筆下時,不免使我好奇十日草輔的經歷以及他是抱持什麼態度,塑造出可愛波吉與卡克,讓讀者一面品嚐他們之間的堅定友誼是多麼純粹可貴,還有即使瘖啞,依然積極面對任何挑戰的主角正向心態。
還是相似的主角設定,敘述中還是保留某些類似的價值觀,但這次村上以友情為主題寫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必須讀過才能完整記得書名的改變這點也蠻有意思的)卻在他完善的文字王國又拓展出新的疆域。先說總結,我喜歡《多崎作》。
「創傷本是社會化的過程,療癒是沒有終點的。」(頁263)無可避免作嘔的孤獨,那就抱抱自己。
「年齡不同於種族或性別,因為它是一種普遍的情況。這使得年齡歧視有別於種族歧視或性別歧視或健全主義,並且反常地更難鑑識成因。激進運動的成員通常定義自己為對抗主流,但其實每個人都會變老。」(頁333)
書名很是憤怒,我沒預期書中憤怒又是另一個層級,彷彿作者Eltahawy她所策劃這場不把父權從這世上消除殆盡不罷休的戰爭已久。《女人與女孩的原罪》從中譯書名無法判度Eltahawy是如何發動這場戰爭。
《國王排名》可愛的畫風與溫馨劇情,當得知出自一名四十多歲才決定以漫畫為正職的大叔筆下時,不免使我好奇十日草輔的經歷以及他是抱持什麼態度,塑造出可愛波吉與卡克,讓讀者一面品嚐他們之間的堅定友誼是多麼純粹可貴,還有即使瘖啞,依然積極面對任何挑戰的主角正向心態。
還是相似的主角設定,敘述中還是保留某些類似的價值觀,但這次村上以友情為主題寫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必須讀過才能完整記得書名的改變這點也蠻有意思的)卻在他完善的文字王國又拓展出新的疆域。先說總結,我喜歡《多崎作》。
「創傷本是社會化的過程,療癒是沒有終點的。」(頁263)無可避免作嘔的孤獨,那就抱抱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以下是香港港姐冠軍兼會考10A狀元麥明詩在經濟一週採訪的回答,值得借鑑參考。 讀書是一個篩選,一個遊戲規則,由社會設計的。 社會用考試去篩選具備毅力,堅持到最後,以及用最多的努力去做這件事的人。 當然,讀書不是唯一篩選人們的方法,即便沒有走讀書考試的路,在社會上也會被不同方式篩選。競爭是人類社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在台灣的求職市場上,履歷就像是求職者的門面,往往決定了能否踏入面試的大門。因此,不少人會忍不住想要在履歷上「美化」一下自己的經歷。但是,這樣做真的值得嗎?讓我們來聽聽小芳的故事,看看一個小小的履歷謊言,是如何差點毀掉她的職涯。
Thumbnail
先前到某北部私立大學協助職涯諮詢,來談的學生嚮往的工作與職涯路徑,大多跟所唸科系沒有直接相關,這在現在多元發展的趨勢下,似乎正常不過。不過,我也觀察到有些有趣的現象,像是將重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對於想做的工作停留在蒐集資訊階段,缺乏實際接觸經驗,以及過度放大與未知競爭者同台較勁的恐懼。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反思考試制度留在我思惟裡的遺毒… 1)雖然自己喜歡學習,但因考試這堵高牆而選擇了好找工作的科系—即使我有那麼強烈的文學性。 2)以為自己是死記硬背而來的高分。很聊得來的Tiffany曾經在公車上問我你是不是很聽話的好學生啊?我說我只是會考試,我會選「正確」答案,但我會懷疑正確答案,所以才會有我們
Thumbnail
考完了然後勒 考完試以後,大部分高中生大學都會有幾個機制, 第一個是甄試簡單來說就是學校版的職場面試, 你必須準備你的被審資料還有參考正式的衣服前到學校來面試, 我那個時代真是一共有三個學校可以選,通常好的學校都會有甄試第二個就是填學校, 一共會有100個空格,依照你的成績機率來選學校,第
請容許我透露年紀,因為,我到現在還在幻想,要是現實之中,有和幽遊白書之中的南野秀一(藏馬)的在每年全校所有科目冠軍,但為人處事完全沒有自以為事的態度,我想,在現實之中,這種優等生,是少之又少。 當然,有的讀者認為,這是動漫,怎麼可能有? 其實,我認為,也不是沒有。 只是,少之又少。 而在所有
以下是香港港姐冠軍兼會考10A狀元麥明詩在經濟一週採訪的回答,值得借鑑參考。 讀書是一個篩選,一個遊戲規則,由社會設計的。 社會用考試去篩選具備毅力,堅持到最後,以及用最多的努力去做這件事的人。 當然,讀書不是唯一篩選人們的方法,即便沒有走讀書考試的路,在社會上也會被不同方式篩選。競爭是人類社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Thumbnail
在台灣的求職市場上,履歷就像是求職者的門面,往往決定了能否踏入面試的大門。因此,不少人會忍不住想要在履歷上「美化」一下自己的經歷。但是,這樣做真的值得嗎?讓我們來聽聽小芳的故事,看看一個小小的履歷謊言,是如何差點毀掉她的職涯。
Thumbnail
先前到某北部私立大學協助職涯諮詢,來談的學生嚮往的工作與職涯路徑,大多跟所唸科系沒有直接相關,這在現在多元發展的趨勢下,似乎正常不過。不過,我也觀察到有些有趣的現象,像是將重點放在自己缺乏的部分、對於想做的工作停留在蒐集資訊階段,缺乏實際接觸經驗,以及過度放大與未知競爭者同台較勁的恐懼。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反思考試制度留在我思惟裡的遺毒… 1)雖然自己喜歡學習,但因考試這堵高牆而選擇了好找工作的科系—即使我有那麼強烈的文學性。 2)以為自己是死記硬背而來的高分。很聊得來的Tiffany曾經在公車上問我你是不是很聽話的好學生啊?我說我只是會考試,我會選「正確」答案,但我會懷疑正確答案,所以才會有我們
Thumbnail
考完了然後勒 考完試以後,大部分高中生大學都會有幾個機制, 第一個是甄試簡單來說就是學校版的職場面試, 你必須準備你的被審資料還有參考正式的衣服前到學校來面試, 我那個時代真是一共有三個學校可以選,通常好的學校都會有甄試第二個就是填學校, 一共會有100個空格,依照你的成績機率來選學校,第
請容許我透露年紀,因為,我到現在還在幻想,要是現實之中,有和幽遊白書之中的南野秀一(藏馬)的在每年全校所有科目冠軍,但為人處事完全沒有自以為事的態度,我想,在現實之中,這種優等生,是少之又少。 當然,有的讀者認為,這是動漫,怎麼可能有? 其實,我認為,也不是沒有。 只是,少之又少。 而在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