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佛系防疫與鄭一青喝下午茶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raw-image

一青是我在2004年1月出版的「我的野人朋友―16個守護自然的遊俠故事」中的一位主角。(書中介紹她的文章附在後面)。

好多年前她就移居英國,但是每年總會有幾次回台灣看家人,每次回來我們也會一起喝個下午茶聊聊天。

原本講好這次回台時間比較充裕,要跟我們到台灣各地走走,無奈碰到台灣疫情緊張,家裡有長輩的朋友,都不敢出門,擔心輕症的年輕人感染了老人家。

一青聊到英國採取佛系防疫,有疫苗可以打之後,全國就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完全維持正常起居作息,不過他們倒是用大量地快篩政策,讓陽性的人待在家裡,不會因大量的確診個案讓醫院崩潰。

一青說,在去年英國疫情高峰的那三個月,英國單單提供給各級學校師生,每日的免費快篩就用了三億劑快篩,是完全由政府免費提供喔。

同時他們在過去一年多(至今年四月止),每個人可以隨時上網登記免費索取快篩試劑,每人每24小時可以索取一次,一份七個,政府直接郵遞送到你家,完全不用排隊,也不限制妳索取的次數。

看來他們的佛系防疫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放任老百姓自求多福,而是提供足夠的檢測工具讓老百姓自我防禦。

另外也聊到歐洲的電費跟台灣比起來真的很貴,像他們以環保為職志的一家三口,很節省用電,過去一年電費就會超過台幣15萬元,而今年四月起,因為俄烏戰爭,電費一下子漲了三倍,價格恐怕是電費補貼政策下的台灣很難想像的。

後面附上這位當年熱血的環境記者,如今代表英國參與歐盟科學研習計畫的審查委員,是永續發展的世界級專家,我在書裡面的介紹文章。

不受騙的環境記者―鄭一青 寫於2003年9月

raw-image


「思源埡口的風呼嘯著,圍繞著簇簇跳動營火的他們,心愈來愈熱。一群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既醉心於台灣的美,也痛心於環境的破壞。

他們熾烈地討論:怎麼可以讓台灣交到子孫手上時,仍保有流水深深、禽鳥弄波的清澈,回復鷹隼盤旋、雁鴨繽紛的藍天?怎麼可以凝聚這一團熾熱的火,匯集眾人的力量,自己關心自己的環境?

那一夜,他們決心要成立一個以保護自然生態、推廣自然教育為宗旨的荒野保護協會。」

一九九八年五月號的《天下雜誌》,資深撰述鄭一青在專訪荒野的報導中這麼寫著。後來,她成為荒野的伙伴,我們經常就一些環境方面的議題進行討論。「媒體是一種搞運動的方式,」她深知在社會上具有影響力的媒體,可以引爆討論話題,也可以改變位居金字塔頂端決策者的思考。

「我要陳述事實,至少要知道我所採訪的對象是不是在騙我。」基於這樣的理由,她在一九九八年報導一系列有關盜採砂石的議題後,便赴美攻讀河川復育。四、五年後再回到工作崗位,以她敏銳的觀察及專業的判斷,陳述大多數人忽略的事實。

我要報導「真相」

一青念大學中文系時,曾在《人間雜誌》工讀,這是國內第一本以弱勢團體為關懷重點的刊物,從此開啟她對社會環境議題的探索。後來她在一九九二年進入《天下雜誌》,成為一名專職的環境記者,將報導的觸角更深入社會各層面,並曾榮獲國內外新聞報導獎。

但在從事多年環境議題的發掘及報導後,她發現一直以來只看見問題,卻始終得不到解答。尤其是每次都要等到環境發生反撲,才會有人重視問題,而環保團體也必須花更多力氣去拯救。但顯然大多數人沒有從中得到經驗,環境反撲事件仍然不斷地發生。

「台灣必須靠環境災難來改變,這個代價太大了。」相信這是每一個住在台灣的人,都不願意見到的事情。

這一陣子我一直在想,管理學上有所謂「做對的事,把事情做對」這兩種層次。這幾年經過太多議題的抗爭,以及不斷動員、耗費太多社會成本後,是否大家都只在爭論「事情做得對不對」。開發單位與保育團體在環境影響評估的項目上拉鋸,最後總是依法而「有條件通過」,或者雙方在爭以何種方式施工、該拓寬四公尺或三公尺的退讓等等。可是,我們能不能要求決策者告訴我們「這是一件對的事」,在進行每個個案之前,是否能以全盤性的規劃與願景來說服我們?

「我們應該用知識的厚度,來支持環境改革運動。」身為一個媒體工作者,一青經常得為一個議題採訪好幾個部會,而且在對立的開發單位和保育團體之間,她的心中必須有一把尺,以判斷其中的是與非。一九九八年,她為了盜採砂石、河川水泥化及截彎取直等議題,採訪了水利單位。

「全台灣所有的專家都在水利局。」這是對方的說詞,她無法認同,但當時國內也沒有任何一個民間團體或個人,足以反駁他們的「專業」。於是,她決定赴美攻讀河川復育。

其實,我也一直很希望能夠組織專家,以增強民間環保團體的力量,一青的決定,多少是對國內未來的環境改革抱持著理想,希望以一個媒體工作者的角色,做好「報導真相」這個看似簡單、實際上卻不太容易做到的工作。

改革的關鍵在社會價值

一青是個單親媽媽,帶著年幼的女兒在華盛頓念書時,女兒有氣喘病,但在美國四、五年間,完全沒有復發過。因此一青拿到學位後,曾經考慮待在美國,甚至在西岸安排好相關的學術工作。可是,她對這塊土地無法產生感情,因為她的根在台灣。

「我們都希望呼吸乾淨的空氣、喝乾淨的水,我們都希望有好的工作和好的機會,我們都希望這些在我們所愛的子女身上,也仍能夠看到。這是我們的故鄉,我們的家,故鄉的未來,家的願景,應該大家一起來塑造。」

這是一九九二年,第二次全球環境高峰會議中,所揭櫫的念一世紀各國永續發展綱要。我想,這也是一青放棄美國的工作,回到台灣的理由。

再回到工作崗位,國內的大環境沒有改變,許多大改革仍在原地踏步,而小改革的速度也很慢,一青還是得在不斷地發現問題、卻沒有獲得解答的情況下,完成報導。但至少她做到了「以知識的厚度來支持環境改革運動」,在各方莫衷一是的說法中、在開發單位的官腔中,她以專業作為度量的標準,不再被似是而非的論調模糊了真相。

「環境改革關鍵在於『社會價值』。」這麼多年下來,一青深刻地感覺到,台灣的社會環境是「便利」,許多建設都是為了便利人類的需要,希望路直接開到河邊、希望多建一些水壩,而不去思考人與萬物如何共存、共享大自然,留一塊乾淨的土地、一條清澈的河川給我們的下一代。

「這個改變不是一蹴可幾的。」她以華盛頓的波托瑪克河為例,這條穿過美國首善之都的河流,以前曾是一條臭水溝,經過四十年的整治,才有今天清澈的面貌。而台灣目前的環境整治工作還在起步階段,估計一條受汙染的河川,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回復清澈。

但一青對於台灣未來的環境改革仍抱持著希望,她說,當我們在羨慕像挪威、瑞士,這些生活中無處不自然的歐美國家時,也別忘記他們是累積了一百年以上的環保工作歷史,才有如此令人欽羨的成績。

不再羨慕別人的好山好水

一青經常對我說,媒體工作無法背負太大的責任,也很難改變這個社會和世界,她只能把她的工作當成一種教育。許多時候,我們的想法是教育應該往下扎根,但一青所處的媒體環境,使她希望能夠改變具有社會決策權的上位者思考。不過,她也沒有忽略下一代的教育,無論工作如何忙碌,每隔兩星期一定會帶女兒到戶外走走,也會鼓勵女兒參加荒野炫蜂團的活動。

「荒野的伙伴都是喜愛大自然的人,當這種單純的喜愛深植於人心時,環保工作就很好推。」一青的提醒給了我莫大的鼓舞。

這些年來,我在推動荒野會務及與其他團體面對社會議題的努力上,常被人批評不夠激烈,我半開玩笑地說我是「無為而治」。但我認為,民間團體的批評應該置於理性的框架之下,若用很激烈的方法只會得到反效果,我希望透過荒野柔性的訴求,讓更多人對自然產生單純的感動,適度地推動環保觀念,或許這比任何激烈的抗爭在長期來看是較有效的。

我深信,總有那麼一天,我們的下一代不再羨慕別人的國家,因為我們所擁有的好山好水,比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遜色。

讓民間參與規劃!

在環境改革的步調上,台灣落後許多國家許多年,目前雖然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的名單裡,加入了民間團體的參與,但是,在整個國家政策的制定與推動上,還是以「菁英團隊」與「地方派系利益」兩極化化為主導。

一青為此非常憂慮,她表示,聯合國廿一世紀議程的重要精神之一,就是民間參與。她在一篇評論中寫著:

「一旦台灣在規畫初期,沒有正式的管道讓地方民間的聲音納入(所謂地方民間,可以廣義的包含地方政府、企業團體、社區團體、環保團體和原住民代表等),很有可能很快地在「參考」(或說抄襲)各國的廿一世紀議程之後,就修修改改訂了台灣的廿一世紀議程,可以擺在行政院辦公室中,一但有外賓來訪,可以告訴別人,台灣也有了廿一世紀議程,但上至總統,下至地方政府、平民百姓,沒有人覺得和它有關。這是我們想要的嗎?」

我不知道有決策權的政治人物會怎麼回答,或他們到底會不會回應這個問題,只希望他們之中能有幾個人讀到一青文章,產生認同並付諸實行,那麼我們這些「民間人士」也就稍微感到安慰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3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雖然常常接受採訪,但是很少有一篇專訪字數寫到七千多字,而且還是印刷的實體雜誌。 這幾年很多雜誌都停刊了,除了財經政論或八卦類的周刊外,其他以一般社會大眾為取向的刊物都敵不過線上媒體與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的網路訊息。 但是書店的雜誌架上似乎還是琳瑯滿目?我想大多是針對某些特殊族群的專業刊物吧,除了市
Thumbnail
雖然常常接受採訪,但是很少有一篇專訪字數寫到七千多字,而且還是印刷的實體雜誌。 這幾年很多雜誌都停刊了,除了財經政論或八卦類的周刊外,其他以一般社會大眾為取向的刊物都敵不過線上媒體與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的網路訊息。 但是書店的雜誌架上似乎還是琳瑯滿目?我想大多是針對某些特殊族群的專業刊物吧,除了市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參加一場環保相關的會議,中午用餐休息時,一位官員私下好奇地問我:「誰付你薪水?你們荒野也不接政府的計劃,也不會因這個議題賺到錢,你們怎麼願意這樣付出呢?」 我一下子不知該怎麼回答。 不過,我想,所有在荒野擔任志工的伙伴都能瞭解,我們的付出就是我們的收獲,而且當志工能認識這麼多好朋友,是賺再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參加一場環保相關的會議,中午用餐休息時,一位官員私下好奇地問我:「誰付你薪水?你們荒野也不接政府的計劃,也不會因這個議題賺到錢,你們怎麼願意這樣付出呢?」 我一下子不知該怎麼回答。 不過,我想,所有在荒野擔任志工的伙伴都能瞭解,我們的付出就是我們的收獲,而且當志工能認識這麼多好朋友,是賺再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參加一場環保相關的會議,中午用餐休息時,一位官員私下好奇地問我:「誰付你薪水?你們荒野也不接政府的計劃,也不會因這個議題賺到錢,你們怎麼願意這樣付出呢?」 我一下子不知該怎麼回答。 不過,我想,所有在荒野擔任志工的伙伴都能瞭解,我們的付出就是我們的收獲,而且當志工能認識這麼多好朋友,是賺再
Thumbnail
多年前曾經參加一場環保相關的會議,中午用餐休息時,一位官員私下好奇地問我:「誰付你薪水?你們荒野也不接政府的計劃,也不會因這個議題賺到錢,你們怎麼願意這樣付出呢?」 我一下子不知該怎麼回答。 不過,我想,所有在荒野擔任志工的伙伴都能瞭解,我們的付出就是我們的收獲,而且當志工能認識這麼多好朋友,是賺再
Thumbnail
來吧,趕一場熱鬧的集 因緣的開始 一場剛開始,正在發生的故事........ 幾個星期前接到一封訪問荒野的邀請,就聯絡了剛當選荒野第十屆常務理事的伙伴,有了昨天一場深入的對談,這些現居聯合報系決策高層都曾是非常資深的傑出記者,觀察敏銳且能提出關鍵的問題,之後會另外撰文分享當日的對談 三、 發展策略
Thumbnail
來吧,趕一場熱鬧的集 因緣的開始 一場剛開始,正在發生的故事........ 幾個星期前接到一封訪問荒野的邀請,就聯絡了剛當選荒野第十屆常務理事的伙伴,有了昨天一場深入的對談,這些現居聯合報系決策高層都曾是非常資深的傑出記者,觀察敏銳且能提出關鍵的問題,之後會另外撰文分享當日的對談 三、 發展策略
Thumbnail
一青是我在2004年1月出版的「我的野人朋友―16個守護自然的遊俠故事」中的一位主角。(書中介紹她的文章附在後面)。 好多年前她就移居英國,但是每年總會有幾次回台灣看家人,每次回來我們也會一起喝個下午茶聊聊天。 不受騙的環境記者―鄭一青 寫於2003年9月 我要報導「真相」 改革的關鍵在社會價值
Thumbnail
一青是我在2004年1月出版的「我的野人朋友―16個守護自然的遊俠故事」中的一位主角。(書中介紹她的文章附在後面)。 好多年前她就移居英國,但是每年總會有幾次回台灣看家人,每次回來我們也會一起喝個下午茶聊聊天。 不受騙的環境記者―鄭一青 寫於2003年9月 我要報導「真相」 改革的關鍵在社會價值
Thumbnail
 過去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能夠在長達二十年裏,放棄可以工作賺錢的時間,為社會公益奔波於各地?   或者有許多同樣在環境運動路上的伙伴會質疑我為什麼可以這麼快樂? 大家常常看我笑口常開,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其實我是太在乎了,我的無所謂其實是太有所謂了。 大家都以為我是無可救藥的樂觀者,其實我經常得和自己
Thumbnail
 過去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能夠在長達二十年裏,放棄可以工作賺錢的時間,為社會公益奔波於各地?   或者有許多同樣在環境運動路上的伙伴會質疑我為什麼可以這麼快樂? 大家常常看我笑口常開,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其實我是太在乎了,我的無所謂其實是太有所謂了。 大家都以為我是無可救藥的樂觀者,其實我經常得和自己
Thumbnail
為了弱者而記錄,為了無勢而奔走,為了喑啞而作聲——如同昨日介紹的謝雪紅,評論功過非我本意,人與人之間有太多似是而非,我選擇一本書,只是忠於作者並提出我的觀察。 以 #白米炸彈客 #楊儒門 作為穿針的絲線,於頭尾包覆台灣這幾十年來的農業紀錄。 「江湖」在哪裡呢?
Thumbnail
為了弱者而記錄,為了無勢而奔走,為了喑啞而作聲——如同昨日介紹的謝雪紅,評論功過非我本意,人與人之間有太多似是而非,我選擇一本書,只是忠於作者並提出我的觀察。 以 #白米炸彈客 #楊儒門 作為穿針的絲線,於頭尾包覆台灣這幾十年來的農業紀錄。 「江湖」在哪裡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