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劑量 - 單位換算與半夏中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因為上一篇提到到《傷寒論》的方,所以這裏對漢代劑量單位的換算來說明一下。

我只是業餘用方的人,不是專業研究的專家,簡單來說,《傷寒論》中的一兩換成現在的一錢(合3.75g,台灣中醫師,目前開藥方,仍是以錢制來開方)就對了,那為什麼古代人的方劑量那麼重?課堂上老師曾解釋說,因為古代很窮啊,吃得不是很好,都是拖到不行時才就醫,所以在劑量上做功夫。今時與古代生活大不相同,舊時人們勞力多,現代人有車代步吃好喝好,時空背景不同,用藥劑量當然要變化。我看了郝萬山講傷寒論的影片,有一集有講解漢代劑量換算,整理如下:

  • 重量

  一斤=250g  十六兩為斤  一兩=15g(250/16=15.625g)

  千二百黍重12銖,「兩」個12銖是1兩

  三十斤為鈞  四鈞為石

  所以千鈞一髮, 千鈞=1000x30x16x15g/1000=7200kg

  *石為重量單位音「實」; 石為容量單位音「蛋」

  • 容量

  千二百黍實其龠  兩個龠為合 (音隔, 20ml)

  十合為升 (1升=200ml)

  十升為斗 (1斗=2000ml)

  十斗為斛

  • 長度

  一黍為分

  十分為寸 (1寸=2.3cm)

  十寸為尺 (1尺= 23cm)

  十尺為丈

  十丈為引

《傷寒論》要注意劑量中的這個「分」字,除了麻黃升麻湯,它是具體的衡重單位之外,其他的這個「分」都是劑量比例。晉朝在衡重的兩和銖之間加了分,6銖等於1分,4分等於1兩。

中藥方劑的組方最關鍵的就是劑量,同樣的組方劑量不同時,主要功效就會不同,如傷寒太陽中風第一祖方的桂枝湯,火逆奔豚的桂枝加桂湯跟太陰病的桂枝加芍藥湯。主要是因為邪氣和氣血的陰陽盛衰來加減變化。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現在來說半夏中毒咋回事。

「梅核氣」這玩意兒,有經驗就知道這是肝氣鬱結,症狀是咋樣?就是喉嚨裏好像有痰,吞不進吐不出,上班族很多都這樣,只要聽到有人時不時發出喀、喀、喀聲的,大概就跑不掉了。有回中醫師見到我,就問知道「義」字倒過來是什麼嗎?因為我也是肝氣鬱一族,我只記得二月河小說裏,九子奪嫡的情節,什麼八王大的預言,我搖頭不知道,結果醫生寫答案給我看 「我王八」當場醫生開了我玩笑,可好像也是事實 >.<|。所以人就是要修為!

因為知道《醫方集解》中有個七氣湯,專治梅核氣,有一陣子我犯了這毛病,就照書中劑量抓了兩劑回家煮。第一劑藥頭藥尾合起來共兩碗,我喝了果然喉嚨沒那麼卡了。我還跟一位大姐說有效,她還「特別」問我劑量,我說照書抓。因為還有一劑,所以第二天早上就又喝了一碗,然後狀況來了,覺得喉間不對了,就是怪,然後一直想吞口水而且也有口水,吞多次,喉嚨還痛,就知道劑量出事,再翻書一看組成:

  半夏薑汁炒五錢  厚朴、薑汁炒三錢  茯苓四錢  紫蘇二錢 加薑棗煎。

對厚,半夏有小毒,八成中毒了,半夏五錢!!!!

就這樣我就明白什麼叫中毒了 @@,一次五錢真的很重,難怪那位大姐特別問我!所以吃藥這回事要中病即止,我其實好得差不多了,為了所謂的鞏固療效又多喝,根本是找麻煩。《黃帝內經・至真大要論》已經說了「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用大毒的藥去治病,病情好轉十分之六便不可再用);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

很多事要驗證,千萬別人云亦云,就像課堂上老師一直耳提面命一樣「盡信書不如無書」,要學會判斷才行!現在可以明白經驗是多少人寶貴的血淚了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RL-TCMstudy的沙龍
36會員
60內容數
自己學中醫用中醫
MRL-TCMstud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01
我的2公分大小的甲狀腺腫,在近一年後的現在幸運的消下去了。去年真的身體很差,最近跟同年的同學聊天,她也說去年她也很不好,迷信一點可能要說生肖屬性相同的年運可能真的是蠻一致的。 去年2023年八月發現胃食道逆流,然後因為吞嚥的關係又看了內泌科,發現了甲狀腺結節.....
Thumbnail
2024/10/01
我的2公分大小的甲狀腺腫,在近一年後的現在幸運的消下去了。去年真的身體很差,最近跟同年的同學聊天,她也說去年她也很不好,迷信一點可能要說生肖屬性相同的年運可能真的是蠻一致的。 去年2023年八月發現胃食道逆流,然後因為吞嚥的關係又看了內泌科,發現了甲狀腺結節.....
Thumbnail
2024/08/26
日本三井溫熱器緩痛效果很好!
Thumbnail
2024/08/26
日本三井溫熱器緩痛效果很好!
Thumbnail
2024/04/26
很久沒更新,不是因為一切平安沒事,是我農曆年前與年後感冒,身體弱很多,就沒多的力氣促使自己做個記錄,現在久咳終於好了,所以抽個空記錄一下。週日4/21早上,我媽突然叫腰痛,老人家時常腿腳無力喊腰痛,所以我以為就是一般腰痛,不過看著我媽媽臉似乎要縮成團,感覺真的很痛,我先是用吹風機吹她的腰,後來就..
Thumbnail
2024/04/26
很久沒更新,不是因為一切平安沒事,是我農曆年前與年後感冒,身體弱很多,就沒多的力氣促使自己做個記錄,現在久咳終於好了,所以抽個空記錄一下。週日4/21早上,我媽突然叫腰痛,老人家時常腿腳無力喊腰痛,所以我以為就是一般腰痛,不過看著我媽媽臉似乎要縮成團,感覺真的很痛,我先是用吹風機吹她的腰,後來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六四:「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也,宜「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方 半夏3、黃芩3、黃連1
Thumbnail
一六四:「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也,宜「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方 半夏3、黃芩3、黃連1
Thumbnail
一四八:「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頭痛發熱,而微汗出,及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客氣動膈,膈內拒痛,短氣躁煩,心中懊憹,胃中空虛,陽氣內陷,心下因鞕,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 大陷胸湯
Thumbnail
一四八:「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頭痛發熱,而微汗出,及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客氣動膈,膈內拒痛,短氣躁煩,心中懊憹,胃中空虛,陽氣內陷,心下因鞕,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 大陷胸湯
Thumbnail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 柴胡3、桂枝3、龍骨3、牡蠣3、(鉛丹)、生薑三片、大棗6枚、人參3、半夏3、茯苓3、大黃2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半夏二合洗、大棗六枚、柴胡四兩、生薑一兩半、人參一兩半、龍骨一兩半、鉛丹一兩半、桂枝一兩半
Thumbnail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 柴胡3、桂枝3、龍骨3、牡蠣3、(鉛丹)、生薑三片、大棗6枚、人參3、半夏3、茯苓3、大黃2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半夏二合洗、大棗六枚、柴胡四兩、生薑一兩半、人參一兩半、龍骨一兩半、鉛丹一兩半、桂枝一兩半
Thumbnail
小建中湯方 桂枝3、芍藥6、生薑三片、大棗12枚、炙甘草2、麥芽糖一匙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劈、芍藥六兩、生薑三兩切、膠飴一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
Thumbnail
小建中湯方 桂枝3、芍藥6、生薑三片、大棗12枚、炙甘草2、麥芽糖一匙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劈、芍藥六兩、生薑三兩切、膠飴一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
Thumbnail
一〇五:「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存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 柴胡3、黃芩3、半夏3、人參2、炙甘草2、生薑三片、大棗12枚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
Thumbnail
一〇五:「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存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 柴胡3、黃芩3、半夏3、人參2、炙甘草2、生薑三片、大棗12枚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
Thumbnail
小青龍湯方 麻黃3、芍藥3、乾薑2、細辛1、桂枝3、五味子3、炙甘草2、半夏3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若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水大部分積在下焦,病在肚臍下用尿解,利用茯苓把水從小便利掉。
Thumbnail
小青龍湯方 麻黃3、芍藥3、乾薑2、細辛1、桂枝3、五味子3、炙甘草2、半夏3 注意: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若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水大部分積在下焦,病在肚臍下用尿解,利用茯苓把水從小便利掉。
Thumbnail
大青龍湯方 麻黃6、杏仁2、炙甘草2、石膏4~、桂枝2、生薑三片、大棗12枚 「太陽傷寒,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這裡的症狀與麻黃湯很像,多了一個煩躁的現象,簡單而言就是麻黃湯證失治,病情惡化變成「大青龍湯」了。我們先看一下圖:
Thumbnail
大青龍湯方 麻黃6、杏仁2、炙甘草2、石膏4~、桂枝2、生薑三片、大棗12枚 「太陽傷寒,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這裡的症狀與麻黃湯很像,多了一個煩躁的現象,簡單而言就是麻黃湯證失治,病情惡化變成「大青龍湯」了。我們先看一下圖:
Thumbnail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3、芍藥2、麻黃1、杏仁1、生薑兩片、大棗4枚、炙甘草1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Thumbnail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3、芍藥2、麻黃1、杏仁1、生薑兩片、大棗4枚、炙甘草1 注意:漢制劑量八兩等於現今的六錢,一錢等於3.75公克。上方方劑內容的劑量單位為「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