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林田山中途的萬榮部落有少見的景色
7-11的隔壁是雜貨店
斜對面也是雜貨店
一般而言 只要便利商店出現
就像日月潭的虎魚橫掃千魚
雜貨店很快就收店了
但是萬榮部落兩間雜貨店卻屹立不搖
@因為雜貨店會賣小七沒有的東西
比如鐮刀、斗笠和檳榔
@一樣的東西雜貨店比較便宜
比如台啤是30元和33元的價差
@相約雜貨店喝酒打牌是部落社交
小七的總部可不能容許
所以雜貨店可以生存
。
記得小七進駐蘭嶼的時候
有一派反對的
說什麼惡靈進入、拋棄傳統文化之類的
害我噗滋一笑
這些人到蘭嶼即使很有志氣不去小七
但是你是划獨木舟到蘭嶼嗎?
你是走路環島蘭嶼嗎?
你是住在沒水沒電的地下屋嗎?
當然不是啊
即使蘭嶼人也不是啊
他們因為用電免費 24小時冷氣沒在關的 比我還文明呢
這些“文明”也是某個時期進入蘭嶼的 你幹嘛不反對
小七這個時期進入蘭嶼就那麼多好說?
。
我是很歡迎小七的
即使合歡山開一家我也不反對
如果沒有便利商店
在這種下雨的部落夜晚
你叫我去哪找明亮乾淨的座位
吃著微波食品(不是我不支持地方經濟,是小吃店很早就關了)
不僅我在吃微波食品
家裡沒開伙的部落老人也來吃白醬義大利麵
還有絡繹不絕繳費、取包裹的部落男女老少
。
因為燈光明亮、有插座
我在小七看書、充電
待到十點多
林田山非常好逛
直接摳花東縱谷風景區的介紹:
林田山曾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
規模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
1918年,日本人在花蓮設立「東臺灣木材合資會社」
隔年改組為「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並在林田山進行伐木
1938年以後,便開始興建運材鐵道、中山堂、員工宿舍、醫務室、福利社、米店、雜貨店、洗衣部、理髮部、消防隊及幼稚園和小學等學校,
讓林田山成為當時生活機能完善的伐木社區,
全盛時期更是聚集了四、五百戶的住家。
只差沒有麥當勞而已
是個可以活在裡面不出山的社區
現在還有一些居民
都是當時的員工
住在老舊的宿舍
宿舍平房低矮
我相信是防颱
絕不是池上穀倉美術館改建的設計師說的「謙卑對土地」
那是文青的自作多情
如果是「謙卑對土地」後來的新房子難道就不謙卑了嗎?
當然不是
後來的建材比較抗強風
所以可以挑高
不必住得像地鼠
蘭嶼的地下屋不就是更謙卑
也不是
蘭嶼直接面對太平洋
颱風長驅直入
普通的謙卑也抗不了颱風
所以要往地下鑽
現在建築材料進步了
蘭嶼的新建築不都是在地面上了嗎?
所以參觀林田山還會遇到居民
都是老人了
因為宿舍並不是他們的產權
不能買賣繼承
人回歸自然之後就會被林務局收回
林場內的森榮教堂
當天正好是禮拜天
我遇到幾個做完禮拜正要回去的教友
他們從鳳林來做禮拜
「鳳林沒有教堂嗎?為什麼要來這裡?」
「因為我們從小就在這裡做禮拜,習慣了,而且我們不來的話,這個教堂就沒人,就會像很多學校會收掉。」
可是我並沒有看到年輕人
「小孩子就在鳳林的教會,那邊他們有同年齡的伴。」
教堂巧小潔白
造型極簡
就是直線搭配前簷的空心花磚而已
在綠色的森林裡非常耀眼
因為照片不好上傳
為了讓這篇看起來虛胖
補一段多日被烏俄戰爭新聞親腦的夢
也是很混的結尾:
在俄羅斯
兩個俄羅斯辣妹和我在水岸
對岸有顆炸彈爆炸
因為距離遠
對我們亳無影響
我們還是談天說笑
然而對岸又有新動靜
辣妹說他們要用更厲害的炸彈了
逃避之方是潛入水裡
我跟著她們 衣物鞋子沒脫就鑽入水中
果然炸彈在水面炸開了
暗紅色的火燄像腦紋直衝水下
被沾到就要燒傷
我們只好奮力撥水
潛到河底貼著河底
火燄只在眼前幾寸
幸好沒繼續下延
等到火燄退去 我們才浮出
沿著河岸離開
河岸從原野進入村莊
沿河緊緊貼箸住宅
經過兩屋閰的階梯
她們說從這裡上去就是烏克蘭
找極心動
因為烏克蘭盛產美女
但基於禮貌
還是跟她們繼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