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如何養成存錢習慣
付費限定

如何養成存錢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相信很多人會同意,賺錢是辛苦的,但有時存錢比賺錢更加辛苦,手上有一筆餘錢,看到想買的東西總是要天人交戰,到底要買下來犒賞自己,還是存下來為未來做準備,說是為了存退休金,但計畫跟意外不知道何者先來,還是先滿足自己好了?


很多人有類似的心聲,我知道越早開始存錢,我每個月須要存下的金額就可以比較少,或是報酬率不用要求到很高,透過時間的複利可以大大增加退休時的資產,或是可以早一點財富自由。


但是,一直過著省吃儉用的生活,人生還有甚麼意義呢? 不能吃好料,不能旅遊,不能買漂亮的衣服,這才不是我要過的人生,這樣存錢好痛苦。


存錢與精彩的人生並不衝突


如果要過著非常省吃儉用,東西只能買廉價品,居住環境狹小不舒服,每餐盡量小吃攤或滷肉飯配豆干,這樣的存錢方式其實是本末倒置。


請想想,廉價品的耗損率可能比你買好一點的商品的成本更高,不舒服的環境讓你不想回家,有更多機會讓你待在外面消費,而且待在家裡就影響心情,每餐吃得很節省而不顧及營養均衡,反而賠上自己的健康。


別忘了,要有優質的退休生活,除了要有足夠的資產,更需要有健康的身體,每一餐省下30元卻賠上身體健康,絕對是划不來的事情。


怎樣才能不痛苦的存錢


(訂閱閱讀內容)


我的預算應該要抓多少


(訂閱閱讀內容)


我該用甚麼軟體記賬呢?


(訂閱閱讀內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雨果生活理財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雨果的理財生活觀的沙龍
484會員
378內容數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讀到一篇文章,內容是在教投資者如何透過EPS的漲跌來判斷股票的賣出時機。首先要先解釋EPS是甚麼,EPS(Earning Per Share)等於公司的「稅後淨利」除以「普通股在外流通股數」,數字代表公司為股東手上的每一股獲利多少錢。 本益比 = 股價 / EPS
最近在「淺談保險觀念」粉專看到幾篇關於0050正2槓桿投資法的文章,這個主題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花了一些時間閱讀了幾篇粉專裡的部落格文章,發覺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議題。 對於持有期貨的ETF,我們第一個直覺印象就是淨值會有時間價值的內扣成本,第二個是交易成本會很高,ETF的內扣成本至少1.5%以上。
之前看了一篇文章,文裡提到,在20多歲存下的每1塊錢,透過投資複利,到了30歲能增值2倍,到了40歲可以增加到4倍,到了60歲可以增加到16倍。也就是說,投資的本金每10年可以增長一倍,20歲時所花掉的100塊錢,等同於花掉了60歲時的1600塊錢。
如果問我為何要投資股票,在我剛開始投資股票的時候,我會回答「當然是為了賺更多錢啊,投資不就是為了賺錢嗎?」,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如此,就是因為想賺更多錢,想用錢賺錢,才會開始買股票。 所以我每天看股價的時候,都會思考,明天還會不會漲?今天該不該賣?我該不該再加碼投入?今天不賣會不會明天就跌了?
今年不斷出現的話題就是美國FED要升息了,而且也已經升息了一碼(0.25%),從開始放話要升息時,美國科技股就已經開始下跌,為什麼升息會導致科技股下跌呢? 政府升息與通貨膨脹很有關係 利率=花錢的代價
之前在錢線百分百講到通膨與退休金的主題,因時間有限無法講得太詳細,今天利用一篇文章來做細部補充。 我看大多數的人在計算退休金的時候,都習慣性的用現在的金錢價值來看未來的需求,完全忽略了通貨膨脹的因素。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20年後或40年後要退休的退休金金額,絕對不會是1400萬這個數字。
我讀到一篇文章,內容是在教投資者如何透過EPS的漲跌來判斷股票的賣出時機。首先要先解釋EPS是甚麼,EPS(Earning Per Share)等於公司的「稅後淨利」除以「普通股在外流通股數」,數字代表公司為股東手上的每一股獲利多少錢。 本益比 = 股價 / EPS
最近在「淺談保險觀念」粉專看到幾篇關於0050正2槓桿投資法的文章,這個主題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花了一些時間閱讀了幾篇粉專裡的部落格文章,發覺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議題。 對於持有期貨的ETF,我們第一個直覺印象就是淨值會有時間價值的內扣成本,第二個是交易成本會很高,ETF的內扣成本至少1.5%以上。
之前看了一篇文章,文裡提到,在20多歲存下的每1塊錢,透過投資複利,到了30歲能增值2倍,到了40歲可以增加到4倍,到了60歲可以增加到16倍。也就是說,投資的本金每10年可以增長一倍,20歲時所花掉的100塊錢,等同於花掉了60歲時的1600塊錢。
如果問我為何要投資股票,在我剛開始投資股票的時候,我會回答「當然是為了賺更多錢啊,投資不就是為了賺錢嗎?」,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如此,就是因為想賺更多錢,想用錢賺錢,才會開始買股票。 所以我每天看股價的時候,都會思考,明天還會不會漲?今天該不該賣?我該不該再加碼投入?今天不賣會不會明天就跌了?
今年不斷出現的話題就是美國FED要升息了,而且也已經升息了一碼(0.25%),從開始放話要升息時,美國科技股就已經開始下跌,為什麼升息會導致科技股下跌呢? 政府升息與通貨膨脹很有關係 利率=花錢的代價
之前在錢線百分百講到通膨與退休金的主題,因時間有限無法講得太詳細,今天利用一篇文章來做細部補充。 我看大多數的人在計算退休金的時候,都習慣性的用現在的金錢價值來看未來的需求,完全忽略了通貨膨脹的因素。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20年後或40年後要退休的退休金金額,絕對不會是1400萬這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