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下的買股實驗: 富邦金 x 和碩(如何分散投資風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

2022/5/28,大盤指數:16266。

實驗是種謙虛的說法,我是在示範分享是種想藉以獲利又缷責的濫詞彙,我是在灌輸你正確的投資思維...(¬_¬)。

股市是很有趣的,股市漲的時候,大家信心滿滿,看到的都是好的、有前景的,夢想無限...。股市跌的時候,大家卻是悲觀萬分,看到的都是壞的,危機四伏。其實...投資只和「時間」x「好公司」有關。除非你要短線交易,否則短時間尺度的漲跌你應該要忽略

利空下的買股實驗

除此之外,也和你的心智(「心理」x「智慧」)有關。如果你無法理解「心理缺陷」會帶來的誤判(例如在低點恐懼賣股票),或是缺少獨立思考的小小「智慧」,那就很容易被牽著鼻子走...(咦?又不是頭牛)。

如果你要長期持有股票,那麼...你的投資與股市的漲跌,並沒有絕對的關係。你買的是價值,它只和公司的品質有關;每天在漲跌的是價格,它並不會影響公司的品質。

無法100%理解我上面說的?很正常。容易理解就不會80%的人(比例甚至可能更高)都賠錢了,對吧?所以...我做實驗給你看。

圖一、2022/5/22 在臉書公佈買了一張富邦金(2881)與和碩(4938)

圖一、2022/5/22 在臉書公佈買了一張富邦金(2881)與和碩(4938)

2022年5月22日,我在臉書陸續公佈賣掉永記造漆,然後用差不多的價格,分別買進一張富邦金(2881)與和碩(4938),預計長期持有至少三年(原則上是終身持有,因為太長也不行,就無法撰文或拍影片解說了...^^")。

當時富邦金與和碩皆有不同的利空消息。富邦金的利空為:新冠疫情失控會造成防疫險理賠大增,加上股市大幅回檔,將分別影響富邦產險與富邦人壽的獲利。至於和碩,則是因為轉投資立訊,被股市名人點名股價勢必要下跌。

買股的理由?

所以...

  • 我們是危機入市?不完全是。我們買它們只是因為它們是大企業。
  • 我們是判斷股市不可能繼續大幅下跌?不是,股市繼續下跌是可能的。我不是預言家,但整體股市下跌與個股沒有絕對相關。
  • 我們是判斷富邦金不會因防疫險理賠而虧損?相較於獲利,虧損是不會。重點:我們只是相信大企業人才濟濟,有優勢可以因應遇到的狀況。
  • 我們是判斷和碩第一季EPS只有0.62是一時的,下一季會回復正常?算是。重點:我們是基於過往一個長期穩定的績效,並且在一個長期持有的前題下,藉由大企業的優勢,整體的價值只會增加,不會降低。這樣的企業很多,你不盡然要買到一個好價錢。
  • 我們是埋頭深研財報,洞悉產業趨勢才決定買入?沒有...但我們的確需要簡單理解企業、觀察經理人言行、企業文化、股東結構,並檢視過往數據,例如每股盈餘、淨值、本業比。
  • 好吧...我們的確要求自己不要買在最高點...。重點:也不需要買在最低點
我們買股票只是因為有閒錢,然後交由大企業幫我們賺錢。我們只想很簡單的事:倘若股價每股60元,每股盈餘為5元(即本益比12),那麼...12年後企業會賺到60元,股票價值理論上要倍翻。

如果每年分派4元現金股利,那麼15年後,理論上我們會拿回60元的本金,並擁有一張免費的股票。假使什麼都沒改變,這張免費的股票理論上價格應大於60元。(p.s. 暫先忽略通膨)

我們沒有特別聰明,能力只有這樣,只會簡單的算術。問題是:我們還是有可能會誤判,對吧?

圖二、各種組合可能帶來的不同報酬與結果

圖二、各種組合可能帶來的不同報酬與結果

簡單分散風險 永遠不要孤注一擲

問題是:我們會誤判、我們會誤判、我們會誤判。所以...我們要有更多的方法來分散風險,這也是這個買股實驗的目的。

這個實驗的即時數據會放在這裡。我們暫先以5/27日收盤後的資料(圖二)來看,假設你在5/22日只買富邦金,你的損益是-1.29%;單買和碩則是3.55%。如果我要引誘你去買和碩,我只要「後見之明」搬出和碩的數據來,你就會相信我。但事實上,短線是隨機的,我不可能知道。

我們把永記造漆賣掉,轉買[富邦金 x 和碩]當然有它的理由。從上圖可以看到,持續持有永記損益是0.14%,但換成富邦金 x 和碩的組合,損益則為1.18%。同期間台灣五十漲了0.68%,若把同樣的錢50%:50%買進[富邦金 x 和碩]:台灣五十,則為0.93%。

這當然只是一個星期後的數據,意義不大。大家可以記住這個即時數據的連結,它會自動更新。過一陣子,我們再來回顧。

下圖是對投資標的的理解程度,與分散投資範疇的簡單概念圖。如果你對投資標的的理解程度很高,那自然可以集中投資。反之,一般人(包括股市老師、達人、網紅)不可能高度理解投資標的,分散投資範疇才是避免虧損的方法。

對投資標的的理解與分散投資範疇的簡單概念

對投資標的的理解與分散投資範疇的簡單概念

重要聲明

這是我們第三次提及個股,前兩次是買了之後,好幾個月才揭露。分別是:

這一次則是買了之後,就在臉書告訴大家。哦...我要說的是:「請不要去買這些股票」。我要傳達的是一種簡單的觀念,如果你理解這個觀念,你可以買任何你想買的股票,而不會失敗。

我是查理。別忘了繳學費...(¬_¬)

// 2021/11/11 //
若內容對您有所啟發,可透過下列連結「單次贊助」。
電子支付:https://forms.gle/jRtmzGKio3rrxgbL7
網銀掃碼:https://forms.gle/ZvqTWjUATHfDv42v6
方格子:https://reurl.cc/Lp1DEK
//感謝你的支持。我是查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窮查理-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4/27
avatar-img
窮查理投資事務所
25.9K會員
116內容數
投資就是人生。這大概是我唯一能想出的一句話,來詮釋為什麼投資找不到正確答案的原因。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答案,不管是投資,還是人生。只要選擇良善、正直的企業,或是人生的道路,雖然會有不同的結果,但結果一定不會太糟,而且通常是甜美的。永遠,也不要妥協。不要因為短期的利益,而忽略了長期會帶來的效益。
2025/01/17
過去幾年,債券不時就成為理財資訊鼔吹投資的必勝商品,好似送分題般地,許多老師、網紅、達人,甚至還建議重押下注美國長期公債,試圖短線賺取價差。依據我的觀察,這些鼔吹投資債券的理財資訊,大多出現在該市場最熱絡的時候,也就是長期公債價格波段的高點。只可惜,那些降息的預測一再失準,美國公債價格一路往下跌⋯⋯
Thumbnail
2025/01/17
過去幾年,債券不時就成為理財資訊鼔吹投資的必勝商品,好似送分題般地,許多老師、網紅、達人,甚至還建議重押下注美國長期公債,試圖短線賺取價差。依據我的觀察,這些鼔吹投資債券的理財資訊,大多出現在該市場最熱絡的時候,也就是長期公債價格波段的高點。只可惜,那些降息的預測一再失準,美國公債價格一路往下跌⋯⋯
Thumbnail
2024/12/17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示範與等待,就只是想表達一個非常簡單的觀念:「投資前就要知道結果」,也就是說,「股票在買進時,就決定了它的報酬,而不是在賣出時。」如果你有能力理解,並願意接受這個觀念,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你將會很輕易地看懂股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日子也會過得更自由自在。
Thumbnail
2024/12/17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示範與等待,就只是想表達一個非常簡單的觀念:「投資前就要知道結果」,也就是說,「股票在買進時,就決定了它的報酬,而不是在賣出時。」如果你有能力理解,並願意接受這個觀念,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你將會很輕易地看懂股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日子也會過得更自由自在。
Thumbnail
2024/11/06
除了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時間這個因素之外,在這些投資示範帳戶裡,還簡單存在著兩個不同的視角:巨觀與微觀。這個概念其實很簡單:巨觀是由上而下把整個股市都買下來;微觀則是只有在你能理解與掌握個別股票,並且預期報酬能勝過大盤時,例如10%,才有必要主動選股。
Thumbnail
2024/11/06
除了上一篇文章提到的時間這個因素之外,在這些投資示範帳戶裡,還簡單存在著兩個不同的視角:巨觀與微觀。這個概念其實很簡單:巨觀是由上而下把整個股市都買下來;微觀則是只有在你能理解與掌握個別股票,並且預期報酬能勝過大盤時,例如10%,才有必要主動選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投資和投機是完全不同的邏輯,投資必須在群眾恐懼時貪婪,在群眾貪婪時恐懼,避開市場過度熱絡而成交量大增的時候,避開市場狂熱的股票族群,投機則相反,投機在意股價波動的價差,必須是市場熱絡才會創造出夠大的價格波動,市場狂熱的族群就是最適合投機的股票。 還有其他的基本邏輯差別,投資是以基本面評估合理股
Thumbnail
投資和投機是完全不同的邏輯,投資必須在群眾恐懼時貪婪,在群眾貪婪時恐懼,避開市場過度熱絡而成交量大增的時候,避開市場狂熱的股票族群,投機則相反,投機在意股價波動的價差,必須是市場熱絡才會創造出夠大的價格波動,市場狂熱的族群就是最適合投機的股票。 還有其他的基本邏輯差別,投資是以基本面評估合理股
Thumbnail
股市從驚驚跌到現在驚驚漲 雖然沒買到什麼AI飆股 但帳面獲利也因為指數的飆漲 從-20%回升到+6% / 實質獲利16% 因為三年股市的磨練 慢慢的了解何謂景氣股...存股標的和價值成長股 所以趁這一次指數飆漲的機會 將第一年傻傻買的景氣循環股...毛利率低 已獲利又沒什麼成長性的股票慢慢出脫 加上
Thumbnail
股市從驚驚跌到現在驚驚漲 雖然沒買到什麼AI飆股 但帳面獲利也因為指數的飆漲 從-20%回升到+6% / 實質獲利16% 因為三年股市的磨練 慢慢的了解何謂景氣股...存股標的和價值成長股 所以趁這一次指數飆漲的機會 將第一年傻傻買的景氣循環股...毛利率低 已獲利又沒什麼成長性的股票慢慢出脫 加上
Thumbnail
一位朋友跟我討論,近期台股有過熱跡象,是否應該獲利了結?否則會跟去年2022年一樣,從高點1萬8千多點直接下跌到1萬2千多點,只要沒逢高出場,終究只是紙上富貴,看得到吃不到。 存股,真的很令人困擾, 跌幅過大,開始思考是不是買錯標的,想著是否停損? 漲幅過大,開始擔心是不是居高思危,想著是否停利?
Thumbnail
一位朋友跟我討論,近期台股有過熱跡象,是否應該獲利了結?否則會跟去年2022年一樣,從高點1萬8千多點直接下跌到1萬2千多點,只要沒逢高出場,終究只是紙上富貴,看得到吃不到。 存股,真的很令人困擾, 跌幅過大,開始思考是不是買錯標的,想著是否停損? 漲幅過大,開始擔心是不是居高思危,想著是否停利?
Thumbnail
我們買股票只是因為有閒錢,然後交由大企業幫我們賺錢。我們只想很簡單的事:倘若股價每股60元,每股盈餘為5元(即本益比12),那麼...12年後企業會賺到60元,股票價值理論上要倍翻。 問題是:我們還是有可能會誤判,對吧?所以...我們要有更多的方法來分散風險,這也是這個買股實驗的目的。
Thumbnail
我們買股票只是因為有閒錢,然後交由大企業幫我們賺錢。我們只想很簡單的事:倘若股價每股60元,每股盈餘為5元(即本益比12),那麼...12年後企業會賺到60元,股票價值理論上要倍翻。 問題是:我們還是有可能會誤判,對吧?所以...我們要有更多的方法來分散風險,這也是這個買股實驗的目的。
Thumbnail
一般人總是把投資判斷簡化成股價會漲就值得投資,實際是否值得投資和股價中短期的漲跌不一定有關,另外是否值得投資和應該用什麼樣的價格投資,是兩件不同思考邏輯的事,這些是投資時應該要想清楚的事。
Thumbnail
一般人總是把投資判斷簡化成股價會漲就值得投資,實際是否值得投資和股價中短期的漲跌不一定有關,另外是否值得投資和應該用什麼樣的價格投資,是兩件不同思考邏輯的事,這些是投資時應該要想清楚的事。
Thumbnail
自從上週股東會後,很多朋友私訊聊到投資的事時 都會問一個問題 「○○股票到底能不能買?」 而我的回答都是:「它這兩年會因疫情比較辛苦,建議考量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後再決定喔~」 可是我發現,朋友中真的聽得懂我這句話的,好像沒幾位 而且好像還感到有幾位朋友對於我沒給「確定」的答案,而有點不開心 我在這邊小
Thumbnail
自從上週股東會後,很多朋友私訊聊到投資的事時 都會問一個問題 「○○股票到底能不能買?」 而我的回答都是:「它這兩年會因疫情比較辛苦,建議考量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後再決定喔~」 可是我發現,朋友中真的聽得懂我這句話的,好像沒幾位 而且好像還感到有幾位朋友對於我沒給「確定」的答案,而有點不開心 我在這邊小
Thumbnail
基本面的好消息是讓投資人持續套牢最大誘因,股價相對高點總是最熱絡、最多好消息、前景最看好,也最可能讓投資人追價而套牢,這是股市不變的道理。
Thumbnail
基本面的好消息是讓投資人持續套牢最大誘因,股價相對高點總是最熱絡、最多好消息、前景最看好,也最可能讓投資人追價而套牢,這是股市不變的道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