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22年5月的確診數與死亡率

2022/05/3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新冠疫情確診數與死亡率
新冠疫情這兩三年來,陸續、反覆出現在全球各國的確診病例數,突然在今年四月就來到了台灣。從過去的每天個位、十位數,幾天之內爆增到百位、千位數,然後就上萬了。

Omicron亞種發威,五月的單日確診數最高達到9萬人,但下旬看起來已經是高原期了,日均7、8萬人;希望六月可以開始緩步下降。

台灣的疫情擴散曲線,比較接近紐西蘭的平緩丘陵,而不是香港的大起大落,所以我們的醫療資源還能有效維持運作、有效控制中重症,不至於崩潰。而且,因為主力勞動人口仍持續在工作崗位,所以整體社會經濟民生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

流行病學專家普遍認為,台灣的疫情可以有效控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民的防疫素質。官方早就宣布要與病毒共存,但並沒有解釋(或預估)共存的代價將會是面對怎樣的快篩、PCR、居隔、住院、或死亡;大部分的人其實並不知道「共存」是需要物質和心理準備的。

但可能是去年疫情衝擊的經驗,人民在這時就主動防疫升級了,減少人際往來、避免出遊或餐廳內用、減少搭乘公共運輸、加強個人衛生習慣等,每一個面向的措施,都有助於降低疫情的擴散。

此外,除了疫苗施打比例(成人與小孩)持續成長之外,前陣子缺乏快篩試劑的困境,也已經緩解;抗病毒藥物也已經廣泛投入居家隔離的輕症患者,降低病情惡化的風險。

然而,隨著確認數(上圖中的藍色直條圖)的攀升,最令人驚訝的是死亡率(紅色線條圖),幾乎是指數成長(綠色虛線圖),至五月底已經超過了千分之一。而且死亡個案的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尤其是沒有施打疫苗的小孩,成為僅次於老年人的高危險群。

最後一點:台灣確診病例數已經超過了203萬人,即8.7%的人口染疫。而目前緩步上升、平緩丘陵的擴散曲線,表示將來的確診數還不會快速下降。不過,理想狀況是,死亡率應該會隨著醫療資源的完備而逐漸降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周博士
周博士
雖然已經進入準備退休的階段了, 仍然對科學充滿幻想...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 生物化學暨生物物理學系 博士 1993 海洋資源股份有限公司 2005- 亞太斷食協會 2021-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