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借」了一堂寫作課

我們「借」了一堂寫作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由,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個答案。

和孩子一起書寫,最為難的不是「寫」做為工具或者技巧地被執現,而是找到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的文字,成為祈使,甘願的臣服於生命對自己的召喚。

「我要在我也同意的敘述裡」藉由書寫去擴張心裡的那份自由,在書寫裡自由,然後帶回到生活。


煙霧迷漫

導致全球暖化

將會變成沉默的島嶼們

瞇著眼笑

然後哭泣

漸漸、漸漸

淹沒在歷史的塵埃裡

(寫自 許睿恩《事情因⋯》)

#自由書寫

#用文字認識你的心


借力使力,在一次課堂中被談論到,孩子討論起其中的「借」,既是借的,要不要還?如果要還,要怎麼還?

文字而起的,自然由文字復返。孩子的直純,反應在座落其上的認知與眼光,字面上寫是借的,那有借當然要有還,大家就在對「借」這個字,出現在這裡,陰錯陽差的認識底下,開啟了這場書寫的契機。

「借」力使力,當憑藉解釋,倒不是去向誰借來的意思。但孩子站在借來的思考點上看這個詞,這之於寫作課,是一大好的書寫機會,我們當然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此借非彼借,借應當做藉來解。但有迷路就有在迷航中才得見的風景,我們願為這風景放手一搏,借力使力的真諦,我們在這場書寫裡,要用得盡興,並且牢牢記住一個詞之於自己,是要知道怎麼用,而不是傻傻知道一個詞的表面而已。

既然要借,寫作課用的自然是向文字借

帶孩子到書店,今天的這場書寫,遊戲規則有趣,要寫作,但不能直接自己寫出來,都要從書中「借」,一本借一句,這本借完了就要換一本,不管寫幾句,通通都只能用借的。寫作者在其中唯一的書寫功能是串連,要找到能連貫彼此語意的兩書,完成了段落敘述,還要再往下一本前進。

這樣的書寫方式,我們曾經進行過類似的,但其版本是比較簡單的,先把書中的句子都挑出來,然後再依語意、概念排列通順就好。但這次進行的,是錯過這個城只能往下個村前進的沒有回頭路挑戰版,意思是你覺得這一本書的這個句子好像可以,但下一本的也許會更好,那你只能無條件放棄這本書,往下一本書前進,而且不能反悔回頭去揀裡面的句子用。

愈是嚴苛的困難裡,往往都預留好回應的捷徑

幾個孩子在接連放棄掉前一本書後,卻連續讀了三四本都還找不到適合連接上一句話的句子,感到挫折之餘,始終不得見文字應允的壓力,雖然不存有競爭輸贏的得失心,但面對已經有了生命的句子連組,想要為這段敘述找齊血脈,注入最終的意象靈魂,這份創造,在寫作之初,就已埋下野心,而比野心更勝的,是孩子想要善待每本書每個寫作者所寫下的句子,那份對書寫的真誠對待與慎重。

氣氛凝迷的時刻,一個坐在書櫃沙發旁的孩子,專注的看著書但笑了出來。其他孩子好奇的靠了過去,也不問起頭的故事是什麼,就跟著往下一起讀了進去,中間有好幾次默契地一起大笑起來,卻立刻摀著嘴拍拍身旁的彼此,示意這裡是書店,不能太大聲會吵到別人。靈光乍現就在此時,不指名道姓,朝著所有人大方招手,孩子在這陣放鬆了的笑裡,找到了大家都能受惠共好的解方。

我們就從這本書開始,一起找自己的答案。

男孩們在合作裡獨立,他們發現會有共鳴的句子,來自於一起看書的時候,在同一個故事裡找到自己心尖上的句子,不一定是相同的一句,但是來自同一個段落的,而那份知悉與找尋,是因為大家一起讀了有趣的書的快樂。

共讀策略成功,男孩們以比各自爬山努力快一倍的速度完成了書寫,登上閱讀這座山的高峰,怎麼也捨不得告別這其中奧秘又充滿妙迷的風景,不想離開閱讀的孩子,寫完的字就放在身邊,借力使力的神奇,沒有任何文字的,只由男孩們專注於閱讀裡的靜謐,翩然搬演。

從文字裡面借的,就由文字來還

好像也沒有不可以這樣理解,但男孩們真正明白了而心領神受的是,依憑著文字而來的,讓自己安心、讓自己踏實,站在自己有所共鳴的已知裡,用自己的心去組織與創建。而那來自於他人文字裡的依存,用自己的方式去遞延與長大。

我們「借」了一堂寫作課,所有文字都是他人之筆,但寫作的心是自己。在每一個借來的句子底下寫一句自己的話,最後把所有借句全部抽掉,那便是孩子們自己真正而完全的寫了。

所以,從借字使出的字要還嗎?

孩子們給了有趣的回答,字又不能還,我也無法寫出和「借」來的一模一樣,但是我不介意其他人來借我寫的,他「借」了我寫的,寫出他自己的,再借給別人,一直無限循環,這樣我也有機會借到我曾經借給過他的人,很好玩。

你是借過字給孩子的人嗎?或者你也可以來借孩子的字,寫自己的故事。借力使力,借字使字,你也能是那帶來力量,讓人依憑著找到方向、擁有溫暖的人。


小文青,把寫作帶進生命,讓孩子帶著書寫長大,長成自己同意也喜歡的人。

FB: https://www.facebook.com/%E5%B0%8F%E6%96%87%E9%9D%92-397148307075286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oet_kids/


avatar-img
吳愛栗的沙龍
11會員
108內容數
想要有一個空間,放生活裡放不下的。 不是放不進去,而是放不下來。一直懸在心上,坐也不適站也不適,只好寫出來,像是把孩子生出來,看他歪圓皺扁,再決定要取什麼名字。 取名腎蕨,是紀念一次不被記得的生日,沒有被任何人想起,卻也不悲傷的,在得知花語是善良後,開心了一個下午,就當成人生禮物了。 以此命名我的書寫,當成第二份禮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吳愛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走進展間,我們瞬間都發現男孩的穿著,完全和畫作融為一體。是寫作的好時機了,遇到召喚與共鳴,我們自然是心悅誠服,但無所謂在其面前畢恭畢敬。真正神聖的是真心以待,不是誰臣服於誰的腳邊,儘管當日遇見的作品確實有這般魅力,但我們平常心,專注的在想停留的畫作面前,帶出一句話來,走入我們的書寫裡。
雖然作為一堂寫作課,文字就是寫作的日常,但我們總在每一次被文字的深刻與無盡的智慧給明朗的開悟中,一次又一次的五體投地與臣服。答案就在那裡,不在腦不在已知而告訴的嘴裡,而是你的心,你原初與宇宙對接的內在智慧,早已為你準備好所有的回應與解。你只要願意靜定的和自己在一起,深吸一口氣,隨著你的敬畏與虔誠,潛
我們絕大多數都只看到結果,卻沒想過這些流變到最終結果的過程。有的是結果好過程也流暢,有的則是從頭到尾都在均質以上,但是結果做壞了。這堂寫作課要做的不只是寫出作品來,我們甚至在文字上一無所獲是常有的事,但我們沒有一次是在書寫上忽悠隨便,甚或是放棄的。我們就是嘗試地去寫,四面八方、各式各樣、包山包海的去
任何生命去經歷的,都起始於最微小但最重要的,我們稱之為萌的意象。在光明上叢生,明做為力量的泉源,滋養草木,向原初看去,底氣就在那裡,不是外面,不是外在世界對於生命五花八門的告訴,要這樣那樣才能成為更好的人,更好還要更好,我們在這其中費盡心力,追逐趕跑,成為了更好裡的最好,但我們卻落下「更好的人」裡的
男孩側趴在紅磚色橡膠軟墊,茂密的黑髮裡,有一座快樂的森林,把心捧起來的時候,能說的故事很多,這是男孩自己知道的,但他不知道的是,他能從森林裡帶出來給世界的快樂,是很多人心裡得以依靠的暖與溫柔。
說話和文字對我來說是不同的系統,說出來的和寫出來的,往往來自不同迴路,就好比用身體舞動表達的,和畫畫所表現出的,不只是方式的不同,更細節的理解,是出產迴路的不同。
走進展間,我們瞬間都發現男孩的穿著,完全和畫作融為一體。是寫作的好時機了,遇到召喚與共鳴,我們自然是心悅誠服,但無所謂在其面前畢恭畢敬。真正神聖的是真心以待,不是誰臣服於誰的腳邊,儘管當日遇見的作品確實有這般魅力,但我們平常心,專注的在想停留的畫作面前,帶出一句話來,走入我們的書寫裡。
雖然作為一堂寫作課,文字就是寫作的日常,但我們總在每一次被文字的深刻與無盡的智慧給明朗的開悟中,一次又一次的五體投地與臣服。答案就在那裡,不在腦不在已知而告訴的嘴裡,而是你的心,你原初與宇宙對接的內在智慧,早已為你準備好所有的回應與解。你只要願意靜定的和自己在一起,深吸一口氣,隨著你的敬畏與虔誠,潛
我們絕大多數都只看到結果,卻沒想過這些流變到最終結果的過程。有的是結果好過程也流暢,有的則是從頭到尾都在均質以上,但是結果做壞了。這堂寫作課要做的不只是寫出作品來,我們甚至在文字上一無所獲是常有的事,但我們沒有一次是在書寫上忽悠隨便,甚或是放棄的。我們就是嘗試地去寫,四面八方、各式各樣、包山包海的去
任何生命去經歷的,都起始於最微小但最重要的,我們稱之為萌的意象。在光明上叢生,明做為力量的泉源,滋養草木,向原初看去,底氣就在那裡,不是外面,不是外在世界對於生命五花八門的告訴,要這樣那樣才能成為更好的人,更好還要更好,我們在這其中費盡心力,追逐趕跑,成為了更好裡的最好,但我們卻落下「更好的人」裡的
男孩側趴在紅磚色橡膠軟墊,茂密的黑髮裡,有一座快樂的森林,把心捧起來的時候,能說的故事很多,這是男孩自己知道的,但他不知道的是,他能從森林裡帶出來給世界的快樂,是很多人心裡得以依靠的暖與溫柔。
說話和文字對我來說是不同的系統,說出來的和寫出來的,往往來自不同迴路,就好比用身體舞動表達的,和畫畫所表現出的,不只是方式的不同,更細節的理解,是出產迴路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