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 澳洲開放政策下的生活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離開墨爾本機場,澳洲家人隨即帶我們到市區餐廳飽餐一頓,習慣性等餐點上桌才摘下口罩,環顧整個餐廳和路上熙來攘往的行人,還不習慣隨處可見的清晰臉龐,戴口罩的我們彷彿來自另一個時空,在澳洲的第一周,我一直處於戴與不戴口罩的尷尬時分,根本沒有人在乎,總覺是庸人自擾。

在澳洲的第二天,我就被拉去看澳洲足球賽,超過6萬人的群聚場面,大家應該都會戴口罩吧?!習慣喝酒精消毒的澳洲人根本沒有在怕,戴口罩者如異類,全場屈指可數,每個人的眼神就像說著:「拜託!你都要來這種場合就不要怕病毒,帶甚麼口罩啊!」

很難想像這是數個月前,時不時封城,只能在自家周圍5公里處移動,超過5公里還要申請許可的國家,即便政府宣導搭乘大眾運輸應戴口罩,街道隨處可見戴口罩標示,仍然有很多人不戴口罩,隨心所欲的咳嗽,在這裡,戴與不戴口罩、通報與不通報確診,全憑自我良心和危機意識感了!澳洲如今的開放,著實讓我分不清究竟是沒有疫情?還是人們對疫情已麻木?又或是澳洲人一如往常It is waht it is.的態度,才能如此「正向防疫」,努力回歸「微正常生活」。

澳洲的疫情現況到底如何?

澳洲總人口數約2500萬人,土地面積為台灣215倍,從疫情爆發至今總確診數超過720萬人,死亡人數8,469人。疫苗接種情況,95%以上接種兩劑疫苗,53.3%以上接種第三劑疫苗,老年人超過93.5%接種第三劑疫苗,澳洲政府正極力宣傳5-11歲兒童施打2劑疫苗,增強保護力。

目前澳洲政策為得知確診後,通報政府,若為輕症,則居家隔離7天;中重症通知醫生或至醫院。輕症者,告知同住家人、工作及社交場合接觸者,通知公司或學校,7天後沒有症狀不用檢測即可重獲自由。澳洲政府特別提醒,即使你得過COVID-19,還是會再次確診,第二次確診症狀不一定會比第一次輕微,施打疫苗才能有最佳的保護力,這中間完全沒有人檢查,全憑自律。

好友太太是學校老師,兩個孩子剛好介於5-11歲,澳洲政府免費配給快篩,本來澳洲政府要求孩子一周快篩三次,後來變成有症狀才快篩,沒症狀不用篩,導致他們家有滿滿的快篩庫存,

「為什麼突然改變政策?疫情減緩了嗎?」

「因為快要選舉了,所以政策大鬆綁!」澳洲友人們相視而笑。

「其實確診數比以前更多,但致死率下降許多,加上大家都有打疫苗,大部分確診都是輕症,在家休息恢復後可以正常生活,媒體也不像之前天天報導,感覺上就沒那麼可怕了!生活還是得繼續嘛!」繼續喝酒精消毒的好友如是說。

兩週前拜訪小姑,聊聊這兩年疫情跟當新手媽媽的生活,

「大家都不戴口罩,不會擔心得到Covid-19嗎?」

「我上個月才得到呀!在家休息一下就好了!唯一麻煩的是即便在網路訂生鮮蔬果都還要等2-3天才到,最後還是拜託媽媽幫我送到門口。」小姑說得一派輕鬆,彷彿Covid-19在這裡不過是一般感冒程度。

某日早晨,好友太太收到簡訊被告知同事確診,昨天才跟確診同事搭班一起教課的她,熟練地拿出快篩,邊叫孩子不要亂跑,邊在鼻孔內轉了幾圈,檢驗陰性,警報暫時解除,依舊善意提醒這幾日密切接觸的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症狀,病毒,那麼遠又那麼近。

There’s not much we can do.

「我們能做的、該做的都做了!如何選擇、如何面對,那是你的決定!」澳洲政府,始終如一。

每個國家因應該國疫情狀況有著不一樣的對應方式,所有的決定都有相對應的風險,所有的政策都有待討論的空間,做好自身健康管理,正確理解疾病的風險,擴大恐慌無助於面對疫情,願我們在這樣的後疫情時代都能好好生活,活得好好。

#後疫情時代 #澳洲生活 #covid19

澳洲確診資訊來源:https://www.health.gov.au/....../case-numbers-and-statistics

澳洲維多利亞省確診照護資訊來源:https://www.coronavirus.vic.gov.au/checklist-case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凱莉的沙龍
3會員
6內容數
「哪裡的浪好,就去那裡生活吧!」愛上一個沒有浪會活不下去的男人,開始逐浪而居的生活。我想分享這些年追逐海浪的生活,關於過去、現在和未來。那些生活裡的感傷美好和旅途中短暫交會的靈魂。直到海浪消失之前,我會一直這麼搖動筆桿的寫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澳門在十二月第二個星期開始不再隔絕新冠病毒,然後在第三個星期開始,感染人數不斷上升。 一開始是零星個案,大家還在討論著要如何防避,然後不到一個星期,身邊陸續有感染者。 最開始公司出現個案時還膽戰心驚,接著在社交網站看到朋友一個接一個說自己確診,再然後同事的家人、自己的家人都感染了,於是不到一個星期,
Thumbnail
澳門在十二月第二個星期開始不再隔絕新冠病毒,然後在第三個星期開始,感染人數不斷上升。 一開始是零星個案,大家還在討論著要如何防避,然後不到一個星期,身邊陸續有感染者。 最開始公司出現個案時還膽戰心驚,接著在社交網站看到朋友一個接一個說自己確診,再然後同事的家人、自己的家人都感染了,於是不到一個星期,
Thumbnail
離開墨爾本機場,澳洲家人隨即帶我們到市區餐廳飽餐一頓,習慣性等餐點上桌才摘下口罩,環顧整個餐廳和路上熙來攘往的行人,還不習慣隨處可見的清晰臉龐,戴口罩的我們彷彿來自另一個時空,在澳洲的第一周,我一直處於戴與不戴口罩的尷尬時分,根本沒有人在乎,總覺是庸人自擾。
Thumbnail
離開墨爾本機場,澳洲家人隨即帶我們到市區餐廳飽餐一頓,習慣性等餐點上桌才摘下口罩,環顧整個餐廳和路上熙來攘往的行人,還不習慣隨處可見的清晰臉龐,戴口罩的我們彷彿來自另一個時空,在澳洲的第一周,我一直處於戴與不戴口罩的尷尬時分,根本沒有人在乎,總覺是庸人自擾。
Thumbnail
新加坡Omicron疫情趨穩之際,並擴大鬆綁多項防疫措施。
Thumbnail
新加坡Omicron疫情趨穩之際,並擴大鬆綁多項防疫措施。
Thumbnail
2021年7月27號台灣迎來降二級的微解封,雙北於8月3號才正式開放內用。 歷經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緊縮管控,迎來的微解封,在奧運精彩比賽的背景音樂中,防疫新生活,口罩不離身,隔板能隔起的是一段距離,但隔不了相聚的心。
Thumbnail
2021年7月27號台灣迎來降二級的微解封,雙北於8月3號才正式開放內用。 歷經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緊縮管控,迎來的微解封,在奧運精彩比賽的背景音樂中,防疫新生活,口罩不離身,隔板能隔起的是一段距離,但隔不了相聚的心。
Thumbnail
special issue 06/09 on what will Taiwan evolve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訂閱這一份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大家好! 你或許不知道,今天 (應該說是昨天了) 這一篇 [特刊],是最後一篇了。謝謝你,如果你曾經閱讀過任何一篇 [特刊
Thumbnail
special issue 06/09 on what will Taiwan evolve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訂閱這一份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大家好! 你或許不知道,今天 (應該說是昨天了) 這一篇 [特刊],是最後一篇了。謝謝你,如果你曾經閱讀過任何一篇 [特刊
Thumbnail
而且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Thumbnail
而且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Thumbnail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世界各地疫情仍不見緩和,台灣最近新增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台灣的大家似乎已有疲乏之感,出門沒戴口罩的民眾比比皆是,每到假日各大觀光景點人滿為患,飯店民宿假日住房率居高不下,出入密閉場合體溫量測系統似乎也是架設好看的,從沒看到有人因體溫過高而被攔下來。
Thumbnail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世界各地疫情仍不見緩和,台灣最近新增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台灣的大家似乎已有疲乏之感,出門沒戴口罩的民眾比比皆是,每到假日各大觀光景點人滿為患,飯店民宿假日住房率居高不下,出入密閉場合體溫量測系統似乎也是架設好看的,從沒看到有人因體溫過高而被攔下來。
Thumbnail
今天晚上跟朋友出去吃飯吃很晚我就會發現天哪原來晚上外面還這麼多人呀。 前一陣子真的晚上外面都不會有人了。現在疫情比較趨緩,很久都沒有新的case所以大家已經比較鬆懈好像一切回復正常了一樣。 晚上去吃飯的時候發現外面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少了。餐廳也不再在意我們到底有沒有scan the QR code
Thumbnail
今天晚上跟朋友出去吃飯吃很晚我就會發現天哪原來晚上外面還這麼多人呀。 前一陣子真的晚上外面都不會有人了。現在疫情比較趨緩,很久都沒有新的case所以大家已經比較鬆懈好像一切回復正常了一樣。 晚上去吃飯的時候發現外面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少了。餐廳也不再在意我們到底有沒有scan the QR code
Thumbnail
准确地说中国没有道歉的文化,历史告诉我们的是:成王败寇。道歉就是认输、屈服、懦弱的表现,等待他们的将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而我们引以为傲地是: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伟大走向另一个伟大。
Thumbnail
准确地说中国没有道歉的文化,历史告诉我们的是:成王败寇。道歉就是认输、屈服、懦弱的表现,等待他们的将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而我们引以为傲地是: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伟大走向另一个伟大。
Thumbnail
前幾天有同事在校園走動的時候,笑嘻嘻的跟我說有人看到他就避開了,我隨之問到為什麼?我們相視而笑之後,便異口同聲的說:“Because you are (I am) Chinese." 。在社群上,不免看到新起的Meme跟貼文,建議大家一看到中國人打噴嚏就趕快百米衝刺逃走。
Thumbnail
前幾天有同事在校園走動的時候,笑嘻嘻的跟我說有人看到他就避開了,我隨之問到為什麼?我們相視而笑之後,便異口同聲的說:“Because you are (I am) Chinese." 。在社群上,不免看到新起的Meme跟貼文,建議大家一看到中國人打噴嚏就趕快百米衝刺逃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