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人的溫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世界各地疫情仍不見緩和,台灣最近新增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台灣的大家似乎已有疲乏之感,出門沒戴口罩的民眾比比皆是,每到假日各大觀光景點人滿為患,飯店民宿假日住房率居高不下,出入密閉場合體溫量測系統似乎也是架設好看的,從沒看到有人因體溫過高而被攔下來。

對未知的恐懼

我大概是去年年底在新聞上看到大陸有新冠肺炎的案例傳出,但聲量不大,台灣媒體並沒有著墨太多,直到疫情擴散越來越快,媒體不斷的報導,一直到過年前後,新聞不斷更新案例數,並且指出活動範圍,台灣人民開始全體人心徨徨。

我還記得我過年前曾預購了一盒口罩,但沒想到過年前口罩即全數被政府徵收,看著家裡口罩即將見底,不由得恐慌了起來,開始了排隊買口罩的人生。一開始是在超商排隊購買,但少少的10份,20份,根本看的到買不到。之後由藥局採實名制統一發放(現在還是持續發放著,感謝辛苦的藥師們),便逐一清查住家附近藥局口罩的發放時間,開始了每周排隊買口罩的生活。如果買的到還不打緊,但往往是發放到前面幾位就沒有了,媽媽只能默默空手而回,那時候每周最開心的事,就是買到口罩了!!!!


raw-image

不僅口罩一罩難求,我記得某個晚上,有個社區媽媽貼了一張全聯貨架全空的照片,直言簡直不敢相信,隔天我要去買菜的時候,我真的昰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架上所有乾貨全都被一掃而空,可以存放較久的乾麵,麵條,罐頭,米,全都是空空如也,結帳的隊伍也是排的好長好長(還有衛生紙也被搶購一空,到現在我還是不懂,為什麼要搶購衛生紙?)讓我有種我錯過什麼的錯覺,難道新聞有宣布要封城了嗎?(其實並沒有阿!)那陣子的生活,就在跟著大眾一起恐慌,一起搶購,但又不知道為甚麼要搶的懷疑中渡過。

媽媽快速料理能力大躍進

就在這個同時,教育部也宣布寒假延長兩周,各級學校開學時間延後至2/25。也就是在人人提倡少出門的這個時候,媽媽必須要跟兩個孩子關在家裡兩周。不僅全天候料理三餐,忍受孩子一天照三餐轟炸家裡每個角落,轟炸媽媽的心靈(那個時候一怒之下丟了好多玩具),還得注意孩子的教育不能落人後,陪讀繪本,陪玩遊戲,教教注音,教教ABC,一邊按自祈禱疫情能得到控制(其實是怕又要延後開學阿)每天都想著甚麼料理可以一鍋解決,快速解決一餐後,馬上就是下一餐...

反而拉近彼此心的距離

雖然那段期間大家都愁雲慘霧,但媽媽群組看到哪邊還有小孩口罩,就會立馬在群組中回報給大家;因為食物的迫切需要,媽媽的團購總是一團開過一團,大家互相解救,如果有人買不到小孩口罩,鄰居也會很大方的拿幾個口罩給對方應急。而我這個不貼心的女兒,也是三不五時打電話回家,詢問還有沒有口罩,叮嚀爸媽少出門,勤洗手,出門酒精要帶著;有一陣子,實名制領到的小孩口罩總是太大,遠在高雄的公婆跑了好幾間藥局,確認小孩口罩的尺寸後,幫孩子們領好再寄上來,也是多撐了好幾周。遠在國外生活的朋友,也會時不時與大家連繫,讓大家知道一切都好。雖然疫情改變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但也因為這些不得不的改變,讓我們更珍惜我們還在,大家都還在。

台灣跟其他國家相比,疫情算是相對輕微的國家。這段時間最辛苦的就是醫護人員了,沒有他們的努力守候,就沒有我們現在日復一日的平常,現在深深覺得,能重複這些日常,真的是最幸福的小事,希望隨著疫苗的問世,這一切能看的到盡頭。姐姐三不五時就會問我:媽媽,新冠肺炎什麼時候會離開? 「會的,很快就會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mma-avatar-img
2020/12/17
嗯,會的,新冠肺炎很快會離開。。。 文章令人感動,為你拍拍手👏🏻👏🏻
avatar-img
塔拉拉想什麼
25會員
79內容數
關於媽媽,關於寫字,關於閱讀,關於生活
塔拉拉想什麼的其他內容
2024/06/14
這本小說讀完時,有種酸楚在心口漫開,擴散到胸口,無力排解。 《一切皆有可能》是一本短篇故事集,故事以露西˙巴頓為開端,一個從小寂寞貧窮的女孩,長大成為作家後,消息一個傳一個的,在親戚,鄰居間逐漸散開。各篇描述在這個小鎮上,每個家庭掩蓋著不為人知的微小惡意,當惡意變成日常,當往事驅之不散,別人不
Thumbnail
2024/06/14
這本小說讀完時,有種酸楚在心口漫開,擴散到胸口,無力排解。 《一切皆有可能》是一本短篇故事集,故事以露西˙巴頓為開端,一個從小寂寞貧窮的女孩,長大成為作家後,消息一個傳一個的,在親戚,鄰居間逐漸散開。各篇描述在這個小鎮上,每個家庭掩蓋著不為人知的微小惡意,當惡意變成日常,當往事驅之不散,別人不
Thumbnail
2022/05/19
興許是這樣的薄弱,也是這樣的老派,讓我總想陪伴著這些段落,這些文字,放不下也離不開。
Thumbnail
2022/05/19
興許是這樣的薄弱,也是這樣的老派,讓我總想陪伴著這些段落,這些文字,放不下也離不開。
Thumbnail
2022/04/06
萬物皆有裂縫,但那又如何?無須掩蓋或隱藏,這正是我們獨一無二的證明。
Thumbnail
2022/04/06
萬物皆有裂縫,但那又如何?無須掩蓋或隱藏,這正是我們獨一無二的證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台灣沒有封城,我寫不出封城日記。只是將親眼所見記錄下來。如果有第二篇,也不知道會寫什麼。
Thumbnail
台灣沒有封城,我寫不出封城日記。只是將親眼所見記錄下來。如果有第二篇,也不知道會寫什麼。
Thumbnail
以為已經建立了完整的防疫習性,想不到一山還有一山高啊!
Thumbnail
以為已經建立了完整的防疫習性,想不到一山還有一山高啊!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的疫情爆發,新聞裡每日破百例的確診數、醫療量能的不足、醫病關係的緊張、防疫物資的搶購…...等,實實在在顯示壓抑不住內心的焦慮。 突然增加的確診數,衝擊了醫療體系量能。 這些是一年前的我們未曾想像過的畫面,正赤裸裸地在醫院上演著。 醫療防疫人員 帶著密不通風的N95口罩、著全身
Thumbnail
隨著COVID-19的疫情爆發,新聞裡每日破百例的確診數、醫療量能的不足、醫病關係的緊張、防疫物資的搶購…...等,實實在在顯示壓抑不住內心的焦慮。 突然增加的確診數,衝擊了醫療體系量能。 這些是一年前的我們未曾想像過的畫面,正赤裸裸地在醫院上演著。 醫療防疫人員 帶著密不通風的N95口罩、著全身
Thumbnail
而且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Thumbnail
而且和所有住在海外的台灣人一樣,批評當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或是其他不守規則的民眾時,我們心裡都是想著:如果是台灣政府或台灣人絕對不會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是打哪來的自信?
Thumbnail
不會網路、沒有朋友,沒人幫忙,這些社會地位上的劣勢,在疫情肆虐下成了一種被檢討的破口,就像前幾日工人因工作沒辦法長期戴口罩而被檢舉,但我們都不是他們,在冷氣房裡全天候戴著口罩不困難,在冷氣房裡做瑜伽做菜可以很優雅,但「非必要不出門」的響亮口號,多少社畜聽了也只能笑笑?
Thumbnail
不會網路、沒有朋友,沒人幫忙,這些社會地位上的劣勢,在疫情肆虐下成了一種被檢討的破口,就像前幾日工人因工作沒辦法長期戴口罩而被檢舉,但我們都不是他們,在冷氣房裡全天候戴著口罩不困難,在冷氣房裡做瑜伽做菜可以很優雅,但「非必要不出門」的響亮口號,多少社畜聽了也只能笑笑?
Thumbnail
其實,「疫情」是我想都沒想過的。 從去年開始,大家漸漸的面臨到疫情的衝擊,那時的台灣,和其他國家比起來,真的很幸運。 但,有時突發太快,真的有點恐慌。 最近,因為疫情變的有點嚴峻,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外出、不要群聚,相信大家都有點不太適應,所以導致一連串的事件發生。  真的沒有人想發生這樣子的狀況,但事
Thumbnail
其實,「疫情」是我想都沒想過的。 從去年開始,大家漸漸的面臨到疫情的衝擊,那時的台灣,和其他國家比起來,真的很幸運。 但,有時突發太快,真的有點恐慌。 最近,因為疫情變的有點嚴峻,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外出、不要群聚,相信大家都有點不太適應,所以導致一連串的事件發生。  真的沒有人想發生這樣子的狀況,但事
Thumbnail
我曾經擔心臺灣人從此又要更加無法同理這個世界了。那些封過城的社會經歷了一次強迫修行,重新審視自己需要的物質、空間、生活甚至陪伴。臺灣人只繼續過著既有的生活,嚷嚷著口罩難買,嚷著為什麼不能出國。 終於,臺灣的exceptional year也到來了。
Thumbnail
我曾經擔心臺灣人從此又要更加無法同理這個世界了。那些封過城的社會經歷了一次強迫修行,重新審視自己需要的物質、空間、生活甚至陪伴。臺灣人只繼續過著既有的生活,嚷嚷著口罩難買,嚷著為什麼不能出國。 終於,臺灣的exceptional year也到來了。
Thumbnail
2020年,口罩與我們形影不離,它成為了生活的必備品。邁入2021,是否能卸下它,仍是一個未知數。
Thumbnail
2020年,口罩與我們形影不離,它成為了生活的必備品。邁入2021,是否能卸下它,仍是一個未知數。
Thumbnail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世界各地疫情仍不見緩和,台灣最近新增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台灣的大家似乎已有疲乏之感,出門沒戴口罩的民眾比比皆是,每到假日各大觀光景點人滿為患,飯店民宿假日住房率居高不下,出入密閉場合體溫量測系統似乎也是架設好看的,從沒看到有人因體溫過高而被攔下來。
Thumbnail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一年過去了,世界各地疫情仍不見緩和,台灣最近新增案例也有增加的趨勢,但台灣的大家似乎已有疲乏之感,出門沒戴口罩的民眾比比皆是,每到假日各大觀光景點人滿為患,飯店民宿假日住房率居高不下,出入密閉場合體溫量測系統似乎也是架設好看的,從沒看到有人因體溫過高而被攔下來。
Thumbnail
剛剛騎車去好市多買義美鮮奶,一眼望去,沒戴口罩的人寥寥可數,走一圈我自己看到沒戴的只有三位,但也許還有更多,不過我想數目應該還是極少。 很開心看到口罩右下方都打著MIT或是Made in Taiwan
Thumbnail
剛剛騎車去好市多買義美鮮奶,一眼望去,沒戴口罩的人寥寥可數,走一圈我自己看到沒戴的只有三位,但也許還有更多,不過我想數目應該還是極少。 很開心看到口罩右下方都打著MIT或是Made in Taiwan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