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五月接觸的作品

2022/05/31閱讀時間約 26 分鐘

《午夜巴黎》Heywood "Woody" Allen,(電影,2011)

  本作是一部充滿浪漫情懷的喜劇電影,劇中著重表現了巴黎作為人文氣息之都的一面,也透過諸多藝術家的輪番上陣,體現出了所謂「流動的盛宴」。本作的故事情節與基調都是簡單明瞭的,來自美國的好萊塢劇作家吉爾對巴黎以及1920年代有著無限嚮往,而他的未婚妻卻對此不以為然。之後他意外地穿越到了他鍾愛的年代並遇上了那些藝術家偶像,沉醉之際也最終體會到人永遠會貴古賤今,進而重新檢視自己的當下。可以說是一部很完整的小品電影。
  電影的主要看點其實和如今流行的眾多穿越劇並無不同,就是看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如何表現出那些(顯然過於刻板印象的)我們對他們的理解,並且看主人翁如何在這群歷史人物中莫名其妙地很吃得開。在這個方面,說實話我並不覺得本作特別優秀,尤其是時時刻刻要展現「硬漢本色」的海明威和滿口犀牛幾乎是個卡通人物的達利,這種處理雖然簡單明白,但也給我一種對歷史人物有失尊重的感覺。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其實也可以很明白地看出本作的確只是打算利用一些簡單的刻板印象來勾勒出一個簡單的故事。不僅僅是那些過往的藝術家,現代角色的刻畫也是簡單易懂。熱愛古典與浪漫的主角、世俗化的未婚妻、愛掉書袋的友人、只在乎商務的美國保守派準岳父母,每個角色都沒打算往立體人物的方向去樹立,而是很明顯地只呈現劇情需要的那些特點。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並不會將這些過於簡化的角色設計視為缺點,而會知道這是一種編劇上的選擇。這種選擇自然無法讓故事特別深刻,但卻能讓它簡單易懂,直白且明確。
  有意思的是,雖然本作自始至終都凸顯著過去時代比現代更好,但它也兩度指出,這種眼光是一種「黃金時代的迷思」。在第一次由掉書袋角色指出時,主角與觀眾或許還能不以為意,但當故事的後段,那些身處於他人黃金時代的人也展現出自己對「另一個黃金時代」的嚮往時,主角與觀眾才不得不正視這點:或許我們覺得過往時代更加美好,只是因為我們不必面對那個時代的無奈與現實,一但真的身處於那裡,懷舊的濾鏡會漸漸剝落,最終我們會再去嚮往另一個我們沒經歷到的生活,並以為那才是美好。而某種意義下,看似生活在現實之中的未婚妻也嚮往著她大學時期的「黃金年代」,所以才無法將目光遠離自己過去暗戀的學長。而最終主角雖然回歸到現代,卻還是戴著他的黃金時代眼光,差別只是他要找到一個能和他分享這樣想像的伴侶而已。
  說起來,這部電影最後的答案或許是「我們還是應該保有對美好時代的想像,但要記得留出一段距離,不要遺落了自己的當前」。雖然有些老生常談,但在一個輕鬆簡單的氛圍之下,我們還是看到了一個有趣的小品故事。總的來說,本片是面向文青的娛樂電影,展現美好往昔的同時也對過分沉溺過往做出了提醒。劇裡劇外散發的那種文青式的自娛自樂與自我調侃,很適合文青觀賞,並且在這次觀影的基礎之上——自娛自樂並自我調侃。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om Hooper(電影,2010)

  本片是一部較為平實的歷史劇情片,講述患有口吃的喬治六世在語言治療師的幫助下克服障礙,在二戰爆發之際成功地向全國人民發表了重要的宣戰演說。我可以想像經歷過那段歷史,或至少在歷史課上認識過這段歷史的英國人會深受這部電影的感動。因為它將這一段人民心中重要的歷史與其背後的努力展現在觀眾的面前。而即便是對於那段歷史沒有太多感情的我們,也能夠在其中看到喬治六世作為一位臨危受命的新任國王,如何一步步成長並克服自己一直以來的難關。
  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作品,本作的切入角度是比較有趣的。後世的我們都知道,納粹的領導人希特勒是一名極具煽動力的演說家。而作為二次大戰中另一陣營的其中一位國王,喬治六世如果沒有辦法做出鏗鏘有力的發言,甚至無法通順地發表談話,對整個國家的信心無疑會造成重大的打擊。因此,這個本來完全屬於個人身心狀況的口吃問題,成為了得以影響歷史的重要環節。在這個題材之外,本作其實也是比較常見的「逐漸向心靈導師敞開心胸」的故事類型。在類型中該有的喜劇場面、衝突與和解以及不可或缺的感人橋段上,本作也都沒有什麼缺失。在沒有歷史情懷加持下,本作仍舊帶有一種「正能量電影」或「優質讀物」的特點。
  總的來說,如果你是一位對這段歷史特別有感觸的人,或者特別喜歡這種與「心靈導師」共同克服難題的類型,我相信這部片的綜合水平會讓你對它感到滿意。但如果這些題材並沒有特別吸引你,這部改編自歷史故事的劇情電影中並不具備什麼「爆點」或震撼人心的轉折。因此,如果你想看一部特別放鬆的娛樂作品,或想要得到某種深度的思想運動,本片將不會是你的最佳選擇。

《接線追緝》Antoine Fuqua(電影,2021)

  本片改編自2018年丹麥電影《厄夜追緝令》,是一部角色與場景都相當精練的小成本懸疑電影。故事講述一位性格衝動且嫉惡如仇的警探在重要官司前夕於報案中心透過電話深入一場案子,在這當中經歷各種強烈情緒並最終自我救贖。與一般的警匪電影不同,本片的主要場景都發生在報案中心,主角不是在辦公室裡通電話,就是在走廊或洗手間面對自己的焦慮與情緒。光從這樣的背景我們就可以知道,本片相當考驗主角的演技,特別是因為本作的大多數故事都只發生在電話的兩端,角色的聲音表演和以及主角的表情控制,在本劇中顯得極為重要。從電影呈現出的結果來說,傑克.葛倫霍很好地撐起了這部電影,透過略有放大卻不失真實的表情,他很好地詮釋了主角在憤怒、焦躁與自責間轉換的過程,並表演出在龐大壓力之下,這些複雜又強烈的情緒如何讓主角最終放下自己的防線,意識到什麼才是自己真正要去面對的事情。
  根據資料,相較於原作本片刪減了許多描繪主角私事的橋段,並增添加州山火的背景,其餘幾乎沒有多少刪改。我沒有看過原版電影,光就本片的處理而言,我認為這些改動應該都起到了比較正面的作用。我們能從主角的表現中知道他的性格與他身處的焦躁情緒,並也已經有足夠的線索去認知到他正面臨一起嚴重影響他生活的重大官司,從一個故事的完整性與聚焦性而言,我認為本片對主角私事的鋪墊已經相當充足,如果再增加更多篇幅去談,容易讓主題發散且可能破壞故事的緊湊節奏。而山火這一背景的加入,看似只是個與案件沒有直接關係的「美國元素」,但其實也很好地讓原本也許不那麼困難的案件變得更充滿不確定性,一方面警力被分散、另一方面大量的空氣汙染也讓追蹤嫌疑犯車輛的難度大大提升。為這場案件的懸疑性與主角對此的焦躁感賦予了更多可動用的合理性基礎。
  而在懸疑電影相對重要的揭曉環節上,本作的表現也算是在水準之上。案件的真相本身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但能夠給主角帶來重大的挑戰與轉變。就這個故事而言,比起真相被釐清,更重要的是當主角知道發生什麼事時他在情緒與行為上的反應。這再次是一個對主演傑克.葛倫霍的重大考驗,而他的詮釋也令人滿意。主角的悔恨、焦躁與伴隨其中的自我治癒需求將這次案件與藏匿在他心中的真相糾纏在一起,最終迫使他面對自身問題並做出他認為該做的事。雖然在「道德寓言」這層理解下本片帶有一種簡單說教的味道,但透過聚焦單一故事,完整且清晰地處理一個特定的道德命題,我認為已經很好地達成了一部小成本九十分鐘電影的主要工作。故事的最後,幾乎沒有戲份的劇中配角對主角說了一句金句「受傷的人拯救了受傷的人」,雖然它或許能成功感動一些觀眾,但對我而言卻是這部電影最尷尬且刻意的一刻,如果她只是說一句「辛苦了,這次你做了一件對的事」,或許反而會讓我感到比較觸動。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足夠完整且清楚的小品電影。雖然沒有警匪片常見的動作場面或飛車追逐,但透過足夠引發想像力的對白設計與傑克.葛倫霍的出色演技,本片仍然保持了警匪片的緊張刺激,並展現出了精品懸疑片該有的氛圍,也給出了具有張力又足夠合理的結局揭露。如果你不是一個認為警匪片一定要包含大量動作戲的人,「透過接線中心的通話展現一件案子與一個人的自我救贖」不會讓你一聽就覺得無聊,那這部片雖然不見得會讓你覺得特別精采,但作為一個故事足夠清晰完整、主演發揮出色演技的小品電影,它也很難讓你失望。

《隔離島》Martin Charles Scorsese(電影,2010)

  本片是一部相當完整的懸疑電影,結構紮實、隱藏的細節與伏筆相當充足,一些對社會問題的控訴和隱喻也很恰當地融入到情節當中,是一部經得起細品的作品。在我的觀點裡面,「夢結局」、「瘋狂結局」、「演戲結局」這類處理是非常危險的設定,如同我在《香草天空》的評論中說過的,我認為這類的作法並不是在原先的架構中給出一個出人意料的驚喜,而是在原來的故事之外強加了一個不同層級的系統。但在這部作品中,它的處理卻意外地令人得以認同。一方面是因為,整部電影從一開始到揭曉結果後,始終都有著足夠的細節與線索,能夠支撐觀眾推理出這些可能的框架。並且無論「這是主角的臆想」或「這是院方的陰謀」兩種框架都在大部分的時間中保持著充分的可能性。因此當它揭曉答案時,我們不會產生一種「被強加設定」的不適感,而是透過這些揭曉,將過往的證據收束在最佳的可能解釋之上。雖然它應用了瘋狂與戲劇這樣的元素,但卻不會給人一種強行圓謊的感覺,而是展現了懸疑推理應有的收斂結構。
  進一步來說,這個結尾正好調節了「臆想說」與「陰謀說」兩組證據間的不協調性,讓它們得以同時成立也同時不成立,使得看似荒誕的整個故事顯得有憑有據,從故事架構層面來說,是相當不錯的收束方式。對我來說不足的是,揭曉的那場戲太過於直白,就真的是字面意義上的「揭曉真相」,完全透過字面上的說明直接把答案說給觀眾和主角聽。既然這是一部電影,對我來說如果能有一種更能夠從影像層面展是這個事實的方式,將一種具強烈視覺張力的「事實」直接拍到觀眾面前,那絕對能夠為這部作品大大加分。當下的這種揭曉方式,或許比較適合小說出現在小說之中,就電影來說會覺得稍嫌不足。
  而本作在真相揭曉後的收尾也做得比較漂亮。透過那句語錄式的對白讓本作多了一層可以深思的涵義:「做一個怪物活著,或者做一個好人死去,哪個更糟呢?」。某種意義上,醫生的治療失敗了,泰迪依舊是泰迪,只是龐大的「事實」壓垮了他反抗的力量。他能同意「這些種種的事實能夠說明我就是你們說的那個人」,但他依然給了自己不做那個人的選擇。這也將整部電影的主題上升到了「你想成為什麼人」的問題,而戰爭的框架與影響、被認定瘋狂的框架與影響這些故事中的輔助主題,也將這個問題中的「對抗事實」、「對抗外在指控」等面向凸顯出來。一但我們深入思考,我們會發現到,雖然和主角幻想的方式不一樣,但這裡的確在進行著「不人道的手術」(前額葉切除)與「用病患做實驗」(深度角色扮演)。而「將病人洗腦成殺人武器」的控訴,則恰好對應著他曾經參與的軍隊活動,他們「殘忍地屠殺了那些殘忍屠殺人的納粹」。而兩段「殺死殺人者」的經歷也讓他將自己二分為了「正義的執法者」和「殘暴的兇手」,並在最終,做出了他認為「比較不糟的那個選擇」。而無論是軍事行動還是當時對待精神病患的方式,卻恰好都是政府與社會維持秩序的作為,也進一步地暗示了,無論是軍隊還是精神病院,也都同時扮演了上述的那兩種角色。
  總的來說,本片作為一部懸疑片,雖然不是那種會令人拍案叫絕的「神作」,但有著相當完整的結構、豐富的細節與足夠詭譎的氣氛營造。並且,在懸疑片的外在之下,也包含了很多能夠挖掘與深思的議題。此外,在表達的技法上,本作無論是在情節或是畫面,都有多不勝數的象徵與映照。老實說我剛看完的時候覺得這部電影比較一般,尤其是前面提到的「過於直白的揭曉」讓我對它有些扣分。然而它充足的細節和完整的結構,仍使得我一但細想,就不得不給予它相對高的評價。雖然這的確是一部被劇透會對觀影有較大影響的作品,但我認為劇情的翻轉並不是本作最大的亮點。所以即便你已在這十幾年中(還有觀看本文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知道劇情的走向,只要你是那種看完電影後喜歡琢磨細節或延伸思考的觀眾,我認為這部電影還是有著不少值得你一看的地方。

《艾瑪.》Autumn de Wilde(電影,2020)

  改編自珍奧斯汀同名小說的《艾瑪.》是一部相當可愛的電影。從開頭就散發著一種童話卡通般的氣息,華美的服裝、壯麗的建築與莊園景觀、還有帶著節奏感與喜感的人物動作,都很好地塑造了本片的基調。也在短短的幾幕中就向觀眾展現了艾瑪驕矜自恃的性格以及亂點鴛鴦譜的愛好。主要人物逐一登場之後,在艾瑪對愛情似懂非懂的推波助瀾下,展開了各種戀愛喜劇中常見的表錯情會錯意。
  在優秀的原作基礎下,本作的劇情安排和人物塑造都相當不錯。每個人物在有著明顯特點的條件下仍表現得相對立體,除了明顯展現出的面向外,也會在適當的時機表現出平常看不見的一面。劇情的推進也是張弛有度,最重要的舞會與午餐會兩場戲都相當精彩,為艾瑪的情感轉變與人物成長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聰明少女成長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個比較討喜的題材,搭配上以現代人的眼光看來既高雅又滑稽的貴族生活方式,讓這部電影就像一塊漂亮又好吃的蛋糕。雖然沒有多少人會想以它作為正餐,但卻能成為給大部分人帶來滿足的精品甜點。雖然這種「一位少女成長的終點就是找個適合的人結婚」的思維比較過時,但就小說原著出現的年代、乃至於故事發生的年代而言,看到從不認錯的艾瑪與唯一敢於指出它問題的人能夠相知相惜,並且願意做出改變與努力,還是不禁替她感到高興。
  總的來說,本片是一部相當不錯的戀愛喜劇與時代電影。雖然是一部改編作品,但並沒有為了迎合原著而破壞了電影應有的節奏感。而出演男女主角的幾位演員也都是具有獨特魅力的演員,雖然他們不是「最典型」的那種帥哥美女,但在觀影的過程中,很容易就越看越喜歡這些角色。只要你不會對戀愛喜劇毫無興趣,本片應該能帶給你相當不錯的體驗。而如果你本來就是安雅.泰勒-喬伊的影迷,那你肯定不會想錯過這部電影。

《羅馬》Alfonso Cuarón Orozco(電影,2018)

  本片是墨西哥知名導演艾方索.柯朗以其童年記憶發想出來的電影,講述一名女傭在局勢動盪的墨西哥羅馬城中的日常故事。從我的觀點來說,我會覺得本片更像是一部面向評論家的作品。並不是說它採用了什麼高深難懂的理論,但從它黑白拍攝的選擇與大量詩化的隱喻,我們會知道明確地看到導演不停地使用著文學技法與電影語言,而這些或許會使評論家感到愉悅,但卻會讓我沒有辦法將這部電影展現的內容視為一個可以沉浸其中的真實世界。事實上,在我事後查找資料之前,我以為這部電影出自一位剛從電影學院畢業的新人導演,這並不是因為我作品令我感到稚嫩,而是它實在有著太多太多刻意為之的技法,甚至完全掩蓋了人物故事本來可能綻放的光芒。
  在電影的核心理念上,本片意圖講述導演所認為的「女性的共同處境」與一種「女性獨有的愛」。然而電影的表達卻讓我感覺導演對於種族、階級與性別等議題的思考非常淺薄。一位富裕中產階級的女主人和家中女傭所經歷的困難是無法比較的,而這是任何在乎階級問題的人都難以避免會去想的事情。這不是說中產階級的人就不會有煩惱或痛苦,也不是說她們的遭遇不存在共性。但電影表現出來的卻是「我們都被男人拋棄所以我們是同一陣線」這種顯得粗糙的所謂「女性處境」,給人一種流於表面且相當被動的感覺。而故事中的家庭成員幾次表達她們愛這個女傭,並同時持續地保持在一個不對等的地位上,並透過愛的語言來塑造一種「一家人」的幻象。也許這對受服務的家庭,包括對導演自己來說是非常溫馨且充滿愛的事情,但她們真的把對方當成家庭成員了嗎?或者終究是一種「比較友善的上下關係」呢?
  總的來說,作為一部以回憶為基底的抒情詩而言,這部作品有它精緻的一面,但對我來說它更像是一部面向評論家的「參展系」藝術電影。而它的故事背景和展現方式,似乎也很符合西方主流影評對於外語片的期待。如果你喜歡這類抒情系的作品、對於推疊詩意隱喻的藝術電影較感興趣,也願意在觀影的過程中放下那些較理性的對於階級等議題的思考的話,本片在它的目標領域中有著不錯的表現。但如果過於明確的電影技法會讓你有些不自在,或容易對故事中隱含的議題過分認真的話,本作對你而言大概會是部差強人意的作品。

《完美監護/詐欺女王》J Blakeson(電影,2020)

  這部於2020年首映的諷刺電影,無疑是我所看過的所有電影中最黑暗的一部。在電影開場的前三十分鐘,它就將整個故事中最令人驚恐與憤怒的核心議題拍在所有觀眾面前,並快速地建立起一個影史罕有的、完全反人類的主角,從此將觀眾連同故事中的受害者一同拖入毫無還手餘地的絕望之中。而事實上,本片能否成立,完全取決於前三十分鐘有沒有讓你感受到這種驚愕、恐懼、絕望與憤怒。如果這些開頭沒有觸動到你,那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你將只會看到一部過於卡通化的平庸黑色喜劇。然而如果前半小時的工作對你奏效,接下來的旅程會帶給你一種非常奇異、甚至可以說是前所未見的觀影體驗。雖然無論如何,這段體驗都不會是愉快的。
  作為一部極具攻擊性的諷刺電影。故事中使用的角色符碼與劇情安排都非常具有諷刺意義。無論你是女性主義者、父權擁護者、保守人士或進步人士,你都不會完全滿意於這個故事中人物與情節的安排。電影刻劃了一位具宰制力且泯滅人性的角色,讓她一邊做著傷天害理的壞事,另一邊卻演著一般電影敘事中英雄的角色,這為電影營造了一種極為罕見的效果。觀眾會不由自主地去站在一般電影敘事中反派的那一方。那些主角順利的時刻使我們鬱悶、危難出現時我們則不會替她心急、當她在死亡邊緣間掙扎時,我們甚至會祈禱她不要逃出劫難。雖然這麼說顯得有些過於黑暗,但我當下真的希望她在痛苦的掙扎中死去,並相信那才是適合她的歸宿,而這是我在過去觀看任何故事時都從未產生過的情緒。緊隨而來的,在一般故事中要讓觀眾鬆一口氣的時刻,我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沮喪,並為她受到的命運優待感到忿忿不平。這是一種極端的,魅力角色的完全反面,以這樣的角色作為主角,是一種非常大膽的冒險,這部電影的導演顯然樂於傷害觀眾,這使它注定要是一部充滿爭議的作品。
  有人會認為像主角這樣讓人難以建立認同感的角色是一種失敗的人物塑造,但對我來說,如果有一個角色的存在能引發你如此強烈的情緒反應,那她無疑已經成功的立起來了。並不是所有的反派都需要「情有可原」,也不是所有的行為都會在你面前展示出其某種發人深省的動機。事實上,我認為如果今天電影花了任何篇幅去刻劃這個角色的過往,除了會讓故事變得矯情與俗套外,甚至會使得整部電影在道德上應該被譴責。對我而言,這部電影的另一個高明之處,就在於它除了電影最擅長的情緒激發之外,它甚至對觀眾進行了極端的道德刺激。在觀看《小丑》、《沉默的羔羊》、《華爾街之狼》等各種以犯罪者為主角的電影時,我們很容易順著電影的敘事去接納那些犯罪者的生活,某種意義下去站在犯罪者的一邊,甚至同意這些犯罪活動具有某種價值(無論這個價值是否扭曲與反社會)。而這部電影卻完全不這麼做,主角既不值得同情、也不具備優雅或其他人格魅力。她會走上今天這一步,只因為她「就是」一個毫無人性且不擇手段的人。故事暗示了她曾經貧窮且也許有個不美滿的家庭,但對於她的過往絕口不提。因為電影自始至終就是要給你一個應該要憎恨的對象,而「讓人難以對她建立任何認同」這一通常不是好事的做法,在此反而證明了角色設計的成功。
  然而這種黑暗且具攻擊性的諷刺,也隱含了很多可能的負面社會效應。故事給出了一個受社會制度保護的惡人,並隱約地給出了一種危險的耳語:「唯有那些制度外的方式才有可能與這種人對抗」。不夠具有反思態度的觀眾會無意識地同情與認可那些採取違法方式對抗主角的人,他們的行為是反派的行為,且通常應該受到譴責,但卻因為在這部電影的框架下一切正規手段都沒有用處,所以我們會不自覺地同意以暴制暴,這無疑是帶有煽動性的。而主角不斷地將自己擺上「女性主義者」與「真正的競爭者」這樣的位子上,或許會讓一些不明事理的觀眾相信社會上的「成功女人」無非都像主角那樣邪惡,這也是一個可能激化衝突的危險暗示。當然,我們可以明白這終究是一齣諷刺喜劇,上述的這些內容都應該被用更細緻與後設的方式來理解,然而這部顯然至少應該被歸類在R級以上的電影,卻能在大部分國家的Netflix上讓無數未成年人看見,只因為它並不血腥也鮮少裸露。而當我看到主演羅莎蒙.派克在訪談中讚賞主角的「決心與冒險精神」,表達其對角色產生的共鳴並認為她能合理地被視為英雄時。我對這一切感到沮喪。也許這位演員透過扮演一些「壞女人」取得了名氣與成功,但讚揚一位毫無人性的反人類惡徒,並不是一件酷的事。她應該要明白自己可能的影響力,並應該要理解與表明她的角色所蘊含的諷刺屬性。你顯然不該因為一名角色的奮鬥就讚揚她,這裡面的荒謬與無知就好比她以為人們會樂於看到你讚揚那位寫下了《我的奮鬥》的歷史人物。
  關於這部電影,我想我還有好幾頁的話可以說。不過更多的討論會涉及到更多的劇透,這是我目前比較想避免的。我並不確定我是否想推薦這部電影,首先它非常黑暗,並且極具攻擊性。而它的角色與劇情設計也是極力地在煽動觀眾的不滿情緒。它可能帶來一些對議題以及對電影的思考,但完全不能帶來輕鬆愉快的感受(雖然它又帶有大量的喜劇元素)。如果你願意看一部別出心裁且傷害觀眾的電影,這部電影是少見帶有這樣特色的作品。但如果你想要娛樂,或者你想要看一部「典型的好電影」(無論這是什麼意思),那本片不該進入你的選擇範圍中。而如果你的身邊有人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發出像本片主演那種對主角的任何讚揚,或認為這部電影是一部令人痛快的犯罪爽片,或許你應該離這個人遠一點。

《幽遊白書》(第三季)株式会社ぴえろ(動畫,1994)

  《幽遊白書》的第三季描述武術大會結束後,雖然左京隨著大會會場的倒塌而離去,但繼承左京遺志的人卻還存在。幽助等人必須在數週之內打敗從未見過的敵人,並阻止魔界通道的開啟。在這個篇章中,故事出現了更多戰鬥以外的特殊能力,並上演了多場非典型的戰鬥。對於厭倦了傳統Jump系大吼大叫和大同小異的必殺技的觀眾,能在這個篇章中看到些微鬥智與心理戰的元素,雖然主軸還是尋找敵人並逐一打敗,但每一場戰鬥都有其巧思,而許多場景的刻畫也都帶著一絲詭譎氛圍。在題材與創意上,在當時都相當突出。
  在角色的設計上,仙水是相當具代表性的反派人物,他身上的各種獨特屬性,他對於人類與妖怪的想法,他的轉變與渴望,都讓這個反派角色帶有相當的層次。而他與幽助最後的對決,搭配上彼此的身分和立場,形成了一種有趣而略顯諷刺的對比。最後,故事透過了一種有些突兀且令人相當不痛快的方式克服了兩人極大的實力差距,並用一種有些奇怪的方式結束了整個篇章。這一方面為故事的結局篇章埋下伏筆,另一方面或許也讓我們能將這整個篇章解讀為是冨樫對傳統少年戰鬥漫畫的一種反思與反抗。那段「我們都已經受夠了。你們再去尋找新的敵人,繼續戰鬥吧!」的台詞,又何嘗不是對著每一部熱血少年漫畫的主角、觀眾以及推著漫畫家無止境連載的出版社說的呢?
  總的來說,第三季的這個篇章整體上還是比較有趣的,我們似乎已經能看到《獵人》中各式獨特能力的影子。但終究而言,動畫中的動作場面仍舊是難以和現在的動畫相比較,節奏的把控也較閱讀漫畫的感受略為不足。不過作為一部長篇動畫的後半段,如果前面的篇章都已經看了,本篇自然是你不容錯過的精采篇章。在等待《獵人》連載再開的這段時間裡,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動畫,或許可以試試。

《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Jeanette Winterson(書籍,1985)

  《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作者珍奈.溫森特半自傳性質的出道作品,是一部相當獨特的女性成長小說。故事的主角佳奈生長在虔誠的基督教家庭中,自幼處在她母親凡事非黑即白的價值觀之下,接受家庭與教會希望將她培養成傳教士的教育。但在她青少年時期愛上另一位女孩後,她與家庭和教會的關係發生了劇變,一直以來的世界觀也受到挑戰。
  本書並不是一部旨在倡議同性議題的小說,作者對主角愛情故事的處理平實且自然,並將更多的筆墨放在探討個人在面臨情感、信仰、觀念、家庭等種種衝突時的感受與應對。作者以冷靜且幽默的口吻帶我們認識故事中的每個角色,讓我們可以清晰認識到這些衝突是如何地難以避免,也同時感受到在衝突之外,溫暖的另一面。在章節的編排上,作者用聖經中的篇名替章節的命名,一方面對情節的發生給出提示與隱喻,另一方面也彰顯了信仰對故事角色們的深刻影響。此外,在主要故事之間,作者也穿插了諸多帶有引喻意涵的童話段落,為本書增添了些許詩意與一種特殊的幽默感,也給予了讀者更開闊的詮釋空間。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會與家庭發生衝突,會從價值觀的被動接收者慢慢成長出自身的觀點。我們多數時候不需要經歷像佳奈與其家庭之間那樣巨大的衝突,但這樣的故事或許能為我們帶來一些共通的啟發。作為一部當代英語世界的經典作品,本作既展現了一部獨特的故事,卻又在這樣的故事中承載了一種許多人都能感同身受的共性,是相當值得一讀的精彩小說。
  這個月看了比較多電影,其中幾部都是近幾年的新作。各自都在其獨特的賽道上有著不錯的表現,算是收穫比較豐富的一個月。本來是覺得隨著這幾個月的練習,在寫作這些觀影和閱讀筆記的路上感覺有所進展,想要進一步經營下去。但近期方格子不斷地在推送NFT資訊並試圖向每個人推銷他們的商品,並且數個月以來完全不處理文章編輯器受到抱怨的地方。令我相信經營這個平台的人員並不打算認真地打造一個好的寫作平台,而是只想要在這波龐式騙局般的NFT熱潮中,將喜愛這個平台的用戶視作肥羊迅速收割。這使我認真地思考是否該停止使用這個令我失望的平台並考慮用其他的方式發表我對作品的想法。所以,或許下個月你不會看到我,但這不是確定的,我還在思考。不管怎麼說,預祝端午假期愉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末梢閱讀筆記
末梢閱讀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