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流感疫苗,有助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感染科醫師圖解說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大家高度關注的問題,不過流感病毒可沒有沉寂,流感會不會出現大反撲,是目前全世界都很關心的議題。臺大兒童醫院黃立民院長表示,流感疫情與邊境管制措施有關,隨著政策的調整,流感再流行的機會相當大。因為已經兩年沒有流行,加上監視結果顯示,流感病毒株已經改變,所以當流感疫情升溫,可能出現大流行。

大家常聽到的「免疫負債」意思就是說,大家為了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所以會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使得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的機會降低,因此一些本來容易得到的傳染病,例如流感、腸病毒等在這兩年都少了許多。黃立民醫師解釋,造成的結果就是,一旦解除防疫限制,民眾開始不戴口罩、洗手頻率減少、社交距離拉近,其他病毒就會開始流行。由於已經連續兩年都較少人感染,可以感染的人數就會變多,這個時候就容易爆發流行,把過去兩年沒有爆發的流行補回來,所以叫做「免疫負債」,像是還債的概念。

「包括法國、紐西蘭,都有觀察到這個現象,一開放邊界,就馬上大爆發」黃立民醫師提醒,「要解決免疫負債,就是要大家趕緊去打疫苗。冬天需要施打的呼吸道疾病疫苗,最強調的還是流感疫苗。」

raw-image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是經由飛沫傳染,感染者的鼻咽部、口腔、還有呼吸道都有病毒,在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把病毒噴到環境裡,黃立民醫師說,如果距離一到兩公尺之內,就有機會被飛沫噴到而感染;另外一個模式,叫做媒介物傳染,感染者會污染他的物品,例如杯子、桌面、門把等,如果有人進入這些環境,就可能碰觸病毒而遭到感染。我們生活在城市裡,流感患者可能搭捷運、進餐館,所以扶手、椅子、桌子都可能有病毒,這種傳染模式在大城市相當常見。

流感症狀較嚴重,不同於一般感冒

呼吸道感染可分成兩種,一種叫做一般感冒,一種叫做類流感,黃立民醫師解釋,一般感冒比較輕微,類流感會比較嚴重。類流感的定義,第一個是發燒,第二個是有呼吸道症狀,比如說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

類流感跟一般感冒最大的差別就是發燒,成年人得到一般感冒通常不會發燒,如果發燒了,代表狀況比較嚴重,黃立民醫師說,台灣的類流感通常都會伴隨著一些比較不舒服的表現,包括畏寒發燒、全身痠痛、倦怠感、劇烈頭痛、腰酸背痛,這些都是流感的典型症狀。

raw-image

流感除了讓人全身很不舒服外,還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黃立民醫師說,流感病毒會跑到肺部引起肺炎、跑到心臟造成心肌炎、跑到腦部造成腦炎,其中最常見是肺炎。流感病毒還可能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例如在感染肺部以後出現細菌感染。

「由於流感病毒會攻擊我們的組織,造成全身發炎,進而導致患者原有的慢性病惡化」黃立民醫師說,「例如心臟冠狀動脈本來塞了75%,得到流感之後可能就會塞到95%,導致心肌梗塞。無論是慢性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肝臟疾病,都可能會惡化,甚至導致死亡。」

預先部屬,預防流感

預防流感就跟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一樣,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黃立民醫師說,另一方面可以在每年冬天施打流感疫苗,提升身體的保護力。因為流感病毒會突變,每一年流行的病毒株都不太一樣,而且流感疫苗的保護力持續時間較短,一般認為大概三、四個月之後效果就漸漸變差了,所以每年需要重新施打。

raw-image

呼吸道感染發生時常常是兩、三種病原體一起感染,黃立民醫師說,隨著檢驗工具的進步,我們會發現很多人並非只有一種細菌或病毒,而是多重感染。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亦會同時找到兩種病原,流感與新冠肺炎可能同時感染,而且病情還會加重。

「研究指出,施打過流感疫苗,比較不會被診斷新冠肺炎COVID-19;而且如果不幸得到新冠肺炎,死亡率也會降低。」黃立民醫師解釋,「因為很多新冠肺炎屬於輕症,如果患者單獨得到新冠肺炎,症狀可能不甚嚴重,而不會就醫。但如果同時得到新冠肺炎和流感,症狀比較嚴重使就醫機率高,也就較容易被診斷出來。」

其實不只流感病毒、新冠肺炎,呼吸道本來就是一個開放的環境,還有多種細菌、病毒都混在裡面,同時遭到兩、三種感染,是很常有的狀況。因此建議可同時接種呼吸道疾病疫苗,例如流感疫苗、百日咳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都可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約兩成至三成。

貼心小提醒

五十歲以上,或者是有慢性病,例如心臟病、肝病、癌症、或是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得到流感時出現重症的機會較高,一定要記得施打流感疫苗,提高保護力。另外,家人之間的傳播是流感病毒很重要的傳染模式,學生是傳播流感病毒的重要族群,所以也需要施打流感疫苗。

黃立民醫師強調,接種疫苗後需要一段時間身體才能產生保護力,建議大家要在流感疫情升溫前趕快施打疫苗!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接種流感疫苗,有助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感染科醫師圖解說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7會員
714內容數
照護線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2025/04/30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流感疫苗接種、新冠聯合接種Q流感疫苗接種進入第二階段,疫情持續發酵,四家疫苗有何不同?要去哪打?我符合公費疫苗資格嗎?本文對這些問題提供彙整解說。 疫苗聯合接種的意思是指在就診期間給予或接種超過一種疫苗,大多數疫苗都可以在同一次就診時接種。許多研究認為…
Thumbnail
流感疫苗接種、新冠聯合接種Q流感疫苗接種進入第二階段,疫情持續發酵,四家疫苗有何不同?要去哪打?我符合公費疫苗資格嗎?本文對這些問題提供彙整解說。 疫苗聯合接種的意思是指在就診期間給予或接種超過一種疫苗,大多數疫苗都可以在同一次就診時接種。許多研究認為…
Thumbnail
根據疾病管制署5/2新聞稿指出,前周新增13例流感重症案例,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58,588人次,上升10.2%,整體趨勢上升且高於前3年同期;顯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仍持續於社區活動,尚未趨緩。
Thumbnail
根據疾病管制署5/2新聞稿指出,前周新增13例流感重症案例,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58,588人次,上升10.2%,整體趨勢上升且高於前3年同期;顯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仍持續於社區活動,尚未趨緩。
Thumbnail
五十歲以上,或者是有慢性病,例如心臟病、肝病、癌症、或是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得到流感時出現重症的機會較高,一定要記得施打流感疫苗,提高保護力。另外,家人之間的傳播是流感病毒很重要的傳染模式,學生是傳播流感病毒的重要族群,所以也需要施打流感疫苗。
Thumbnail
五十歲以上,或者是有慢性病,例如心臟病、肝病、癌症、或是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得到流感時出現重症的機會較高,一定要記得施打流感疫苗,提高保護力。另外,家人之間的傳播是流感病毒很重要的傳染模式,學生是傳播流感病毒的重要族群,所以也需要施打流感疫苗。
Thumbnail
(圖文:家天使編輯團隊)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的疫情,讓大家非常重視個人的健康,然而相較於新冠肺炎,典型肺炎其實才是年長者與孩童健康的隱形殺手,尤其進入秋季後,就是典型肺炎與流感流行的季節,目前市面上已經有相關的疫苗可以施打,並且今年度有部分縣市政府還提供免費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疫苗給符合條件的長輩,
Thumbnail
(圖文:家天使編輯團隊)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的疫情,讓大家非常重視個人的健康,然而相較於新冠肺炎,典型肺炎其實才是年長者與孩童健康的隱形殺手,尤其進入秋季後,就是典型肺炎與流感流行的季節,目前市面上已經有相關的疫苗可以施打,並且今年度有部分縣市政府還提供免費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疫苗給符合條件的長輩,
Thumbnail
流感疫苗10月初開打,許多民眾疑惑,若已施打新冠疫苗,還有必要打流感疫苗嗎?《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提醒,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兩者並不衝突,間隔一週就可施打,建議儘速接種,提升自我保護力。
Thumbnail
流感疫苗10月初開打,許多民眾疑惑,若已施打新冠疫苗,還有必要打流感疫苗嗎?《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提醒,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兩者並不衝突,間隔一週就可施打,建議儘速接種,提升自我保護力。
Thumbnail
對於這些民眾來說,自己必須承擔健保給付外的費用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新冠肺炎畢竟是突然的額外風險,我們認為防疫險對這些人尤其重要,至少可以減少染疫對經濟的額外重擊。 因為防疫險是責任險中,已經是承保內容最像醫療險的商品了
Thumbnail
對於這些民眾來說,自己必須承擔健保給付外的費用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新冠肺炎畢竟是突然的額外風險,我們認為防疫險對這些人尤其重要,至少可以減少染疫對經濟的額外重擊。 因為防疫險是責任險中,已經是承保內容最像醫療險的商品了
Thumbnail
韓國流感疫苗死亡事,短短一周增加了13位,最近一直都在增加中。這是韓國政府予的公費疫苗接種。死亡的,幾乎都是大於65歲的老人家。這些老人們,幾乎都有慢性疾病史。只是死亡案例增加太快,太多了,更何況至今每件的死亡,是不是因為流感疫苗接種有關,解剖相驗結果至今未見有具體相關的因果關係,在真相未大白之前
Thumbnail
韓國流感疫苗死亡事,短短一周增加了13位,最近一直都在增加中。這是韓國政府予的公費疫苗接種。死亡的,幾乎都是大於65歲的老人家。這些老人們,幾乎都有慢性疾病史。只是死亡案例增加太快,太多了,更何況至今每件的死亡,是不是因為流感疫苗接種有關,解剖相驗結果至今未見有具體相關的因果關係,在真相未大白之前
Thumbnail
臺灣最近的9月一開始,「流感黃色警戒」似乎已經開始往上出現了。 依目前台灣所有的流感重症患者資料分析,重症患者多為「重度肥胖」與「懷孕」,尤其是「65歲以上」或有「慢性病」者,具有較高風險變成重症。 一旦併發流感重症,死亡率開始往上昇。這不可不注意⚠️ 預防勝於治療 1.戴口罩、落實洗手、
Thumbnail
臺灣最近的9月一開始,「流感黃色警戒」似乎已經開始往上出現了。 依目前台灣所有的流感重症患者資料分析,重症患者多為「重度肥胖」與「懷孕」,尤其是「65歲以上」或有「慢性病」者,具有較高風險變成重症。 一旦併發流感重症,死亡率開始往上昇。這不可不注意⚠️ 預防勝於治療 1.戴口罩、落實洗手、
Thumbnail
目前新冠疫情在美國出現大流行,讓人十分擔憂,但你可知道美國的流感情況同樣非常嚴峻,美國在2017-2018年,流感死亡人數超過6.1萬,可見,流感帶來的危害不容輕視,而預防流感最好的辦法就是接種流感疫苗,隨著需求量增長,最新流感疫苗價錢2020年是多少?流感疫苗到哪里預約接種會比較好呢? 流感疫苗
Thumbnail
目前新冠疫情在美國出現大流行,讓人十分擔憂,但你可知道美國的流感情況同樣非常嚴峻,美國在2017-2018年,流感死亡人數超過6.1萬,可見,流感帶來的危害不容輕視,而預防流感最好的辦法就是接種流感疫苗,隨著需求量增長,最新流感疫苗價錢2020年是多少?流感疫苗到哪里預約接種會比較好呢? 流感疫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