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雜談] 為什麼我們不再閱讀?|20220604

2022/06/04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之所以要分享這個主題,一切的原因,都是源於一場我在公司中與同事的閒聊。
  某一天午休,我正在用電子書閱讀器看書的時候,同事很新奇的看著我手中的電子書閱讀器,他表示他非常意外居然真的有人會買這種產品,在他的記憶中電子書閱讀器反應慢、摸起來也不是很滑順,重點是價錢不便宜。
  於是經過我一番介紹後,他才知道原來新的電子書閱讀器速度已經算是堪用,價位也屬於他能夠接受的合理範圍,但對他來說這種產品依然是吸引不了他半點興趣,原因很單純,因為他根本就沒有看書的習慣。過去為了出國還偶爾會買旅遊書,又或者想要煮新的菜色而去買料理書,但當他的這些需求已經被 YT 影片滿足之後,書這種東西已經完全被他打入冷宮。
  如果只是一位同事沒有閱讀的習慣,我還覺得沒什麼,但當我懷著好奇心詢問另一位同事是否有閱讀習慣時,我卻又得到相似的答案,後來我又跑去問喜歡看輕小說的朋友,一問之下,我是真的震驚了,大學時期每天書包裡都裝著一、兩本輕小說的,如今也幾乎沒有在讀輕小說,從過去一周三到五本,到如今一年三到五本的程度,他表示現在的動畫幾乎都會翻拍自己喜歡的輕小說,看動畫自然比看小說輕鬆得多,不過若動畫演太爛,他還是會考慮回去看輕小說,但前提是真的爛到不行,否則他也很懶得在看書了。
  接著我又花了快三周的時間,到處詢問同事、朋友、家人是否仍有閱讀習慣,最後在我訪問約五十八人後,僅只有四人會偶爾閱讀,頻率大約是一個月一本的程度,不得不說這完全突破我對於閱讀習慣的想像,在還未調查的情況下,我本來以為至少有三成的人會有閱讀的習慣,但沒想到居然連一成都沒有,簡直是讓人大呼不可思議的程度。
  不過在我詢問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大多數人不願再閱讀的共同點,那便是「沒有吸引力」。
  沒有吸引力,主要是因為書本中雖然多少有些插圖,但依然是以文字為主體,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逐字閱讀,並在腦中對這些詞句進行編譯,並在腦中自行想像畫面,以輔助自己更好的去體會故事的奧秘,可能短短的兩、三行字,就已經是一場驚天動地的戰鬥,或是令人心痛難耐的分離,但這一些都需要讀者自行想像,若是中文作者可能還沒什麼問題,若是西方文學且譯者的能力不足,這將使得讀者完全無法融入其中,甚至無法理解為何主角要痛苦哭、難過,究其根本閱讀是需要想像力的、需要大量思考的,相較於電影、戲劇,乃至動畫,觀賞者只需要張開雙眼、豎起耳朵,腦子不再需要想像每個角色模樣、他們的家鄉長什麼樣,甚至世界是長什麼樣的,腦子只需要記得前面的劇情跟後面的劇情的連動,與角色間的關係便已足夠,然而閱讀,卻需要讀者透過文字構築一整個自己所想像的世界,如此想來確實太過耗費心神。
  若我們要娛樂身心,以達到放鬆的目的,似乎閱讀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相反它更像是一種讓人更加疲倦的選擇,因此閱讀會逐漸沒落也不是讓人意外的事情吧?
  若是以放鬆為目的,我確實很難再替閱讀辯駁,無論是何種閱讀方式,都必須經歷上述在腦中重新架構的過程,這是絕對必須的損耗,雖然我不能反駁閱讀比起看影片更累,但我可以告訴你,閱讀一本好的著作,比起看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還要讓你感動千萬倍,閱讀後的感動跟看影視作品後的感覺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它不僅會給你帶來美好的回憶,更會影響你的思維,你看待人生的方式,儘管影視作品也能有類似的效果,但其影響實在太過輕微。
  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
  我想這一切還是源於想像,因為閱讀所架構的世界是屬於你的世界,儘管故事是相同的,但角色的樣貌、世界的樣貌,寒冬的冰涼、酷暑的炎熱,這一切的感官感受都始於你的想像,有些作者雖然會簡單的描述角色的外型與語氣,但說實在的,這都只是描述,實際上在你的腦中所呈現的又是什麼樣的呢?所謂的俊男美女,對你來說什麼是帥哥?什麼又是正妹呢?
  沒有人能真正的朔造出所有人都覺得美的事物,因此這一切都只能靠所有人去想像,甚至進一步地說連性格也是,性格也必須要靠人們自行去想像,因為只有如此,你的想像才能創作出一個獨一無二的傳奇之旅。在此我不得不抱怨一下,最近很多小說作品都太過刻劃角色的外型跟性格了,完全失去了對於角色的想像空間,雖然彰顯角色性格才能使劇情的推動顯得流暢,但過度的彰顯,會顯得角色失去靈活性,這一點是我自己對於看小說上很大的一個禁忌,若是角色的性格寫得太死,我就會失去繼續看下去的動力,因為對我來說這個角色,已經不再是個活生生的存在,只是作者的提線木偶罷了。
  看到這,你可能會認為我會很反對看影視作品,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在愛上閱讀之前,我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看劇,無論是歐美、日韓、東南亞、大陸等等國家的戲劇我都會看,接觸的類型也是各式各樣,但愛情、搞笑的類型偏少,主要是懸疑、鬼怪類型為主,順帶一提,最近台灣的恐怖片「咒」,我認為是一部超脫過去陰霾的作品,難得的一部中上等級恐怖片,其中最讓人滿意的就是詭譎氣氛的營造。
  儘管我如此也喜歡上了閱讀,但喜歡看劇的習慣並沒有因此而消散,甚至因為常常閱讀之後,我發現自己對於看劇的觀點跟以前大不相同,在此我就稍稍提一下就好,否則真的寫不完了。
  簡而言之,自從我習慣閱讀之後,看劇時,我不再注重合理性,而是更注重角色想要傳達的心情,這個故事想要傳達的涵義,甚至這種想法也能體現在綜藝節目之上,讓我在觀看這些影視作品之際,不再去想這都是別人布置好的、這都是套好的、這都是假的、這都是不科學的、這都是反邏輯的,雖然上述這些確實會影響人們看下去的動力,畢竟這種作戲,甚至有種騙傻子的感覺不好受,但小說不也大多如此嗎?與其花時間抓這些毛病,還不如細細品味,書本或是影劇上的演出,因為這些演出都是具有某種象徵性的意義的,而這些特殊的心境,可能是你這輩子無法體會,甚至無法理解的,如今它給了你一個感受的機會,儘管它不夠真切,但當你感受過後,將不再那麼容易受到情緒的衝擊。
  對我來說,閱讀就是一種讓自己心境更加平穩的練習,我可以想像當某些糟糕的狀況發生時,我會如何作為,透過文字的輔助,在我腦中想像,進而對自我的心靈進行拷問。
  但這並不代表著閱讀僅是如此,別忘了,除了文學創作外,還有工具書這一類型的存在。
  無論是科普類或文史類的工具書,都是一種讓你練習思辨的存在,要知道不論是哪本工具書的作者都是有特定立場的,因此你在閱讀一本工具書時,最好還是去查一下它所參考的文獻,以及相關文獻,你會驚訝地發現,這本書的作者所發表的內容,很多時候會跟主流學派的意見相左,又或者倒過來,當有人跟你說睡覺要八小時才是最好的,往往就會有另一篇文獻說睡六小時才是最佳的,而之所以說是一場思辨,並不是說要你去找出真相,畢竟你也很可能不是什麼學者,因此我們要思辨的是究竟是什麼?
  統整各種說法,並透過親自實驗、調查、研究等等方式驗證,但若真的用這些方法如果下去執行,就算不是學者,你也會變成半個學者了,這只會讓人更加排斥閱讀而已,因此我們只能採取說服自己的立場作為出發點,或許你會覺得這種說法很不可理喻,以文史來說,若不是真相,為何要相信它?但你也要清楚知道,許多研究都會在一個新文物的出土而崩壞,因此你現在所知的歷史知識,或許會在幾十或幾百年全然不同,真相是相對的,是被人們各自詮釋的,就如同錫安主義與反猶太主義,以色列真的是應許之地嗎?他們真的沒有種族屠殺巴勒斯坦人嗎?這一切理應如此的事情,卻正在被一件件的推翻當中。
  歷史始於人性,人性終究難測,因此所有的考究都可能因為人性而產生非邏輯性的結果,然而科學呢?科學總歸是理性的存在了吧?
  大多數的科學只要能被驗證的,那麼幾乎變是真理,但工具書大多是談論應用,很多過去被認為是最佳的解方,往往只要在新材料的發明,或新技術的實現後,便隨之落寞,因此無論是文史或是科技,我們應該保持的開放的態度,我們相信卻不全然相信,我同意這本書的觀點,但卻不能將這本書的一切奉為圭臬,接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便能驗證這些史料與科技的發想是否為真。
  思辨並不是二元思維,而是包容並質疑著,理解正反兩方的立場,接著發想自己會接受的立場,沒有人可以說你是對的或是錯的,只有時間能夠證明這一切。
  然而工具書的閱讀也是逐漸沒落的一群,因為現在也有許多網紅也在製作類似的節目,透過他們的介紹,人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吸收網紅所彙整的資訊,以他的觀點去了解這本書的內容,而這也是最可怕的地方,以我方才做法來看,這名網紅所做出來的內容,很大的程度會是他自己所接受的立場,意思是他可能製作出的內容很可能跟你自己去看得感想出入會很大,但想當然的並沒人介意這件事,畢竟看網紅搞出來的圖文介紹更輕鬆省事,甚至還能假裝自己看過了這本書,以此向身邊的人再次輸出相同的觀點,讓不明所以的人以為他相當的博學多聞,甚至在他們的同溫層中,只要幹道這一點,你就是個喜歡閱讀的人,但在我眼裡卻只是個複製貼上的存在,失去了自我的人偶。
  不過這也跟說電影差不多,我爸媽最近也愛上看說電影的 YT,他們一個晚上看了七部說電影的,就認為自己看完了七部電影,這種想法讓我感到悲哀的同時,也多了一層無奈,我可以理解他們為何這麼想,畢竟他們不理解閱讀是怎麼一回事,又或者他們不理解我對於閱讀的詮釋,因此就算我父親是個愛閱讀的人,他也會如此認為,只要看過別人介紹,就等於知道了這些知識或故事,對他而言,他只要知道起承轉合便夠了,對我而言這些只是輔助,重要的還是文學給我的觸動,工具書給我的思辨,而這些恰恰不是 YT 說書或是說電影能夠給予的,甚至是書評或是電影評論能夠給予的,因為他們的體會是源自他們的人生閱歷,而我的體會,只有我能理解。
  不過我並非否定 YT 書評或電影評論,相反我相當支持,我看完一本書,也會很想跟朋友分享自己的心得,互相交流心得我覺得很棒,這也是人的需求之一,認同與歸屬感的需求。
  總之說了大半天,我對於一般人不願閱讀這件事只能理解為「閱讀太累人了」,除此之外,我無法想到其他為何不願閱讀的理由。
  最後讓我再問你們一句,為什麼你們不再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8會員
90內容數
透過「流浪者之歌」的故事,我充分的體認到,人生最重要的事便是「面對自我」、「認知自我」,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的活著,而非隨波逐流。或許,我的感悟,在你的眼裡很是膚淺,我的想法,在你看來太過單純,但這卻是我透過「自問」得到的答案。比起向人尋求人生解答,我更願意多點失敗,多繞點路,只為了找到屬於我的,「答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