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系列】後新冠疫情時代我觀察到的好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新冠疫情已經延燒近兩年了,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這麼多人得到新冠"對社會真的是一件壞事嗎"?

我想這件事在大多數人的心中一定是肯定的。因為新冠疫情奪去所有人的自由,他甚而讓我們經常曝露於危險之中,但別忘了,新冠疫情也是有好處的。

最近進入了後疫情時代,我想很多人都在關注"新冠肺炎的後遺症",畢竟周遭人很多人都有中標的經驗了,不免開始會想,再過不久自己可能也會得到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的後遺症大概有: 腦霧,呼吸喘,失眠等症狀

多數人擁有後遺症的時間約持續半年,半年後就會逐漸恢復至正常水準,但也有百分15及百分20的人後遺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些有長期後遺症的人他們看待世界的角度會變得怎麼樣呢!

我想肯定會跟之前很不一樣吧,我甚至再想可能連那些得過新冠且患有短期後遺症的人,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肯定也會出現轉變。

為甚麼這麼說

其理由很簡單。得到新冠之人被迫從一個正常人變成身心有障礙的人,從一個體力好記憶好,做任何事都很自由的人,變成了處處不便,甚至會造成他人困擾的病人,這當中的轉變絕對會促發一個人的體悟,間接會提升一個人的同理心。

因為自己不曾弱勢,無法體會弱勢們的辛苦; 但如今自己成了那群曾經自己沒那麼在意的一份子,我想當下一定能體會: 為何有人體力不好那麼容易累、為何有人那麼笨總是健忘、為何有人動不動就憂鬱。

現在你們能體會了吧

當世界越來越多人得到新冠並被後遺症所苦,所有人才會珍惜,原來當一個健康沒有缺陷的人有多幸福; 你才會明白,原來記憶力好於常人是上天多大的恩賜; 你才會同情,那些想努力跟你過一樣生活的人,但卻不及之人是多麼得讓人憐惜; 最後你也會體悟,弱勢族群常遇到的有苦說不出是怎樣的一個感受。

結論:

寫這篇文並非鼓勵得新冠,大家還是做好防疫,只是想利用上帝視角來看看疫情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好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喃喃字嶼的沙龍
12會員
93內容數
網路上的資訊這麼多,懶得花時間瀏覽,亦或是無心看太多文字嗎? 說文嚼字系列就是為此而存在的。 你可能聽過youtube上有很多說書人,但你有聽過"說文人"嗎? "說文人"就是為大家說明及解讀關於網路上特定議題的文章,當然會加入個人主觀或客觀觀點。網路世界早已與我們不可分割,他就像是平行世界一樣; 現實中的資訊顯而易
喃喃字嶼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04
問:是否可以給個理由 讓2025年的現在的青年人讀哲學 AI:在2025年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青年人閱讀哲學的理由,可以著重於以下幾點: 1. 應對AI時代的挑戰: AI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倫理、道德、社會問題。 哲學能夠提供思辨的框架,幫助青年人更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例如: A
2025/03/04
問:是否可以給個理由 讓2025年的現在的青年人讀哲學 AI:在2025年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青年人閱讀哲學的理由,可以著重於以下幾點: 1. 應對AI時代的挑戰: AI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倫理、道德、社會問題。 哲學能夠提供思辨的框架,幫助青年人更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例如: A
2025/02/23
問AI:我想說的是 "創新" 是否代表著某個群體或個體的常態性價值取向發生根本性改變。 案例如: 以前覺得女性不能參政 現在卻很普遍; 又或者以前對普遍對國家認同負面 現在轉向正面; 以或者對於人文的重視遠高於過往。 這些現象背後是否都代表著創新的推進。 AI: 您提出的觀點非常深刻,確實抓住
2025/02/23
問AI:我想說的是 "創新" 是否代表著某個群體或個體的常態性價值取向發生根本性改變。 案例如: 以前覺得女性不能參政 現在卻很普遍; 又或者以前對普遍對國家認同負面 現在轉向正面; 以或者對於人文的重視遠高於過往。 這些現象背後是否都代表著創新的推進。 AI: 您提出的觀點非常深刻,確實抓住
2025/02/09
問: 請問 我正在自學數位行銷領域知識 但有部分知識 無法學以致用,因為無對應的使用場景及標的,例如: 數據分析知識與seo優化 請問數位行銷領域那些知識是比較不會有無法學以致用的部分? 我個人是認為: 文案、設計、社群經營、廣告投放,書寫企劃書 以上領域似乎比較能學以致用,請問針對我的問題,您是否
Thumbnail
2025/02/09
問: 請問 我正在自學數位行銷領域知識 但有部分知識 無法學以致用,因為無對應的使用場景及標的,例如: 數據分析知識與seo優化 請問數位行銷領域那些知識是比較不會有無法學以致用的部分? 我個人是認為: 文案、設計、社群經營、廣告投放,書寫企劃書 以上領域似乎比較能學以致用,請問針對我的問題,您是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2024年八月,國際主流媒體的標題: 紐約時報: 新研究顯示,全球約有 4 億人受到長新冠的影響; 財富健康雜誌: 長新冠是一個價值 1 萬億美元的問題,無法治癒。專家們懇求各國政府醒悟過來。文中一開始稱長新冠幽靈 (the specter of long COVID)。。。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文章提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長新冠。介紹了這些後遺症的症狀和影響,並提到了美國研究團隊針對長新冠患者的調查結果。建議了轉至身心科接受更詳細的評估及調整,以及訪問康舟官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Thumbnail
文章提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長新冠。介紹了這些後遺症的症狀和影響,並提到了美國研究團隊針對長新冠患者的調查結果。建議了轉至身心科接受更詳細的評估及調整,以及訪問康舟官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