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年轻人第一次体验到了邻里关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从上海这次疫情里,
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就是那种消失多年亲密的邻里关系,
没想到竟然在封城下的上海恢复了。
就像大V“三更雨”说的:
“上海这次封控,
产生了一个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影响:
那就是改变了邻里关系。
以前是关上门,
就不知道隔壁和对门住了什么人。
同一栋楼的邻居,
电梯里碰到都不认识,
就是认识也不会打招呼,
大家都是老死不相往来。
但是在这次疫情隔离中,
大家不仅互相有了联系,
还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互相接济食物和生活物资。
我妈我爸都说,
一直都怀念小时候那种友好的邻里关系,
没想到现在竟然在封城下的上海恢复了。”
确实如此,
疫情隔离的这段时间,
上海把“远亲不如近邻”演绎到了极致。
这次严重的疫情,
大大“破坏”了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投送,
大大“破坏”了基于网络的非附近合作,
于是为了生活存续,
疫情中的上海人,
不得不重新拾起“附近”,
不得不重新依靠邻里关系,
通过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互相接济食物和生活物资,
以携手共度时艰共闯难关。
由于隔离,由于管控,
居住在上海的市民,
为了自救和救人,
就回归到了以前那种,
最原始最真诚的邻里互动模式。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大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海疫情 #新冠肺炎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26日发表题为《“我只是想帮忙”:混乱之中,上海居民团结互助》的报道,关注在上海战“疫”期间,民众如何互相帮助,暖心守“沪”。全文编译如下: #上海疫情 #新冠肺炎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26日发表题为《“我只是想帮忙”:混乱之中,上海居民团结互助》的报道,关注在上海战“疫”期间,民众如何互相帮助,暖心守“沪”。全文编译如下: 在消灭病毒的不懈努力中,中国主要依靠居委会等组织的大量基层党员来安排大规模检测,以及协调前往医院和隔离设施的交通等。
#上海疫情 #新冠肺炎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26日发表题为《“我只是想帮忙”:混乱之中,上海居民团结互助》的报道,关注在上海战“疫”期间,民众如何互相帮助,暖心守“沪”。全文编译如下: #上海疫情 #新冠肺炎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26日发表题为《“我只是想帮忙”:混乱之中,上海居民团结互助》的报道,关注在上海战“疫”期间,民众如何互相帮助,暖心守“沪”。全文编译如下: 在消灭病毒的不懈努力中,中国主要依靠居委会等组织的大量基层党员来安排大规模检测,以及协调前往医院和隔离设施的交通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沒想到我們會因為疫情分開這麼久。 當時以為才幾個月,撐一下就過了。一旦那邊工作穩定,我便前去與他會合。無奈病毒變種,傳播速度之快,令人如何也追不上變化…。 幾年前,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工作機會,讓L選擇離鄉背井、遠從台灣移居泰國清邁;而我,也毫不猶豫地再一次以實際行動支持他,準備在最短
Thumbnail
我的对门,住了一对二婚的夫妻 疫情暴发前搬来的 从単位的成交、裝修、一直到入住,我从沒跟他们打过照面 常常是我出电梯进了家门后,他们刚好搭电梯上来 不然就是本来会同时出家门搭电梯下楼的,卻其中一方突然来了个电话,于是各自行程又拉开了...... 整件事就是非常离奇...... 当时我就一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家人都應有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有時候你的這種在意可能被認為<不夠熱情>,旁人有時候直接說:沒關係啦,小事小事。我一直不清楚這是居住地緣故還是我自己內向,但是對於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微妙關係有種說不清的不舒服。 居住鄉村的第一年,中學時期的同學聯繫上了,第一次便
Thumbnail
最近在因緣際會之下重返雙北市,卻在一些日常生活選擇的當下,突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這篇文章還描述了看似熟悉的事物卻帶來陌生感的感受,以及對時間、空檔的掙扎與感悟。
哐當,哐當....停了一會後,又是哐當,哐当,寂靜的夜被雜訊劃破。 這是上海封城的第十天,當然按他們說的這不是封城,人們只能按著他們的說法等待“研判”的結果。 但這結果究竟是什麼,人們無從得知,人們只知道家中的米袋子是一天天的矮了,冰箱裡不再被蔬菜填滿。   他爬起來看了看手機,發現剛剛淩晨3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曾幾何時,開始說著越來越多的改天下次。   前幾年受疫情影響,大多數的朋友聚會飯局都暫停。然後時間久了卻發現,其實那些飯局好像也無所謂,反而開始享受獨處得生活。   這裡先說,我認為極簡風並不是捨棄掉所有朋友,孤獨終老的活著。而是思考哪些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   好比說,LINE那些剩下慶生功能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沒想到我們會因為疫情分開這麼久。 當時以為才幾個月,撐一下就過了。一旦那邊工作穩定,我便前去與他會合。無奈病毒變種,傳播速度之快,令人如何也追不上變化…。 幾年前,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工作機會,讓L選擇離鄉背井、遠從台灣移居泰國清邁;而我,也毫不猶豫地再一次以實際行動支持他,準備在最短
Thumbnail
我的对门,住了一对二婚的夫妻 疫情暴发前搬来的 从単位的成交、裝修、一直到入住,我从沒跟他们打过照面 常常是我出电梯进了家门后,他们刚好搭电梯上来 不然就是本来会同时出家门搭电梯下楼的,卻其中一方突然来了个电话,于是各自行程又拉开了...... 整件事就是非常离奇...... 当时我就一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即使是家人都應有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有時候你的這種在意可能被認為<不夠熱情>,旁人有時候直接說:沒關係啦,小事小事。我一直不清楚這是居住地緣故還是我自己內向,但是對於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微妙關係有種說不清的不舒服。 居住鄉村的第一年,中學時期的同學聯繫上了,第一次便
Thumbnail
最近在因緣際會之下重返雙北市,卻在一些日常生活選擇的當下,突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這篇文章還描述了看似熟悉的事物卻帶來陌生感的感受,以及對時間、空檔的掙扎與感悟。
哐當,哐當....停了一會後,又是哐當,哐当,寂靜的夜被雜訊劃破。 這是上海封城的第十天,當然按他們說的這不是封城,人們只能按著他們的說法等待“研判”的結果。 但這結果究竟是什麼,人們無從得知,人們只知道家中的米袋子是一天天的矮了,冰箱裡不再被蔬菜填滿。   他爬起來看了看手機,發現剛剛淩晨3
Thumbnail
在居家隔離的日子中,我們習慣性地減少了與陌生人的交流,缺少了外界的各種聲音。然而,這樣的安靜反而讓我感到孤單與害怕。因此,我希望能趁著現在,重新與很久沒聯絡的老朋友取得聯繫,並重新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透過與朋友的交流,讓自己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充實自己的生活。
  曾幾何時,開始說著越來越多的改天下次。   前幾年受疫情影響,大多數的朋友聚會飯局都暫停。然後時間久了卻發現,其實那些飯局好像也無所謂,反而開始享受獨處得生活。   這裡先說,我認為極簡風並不是捨棄掉所有朋友,孤獨終老的活著。而是思考哪些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   好比說,LINE那些剩下慶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