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隨筆】從三大面向認識何謂雲端服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近幾年很常聽到雲端服務、雲端運算,許多工作職缺也會寫雲端工程師之類的,一直以為雲端相關的事務涉及到分散式運算系統,所以它的技術門檻應該是非常高的,如果一般大眾大概很難理解它。
這幾天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才突然醒悟到以前認為那看似遙遠的雲端其實伸手就可得,雲服務原來早就與我們的生活已經是如此貼近了,剛好就有感而發寫了這篇文章,由於我對雲端領域較不熟悉就當作是留著的學習記錄了。這裡也要拋個問題讓讀者一起思考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用過哪些雲端應用的案例呢?

雲端是甚麼

我們好像不太能確定現實生活中天空上的那朵雲在離我們多遠的地方,也摸不到雲的實體,這些是我覺得雲與雲端相關服務蠻相似的地方,那麼雲端是甚麼?
雲端一詞就是用來描述分散在全球各地的伺服器,透過網路以及一些系統設定把它們串接在一起進行一些實際的應用,通常比較常見的應用大概就是「傳遞資訊」、「執行應用程式」、「資料的儲存與管理」。
它所提供的服務就是讓使用者只要具有連上網際網路的裝置,就能夠隨時隨地線上存取檔案及資料,或是透過一些公司發佈的功能,在線上使用一些軟體服務,像我們日常使用的 Email、影音串流、社交媒體、雲端硬碟儲存等等功能都算是一種雲端服務哦。
對於開發者來說,在許多專業知識不一定足夠的前提下,使用雲端服務就會是一個能夠更快速搭建產品的地方,而且無需自行購買硬體設備思考如何建設與維護,因為提供雲端服務者已經都幫忙做好了。
接下來就用三個面向來讓大家稍微了解雲端服務的優勢和種類有哪些,我們日常使用的雲服務又是屬於哪個類型。

一、雲端服務的三大優勢

1. 解除硬體門檻
對公司來說就不再需要思考要買多少硬體資源、如何搭建硬體、防火牆與連線設定,也不需要處理一些資安相關議題或是設備斷電後備援電力等問題。
2. 省下維護成本
除了基礎設定不需要做以外,系統面向的管理也都不需要處哩,假設賣場或訂票網站,還要思考萬一有活動讓大家搶票搶購商品,伺服器管理系統的負載量要如何負荷,用戶連線會不會出現問題等狀況。
3. 隨時隨地的存取
使用者只要具有連上網際網路的裝置,就能夠隨時隨地使用雲端相關服務,而且很多時候使用者不需要再安裝有的沒的軟體,直接連線上去就能使用,不但不會占用到使用者裝置的儲存空間,還不用擔心軟體相容性之類很繁雜的問題。

二、雲端服務的四類模式

1. 公有雲 (Public Cloud):
其實我們日常上看的到的服務幾乎都屬於公有雲,像是 Email、Google Docs、Dropbox 或是面向公司的 AWS、GCP 等,公有雲就是由一間公司提供的雲端服務,它是面向大眾的,所以只要你是他們的使用者或是付費加入他們,人人都有使用的權。
這樣的服務非常方便,能夠讓一些中小企業用低成本也能快速搭建自己的產品,但風險也隨之而來,因為雲端軟硬體設施都是由其他人提供及維護的,我們無法完全掌握,也不太能確定一些較敏感的資料是否安全,保密程度有多高。
2. 私有雲 (Private Cloud):
私有雲指的是所有雲端相關的基礎設施、軟硬體資源都掌握在某個組織的手中,而且只有該組織內部成員才能使用雲端服務,這樣的應用會更貼近組織自己的需求上,例如加強資訊安全與產業規範,所以常見於金融體系或公家單位,相對公有雲而言成本較高但也更安全。
3. 社群雲 (Community Cloud):
有別於公有雲與私有雲,社群雲是專屬給某特定社群使用的,這些社群內的成員通常具有類似的需求或是屬於相同的產業,例如雲端的電子病歷,具有統一的規格讓不同醫院都可以透過這個雲端平台來新增、查詢、更改病例。
4. 混合雲 (Hybrid Cloud):
混合雲通常結合了公有雲與私有雲甚至社群雲的混搭,單看企業打算怎麼使用,對於非敏感資料或較沒有資安疑慮的東西放在公有雲上,較機密的資料放私有雲上,也可以再加入產業共同合作的社群雲,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節省部分成本,但又同時確保了資料安全。

三、雲端服務的三個階層

1. 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基礎設施即服務):
基礎設施是這三種服務中最底層的雲端服務,這就包含儲存空間和運算資源,對於 IaaS 的使用者來說,他們租用的是雲端服務的基礎硬體資源,簡單來說就是把採購硬體設備跟維護相關的事情外包給人家幫忙做,能夠直接獲取資源,接著就是開發者的事情了,他們可以基於這些硬體資源,繼續往上建設自己的伺服器、資料庫以及一些線上應用程式。
常見的服務有:AWSAzureGoogle Compute Engine
2. 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 平台即服務):
PaaS 服務會包含 IaaS 的服務,服務提供者會打造一套虛擬應用程式服務,讓使用者直接連上去後就可以直接在上面開發程式或使用一些已經開發好的工具搭建產品,因為不需要管理開發環境,能讓使用者更專注在開發應用上,這樣可以大幅降低產品的開發成本並增快開發製作產品的速度。
3.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軟體即服務):
如同我在前言所說的,前幾天我突然醒悟原來自己一直都在用雲端服務,雲端軟體服務非常貼近一般人的日常,大家平常或多或少一定會用到,包含 Email、影音串流、社交媒體、雲端硬碟儲存等等,服務提供者做了一套軟體並提供少量的硬體運算、硬體儲存資源,讓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連上線做使用,通常服務提供者會提供免費使用的版本讓大家試用,如果覺得這是好產品,或想要有更好的使用體驗的話,也會提供不同的付費方案讓使用者選擇,就像 YouTube 影音串流平台提供 YouTube Premium 方案,而如果你發現 YouTube 都是用來放音樂的話,就可以考慮升級 YouTube Music Premium 方案 (這不是業配 我也希望有天能接到 Google 的廣告QQ)。

下一步?

研究完雲端服務是甚麼以後,我覺得像區塊鏈或是 IPFS 這類去中心化應用也能夠算是一種雲端服務吧,不過服務提供者沒有一個絕對的公司或組織,我們也不知道使用這些服務所付出的手續費用最後是被誰拿到的,想著想著就覺得很有趣,似乎也還有很多東西可以探索。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雲端軟體服務,像我去租用虛擬主機來架設自己的網站也是使用到雲端服務,領悟到這點的我接下來想要繼續研究研究這些雲端資源,嘗試透過這些服務去做一些事情,希望到時候會有成品可以分享給大家~

最後,謝謝你在百忙之中願意抽空來花時間來看我的文章,如果還喜歡這些內容的話希望能獲得你的追蹤及小額贊助支持,讓我更有繼續寫下去的動力,EVM 兼容錢包地址為 0xae1dd06d57f582999a9c50b86ba913eecd7155ce。
也歡迎加入 Line 社群Telegram 群組 一起討論相關話題
我們下次見嚕 o((>ω< ))o~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科技隨筆 | 智能合約開發計畫》 智能合約開發計畫會深入淺出,從認識以太坊的協議開始出發,慢慢從最簡單的代幣到發行 NFT ,甚至是開發一些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並做一些簡單的使用者介面讓任何人可以透過瀏覽器開啟 Web3.0 的大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會是端午節 NFT 系列的最後一篇文,同時也是這個系列中最核心的部分,我們終於要來實際鑄造產生 NFT,並在 OpenSea 上看看結果了,有興趣的話就繼續看下去吧。
開發 NFT 專案無非三個步驟:寫程式 → 編譯程式碼 → 發佈智能合約,除了這三個步驟以外,我們還將介紹如何使用 OpenZeppelin 做為專案開發的根基,想要打造車子不再需要從輪子開始造起了,大幅增加開發專案的效率。
音樂月報主題會以每個月一次的形式,把該月聽到的好音樂分享出來!本月的主要聚焦剛好都是近兩個月剛發新專輯的好音樂,開發新音樂總是讓人很興奮呢!
介紹 NFT 的 Metadata、JSON 格式是甚麼,如何去客製化我們的 NFT,它的規格標準怎麼透過 Metadata 來設定的,目前最大的 NFT 二級市場 OpenSea 又提供哪些 Metadata 可以使用。
在這裡,我們會分析為甚麼發行 NFT 會需要利用 IPFS 來做, IPFS 是甚麼?以及實際操作如何使用 Pinata 的服務將想要上傳的檔案放到 IPFS 網路上。從這裡出發,開始擁有第一張去中心化圖片吧!
這次的 NFT 開發,希望讓讀者們在實作時,盡量用最少的程式碼也能夠完成你的 NFT 作品,而這篇文章可以當做是一個暖身,我們會大致瀏覽本次開發 NFT 所需要用到的一些工具與小知識,大概整理之後暫時先分為六大主題...
這篇會是端午節 NFT 系列的最後一篇文,同時也是這個系列中最核心的部分,我們終於要來實際鑄造產生 NFT,並在 OpenSea 上看看結果了,有興趣的話就繼續看下去吧。
開發 NFT 專案無非三個步驟:寫程式 → 編譯程式碼 → 發佈智能合約,除了這三個步驟以外,我們還將介紹如何使用 OpenZeppelin 做為專案開發的根基,想要打造車子不再需要從輪子開始造起了,大幅增加開發專案的效率。
音樂月報主題會以每個月一次的形式,把該月聽到的好音樂分享出來!本月的主要聚焦剛好都是近兩個月剛發新專輯的好音樂,開發新音樂總是讓人很興奮呢!
介紹 NFT 的 Metadata、JSON 格式是甚麼,如何去客製化我們的 NFT,它的規格標準怎麼透過 Metadata 來設定的,目前最大的 NFT 二級市場 OpenSea 又提供哪些 Metadata 可以使用。
在這裡,我們會分析為甚麼發行 NFT 會需要利用 IPFS 來做, IPFS 是甚麼?以及實際操作如何使用 Pinata 的服務將想要上傳的檔案放到 IPFS 網路上。從這裡出發,開始擁有第一張去中心化圖片吧!
這次的 NFT 開發,希望讓讀者們在實作時,盡量用最少的程式碼也能夠完成你的 NFT 作品,而這篇文章可以當做是一個暖身,我們會大致瀏覽本次開發 NFT 所需要用到的一些工具與小知識,大概整理之後暫時先分為六大主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疫情世代後,企業在思考的已經不是要不要上雲,而是哪些服務或內容可以上雲,透過混合雲的形式,搭配公司的策略達到靈活且彈性的最佳效益。 而既然要能達到最佳效益,選擇適合公司環境的雲端環境,對於現代企業來說非常重要,這篇文章將與大家分享AWS、GCP、Azure三大公有雲的特點與優勢。
在當今數位時代,「雲端平台」已成為科技領域的一個熱詞。那麼,雲端平台究竟是什麼?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重要的主題。 雲端平台的定義 雲端平台,是指通過互聯網提供各種計算資源和服務的基礎設施。這些資源包括伺服器、儲存空間、數據庫、網絡和軟體應用等。用戶可以根據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企業對數位轉型需求的增加,雲端計算成為現代資訊科技的核心。現今市場上有三大主要雲端平台,它們分別是 Amazon Web Services(AWS)、Microsoft Azure 和 Google Cloud Platform(GCP)。這些平台提供廣泛的服務和解決方案,滿足不同規
Thumbnail
IaaS 以虛擬化原理運作,企業可從雲端服務商那裡獲得運算、儲存和資料庫等服務,不再需要自己購買設備、管理設備,或託管設備的空間。
Thumbnail
IaaS是一種雲端服務模型,所使用的運算資源託管在公有雲 、私有雲或混合雲中,能將傳統IT硬體設備統整為虛擬的運算資源,而得以針對運算需求彈性地調配資源。
在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企業在選擇數據儲存和計算資源的方式上有兩個主要選項:On-Premises(本地部署)和Cloud Server(雲端伺服器)。每種方式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優勢與挑戰。本文將簡單介紹這兩種技術,探討它們的差異、優點及面臨的挑戰。
Thumbnail
企業導入雲端技術的原因,包括:提高效能、節省成本、提升靈活性、強化資訊安全等,規模化的集中管理也與ESG永續議題接壤,減少了維護機房的耗能和碳排放量。 雲端技術提供了更具成本效益、靈活、安全且可擴充的IT基礎架構,分工的規模化經營也同時提升了管理及資源使用效率。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疫情世代後,企業在思考的已經不是要不要上雲,而是哪些服務或內容可以上雲,透過混合雲的形式,搭配公司的策略達到靈活且彈性的最佳效益。 而既然要能達到最佳效益,選擇適合公司環境的雲端環境,對於現代企業來說非常重要,這篇文章將與大家分享AWS、GCP、Azure三大公有雲的特點與優勢。
在當今數位時代,「雲端平台」已成為科技領域的一個熱詞。那麼,雲端平台究竟是什麼?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重要的主題。 雲端平台的定義 雲端平台,是指通過互聯網提供各種計算資源和服務的基礎設施。這些資源包括伺服器、儲存空間、數據庫、網絡和軟體應用等。用戶可以根據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企業對數位轉型需求的增加,雲端計算成為現代資訊科技的核心。現今市場上有三大主要雲端平台,它們分別是 Amazon Web Services(AWS)、Microsoft Azure 和 Google Cloud Platform(GCP)。這些平台提供廣泛的服務和解決方案,滿足不同規
Thumbnail
IaaS 以虛擬化原理運作,企業可從雲端服務商那裡獲得運算、儲存和資料庫等服務,不再需要自己購買設備、管理設備,或託管設備的空間。
Thumbnail
IaaS是一種雲端服務模型,所使用的運算資源託管在公有雲 、私有雲或混合雲中,能將傳統IT硬體設備統整為虛擬的運算資源,而得以針對運算需求彈性地調配資源。
在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企業在選擇數據儲存和計算資源的方式上有兩個主要選項:On-Premises(本地部署)和Cloud Server(雲端伺服器)。每種方式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優勢與挑戰。本文將簡單介紹這兩種技術,探討它們的差異、優點及面臨的挑戰。
Thumbnail
企業導入雲端技術的原因,包括:提高效能、節省成本、提升靈活性、強化資訊安全等,規模化的集中管理也與ESG永續議題接壤,減少了維護機房的耗能和碳排放量。 雲端技術提供了更具成本效益、靈活、安全且可擴充的IT基礎架構,分工的規模化經營也同時提升了管理及資源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