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之世-夏侯與曹】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raw-image

魏晉南北朝的故事,從誰開始說起呢?

必定是曹操與曹丕了。


東漢末年,曹操散盡家財自起義兵。用錢能解決的事情,是小事。即使曹家擁有堪比郡守的財力,人才依舊是千金難買。

大家都知道,曹操是宦官之後,雖然擠身知識份子的圈子,也不被東漢傳統根深蒂固的士人世族所重。在荀彧加入幫他獵頭之前,基本上,曹操身邊的將帥謀士,就是他的親戚。

一開始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曹洪與夏侯惇。曹洪同樣姓曹不難理解,為什麼有姓夏侯的?

曹家跟夏侯家,不是五百年前本一家,而是五百年前本親家。

《三國志.夏侯尚傳》評曰:「夏侯、曹氏,世為婚姻,故惇、淵、仁、洪、休、尚、真等並以親舊肺腑,貴重於時,左右勳業,咸有効勞。」

在吳人作《曹瞞傳》及郭頒《世語》中更說,曹操的父親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父。嚴格說起來,曹操跟夏侯惇是「從父兄弟」。現在的說法就是「堂兄弟」,同一個阿公,不同父親。

夏侯嵩是過繼給曹騰當養子,才改名曹嵩。

為什麼曹騰要挑一個夏侯家的孩子?因為夏侯嵩的阿公姓曹。

「曹仁字子孝,太祖從弟也。」

從弟的意思,是曾祖父相同。也就是曹操的曾祖父,姓曹。阿公,姓夏侯。父親,從夏侯家過繼回來曹家,所以有了曹操,沒有夏侯操。

這是已知文獻的結合,但其中必定還有一些不能說的秘密,以至於陳壽不取曹嵩曾為夏侯家之子說法。

曹氏跟夏侯氏的不分彼此,到曹丕稱帝後仍是十分明顯。曹魏之世,夏侯家也有著異姓宗室身分。即使曹魏倒下,西晉滅亡,南北二朝,曹家跟夏侯家依舊好得蜜裡調油。

不過,曹操跟夏侯惇的祖籍老家,在譙郡。

隨著東晉南遷,籍貫重編,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兩氏後人」,在劉宋末年、南齊年間,以至於南梁建立時大放光彩。


今天的主角,是譙郡的夏侯詳,跟新野的曹景宗。


曹景宗從小也喜歡打獵,擅長騎射,好讀史書。跟諸葛亮一樣,偶像是樂毅。對,沒有管仲的部分。

曹景宗少年就跟著父親打仗,勇猛過人。

父親過世之後,被當時劉宋外戚蕭氏所徵辟,參加了蕭家翻身的西線大戰爭,更領天水太守駐於隴西。

就當時的眼光來說,絕對是屎缺中的屎缺,堪比馬謖守街亭。不過,齊主蕭道成接下來也在那邊打出了名堂。曹景宗雖然沒能跟蕭道成結交,但也和他手下第一大將張敬兒的小兒子交好。

張敬兒一家後來就被蕭道成的兒子「走狗烹」了。當時,只有曹景宗出面幫他們收屍。

嗯,曹景宗已經調回襄陽了,雖然同是「雍州」管區,但出秦嶺已不可為。

曹景宗雖然勇猛善戰,但遇人不淑,在襄陽出生入死了十多年,始終未能得到拔擢。就在這個時候,蕭衍被指派來擔當了雍州刺史。

在宗族中得到消息,曹景宗一反常態,決定好好巴結這個蕭氏宗親。

什麼宗族?什麼消息?

兩晉以來,曹氏仍以前朝帝王之尊傳承「陳留王」位。但那就沒有曹景宗這個新野分支的事情。

相反的,更值得曹景宗依靠的,是譙郡本家,夏侯氏。

夏侯詳是真譙郡人,不是南遷世族。十六歲的時候,父親過世……這是一個可以成家的年齡,所以稱為「父艱」,不是冨樫啊。

不過夏侯詳非常孝順,為父服喪三年,期間把自己搞得不成人形。結果,就有三足神鳥來探訪了。

鄉里都覺得,夏侯詳將來必定不凡。

譙郡地處南北爭戰之交,是前線中的前線。服完喪後,夏侯詳更為豫州刺史聘為主簿,確實是前途無量。

然而,時為劉宋廢帝劉子業當政。劉子業倒行逆施,被叔父們給廢了,說穿了就是政變。

朝廷政變,各地軍閥刺史不見得就同意新皇帝的政權啊,豫州內部就討論了一番,最後決定,反對宋明帝。

當時的刺史殷琰手中無兵,只能接受各地太守與大族的意見。

這邊要附帶說明的是,夏侯詳算是夏侯氏放在刺史身邊的一顆棋而已,被挾制的殷琰所用官員幾乎都是這種人。

那朝廷當然是要派兵平亂。

剛開始大家就是打嘛,但朝廷軍日漸優勢,豫州想要遵奉的另一個皇帝也救不來,內部討論的風向就開始傾向降北了。

這時,夏侯詳就私下跟殷琰說:「我們是為了效忠朝廷起兵,如果投降北魏,那就真的成了反賊,不如讓我去見朝廷將軍吧。」

殷琰哪有什麼好反對的,他自己家人都還在江南,別說降魏,造反都不是他所願意的啊。

於是,夏侯詳就做為使者,獨身前往朝廷軍營,談妥條件,並為朝廷勸降豫州。說來輕描淡寫,夏侯詳的膽識人望身手,那是缺一不可。

豫州平定之後,負責平亂的將軍轉為刺史,更是重用夏侯詳為地方溝通橋梁。

十多年後,宋亡齊興,夏侯詳一度與齊明帝蕭鸞共事。不過夏侯詳不太喜歡蕭鸞,這就事後諸葛亮,後來蕭鸞就篡位了嘛。

南齊生亂,北魏趁隙南來,夏侯詳又統整了豫州各地迎戰反擊。這邊就是秀一下世家大族的新威能。

他們不是光忙著爭奪政權而已,這種邊疆大族一旦掌握了經濟軍事,自立一國抗衡南北都是做得到的。

不過夏侯詳的人設就是忠君愛國。

蕭鸞知道夏侯詳優秀,但也憂心勢大難制,遂徵召夏侯詳為親王服務。夏侯詳也沒什麼怨言,就跟著到荊州上班去了。

他的上司,就是南齊末代皇帝蕭寶融。

忠君愛國了五十年,這次夏侯詳贊成了蕭寶融的起義。

說發癲也不至於,因為當時帶朝廷密令來,請求蕭寶融入京主持大局的將軍,名叫夏侯亶。

好巧喔都姓夏侯?其實他就是夏侯詳的長子。

你說,那封朝廷密令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家族的利益,對夏侯詳來說,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而隨著蕭衍出兵順江而下,荊州政府都認為蕭衍戰術失當的時候,夏侯詳卻表示,蕭衍的打法完全正確,這才是能當大事的人。

不久,荊州政府的主持人蕭穎冑就死掉了。

在夏侯詳的主導下,荊州政府迎接蕭衍的弟弟蕭憺,就此變天。

夏侯詳作為建梁功臣,也是沒有待在京師,仍到地方上任刺史,保衛治理鄉土,一直到死。

老詳過世,長子夏侯亶服了喪,繼了爵,順便繼續治理邊疆。

最後那句以兩漢制度來說,是不合法理的。以南北朝的生態而言,也是皇帝最害怕的事情。

說白了,就是世家大族據地為無冕王。


但蕭衍的政變篡位,本就不是各地擁戴,只是他先入建康,王之。如何拉攏安撫各地大族,正是蕭衍稱帝後最重要的課題。

更重要的,是隱藏在記事之下的戰爭。

夏侯詳跟夏侯亶的傳記都沒有提到,我們簡單說吧。

譙郡在壽春的北方。

當蕭衍建梁的時候,齊皇子蕭寶夤逃亡至壽春,為北魏揚州刺史所接納。其後,北魏揚州與梁軍至少發生三次戰役。

蕭衍的皇帝本紀,同樣沒有提。

意思是,夏侯詳轉駐荊州的期間,他的故鄉肯定失陷了。

為了奪回譙郡,夏侯詳有足夠的動機,推翻南齊,另外推舉一個擅長戰爭,知道汝南與譙郡重要性的新皇帝。

長年處於這條戰線的蕭衍,正是上佳人選。

而擔當幕後黑手的夏侯家沒有畫面,專任馬前卒的曹景宗就又很有事。這倒是跟兩百年前相反了。

曹景宗傳說,在蕭衍稱帝後,他負責駐守武昌一帶。但當荊北遭受北魏攻擊時,曹景宗並沒有前往援助。他大量的搜刮著財富以自肥。

朝廷對曹景宗提出糾舉,但由於蕭衍入京時,曹景宗為頭號戰將,所以非但沒有受到懲罰,還被召還京師統領禁軍。

對蕭衍來說,這個時候最有威脅性的,絕對不是支持著自己的夏侯世家。

夏侯詳過世的前一年,曹景宗更帶兵前去救援汝南。

小小的汝南,此時分駐至少三州刺史,你就知道整個南朝的戰線是如何內縮,以及戰況有多麼危急。

當時來攻的,便是南齊遺孤蕭寶夤。

北朝跨淮水,建運糧浮橋。

南朝則築壁壘,備戰船。豫州刺史韋睿奉命支援曹景宗,兩軍依照蕭衍特別命令,靜待時機,以火攻破敵運糧橋。

但曹景宗不從。

先是多番出擊騷擾,又遇淮水暴漲,曹景宗當機立斷,直接要韋睿登陸敵岸阻斷,他自己則衝殺一番。

結局,南軍大勝。

曹景宗威勢更盛,蕭衍亦不能制。韋睿雖是名將,但家族勢力不如,也只能謙讓。

也就在此戰退敵不久後,七十四歲的夏侯詳過世。

半年後,五十二歲的曹景宗也走了。

所幸夏侯亶有大智,隨即把家族財產分給諸弟,自己節儉度日服喪,讓輿論不至於不利夏侯氏。

但即使擺低姿態,夏侯家收復譙郡的悲願仍在。

這個重大的任務,就落在了他弟弟夏侯夔的頭上


看到「夔」這個字,可能有人就心頭一顫了。龍生九子之一。事實上,夏侯亶字世龍,夏侯夔字季龍。

這年代以龍為名,不算犯諱,但也看得出夏侯詳的雄心壯志。

在哥哥選擇以退為進的時候,夏侯夔本也被徵還為衛尉(禁軍統帥)。但他沒有回去,蕭衍只能再授命夏侯夔為荊北前線指揮官。

隔年,夏侯夔就出擊了。不但勇破魏軍,更大肆屠城。從此,荊北軍民不敢再與北魏往來。

南北朝邊疆軍民,其實對於堅守到底的心思是很薄弱的。

牆頭草兩面倒,天理自然求存也。

夏侯夔的雷霆手段,反讓自蕭衍稱帝以來八年混亂的邊疆地帶,逐漸穩定下來。


四年後,蕭衍更請夏侯亶入朝,領豫州大中正。

夏侯夔仍舊以刺史將軍身分駐紮,加上他的世族背景,儼然就是荊北一大軍閥。

不過,家主到底是夏侯亶。

在夏侯亶的制衡下,也算是平安過了二十年。


北朝的混亂日增,終於在西元524年爆發了六鎮之亂。

過往總是南朝在政變,在往北尋求政治庇護,如今,北朝也要向南朝求助了。


527年,北魏北海王元顥、臨淮王元彧、汝南王元悅來降。青州刺史元世雋、南荊州刺史李志,郢州刺史元願達也獻地求納。

夏侯夔出兵接應郢州,合併領土為北司州,自鎮。夏侯亶更站了出來,領平北將軍,準備收復失土。

但還沒出動,夏侯亶就掛了。夏侯夔的生母也走了,他只能去職服喪。

這次北伐的機會,落到了陳慶之這個人頭上。

又過四年,北魏南兗州刺史表示願獻上譙城投降,服完喪的夏侯夔說什麼也要領一軍跟上。完成接收後,蕭衍遂命夏侯夔以豫州刺史身分,督豫、淮、陳、潁、建、霍、義七州諸軍事。

這是連他大哥之前的領地都督進來了。

終於收回故鄉的夏侯夔一改過去狂放,以哥哥的施政方針優惠於民。當時有歌謠唱:「我之有州,頻仍夏侯;前兄後弟,布政優優。」

夏侯夔在州七年,卒於任內。


南朝夏侯家的故事,到這裡告一段落吧。

最後,再補一段八卦。


曹魏滅亡後,曹家的最後一任陳留王,幫助了南齊的建國,卻為蕭道成下詔除藩。

譙郡夏侯氏助梁滅齊,雖然跟此事毫無關聯,但合在一起看的時候,總是讓人無限唏噓。


那一年,曹孟德牽起了夏侯元讓的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3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3
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Thumbnail
2022/08/03
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魏武帝曹操,三國志第一篇介紹了曹操的身世,註解也附上了許多曹操並非曹參之後的證據。
Thumbnail
魏武帝曹操,三國志第一篇介紹了曹操的身世,註解也附上了許多曹操並非曹參之後的證據。
Thumbnail
本文是利用ChatGPT,對於三國演義第五回的詮釋;一方面多了解如何讓ChatGPT成為創作的小幫手,一方面也是一種嘗試,讓生成式AI來描述這部經典作品。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Thumbnail
本文是利用ChatGPT,對於三國演義第五回的詮釋;一方面多了解如何讓ChatGPT成為創作的小幫手,一方面也是一種嘗試,讓生成式AI來描述這部經典作品。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的故事,從誰開始說起呢? 必定是曹操與曹丕了。 東漢末年,曹操散盡家財自起義兵。用錢能解決的事情,是小事。即使曹家擁有堪比郡守的財力,人才依舊是千金難買。 一開始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曹洪與夏侯惇。曹洪同樣姓曹不難理解,為什麼有姓夏侯的? 夏侯嵩是過繼給曹騰當養子,才改名曹嵩。
Thumbnail
魏晉南北朝的故事,從誰開始說起呢? 必定是曹操與曹丕了。 東漢末年,曹操散盡家財自起義兵。用錢能解決的事情,是小事。即使曹家擁有堪比郡守的財力,人才依舊是千金難買。 一開始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曹洪與夏侯惇。曹洪同樣姓曹不難理解,為什麼有姓夏侯的? 夏侯嵩是過繼給曹騰當養子,才改名曹嵩。
Thumbnail
曹操,東漢末年超世之傑。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權傾天下卻未篡漢,子曹丕代漢而立,讓我們對於曹操的內心世界,又多了無限想像。 不論曹操是忠是奸,曹魏終究是建立了半壁江山王朝。 然後就被司馬家照樣篡掉了。 兩晉年間,劉氏之後紛起,就連匈奴人也要打著漢室招牌反抗司馬暴政。怎麼就沒人心念前朝呢?
Thumbnail
曹操,東漢末年超世之傑。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權傾天下卻未篡漢,子曹丕代漢而立,讓我們對於曹操的內心世界,又多了無限想像。 不論曹操是忠是奸,曹魏終究是建立了半壁江山王朝。 然後就被司馬家照樣篡掉了。 兩晉年間,劉氏之後紛起,就連匈奴人也要打著漢室招牌反抗司馬暴政。怎麼就沒人心念前朝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