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之世-後宮天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北魏,是由外國鮮卑人所建立的中國王朝。

一開始,中國北方的世族在五胡亂華期間,「收買」了一些不足以爭霸中原的邊荒部族,來協助自保。

然而,前秦宰相王猛的執政,兇猛的意圖改變北方世族操弄政權現象。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也隨之產生。

在王猛過世後,皇帝苻堅再也壓不住,打算以統一天下來救亡圖存。但終究是沒能成功。

北方再次陷入混亂,而受世族扶持的鮮卑人,更以建立「王朝」的方式,加入了中原逐鹿。

草創之初,漢化有限,但世族們也知道操控政權的一大威脅。這是過去東漢就演過十幾次的大戲。

外戚。

不需要戰功,不需要財力,瞬間就能依靠裙帶關係進入政權中心的外戚,對於世族政治而言是非常討厭的一件事。

於是,北魏一建國,就有了兩條關於後宮的規矩。

第一,皇后必須立金人。

鑄造金人所費不貲,這就限定了能夠成為「備位元首」,皇后的人,不會是寒門窮光蛋。

第二,則是要求皇后不能是太子的媽媽。

太子的母親,必須死。稱為子貴母死條款。

你終究是不可能限制皇帝想要跟誰播種,退一萬步來說,太子越沒背景,越是容易被操控。


有了規矩,萬世太平?

歷史告訴我們那是不可能的。

有法必有破。

北魏的後宮法則,就毀在「以夷制夷」的國策上。

以王朝自居的北魏,征服天下平定四夷是不能迴避的課題。而北魏皇帝找出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漢朝的「南匈奴秘策」。

當周邊國家發生內亂,北魏就會支持其中一方,在北魏境內建國,對抗原政權。從這裡衍生出來的,是北魏會賜予降臣高官厚祿。

無巧不巧,北魏孝文帝的阿公,也就是北魏馮太后的老公,跟一個來自南朝李氏的俘虜生下了太子。

在子貴母死條款下,李氏留下了親屬名單,一大堆都是南朝劉宋官員。

好啦,一票南朝官員前來投降,那也沒什麼不妥。

偏偏李氏還有一個北方義兄,南北諸李合而為一,有郡王有外戚,一瞬間攻進了北魏的政治圈中。

就連北魏孝文帝的母親,也是李氏。

李氏就這麼神不知鬼不覺的,突破了「子貴母死」的防守。

條款仍然在,但已經防不住李氏成為政權新貴。

有人起了頭,就會有人跟上。

孝文帝死後,他的兒子也找來了舅舅高肇協助執政。毫不意外,高肇也推出了宗族之女,成為二號皇后。

外戚富貴都給高氏圈牢了,誰還願意當太子的媽媽?當時後宮就盛行著燒香拜佛,祈求生女兒不要生兒子。


只有一個「世婦」跟別人都不一樣。

北魏後宮設皇后一人,左右昭儀各一,下為三夫人,次共九嬪,再往下才是世婦。說高不高,說低也不低。

世婦姓胡,她的姑姑是個尼姑,當時經常入宮講道。那也常常跟宮裡面的人說,她有個姪女又漂亮人又優秀,頗曉大義。

在這個人人自危不願意跟皇帝打砲的時代,「曉大義」還是挺有價值的。

不過外戚大家缺都佔滿了,所以小胡也只能當個世婦。

後宮嬪妃都跟她說,小心啊,生了兒子就要死的。

但小胡沒在怕的。


事實上,孝文帝的兒子元恪,原本立了于皇后,生了兒子。皇子三歲的時候,時為夫人的高氏也生了兒子。

然後于皇后就死了。

子貴母死,這沒什麼。

問題是不到半年,于皇后的兒子也跟著死了。後宮傳言,必定是高夫人害死了他。

可誰知道呢,高夫人的兒子,也夭折啦。

而高夫人又在後宮跟大家說,不能生兒子啊,生了妳要死的。


隨著高夫人升上皇后,她更是多方阻撓嬪妃晉見元恪,甚至盡可能斷絕後宮再有新人。

元恪就算不知道後宮在弄什麼鬼,也是會覺得奇怪啊。

皇帝有問題,通常就是求助於哲學。

佛教看起來給了元恪一些方向。

「十有一月甲申,詔禁屠殺含孕,以為永制。己丑,帝於式乾殿為諸僧、朝臣講《維摩詰經》。」

幾個月後,小胡的孩子出生了,是個兒子。

元恪告訴大家,他的父親,北魏孝文帝晚年就說過,婦人因為妒忌想要自保的事情,哪裡都會發生,子貴母死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於是,元恪為新皇子命名為元詡,並將他帶離後宮,禁止後宮一切后妃探視,包括親生母親小胡跟高皇后在內。

小胡非但沒有被處死,更升為九嬪之一,自承華宮改封充華宮。

就這樣,元詡順利長大,三歲時封為皇太子。

六歲,繼位為帝。

按照北魏慣例,高皇后晉升為皇太后,沒有問題。

可是胡充華呢?沒有前例。沒有太子的母親活下來,成為皇帝母親的前例。但北魏的世族們,早就看高肇不順眼了。

先是將高肇賜死,進封胡充華為太妃。然後,強迫高太后出家,轉住洛陽旁的金墉城。

以西晉的習慣來說,高太后這時就算是被流放了。


三個月後,胡太妃轉胡太后。

又一個月,胡太后臨朝稱制,親覽萬機,以朕自稱。

臣子上書,不能再稱殿下,需稱陛下。


六歲的元詡跟這些事情,十成十的沒相關。

而這一段後宮過往,在北魏皇后列傳中,寫的可是高皇后很壞呢。

不過,我想胡太后奪權,恐怕才是真相。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她的姑姑。

「太后性聰悟,多才藝,姑既為尼,幼相依託,略得佛經大義。」

前面我們也挖出來了,元恪真的決定不執行「子貴母死」條款,是因為佛教的影響。而元恪政府,其實也就是北魏佛教反抗政權的開始。

但胡太后的執政,並沒有改善這個狀況,反而越演越烈……這邊應該不會說到,就讓我們慢慢看「靈皇后傳」吧。

靈,是胡后的諡號。

胡太后聽政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祭祀祖廟。她說,元詡還小,無法主持,不如讓我來垂簾觀禮吧?

經過孝文帝漢化的北魏朝廷,儒學博士一個個氣噗噗。但清河崔氏決定支持,更搬出了東漢鄧太后的案例來反駁眾人。

胡太后除了識字能批政令,射術也是驚人的高超。

「幸西林園法流堂,命侍臣射,不能者罰之。又自射針孔,中之。」

這大概已經是轅門射戟的等級了,當然,運氣成分有之。甚至連脫手放暗器都難她不倒。

「登鷄頭山,自射象牙簪,一發中之,敕示文武。」

面對叛亂四起的國家,胡太后也命人打造了「申訟車」,不時就乘車出宮聽取冤訟。就連吟詩作對她也在行。

她,是一個真正想要當皇帝的女人。


歷史的爆發,是經過長時間的累積,並非突然發生。

唐朝會有武則天,就是從西漢呂后,東漢鄧后,北魏馮后與胡后一步步而來的。

胡太后更登上離洛陽最近的五嶽之一:嵩山。這當然不是為了要建立五嶽劍派,更不是出門玩耍那麼簡單。

胡太后在做的,是封禪預演。

非常帥氣的,她沒有把朝廷百官帶上,反而帶了後宮的三公九卿(三夫人九嬪妃),以及公主們。胡太后很疼愛之前高太后的女兒說。

然後宣布廢除淫祀,除了胡天神之外。

淫祀大家有很多解釋,基本上兩漢三國指的其實是「非官方自然祭祀」。

自己拜山神拜河神,會有什麼問題這個看鄉野傳奇都會知道。老百姓會把食物啦,財貨啦,人啦,都獻給這些山野淫神。

對於國家的經濟,管制能力,都屬於負面的影響。

更有趣的是「胡天神」。

那就很明白了,靈太后的「胡姓」,不是中土胡姓,而是胡人的胡。

當時中土胡姓也有分漢人胡跟鮮卑胡,鮮卑胡是北魏開國七族之一。

而真正的「胡人」,也就剩下西北角一塊了。

靈太后正是西北安定人士,她的曾祖父跟阿公,是給後秦姚氏跟匈奴胡夏打工的。

胡夏首都被北魏攻破時,阿公「投降有功」,在「以夷制夷」條款下得以封侯。北魏完全消滅胡夏還在好幾年後,所以才能掙到爵位啦。

胡太后還玩過一個小把戲,她下詔要賞賜大家布匹,但有個小小條件:自取限定,能扛多少就拿多少。

男子漢老頭子們拚命的搬,一百匹兩百匹,閃到腰的閃到腰,跌倒的跌倒。

公主就隨手拿個二十匹,輕鬆愉快不貪心。

這事傳了出去,後宮嬪妃的身價,又比前朝百官更高了。


文武百官世家大族,可不是屬傻的。

胡太后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馬昭有兵權,妳胡太后沒有。

北魏雖是帝王集權制,不表示這些人沒有本事弄皇帝。皇帝嘛,告個不遵禮法就可以拿掉,兩漢都有範例。

皇太后怎麼拿掉?史書自有答案。

通姦罪無敵,你不認識秦始皇的老母?


執政五年的胡太后,傳出了與清河王元懌偷情的八卦。據說還是她逼姦親王的。

很快的,握有禁軍兵權的侍中領軍元叉,就帶著宦官劉騰跟十二歲的皇帝元詡上殿,宣讀皇太后遜位詔,為皇上舉辦成年禮。

胡太后根本沒寫下這封詔書,就被禁軍押解至離宮幽禁了。

太傅清河王元懌則直接遭到誅殺。

附帶要提醒的是,北魏這時候的局勢很糟糕。天災頻仍,內亂外患不斷。這是從前代元恪就開始的情況。

那廢除女主之後會比較好嗎?我的天兒啊當然不會啊。換皇帝除奸臣事這些從來不會幫助國家,從來不曾。


當然我們也可以反過來看,元叉這一次的政變,不算是十分成功。

簡單說,在政治立場上,他們要除去胡太后。但胡太后所重用平亂抗敵的武將,可以拔嗎?

不能拔。

更不要說有世族反太后,自然也有世族挺太后。往上面看就會知道了。清河崔氏可沒打算放棄胡太后。

結果就是元叉只能跟胡太后派共同執政。

期間胡太后更是動作頻頻,想要透過刺殺元叉或說服兒子來重回寶座。

終於,在五年後,六鎮之亂爆發時成功了。


國家的危機,就是政變的良機,一樣。但在這時候政變,就只會讓國家的危機越發嚴重。

而經歷過政變的胡太后,一門心思更是只放在如何穩固地位上。

事實上,元叉當權期間,為了各種作戰需求,已經讓北魏進入軍閥割據期了。就算是什麼聖天子在世,也不可能力挽狂瀾。

不過胡太后也不是什麼都沒試,至少,她重用了滎陽鄭氏的故人。

崔鄭若能合一,怎樣也還有一搏之力吧?

如果沒有軍閥割據的話。


董卓入京,就顛覆掉東漢潁川士人的力量。曹操挾天子,更是以劉邦自居,收納散亂的世族力量為己用。

當地方各自為政,各自為兵,中央政府的鬥爭,就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毫不意外的,胡太后的鄭氏故人鄭儼,又有了老情人的人設。最終,大家更相信鄭儼設計害死了元詡,讓胡太后能夠擺弄新天子。


新的天子,卻是一個小女娃。

「太后乃奉潘嬪女言太子即位。經數日,見人心已安,始言潘嬪本實生女,今宜更擇嗣君。遂立臨洮王子釗為主,年始三歲,天下愕然。」

靈太后傳是這麼說的。

細節在肅宗(元詡)紀。

3月31日,元詡駕崩。

4月1日,皇子即位,太后發布詔令。

「自潘充華有孕椒宮,冀誕儲兩,而熊羆無兆,維虺遂彰。於時直以國步未康,假稱統胤,欲以底定物情,系仰宸極。」

這是說充華宮的嬪妃潘氏懷孕,希望能夠生下太子。但沒有生男孩的夢兆(熊羆無兆),只有生女兒的夢(虺)很明顯。

那去年年底局勢很混亂,為了穩定天下,就先封為太子了。

這個女孩兒是2月12出生的。


現在皇帝(元詡)過世,他平日很疼愛故臨洮王寶暉世子元釗,之前也已經召入宮中有意傳元釗帝位,我們應該改任元釗。

大意概略是這樣,後面就是大赦加官晉爵,但是有謀反罪名者例外。

高官也可以轉讓給兒子或弟弟,就醬。


4月2日,元釗即位。

同日,北魏董卓爾朱榮上表請求入京。

5月15日,爾朱榮渡過黃河,胡太后下令後宮全部出家,她自己也剃了光頭。

但爾朱榮的兵士趕到,擒拿了胡太后與幼帝元釗去見爾朱榮。

沒有人知道他們說了什麼,只知道胡太后與幼帝元釗接下來就被丟進河裡淹死了。

爾朱榮另外準備了自己的皇帝。


那我們稍稍回頭看,你會發現「女娃太子一日皇帝」這件事有點詭異。簡單說,女娃太子這件事,可能是假的。

胡太后不管是被逼,還是出於自願發出詔令,幕後黑手跟她自己的正選,顯然都是小元釗。

所以大家需要一個廢掉太子皇帝的理由。

當理由是「太子是女娃」時,那麼胡太后屬於「被逼」的可能性,大概就有87%那麼高了。

自始至終,胡太后最關心,最關注的,都是她的後宮姊妹晚輩們。

很特別的是,她幫元詡許了一個胡氏皇后……特別的不是這個啦,是也讓北朝四大姓,除了鄭氏以外的女眷都進入後宮。

但大家都是世婦等級。

皇后列傳說,大家都很不爽,原本應該是公平競爭但胡氏大開後門。

這邊假設沒有黑幕,屬於事實,那麼胡太后政權的崩壞,其實也就從她的後宮天下呈現出來了。

北朝四大姓,加上她自己的胡氏,只有兩家是支持政權的。

不過,即使後宮能穩,朝廷能夠支持,也來不及了。

東漢董卓開啟了三國時代。

北魏爾朱榮,也將要揭開南北朝的三國鼎立序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5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03
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Thumbnail
2022/08/03
吐谷渾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的國王,來自現今中國的東北地方。 而這個國家,則大約在今天青海一帶。 這是已經超越遊牧民族移動常識的遷徙。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對這個說法表示存疑。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2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爆發,掀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亂世,持續了超過三百年。雖然中間西晉一度完成大一統政府,但很快就敗亡了。 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在西元524年時,南北三國再次登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三國鼎立,局勢變化萬千,終於從其中一角的潰敗,迎來了中國再次一統的契機。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2022/08/01
在中國浩浩蕩蕩數千年歷史中,有如繁星點點那樣多的帝皇王公貴族。 這東西統稱為爵位。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能夠以封爵名行於後世。 比如楚霸王,專指項羽。 即使強如關羽,諸葛亮。漢壽亭侯跟武侯也不會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而「蘭陵王」,也是高長恭專屬的。 《蘭陵王入陣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北齊書》有後宮傳。 過去的史書,要嘛皇后傳,要嘛后妃傳。沒有人在寫後宮傳的。 好話說在前頭,南北朝以前的「后妃」,是備位元首,是太子工廠(咦)。身分地位是非常高的。 但也就是「后妃」這個職務在高。 跟皇帝本紀差不多,重點從來不在她們「身而為人」的價值。頂多跟你聊聊母儀天下。 對不起好像鬼打牆。
Thumbnail
《北齊書》有後宮傳。 過去的史書,要嘛皇后傳,要嘛后妃傳。沒有人在寫後宮傳的。 好話說在前頭,南北朝以前的「后妃」,是備位元首,是太子工廠(咦)。身分地位是非常高的。 但也就是「后妃」這個職務在高。 跟皇帝本紀差不多,重點從來不在她們「身而為人」的價值。頂多跟你聊聊母儀天下。 對不起好像鬼打牆。
Thumbnail
北魏,是由外國鮮卑人所建立的中國王朝。 一開始,中國北方的世族在五胡亂華期間,「收買」了一些不足以爭霸中原的邊荒部族,來協助自保。 然而,前秦宰相王猛的執政,兇猛的意圖改變北方世族操弄政權現象。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也隨之產生。 外戚。 於是,北魏一建國,就有了兩條關於後宮的規矩。 有法必有破。
Thumbnail
北魏,是由外國鮮卑人所建立的中國王朝。 一開始,中國北方的世族在五胡亂華期間,「收買」了一些不足以爭霸中原的邊荒部族,來協助自保。 然而,前秦宰相王猛的執政,兇猛的意圖改變北方世族操弄政權現象。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也隨之產生。 外戚。 於是,北魏一建國,就有了兩條關於後宮的規矩。 有法必有破。
Thumbnail
北魏高祖孝文帝,名拓跋宏。 是北魏的第七個皇帝。 不過其中有一個只當了半年的無號廢帝,以及一個沒當上皇帝卻有廟號的太子就是了。 孝文帝於西元471年即位,時為太后與太上皇帝並立。 年僅五歲的阿宏,不過就是個擺飾。 南北政局各有紛亂。 所以,退位。 當時人們都說,他是被馮太后給殺掉的。 掌握不到的。
Thumbnail
北魏高祖孝文帝,名拓跋宏。 是北魏的第七個皇帝。 不過其中有一個只當了半年的無號廢帝,以及一個沒當上皇帝卻有廟號的太子就是了。 孝文帝於西元471年即位,時為太后與太上皇帝並立。 年僅五歲的阿宏,不過就是個擺飾。 南北政局各有紛亂。 所以,退位。 當時人們都說,他是被馮太后給殺掉的。 掌握不到的。
Thumbnail
每當標題寫到「北魏」,就要不厭其煩的提醒。 這是一個來自外國的中土政權,他們的史書,是後來才開始寫的。 他們的注記官,或做柱記,在柱子旁邊記錄大殿中發生事件與對話的那個人,也是後來才有的。 始自三代目,所以前面全靠吹。 吹三代目的爺爺爸爸列祖列宗都是皇帝,媽媽奶奶曾曾曾祖母都是皇后。 都是假的。
Thumbnail
每當標題寫到「北魏」,就要不厭其煩的提醒。 這是一個來自外國的中土政權,他們的史書,是後來才開始寫的。 他們的注記官,或做柱記,在柱子旁邊記錄大殿中發生事件與對話的那個人,也是後來才有的。 始自三代目,所以前面全靠吹。 吹三代目的爺爺爸爸列祖列宗都是皇帝,媽媽奶奶曾曾曾祖母都是皇后。 都是假的。
Thumbnail
如果想跳脫「二元論」者的框架開始戲劇族作,我們自然還是要從發掘不同角色的「對立性」著手,而這也就意味著,編劇一開始就要設定出誰是主角。既然胡太后是「河陰之變」的關鍵角色,我們不妨還是先暫定「胡太后」為女主角,探索胡太后親政的兩面性。
Thumbnail
如果想跳脫「二元論」者的框架開始戲劇族作,我們自然還是要從發掘不同角色的「對立性」著手,而這也就意味著,編劇一開始就要設定出誰是主角。既然胡太后是「河陰之變」的關鍵角色,我們不妨還是先暫定「胡太后」為女主角,探索胡太后親政的兩面性。
Thumbnail
雖說歷史沒有「回頭路」,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回顧「河陰之變」之前的北魏歷史,或許可以了解北魏孝武帝為何要強力推行漢化,以及為何會有史家將孝武帝的漢化政策視為北魏衰敗的源頭。
Thumbnail
雖說歷史沒有「回頭路」,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回顧「河陰之變」之前的北魏歷史,或許可以了解北魏孝武帝為何要強力推行漢化,以及為何會有史家將孝武帝的漢化政策視為北魏衰敗的源頭。
Thumbnail
秦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是秦始皇大幅的改動制度,且二世與趙高沒有壓緩腳步,反而變本加厲。 引發各國的不滿。 西漢建立後,在蕭何跟呂后的努力下,把整個國家的步調放慢了許多。 這個國家為何滅亡? 直接性的原因當然是「權臣篡位」。 權臣如何產生?
Thumbnail
秦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是秦始皇大幅的改動制度,且二世與趙高沒有壓緩腳步,反而變本加厲。 引發各國的不滿。 西漢建立後,在蕭何跟呂后的努力下,把整個國家的步調放慢了許多。 這個國家為何滅亡? 直接性的原因當然是「權臣篡位」。 權臣如何產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