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王菲

2022/06/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Mrs.H
寫這篇的時候,我開啟王菲播放清單,想沉浸其中,汲取靈感。播了兩首,這招即宣告失敗,因為前奏響起不到兩秒,我便知道是什麼歌--如果這是綜藝節目,恨不得按鈴搶答、說出正確歌名--接著唱上整首,完全無法專心。熟悉自己偶像的國、粵、英、日文歌,充其量只是盡到歌迷的本分罷了。

她貴在不刻意討好群眾

在頭髮剪太短會被訓導主任警告的國中時期,發現一個頂著平頭的女歌手,唱起歌來聲音一反外型的柔美,首張國語專輯主打歌〈我願意〉,走主流抒情歌路線大受歡迎,我卻深受結構在當時較少見、副歌用和聲堆疊的〈冷戰〉吸引,尤其喜歡粵語版本。「冷戰再冷戰」發音成「藍鯨再藍鯨」那樣強記,是記憶中學會的第一首粵語歌,後來才知道那是翻唱歌曲。
在網路還需要撥接等待,存零用錢只為買正版錄音帶,資訊來源主要依靠報紙電視廣播的年代,我因為王菲早期的翻唱而認識Tori Amos、小紅莓合唱團、孿生卡度、中島美雪等國外唱作人。國語流行歌曲之外的新世界,都是她帶我去的。
「我討厭當明星,卻希望有人注意。」(〈出路〉1994)有些人才華洋溢,可以透過鍛鍊讓技巧純熟,但明星特質這件事很難通過學習獲得。王菲從小就引人注意,被擁戴的人其實自己早就有體會,但她貴在不刻意討好群眾,被嫌很難採訪、上綜藝節目效果差,也沒有要改進的意思,演唱會從不安可,菲迷就愛她這份真實。

人生在世彷彿塵埃來去

並非一帆風順的演藝生涯,王菲在離開又回歸、破壞再建設中攀上高峰。脫離幽怨情歌,可以掌控風格後,她以開放的心態吸納各方專業意見,從選曲、製作團隊到造型,皆有所開創,每一次出輯都造成話題,也漸漸一站出來就有一股「老娘」的氣勢。
自《唱遊》開始放入自己作的曲,到《寓言》完成史詩般的五部曲,王菲與林夕的合作造就了無數經典。曾有訪談問到他們是如何讓詞曲這般貼合,林夕說王菲自認作的曲都挺流行的,他想:「既然妳這麼自信,那我也就放開來寫。」於是,兩個沒有包袱的人用詞曲唱談佛法、哲學、文學,顛覆了華語樂壇的慣性。
王菲在幾首自己填詞的歌中,時而透露出來的執著和通透,矛盾又神祕地預言著後來的人生境遇。每到九月我都在想,她〈浮躁〉中唱的:「九月裡,平淡無聊。一切都好,只缺煩惱。」那個「一切都好,只缺煩惱」是什麼感覺?只因她當時熱戀中嗎?中年在歌中自述:「有段時間只在黑暗中張望,也曾經在鑽石上熠熠發亮,一粒塵埃在塵世中的日子就這樣。」(〈塵埃〉2016)人生在世彷彿塵埃來去,不過借個軀殼輪迴一次,學佛的她不會不明白。
想我菲神年輕時美得那個嬌俏靈動啊,在《重慶森林》裡只是隨著音樂搖搖晃晃就得了斯德哥爾摩影展最佳女主角;有報導說她中年打過回春針,以目前的狀態看,效果也挺不錯的。嗓子巔峰時期隨便一唱就是十三跨度音,如同吃了惡魔果實一般伸縮自如,在日本武道館開唱就算唱錯,觀眾依舊滿堂喝采;但前幾年線上開演唱會,歌迷幾乎全程都在電腦前替她冷汗直流。別人得金曲獎感動涕零,她走上台領獎先肯定評審:「我會唱歌,這我知道,對於金曲評委給予我的肯定,我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從叱吒樂壇的金曲、自己創作主導的專輯,到近年只唱電影主題曲、佛曲、紅歌,清音容顏改,看起來聽起來接近完美要靠科技,「這年華青春逝去,卻別有洞天。」(〈致青春〉2013)她還是那個敢愛且執迷不悔的天后。
原文刊於2022-06-23聯合報副刊繽紛版「迷偶像」單元
書店與非書店的日常
書店與非書店的日常
人有點笨,講話有點直,興趣有點雜,生平無大志。 專職顧店的書店長工一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