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張CD談到電腦數位流的開始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記得我在 HP 第一次出國是 1985 年12 月至德國巴伐利亞 Bavaria 附近的 Böblingen 二個星期。那是德國南部大城Stuttgart(斯圖加特)附近的工業小鎮,不僅 HP 在此有歐洲最大的工廠,德國的 Bentz (朋馳)生產基地也在此。

raw-image


raw-image


同一地點,相隔 75 年的景像。




由於是從荷蘭阿姆斯特丹轉機至德國 Stuttgart(斯圖加特)。才有機會在回程中,停留於阿姆斯特丹買下我第一個 SONY CD Player 和第一張 CD - Billy Joel's Cold Spring Harbor.
這是美國搖滾歌手 Billy Joel 第一張專輯 released 於 Nov., 1971. Cold Spring Harbor 是取名於 in the town of Huntington, New York. 這海邊城鎮是很接近 Joel's 家鄉。
事實上,Joel's 專輯有Family Productions 的 LP 和 CBS 的 CD。而我買的版本是 Cold Spring Harbor (CD, Album), CBS/SONY , 35DP 108 , Japan and 1984.

raw-image

在CD尚未發明之前,音響系統都是屬於類比訊號,音樂的來源大多是30公分直徑的密紋唱片就是 LP、收音機以及錄音機(卡帶)等,CD發明之前就沒有數位音響。CD在1982年面世,至今仍然是商業錄音的標準儲存媒體。
聲音CD(Audio-CD)包括一條或以上的立體聲音軌(Track),以16bit PCM編碼,採樣率為44.1kHz。標準CD的直徑為120毫米,120毫米CD可儲存約80分鐘的音頻。CD光碟機起始於1974年,由荷蘭的飛利浦公司與日本的Sony合作所發表的音樂光碟(Audio CD),但時為索尼副社長的大賀典雄堅持「不能讓歌劇在幕中中斷,並且需得納入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所以已知最長演奏為福特萬格勒1951拜魯特音樂節的九號是市面上貝多芬九號裡面錄音版本的74分鐘版,最終雷射唱片定為能容納74分42秒音樂的120毫米光碟。

raw-image








raw-image

於此我開始棄 LP 進入數位音響 - CD, DVD/藍光 disc ,直到 2003 年添加了真空管擴大機 Melody SP3 MK II + Pro-Ject 唱盤,才又重新拾起 LP 偶而欣賞溫柔的人聲。

raw-image





這裡推薦二張 LP,李建復的夸父追日(可以聽到男聲高亢和傳統樂器的典雅)和阿姐鼓(女聲和高山內地的不同聲音)。欣賞人聲的溫柔一直是真空擴大器的優點。

raw-image



數位音響就是訊號源變成數位化,而擴大器和喇叭還在處理類比訊號。所以訊號源和擴大器之間就需要 D/A (數位至類比) 轉換器。所以任何音響系統都是由訊號源、擴大器、喇叭三大部分組成。以音響發燒友的標準這三大部分都非常重要,每一部分動輒都需投資十萬至數十萬元不等,那就是說沒有準備個五、六十萬以上就沒有水準以上音響系統 ? 事實上音響系統都是在做 re-play 的動作,將美好的音樂重現在你眼前或四周。重現有多準確,多好、臨場感如何、感動嗎 ? 這就因人而異各取所需。有人常去國家劇院聽水準不錯的現場演奏,若想把它 re-play(重現) 在客廳或視聽室裡,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事。

- 假設條件不同就有不同的感受: 國家劇院有近千個位置,每個都唯一聽到的不ㄧ樣。
    - 錄音技術的挑戰: 有錄音就會 losses,就看品質的管控和如何錄。錄音母帶可以是類比或數位。
    - 音響系統的處理: 聲音在重現時,需經過不同的電子處理,有可能被去掉一些,也有加上一些最後再由喇叭放出。
    - 個人聽覺和喜好: 有人要聽到不同樂器的聲音和位置、聲音也要有前後和深淺。也有人專注於聲音頻率響應就是高音、低音和中音、甚至它的強度。還有人在乎整個音樂整合度、溫柔度、明亮和清晰性...

所以音響系統完全是個人導向,只要你滿意就是好的音響系統。我相信 5 萬或 10 萬都可以找到適合你的組合。尤其現在電腦已進入音響系統裡盼演重要角色。
就是 一般人常說的數位流,我認為要加電腦成為"電腦數位流",才比較符合當前新世代的趨勢。由於電腦又有桌上、攜帶式、甚至於手機都是其中一種,可以成為數位流的中樞以達成你我的期望,它是非常重要的。而電腦和手機又分成非蘋(Windows,Linux and Android..)和蘋果陣營,以工匠眼光來看,非蘋設備是比較符合學習與享受的樂趣,蘋果就比較只能有享受的功能。這就是你個人的選擇。所以音響系統不管你多少錢組成,它不僅要能帶來樂趣,而且也要有學習效果,讓你在享受過程也能學習到新的知識。
而所謂電腦數位流主要核心包括: 電腦、網路儲存設備(NAS)、音樂操作軟件、非同步數位類比轉換器 (USB DAC)、主動式喇叭等。下回再談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銘(Easy Life)的沙龍
0會員
9內容數
2022/12/23
來到胡適先生和吳健雄女士畢業的學校 :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胡適曾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年輕時在北大也參與過五四運動。吳健雄則是中國第一位女性物理博士,也曾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哥大主圖書館前的"智慧女神(Alma Mater)"雕像,她不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象徵,也代表著知識與學習。 胡適是早期中
Thumbnail
2022/12/23
來到胡適先生和吳健雄女士畢業的學校 :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胡適曾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年輕時在北大也參與過五四運動。吳健雄則是中國第一位女性物理博士,也曾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哥大主圖書館前的"智慧女神(Alma Mater)"雕像,她不僅是哥倫比亞大學的象徵,也代表著知識與學習。 胡適是早期中
Thumbnail
2022/07/16
大家有看過 2000年喬治 克隆尼 領銜主演的 " The Perfect Storm " ,台灣翻成 "天搖地動",但事實上直譯就是"完美風暴"。現在美國股市就處於"完美風暴" 前緣,一場完美風暴是在多重因素的罕見疊加下產生的一種氣象事件。電影中的船員強行通過此風暴,結果無一倖免。
Thumbnail
2022/07/16
大家有看過 2000年喬治 克隆尼 領銜主演的 " The Perfect Storm " ,台灣翻成 "天搖地動",但事實上直譯就是"完美風暴"。現在美國股市就處於"完美風暴" 前緣,一場完美風暴是在多重因素的罕見疊加下產生的一種氣象事件。電影中的船員強行通過此風暴,結果無一倖免。
Thumbnail
2022/07/14
紐約港(New York Harbor)是一個地理辭彙,是臨近紐約市的哈德遜河河口周邊所有河流、海灣及潮汐河口的總稱,很久以前這裡盛產牡蠣。紐約港於十七世紀初為荷蘭人開始建設,後為英國人所經營。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後,紐約港進行大規模建設,由於自然條件優越,1800年便成為美國最大港口。
Thumbnail
2022/07/14
紐約港(New York Harbor)是一個地理辭彙,是臨近紐約市的哈德遜河河口周邊所有河流、海灣及潮汐河口的總稱,很久以前這裡盛產牡蠣。紐約港於十七世紀初為荷蘭人開始建設,後為英國人所經營。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後,紐約港進行大規模建設,由於自然條件優越,1800年便成為美國最大港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倫敦艾比路、孟菲斯太陽等錄音室創造了數以萬計的音樂奇蹟,以至於它們與那些經典專輯一同被寫入了史冊,就像一座神聖殿堂,至今仍有眾多音樂人在爭先恐後地擠進這扇大門,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數漢莎(Hansa Studios),這間位於柏林的錄音室似乎有著能喚醒潛藏在音樂人腦中的豐富創造力。
Thumbnail
倫敦艾比路、孟菲斯太陽等錄音室創造了數以萬計的音樂奇蹟,以至於它們與那些經典專輯一同被寫入了史冊,就像一座神聖殿堂,至今仍有眾多音樂人在爭先恐後地擠進這扇大門,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數漢莎(Hansa Studios),這間位於柏林的錄音室似乎有著能喚醒潛藏在音樂人腦中的豐富創造力。
Thumbnail
長年喜愛西洋音樂的朋友,應該一看標題就知道這期主角是哪位。 「Piano Man」之所以有這稱號,倒不是他的鋼琴造詣有多厲害,而是他寫了這樣一首歌的歌名,日後在很多演唱會上,也採用這首歌曲當作結尾,因而這首歌曲成為他的個人標誌之一。 他是Billy Joel。生於1949年,從1971年發行第一張錄
Thumbnail
長年喜愛西洋音樂的朋友,應該一看標題就知道這期主角是哪位。 「Piano Man」之所以有這稱號,倒不是他的鋼琴造詣有多厲害,而是他寫了這樣一首歌的歌名,日後在很多演唱會上,也採用這首歌曲當作結尾,因而這首歌曲成為他的個人標誌之一。 他是Billy Joel。生於1949年,從1971年發行第一張錄
Thumbnail
狂熱的實驗主義如同創造了一個萬花筒般的聲音陣列,提煉成五彩繽紛的拼貼畫,至今仍讓人目眩神迷,即使以現代標準來看,Holger Czukay 仍然不可思議地將我們所熟悉的事物給徹底翻轉。
Thumbnail
狂熱的實驗主義如同創造了一個萬花筒般的聲音陣列,提煉成五彩繽紛的拼貼畫,至今仍讓人目眩神迷,即使以現代標準來看,Holger Czukay 仍然不可思議地將我們所熟悉的事物給徹底翻轉。
Thumbnail
記得我在 HP 第一次出國是 1985 年12 月至德國巴伐利亞 Bavaria 附近的 Böblingen 二個星期。那是德國南部大城Stuttgart(斯圖加特)附近的工業小鎮,不僅 HP 在此有歐洲最大的工廠,德國的 Bentz (朋馳)生產基地也在此。 同一地點,相隔 75 年的景像。
Thumbnail
記得我在 HP 第一次出國是 1985 年12 月至德國巴伐利亞 Bavaria 附近的 Böblingen 二個星期。那是德國南部大城Stuttgart(斯圖加特)附近的工業小鎮,不僅 HP 在此有歐洲最大的工廠,德國的 Bentz (朋馳)生產基地也在此。 同一地點,相隔 75 年的景像。
Thumbnail
大姊拿著一卷有著兩個孔洞的白色塑膠盒,走進要跟我借用收音機,我眼睜睜看著姐姐把收音機的嘴巴打開,放進了那兩個孔洞的白色塑膠盒,接著按下一個按鍵,過沒幾秒鐘,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Thumbnail
大姊拿著一卷有著兩個孔洞的白色塑膠盒,走進要跟我借用收音機,我眼睜睜看著姐姐把收音機的嘴巴打開,放進了那兩個孔洞的白色塑膠盒,接著按下一個按鍵,過沒幾秒鐘,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Thumbnail
你記憶最深刻的台灣流行歌曲是哪首歌?它曾帶給你怎麼樣的感動?說起台灣流行音樂,可能會先聚焦在「流行」兩個字,最先想起的會是由唱片工業為符合大眾口味所製作的通俗歌曲,即「Pop Song」,但此類的歌曲僅是「Popular Music」的其中一種類,兩者並不相等。
Thumbnail
你記憶最深刻的台灣流行歌曲是哪首歌?它曾帶給你怎麼樣的感動?說起台灣流行音樂,可能會先聚焦在「流行」兩個字,最先想起的會是由唱片工業為符合大眾口味所製作的通俗歌曲,即「Pop Song」,但此類的歌曲僅是「Popular Music」的其中一種類,兩者並不相等。
Thumbnail
卡拉揚大全集   一種聲音載具的革新技術,一位見證與推廣這項技術的人,他是指揮帝王卡拉揚。    打從錄音技術逐漸成熟之始,指揮帝王卡拉揚就非常熱衷,他對於能將聲音重新播放這件事十分有興趣,於是,他開始大量錄音,並著手打造卡拉揚的古典影音圖書館。    最上方這套便是DG唱片公司為紀念指揮大師卡
Thumbnail
卡拉揚大全集   一種聲音載具的革新技術,一位見證與推廣這項技術的人,他是指揮帝王卡拉揚。    打從錄音技術逐漸成熟之始,指揮帝王卡拉揚就非常熱衷,他對於能將聲音重新播放這件事十分有興趣,於是,他開始大量錄音,並著手打造卡拉揚的古典影音圖書館。    最上方這套便是DG唱片公司為紀念指揮大師卡
Thumbnail
沒有音樂的人生是一場錯誤(Without music life would be a mistake),哲學家尼采如是說。  話說年輕笨笨時,看見CD的竄起逐步在取代LP黑膠,就將大學時代縮衣節食買下來的黑膠全部丟掉,相當懊惱與後悔。所以,學到一門課,凡是走過的必留下痕跡。有紀錄性價值的東西,還是先
Thumbnail
沒有音樂的人生是一場錯誤(Without music life would be a mistake),哲學家尼采如是說。  話說年輕笨笨時,看見CD的竄起逐步在取代LP黑膠,就將大學時代縮衣節食買下來的黑膠全部丟掉,相當懊惱與後悔。所以,學到一門課,凡是走過的必留下痕跡。有紀錄性價值的東西,還是先
Thumbnail
進入黑膠世界,讓耳朵與眼睛的角度一起變大、變敏銳、變感性,連帶也讓我旅行的路線與腳步跟著轉變。沒想到這個差點就要被時代淘汰的老玩意兒,能替我的生活與聽音樂歷程中注入新鮮、充實的改變與撫慰,固然我在這樣的翻轉中,不免繳出了不少學費... 但回看這四年多的黑膠入坑之路,我仍心懷感激、甘之如飴。
Thumbnail
進入黑膠世界,讓耳朵與眼睛的角度一起變大、變敏銳、變感性,連帶也讓我旅行的路線與腳步跟著轉變。沒想到這個差點就要被時代淘汰的老玩意兒,能替我的生活與聽音樂歷程中注入新鮮、充實的改變與撫慰,固然我在這樣的翻轉中,不免繳出了不少學費... 但回看這四年多的黑膠入坑之路,我仍心懷感激、甘之如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