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股市今年大幅度的回檔修正,大盤從年初18500點跌到至今剩14000點,跌幅近25%左右,有些個股腰斬再腰斬,面臨股票下跌,我們第一想法會是回檔修正,營收表現不錯的股票還是會持續上漲,只要公司體質狀況好,股票還是會回到原本的股價,但通常會是這樣嗎?
交易市場中,我們會時常遇到持股虧損會有極大包容心,認為股價會上去,不願停損,等待股價上漲我們再來做決定,但今年的狀況會比往年來的不同!
我們接下來思考一下,當時買進股票的想法是什麼,大部分的投資或是投機,想要賺一些生活費就或是資產配置,如果方向不如預期了,是不是可以先處分賣出,做一個保險。等到股價下跌到合理價位,我們再進場,當然我們買進的價位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我們可以等股價不如預期時可以做停損,以防續跌的風險。
這邊整理出,今年強勢股,沒有做停損,現在會虧損多少資產:
從上方表格來看,權值股是今年最慘的重災區,這些股票也是很多投資人的名單。在去年、今年這些公司營收狀況非常好,產能吃緊來到最高峰,營收創高再創高,本益比往上修,甚至有些法人報告,台積電目標調整到1000元,台積電領先三星,訂單滿載,晶片缺貨等等利多消息,聯發科發表新晶片,目標上調至1500點,海運塞港今年有望營收再創高等等,讓人有追夢的夢想。從體質上來看,這些公司營收現在確實不錯,年增率也有持續在增加,但是股市市場往往是領先指標,反應快於基本面,有些跡象可以從技術指標,成交量會發現一些端倪(之後技術上的分析與投資新法會寫在新專題上,分享投資看法)。
面臨系統的風險,美股股市不在成長,往下修正,台股也不例外。從烏俄戰爭的開打,加速了通貨膨脹的開始,CPI創下幾年來新高,聯準會升息動作頻頻,美元資金匯回美國,美元指數突破106元關卡,這些消息可以看看出資金開始慢慢離開股市,轉往風險較小的地方跑,像是公債,這段時間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衝破3%來到新高。
種種消息,我們都知道股市開始不像以往的好,多數投資人也知道停損的重要性,但是會發生難以及時停損的情況或是停損點位已經有一大落差,使自己面臨兩難局面。
在做任何投資前,我們要先規劃買入理由,當買入的理由不再,立即就應該停損。面對停損情緒上有些複雜,無法面對,但是要好好想想如果沒有做一個保險動作,後面的虧損是不是會更擴大,如果想在當這家公司的股東投資人,何不等止跌了我們再進場投資呢?
何況大盤指數創下歷史上的新高,如果買進存股,是不是接得滿手血呢?再者可以想想,前年因為疫情封城、美國降息刺激經濟,帶動全球經濟迅速成長的機會還在嗎?如果不再,原物料價格上漲,通膨開始加劇,聯準會連續升息,證明了經濟開始放緩,股市不再像以往繁榮,股價上去的機會就會慢慢不再。
在這並不是說存股不好,而是存股的時間點相對上重要很多,如同巴菲特名言來說:
當潮退時,我們才知道誰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