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務必顧心腎!今天,請問糖三臟了嗎?醫師圖解懶人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作者: 照護線上編輯部

50多歲的司機大哥已經診斷糖尿病近10年,平常都有注意自己血糖控制,回診時糖化血色素檢查結果也都滿正常的,直到有陣子常常覺得莫名疲倦、尿液中有很多泡泡,回診時詢問醫師後建議進一步檢測腎功能(eGFR)與尿蛋白(UACR),才發現腎絲球過濾率低於60且出現尿液白蛋白,確診為慢性腎臟病第三期,醫師提醒幸好及早發現可以及早治療,若稍不注意可能5-10年之內就面臨到洗腎的問題。

糖尿病患者本來就是慢性腎臟病高風險族群,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蔡世澤醫師指出,糖尿病腎病變是一個重要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一般而言,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大概經過10年左右,會開始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或是腎臟功能逐漸衰退的狀況。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定期檢查血糖、糖化血色素HbA1c之外,建議每年至少追蹤一次尿蛋白與腎絲球濾過率eGFR,蔡世澤醫師提醒,隨著白蛋白尿、腎功能惡化,追蹤的頻率也要增加,若等到eGFR小於30ml/min/1.73m2,可能就要轉介腎臟科來照顧,因此及早發現,延緩腎臟惡化非常重要!

所幸在近期藥物科技進步下,目前已有藥物在臨床研究發現可以幫助患者延緩腎臟惡化,蔡世澤醫師提到,針對有糖尿病且腎臟還沒有病變或出現蛋白尿時開始使用SGLT2抑制劑俗稱排糖藥,一方面可以幫忙降糖、控制體重,同時也可以避免蛋白尿加劇、減緩eGFR衰退的速度,延遲10年面臨洗腎的困擾。這對於國人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台灣6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占多數,若不加注意或適當處置,經過10年到了70歲,就可能出現腎功能嚴重衰退,瀕臨洗腎的地步。

除了藥物治療,慢性腎病變患者也要注意維持健康飲食習慣,初期還可以依照一般的飲食建議,當腎臟功能衰退到中等程度時,就得開始限制蛋白質攝取量,需要接受團隊照顧,尤其是營養師的介入。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肪三高,維持適度運動(一週至少150分鐘)、減輕體重、戒菸,都有助於維持健全的腎臟機能。

「儘管慢性腎臟病變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但是只有一半左右的糖友知道自己出現了蛋白尿。」蔡世澤醫師說「為了提醒大家,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推出『今天你有控嗎,請問糖三臟』LINE貼圖。所謂的『有控』是詢問或自問有沒有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肪,『糖三臟』則是指跟糖尿病息息相關相關的胰臟、腎臟、心臟等三個重要臟器。血糖失控心腎遭殃,另外心臟不好會拖累腎臟,腎臟不好也會拖垮心臟!」

raw-image

這16款的LINE貼圖圍繞血糖、腎功能、心臟功能來鋪陳,同時收錄一些值得關心的重點提醒病友。糖尿病關懷基金會的網站上有一個「請問糖三臟-自我檢測慢性腎臟病風險」的活動,完成檢測的糖友有機會獲得免費的「糖三臟」Line貼圖,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不只有三高,國人當心第四高「高腎壓」!

腎臟就像身體的汙水處理廠,一旦汙水流入過量、含有太多廢棄物,就會使汙水處理廠故障出問題。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秘書長楊宜瑱醫師解釋,在血糖、血壓、血脂肪,這三高控制不好的時候,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導致腎絲球功能失調,而處於高張力的狀態,稱為「高腎壓」。

高腎壓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等到腎臟過勞、功能衰退後,才會出現症狀。楊宜瑱醫師說,建議大家要定期接受篩檢,才有辦法知道自己有沒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些都是導致高腎壓的風險因子。

raw-image

台灣的慢性腎臟病患,大概有一半是源自糖尿病。楊宜瑱醫師說,在糖尿病標準照護下,初期的慢性腎臟病,一年該檢測1至2次尿蛋白與腎絲球濾過率eGFR,如果進入中期、後期慢性腎臟病,就得更密集追蹤。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推出「請問糖三臟」活動,便是希望提醒糖尿病病患注意一些警訊,提升自我照顧的能力,務必定期追蹤腎功能及尿蛋白。

早篩早治蛋白尿,一起成為人生腎力組

一般來說,診斷第二型糖尿病的時候,病患大概已經有5至6年血糖異常的病史,長期高血糖恐已造成一定的腎臟損傷。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醫師提到,因此照護指引建議第2型糖尿病的病人,與確診第1型糖尿病滿5至6年以上的病人,都應該每年定期追蹤腎功能與蛋白尿,如果發現異常,就要增加追蹤頻率,來觀察病程。

過去有研究發現,出現白蛋白尿的高血壓患者,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以及死亡率增高4至7倍。在早期臨床治療觀點認為,當患者出現微量白蛋白尿還有機會回歸正常,但是一旦進展為巨量白蛋白尿,就是不可逆的過程。所幸近幾年拜新型糖尿病藥物發展,無論微量或巨量白蛋白尿,都有機會反轉正常。

王治元醫師分享,有些患者在腎臟病變開始有蛋白尿後,便積極介入治療,把血糖、血壓控制穩定,並使用具有保護效果的藥物,經過3至6個月,腎病變的蛋白尿便得到顯著改善,而且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的腎功能就維持在原來的狀態,不再快速惡化。王治元醫師提醒及早發現與改善蛋白尿,有助心臟、腎臟保護,延緩腎臟功能惡化速度,這也是為何近年健保署積極推動「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病照護整合方案」,希望從早期介入追蹤,積極治療延緩腎臟惡化。

raw-image

「誠心地向糖尿病病友建議,台灣的醫療資源相當豐富,衛教也非常完善,善用藥物保護腎臟、心臟、神經,是非常重要的事。」王治元醫師叮嚀,「絕對不要找偏方!一旦有糖尿病,請趕緊找醫師與衛教護理師,妥善用藥,做好相關的生活規劃,在門診好好追蹤,才能達到長期、穩定的治療成效。」

※本文由 照護線上 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 糖友務必顧心腎!今天,請問糖三臟了嗎?醫師圖解懶人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8會員
732內容數
照護線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2025/04/30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台灣每7位就有一位有慢性腎臟病,甚至還被稱之為全世界的洗腎之王呢? 4個讓腎臟走向衰亡的原因...
Thumbnail
台灣每7位就有一位有慢性腎臟病,甚至還被稱之為全世界的洗腎之王呢? 4個讓腎臟走向衰亡的原因...
Thumbnail
我2019年改去羅東,一位專門看糖尿病的診所看糖尿病。那裏,需要檢查的項目都會排時間檢查。   一年後,我注意到有一個數字是紅色的,已經幾次了,50多,叫「腎絲球過濾率」,問醫師,他跟我解釋了一下。   我回家查,它是驗血時,得出肌酸酐的數字,然後放進一個公式中算,男女、年齡等的條件不同,得
Thumbnail
我2019年改去羅東,一位專門看糖尿病的診所看糖尿病。那裏,需要檢查的項目都會排時間檢查。   一年後,我注意到有一個數字是紅色的,已經幾次了,50多,叫「腎絲球過濾率」,問醫師,他跟我解釋了一下。   我回家查,它是驗血時,得出肌酸酐的數字,然後放進一個公式中算,男女、年齡等的條件不同,得
Thumbnail
糖尿病是高齡長輩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原因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正常,或是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不良,導致葡萄糖無法正常吸收利用,讓血液及尿中的糖分累積過高。 根據研究,亞洲人糖尿病的比例比歐美高很多,而在台灣又尤其盛行,且常伴隨三高等危險因子,是現代人不能忽視的慢性疾病之一。
Thumbnail
糖尿病是高齡長輩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原因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正常,或是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不良,導致葡萄糖無法正常吸收利用,讓血液及尿中的糖分累積過高。 根據研究,亞洲人糖尿病的比例比歐美高很多,而在台灣又尤其盛行,且常伴隨三高等危險因子,是現代人不能忽視的慢性疾病之一。
Thumbnail
50多歲李先生有糖尿病,但是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就沒有好好服藥,平時的血糖控制不甚理想。李洮俊醫師指出,長期血糖超標會對心臟、腎臟造成傷害,患者在一次感冒之後,病情急速惡化,出現雙腳水腫,走路也會喘。
Thumbnail
50多歲李先生有糖尿病,但是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就沒有好好服藥,平時的血糖控制不甚理想。李洮俊醫師指出,長期血糖超標會對心臟、腎臟造成傷害,患者在一次感冒之後,病情急速惡化,出現雙腳水腫,走路也會喘。
Thumbnail
葡萄糖是血液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能供給我們身體運作所需要的能量,但是當血糖超標時,便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當血糖過高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雖然吃很多,體重卻持續減輕。但是要提醒大家,許多患者平時沒有明顯症狀,直到驗血才驚覺血糖超標。
Thumbnail
葡萄糖是血液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能供給我們身體運作所需要的能量,但是當血糖超標時,便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當血糖過高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雖然吃很多,體重卻持續減輕。但是要提醒大家,許多患者平時沒有明顯症狀,直到驗血才驚覺血糖超標。
Thumbnail
王阿姨(化名)最近的尿量變少,經常感到疲倦、虛弱,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腎功能僅剩不到40%,醫師叮囑:「接下來要好好注意,不然後來會洗腎啊。」得知腎功能變差的消息後,王阿姨的家人紛紛開始出主意,有人認為要進補,有人認為要限制飲食。究竟慢性腎臟病患應該怎麼吃?
Thumbnail
王阿姨(化名)最近的尿量變少,經常感到疲倦、虛弱,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腎功能僅剩不到40%,醫師叮囑:「接下來要好好注意,不然後來會洗腎啊。」得知腎功能變差的消息後,王阿姨的家人紛紛開始出主意,有人認為要進補,有人認為要限制飲食。究竟慢性腎臟病患應該怎麼吃?
Thumbnail
民眾平常解尿的時候,若看到很多泡泡,大家心中都會緊張,擔心是不是敗腎或腎臟出問題,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能傷害腎臟的因素,究竟應該如何「顧腎」,又或是罹病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時應如何自處呢?請腎臟專家醫師來為你解說。
Thumbnail
民眾平常解尿的時候,若看到很多泡泡,大家心中都會緊張,擔心是不是敗腎或腎臟出問題,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能傷害腎臟的因素,究竟應該如何「顧腎」,又或是罹病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時應如何自處呢?請腎臟專家醫師來為你解說。
Thumbnail
糖尿病患者本來就是慢性腎臟病高風險族群,蔡世澤醫師指出,一般而言,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大概經過10年左右,會開始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或是腎臟功能逐漸衰退的狀況。
Thumbnail
糖尿病患者本來就是慢性腎臟病高風險族群,蔡世澤醫師指出,一般而言,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大概經過10年左右,會開始出現微量白蛋白尿,或是腎臟功能逐漸衰退的狀況。
Thumbnail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已經進入到注重器官保護的時代,包括腸泌素GLP-1和排糖藥等,已證明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減少器官損傷以及糖尿病患的死亡率。請糖友務必做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並且善用這些藥物來穩定血糖,保護身體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Thumbnail
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已經進入到注重器官保護的時代,包括腸泌素GLP-1和排糖藥等,已證明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減少器官損傷以及糖尿病患的死亡率。請糖友務必做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並且善用這些藥物來穩定血糖,保護身體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