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要聞|原住民族與人類依存的野生物種・推薦澳洲原住民攝影師作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原獨讀報】繼續為大家讀報,同時不忘記向秋天倒數:距離秋分還有74天。

  • 科學報告:原住民族與野生野生物種維護
  • 歷史上的荼毒:英國探險家望見格陵蘭島
  • 影像:生命的紋理(推薦原住民攝影作品)
raw-image

科學報告:原住民族與野生野生物種維護

本月初,三百多名專家發表耗時四年完成的報告,有個極長的名字叫做《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服務科學政策平台提供給決策者的野生物種可持續利用專題評估》。這份報告是說明野生物種對生態的整體益處,據稱是迄今為止這方面最詳盡的科學報告。

這份報告指出,仰賴野生物種維生的人口遠比一般想像得多,保護野生物種就保障了數百萬人口的生存,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能夠消除貧困和飢餓。

報告指出:

  • 人類有三分之二的糧食作物主要依賴野生授粉媒介
  • 野生植物、真菌、藻類是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飲食成分
  • 全球低收入人口有高達 70% 直接依賴野生物種維生
  • 全球有數百萬人以野生樹種為重要收入來源

人類取用野生物種有節度問題。例如 1980 年代以來,握壽司在全球受到歡迎,導致藍鰭鮪魚(北方黑鮪)一直處在近於滅絕邊緣,但這可以透過管理來解決。例如縮短捕撈季節,上調最小漁獲尺寸等等。同樣的原理也可以應用在林業,在取用森林資源和保護森林資源之間求得平衡。

這次報告有原住民代表的參與,因此特別提及原住民族在維護野生物種方面的重要性。報告中指出,原住民族有各種維持甚至提高生物多樣性的方法,例如:輪作、放牧休息、特定季節禁止獵殺特定物種等等。報告也指出,在原住民族居住地區,森林砍伐程度往往比較低。

報告也強調,原住民傳統上只向自然取用所需,總是避免浪費,並公平分配收成,這些不只是維護人,也維護環境。

報告強調,維護原住民族的權利有助於維護全球野生物種,但原住民族的重要性至今依舊被低估,世界各地的原住民至今面臨種種權利侵犯甚至暴力傷害。


歷史上的荼毒:英國探險家望見格陵蘭島

①⑤⑦⑥|⓪⑦|①①

1576 年 7 月 11 日,英格蘭探險家佛羅比舍(Martin Frobisher)在海上望見格陵蘭島,是極區居民因努特人(Inuit)的島嶼。

格陵蘭很早就被殖民,自十世紀起,島嶼在冰島、挪威、瑞典、丹麥等國家之間來去易手。1931 年挪威佔領格陵蘭,主張該島是無主地而與丹麥爭執,經國聯常設國際法院仲裁,最後由丹麥取得格陵蘭一切權利。

格陵蘭是全球第一大島,2009 年舉行自治公投,獲得 75% 人民支持,成為國際法所承認的獨立政治實體,但依舊以丹麥君主為國家元首,沿用丹麥克朗為法定貨幣。格陵蘭土地總面積超過兩百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 5.5 萬人,人口密度全球最低(每平方公里 0.028 人)。

格陵蘭因努特人佔格陵蘭總人口 88%,他們使用的格陵蘭語(因努特語的一種)也是格陵蘭官方語言,全球總使用人口約為七萬人,其中有超過五萬人居住在格陵蘭。

圖為格陵蘭因努特海冰漁人。
raw-image

影像:生命的紋理(推薦原住民攝影作品)

澳洲攝影藝術家 Leah King-Smith 的作品與眾不同。她以所生活的澳洲維多利亞州地景為基底,將圖像檔案疊加其上,構成奇特的效果。例如下面這幅名為《閱讀》的作品。更多作品請見澳洲國家肖像畫廊相關展覽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6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去年一整年裡,哥倫比亞政府在普拉河沿岸發現有四十艘挖泥船,據了解巴西境內還有兩百多艘挖泥船,顯然有相當大規模的非法採金活動正在進行。哥倫比亞執法當局調查指出,採金活動釋放有毒的汞到河流中,平均每採得一公克黃金就有五到七公克的汞被倒入河流。
Thumbnail
去年一整年裡,哥倫比亞政府在普拉河沿岸發現有四十艘挖泥船,據了解巴西境內還有兩百多艘挖泥船,顯然有相當大規模的非法採金活動正在進行。哥倫比亞執法當局調查指出,採金活動釋放有毒的汞到河流中,平均每採得一公克黃金就有五到七公克的汞被倒入河流。
Thumbnail
語言是否存續,不是語言本身的問題,而是使用語言的整個人群生存條件的問題。原住民能否保有自己的語言,與能否保有傳統領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此外還必須在政治上不受更強勢語言和文化的壓迫,否則就會像今天台灣的原住民一樣,連使用自己的語言書寫名字都受到政府機關的刁難。
Thumbnail
語言是否存續,不是語言本身的問題,而是使用語言的整個人群生存條件的問題。原住民能否保有自己的語言,與能否保有傳統領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此外還必須在政治上不受更強勢語言和文化的壓迫,否則就會像今天台灣的原住民一樣,連使用自己的語言書寫名字都受到政府機關的刁難。
Thumbnail
去年歐洲議會通過關於零毀林產品的法律草案,乍看之下是歐盟的一大進步,「不違反生產國法律」的要求卻是漏洞——如果生產國法律本身就侵害原住民人權,該怎麼辦?
Thumbnail
去年歐洲議會通過關於零毀林產品的法律草案,乍看之下是歐盟的一大進步,「不違反生產國法律」的要求卻是漏洞——如果生產國法律本身就侵害原住民人權,該怎麼辦?
Thumbnail
原住民族有各種維持甚至提高生物多樣性的方法,例如:輪作、放牧休息、特定季節禁止獵殺特定物種等等。報告也指出,在原住民族居住地區,森林砍伐程度往往比較低。
Thumbnail
原住民族有各種維持甚至提高生物多樣性的方法,例如:輪作、放牧休息、特定季節禁止獵殺特定物種等等。報告也指出,在原住民族居住地區,森林砍伐程度往往比較低。
Thumbnail
剛果卡胡茲-畢卡國家公園是特瓦人祖傳土地,國家公園巡警卻對他們展開攻擊。國際少數群體權利組織以「恐怖活動」形容國家公園巡警的作為,並引述近 600 起消息來源共 550 多名目擊者證詞,指稱 2019-2021 年間國家公園警衛與軍方合作,至少殺死 20 人,15 人遭強暴,數百人流離失所。
Thumbnail
剛果卡胡茲-畢卡國家公園是特瓦人祖傳土地,國家公園巡警卻對他們展開攻擊。國際少數群體權利組織以「恐怖活動」形容國家公園巡警的作為,並引述近 600 起消息來源共 550 多名目擊者證詞,指稱 2019-2021 年間國家公園警衛與軍方合作,至少殺死 20 人,15 人遭強暴,數百人流離失所。
Thumbnail
有些原運者同意應該在原權和主流社會的價值之間求取平衡,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原運聲音。也有原運者認為主流社會應該自食惡果,原住民沒有必要替竭澤而漁的社會付出代價。這兩種意見乍看之下很不相同,其實相距並不很遠,因為⋯⋯
Thumbnail
有些原運者同意應該在原權和主流社會的價值之間求取平衡,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原運聲音。也有原運者認為主流社會應該自食惡果,原住民沒有必要替竭澤而漁的社會付出代價。這兩種意見乍看之下很不相同,其實相距並不很遠,因為⋯⋯
Thumbnail
現代知識為求精確,付出了支離的代價,將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當中與食物有關的部分切割出來,名之為「食物體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外還有一個常見的迷思,就是將原住民的傳統活動/知識稱為「智慧」,帶有一種浪漫想像的色彩,聯合國農糧署的新作也不例外。
Thumbnail
現代知識為求精確,付出了支離的代價,將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當中與食物有關的部分切割出來,名之為「食物體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外還有一個常見的迷思,就是將原住民的傳統活動/知識稱為「智慧」,帶有一種浪漫想像的色彩,聯合國農糧署的新作也不例外。
Thumbnail
從人類工程的角度來看,這是野心勃勃的資源開發與建設計畫,除了近800公里的管線,還要打造15個城鎮、一個港口和兩座機場,但對於脆弱的極區生態和作為生態一部分的極地原住民來說,這幾乎就是世界末日。
Thumbnail
從人類工程的角度來看,這是野心勃勃的資源開發與建設計畫,除了近800公里的管線,還要打造15個城鎮、一個港口和兩座機場,但對於脆弱的極區生態和作為生態一部分的極地原住民來說,這幾乎就是世界末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