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原獨活動|面對氣候變遷,研究原住民族食物體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獨讀冊,久久讀一冊,今天由【原獨讀冊】來向大家介紹書籍,這是今年聯合國農糧署(FAO)出版的新書,由原住民的食物體系來看全球氣候變遷及糧食永續。讀書的同時請別忘記向秋天倒數:距離秋分還有84天。

上圖是聯合國農糧署今年出版的新書《原住民族的食物體系》(英文,共 420 頁,可下載 PDF 檔案在 Google Books 閱讀),主旨在透過認識原住民族的食物體系,來思考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的當下。

全書分為八章,每一章敘述一個特定地域的原住民族及其食物體系,分別是:

  • 喀麥隆東南部的巴卡人(Baka),他們是非洲的雨林居民,有其適應環境的狩獵、採集與食物分享模式。
  • 極地受到全球暖化的速度比其他地區更快,芬蘭北部仰賴馴鹿維生的薩米人(Sámi)受到立即的影響,他們的應對方式可供全球參考。
  • 印度梅加拉亞邦(Meghalaya)的卡西人(Khasi)居住在喜馬拉雅山區的長綠森林,他們以捕魚、採集和輪耕來獲得所需的食物。
  • 所羅門群島的美拉尼西亞人不只在大洋中捕魚,也在島嶼上從事混濃林業,並且將他們的食物生產編織到故事裡。
  • 馬利的塔馬謝格人(Kel Tamasheq)是沙漠民族,在極為嚴苛的環境下生存,發展出一種放牧食物系統,遊牧人的非凡韌性可以啟發外人。
  • 居住在印度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的菩提亞人(Bhotia)和安瓦人(Anwal)從事山區的傳統遊牧與耕作。
  • 提昆那人(Tikuna)、寇卡馬人(Cocama)和亞古阿人(Yagua)居住在哥倫比亞境內,是亞馬遜雨林居民,有著遵循雨季洪泛規律的食物生產方式。
  • 瓜地馬拉的齊奧蒂馬雅人(Ch’orti’)是中美洲乾燥走廊的居民,因應環境而發展出獨特的玉米食物體系。

之前我們曾在原獨火塘談到過「食物體系」這個概念不盡然能夠良善說明各個原住民族的生活方式,但這畢竟是不熟悉原住民文化思考的人方便的門徑,讀者至少可以從中輕鬆取得研究者費力整理的許多資訊。

現代知識為求精確,付出了支離的代價,將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當中與食物有關的部分切割出來,名之為「食物體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外還有一個常見的迷思,就是將原住民的傳統活動/知識稱為「智慧」,帶有一種浪漫想像的色彩,聯合國農糧署的新作也不例外。但原住民的「食物體系」是經過長期實踐歸納而發展出來的活動,並不是隨著歲月增長而來的人生智慧。

雖然從原住民的角度來看,《原住民族的食物體系》還有不足之處,研究採樣可能也不太全面,但對許多原住民來說,被聯合國組織研究分析並出版,意味著傳統知識和意見可能成為全球引用的對象,總還是利多於弊,因此也被媒體正面理解,例如印度梅加拉亞邦的《錫隆時報》就報導卡西人的食物體系「獲得國際肯定」的消息。

梅加拉亞邦的卡西人其實在國際上本來就相當有名。他們懂得如何利用橡膠樹根的生長特性來構成吊橋(下圖)。這現象最早見於 1844 年的《孟加拉亞洲學會期刊》,如今則是梅加拉亞邦觀光業的號召之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語言是否存續,不是語言本身的問題,而是使用語言的整個人群生存條件的問題。原住民能否保有自己的語言,與能否保有傳統領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此外還必須在政治上不受更強勢語言和文化的壓迫,否則就會像今天台灣的原住民一樣,連使用自己的語言書寫名字都受到政府機關的刁難。
Thumbnail
語言是否存續,不是語言本身的問題,而是使用語言的整個人群生存條件的問題。原住民能否保有自己的語言,與能否保有傳統領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此外還必須在政治上不受更強勢語言和文化的壓迫,否則就會像今天台灣的原住民一樣,連使用自己的語言書寫名字都受到政府機關的刁難。
Thumbnail
去年歐洲議會通過關於零毀林產品的法律草案,乍看之下是歐盟的一大進步,「不違反生產國法律」的要求卻是漏洞——如果生產國法律本身就侵害原住民人權,該怎麼辦?
Thumbnail
去年歐洲議會通過關於零毀林產品的法律草案,乍看之下是歐盟的一大進步,「不違反生產國法律」的要求卻是漏洞——如果生產國法律本身就侵害原住民人權,該怎麼辦?
Thumbnail
原住民族有各種維持甚至提高生物多樣性的方法,例如:輪作、放牧休息、特定季節禁止獵殺特定物種等等。報告也指出,在原住民族居住地區,森林砍伐程度往往比較低。
Thumbnail
原住民族有各種維持甚至提高生物多樣性的方法,例如:輪作、放牧休息、特定季節禁止獵殺特定物種等等。報告也指出,在原住民族居住地區,森林砍伐程度往往比較低。
Thumbnail
剛果卡胡茲-畢卡國家公園是特瓦人祖傳土地,國家公園巡警卻對他們展開攻擊。國際少數群體權利組織以「恐怖活動」形容國家公園巡警的作為,並引述近 600 起消息來源共 550 多名目擊者證詞,指稱 2019-2021 年間國家公園警衛與軍方合作,至少殺死 20 人,15 人遭強暴,數百人流離失所。
Thumbnail
剛果卡胡茲-畢卡國家公園是特瓦人祖傳土地,國家公園巡警卻對他們展開攻擊。國際少數群體權利組織以「恐怖活動」形容國家公園巡警的作為,並引述近 600 起消息來源共 550 多名目擊者證詞,指稱 2019-2021 年間國家公園警衛與軍方合作,至少殺死 20 人,15 人遭強暴,數百人流離失所。
Thumbnail
有些原運者同意應該在原權和主流社會的價值之間求取平衡,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原運聲音。也有原運者認為主流社會應該自食惡果,原住民沒有必要替竭澤而漁的社會付出代價。這兩種意見乍看之下很不相同,其實相距並不很遠,因為⋯⋯
Thumbnail
有些原運者同意應該在原權和主流社會的價值之間求取平衡,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原運聲音。也有原運者認為主流社會應該自食惡果,原住民沒有必要替竭澤而漁的社會付出代價。這兩種意見乍看之下很不相同,其實相距並不很遠,因為⋯⋯
Thumbnail
聽說臺灣某電影劇組在拍片時,選擇了位在日本的一間寺廟作為拍攝場景,當時劇組再三向廟方保證拍攝完會將場地復原,但後來差點為了一件事,廟方就會收回場地,這件事就是苔蘚。 這本書在說什麼? 一本在談論苔蘚的散文,是的,但並非以植物圖鑑的方式 一一介紹苔蘚,這是作者將主觀的生命體悟與客觀的學術觀察所揉合成的
Thumbnail
聽說臺灣某電影劇組在拍片時,選擇了位在日本的一間寺廟作為拍攝場景,當時劇組再三向廟方保證拍攝完會將場地復原,但後來差點為了一件事,廟方就會收回場地,這件事就是苔蘚。 這本書在說什麼? 一本在談論苔蘚的散文,是的,但並非以植物圖鑑的方式 一一介紹苔蘚,這是作者將主觀的生命體悟與客觀的學術觀察所揉合成的
Thumbnail
這個故事展現原住民敘事的特色,也就是包含許多關於自然環境和地景的細節。故事有個明白的順序,一開始,「月亮阿嬤和太陽阿公覺得好無聊」,於是而有「植物、動物和魚的創生」,之後說明各種馬雅人理解世界的原則,例如「長者是世界的支柱」,也說明「鹿誕生的時候為什麼會看到彩虹」等等。
Thumbnail
這個故事展現原住民敘事的特色,也就是包含許多關於自然環境和地景的細節。故事有個明白的順序,一開始,「月亮阿嬤和太陽阿公覺得好無聊」,於是而有「植物、動物和魚的創生」,之後說明各種馬雅人理解世界的原則,例如「長者是世界的支柱」,也說明「鹿誕生的時候為什麼會看到彩虹」等等。
Thumbnail
現代知識為求精確,付出了支離的代價,將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當中與食物有關的部分切割出來,名之為「食物體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外還有一個常見的迷思,就是將原住民的傳統活動/知識稱為「智慧」,帶有一種浪漫想像的色彩,聯合國農糧署的新作也不例外。
Thumbnail
現代知識為求精確,付出了支離的代價,將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當中與食物有關的部分切割出來,名之為「食物體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此外還有一個常見的迷思,就是將原住民的傳統活動/知識稱為「智慧」,帶有一種浪漫想像的色彩,聯合國農糧署的新作也不例外。
Thumbnail
資本主義的消費世界以金錢或利益來衡量廣袤的亞馬遜河流域的價值,結果既然如此誘人,大河流域的前景理當看好,實情卻與此悖反。實情是巴西境內最老的原住民族保留地欣古原住民領地前景黯淡,其他的原住民保留地景況也差不多。
Thumbnail
資本主義的消費世界以金錢或利益來衡量廣袤的亞馬遜河流域的價值,結果既然如此誘人,大河流域的前景理當看好,實情卻與此悖反。實情是巴西境內最老的原住民族保留地欣古原住民領地前景黯淡,其他的原住民保留地景況也差不多。
Thumbnail
卡托研究所提出的所有衡量指標,都是「現代文明」的指標,被強迫接受甚至內化現代文明的原住民,與持續生活在遠離現代文明森林中的原住民相比,當然更接近這些標準。這是一個蛇吃自己尾巴的邏輯,衡量結果只能證明蛇確實吃了自己的尾巴。
Thumbnail
卡托研究所提出的所有衡量指標,都是「現代文明」的指標,被強迫接受甚至內化現代文明的原住民,與持續生活在遠離現代文明森林中的原住民相比,當然更接近這些標準。這是一個蛇吃自己尾巴的邏輯,衡量結果只能證明蛇確實吃了自己的尾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