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知道,寫信是我的浪漫,把賀卡當成信寫也是我的習慣。這個習慣像信仰似的被我帶到了美國,卻彷彿被當成邪教一般抵觸,從此之後,由美國寄出的信件有一半是命運多舛的,不是寄丟、延宕、就是經過長久的流浪。
若是信件本身有生命,大概就像「
魯賓遜漂流記」裡的主人翁一樣,歷經了風險與阻撓吧!然而魯賓遜靠著自己的勇氣與智慧最後還是獲救了,我寄出的信件卻沒有能力為自己發聲。
來美國三年了,始終無法理解這樣先進的國家,為何有著這麼落後的郵務系統?2020年寄出的卡片,2022年的7月才終於送達朋友的手上。老天爺~那可是聖誕卡片呀!我當時還特別提前一個月寄出!流浪了兩年在炙熱炎夏寄到朋友手上,根本沒了節日氛圍。(雖然收到的人覺得驚喜,我卻有點失落)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像是包裹寄丟、被偷,或者信件消失、無法追蹤!累積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後,窮留學生還是只能繼續透過美國的郵局投遞信件及包裹(你不會想知道用Fedex寄信需要多少美金的)。
除了由美國寄出的卡片流浪了兩年,朋友從台灣寄給我的包裹也延宕了半年。這個延宕本來無傷大雅,卻剛好與我回台灣的時間撞期,無緣簽收的包裹在飄洋過海半年後又被硬生生地退回台灣,現在不知道在哪個大洋流浪?
不知道,被退回的包裹要流浪多久才會到朋友的手上?當他收到自己寄出的包裹又會是怎樣的心情?我是很難過的,因為知道那是一本特地挑選過的書,只是朋友不願告訴我書名:「你收到就知道了!」抱著期待卻落空,我似乎也只能把滿腹的失望歸咎於「老態龍鍾」的美國郵政了。
Trinity Nguyen on Unsplash
百分之五十的成功投遞率,是過去三年負面經驗的感受。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提高?曾試過到高房價的學區投遞,事實證明郵務系統的老舊不分學區,東西照樣被寄丟。
我,還是會寫下去的,因為這個浪漫已經是種信仰,無可救藥。只是在不穩定的郵遞環境中,我也學會了在寄出信前先拍照,至少可以複製字裡行間的溫度,傳給重要的人們。若有哪天,流浪的信件都回到主人們的手上,於我而言,就是大獲全勝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