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整理檔案,掉出了幾個信封。是某年收到的聖誕卡。
遠在美國的兩位好友,寄來新年祝福,附上稚齡兒女的照片,還有密密麻麻的生活近況。
是那樣的年代啊。網路未興起,行動通訊更遠在想像之外。好友的音信,只能透過書信,除非有極緊急的事,否則沒有人會打越洋電話。
手寫的信,和如今以電腦或手機輸入的訊息不同,字跡的工整或潦草,錯字的塗抹或修改,都在文字之外,隱藏了書寫者下筆當時的心情與狀態。或急或緩,或忙或閒,字裡行間,彷彿看見了遠在太平洋彼端,久未見面的朋友。
電子通訊與社群媒體的發達,實現了「天涯若比鄰」的理想。地理距離再遙遠的朋友,日日生活都宛若近在眼前,久久見一次面,也毫無陌生感。
但有時還是懷念那寄一封信,要等上幾個星期才能有回音的時代。因為來之不易,所以更加珍惜。
就像這幾封收在檔案裡的聖誕卡,封存了孩子的笑容,以及那永恆的情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367內容數
愛閱人的生活日常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忙著整理文稿,讀完幾篇舊文,突然又遲疑起來。 以前總是說,千萬別和小說家當朋友,因為他們會不知不覺得把你寫進他們的小說裡。而且有時還硬套上了扭曲的情節,讓你百口莫辯。 但寫作本是如此。即使是虛構的小說,也要有真實的人物原型,才可能成為有血有肉有說服力的角色。問題是,這樣鮮活靈動的人物,難免就有人要聞
偽球迷,今天成為真球迷,見證了政大雄鷹隊在大專籃球聯賽(UBA)達成三連霸成就的奇蹟。 和政大雄鷹的緣分,始於一年多前,偶然和球隊創辦人Daniel 學長聊天,聽到雄鷹夢想成真的故事,很是感動,於是才開始關注母校這支球隊的傳奇。 雄鷹的故事很熱血,Daniel 學長以一支球隊改變一個學校的夢想很偉大
從小體育成績都靠老師同情,勉強低分飛過的我,竟然到小巨蛋來看球賽,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千絲萬縷的緣分,和政大雄鷹籃球隊有了交集。只在電視上看過一場冠軍賽,就被接連邀請參加兩場慶功宴,慚愧之餘,決定2022學年的大專聯賽賽季,要好好關注雄鷹的比賽。 春節前在政大主場舉辦的球賽,擠出時間看了兩
朋友在大稻埕百年老宅的新書店裡籌辦一系列巴赫音樂會,因為三月是巴赫的生日月。 總共近20場的音樂會,以各種不同樂器詮釋巴赫作品。最想聽的大提琴演奏,和赴日行程撞期。也想聽的大鍵琴演奏郭德堡變奏曲,一開放報名就秒殺,原已不抱期望,誰知昨天剛好有兩個人取消,於是今天得以如願。 郭德堡變奏曲是巴赫廣為人知
常被問到:「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聽到這個問題,我通常會先反問:「你上一次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是什麼時候?」 這是個有趣的現象。為人父母,幾乎沒有不認同「開卷有益」這句話,所以也積極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但父母自己卻往往不看書。 記得很久以前,有位愛讀推理小說的新同事,和我聊了好久的書,突然
晴朗的日子,好友相約宜蘭行。 週間的高速公路,車仍多,但未塞車。一出雪隧,綠意盎然的蘭陽平原盡現眼前。 此行的重點是一家知名的無菜單料理。跟著導航,在剛插完秧的稻田間穿梭,幾經轉折,終於抵達。 餐廳佔地不小,庭園小橋流水,一棟棟仿古老宅,雕花門窗櫞梁,似都是蒐集而來的老件,頗具古趣。 我向來不太趕嘗
忙著整理文稿,讀完幾篇舊文,突然又遲疑起來。 以前總是說,千萬別和小說家當朋友,因為他們會不知不覺得把你寫進他們的小說裡。而且有時還硬套上了扭曲的情節,讓你百口莫辯。 但寫作本是如此。即使是虛構的小說,也要有真實的人物原型,才可能成為有血有肉有說服力的角色。問題是,這樣鮮活靈動的人物,難免就有人要聞
偽球迷,今天成為真球迷,見證了政大雄鷹隊在大專籃球聯賽(UBA)達成三連霸成就的奇蹟。 和政大雄鷹的緣分,始於一年多前,偶然和球隊創辦人Daniel 學長聊天,聽到雄鷹夢想成真的故事,很是感動,於是才開始關注母校這支球隊的傳奇。 雄鷹的故事很熱血,Daniel 學長以一支球隊改變一個學校的夢想很偉大
從小體育成績都靠老師同情,勉強低分飛過的我,竟然到小巨蛋來看球賽,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千絲萬縷的緣分,和政大雄鷹籃球隊有了交集。只在電視上看過一場冠軍賽,就被接連邀請參加兩場慶功宴,慚愧之餘,決定2022學年的大專聯賽賽季,要好好關注雄鷹的比賽。 春節前在政大主場舉辦的球賽,擠出時間看了兩
朋友在大稻埕百年老宅的新書店裡籌辦一系列巴赫音樂會,因為三月是巴赫的生日月。 總共近20場的音樂會,以各種不同樂器詮釋巴赫作品。最想聽的大提琴演奏,和赴日行程撞期。也想聽的大鍵琴演奏郭德堡變奏曲,一開放報名就秒殺,原已不抱期望,誰知昨天剛好有兩個人取消,於是今天得以如願。 郭德堡變奏曲是巴赫廣為人知
常被問到:「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聽到這個問題,我通常會先反問:「你上一次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是什麼時候?」 這是個有趣的現象。為人父母,幾乎沒有不認同「開卷有益」這句話,所以也積極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但父母自己卻往往不看書。 記得很久以前,有位愛讀推理小說的新同事,和我聊了好久的書,突然
晴朗的日子,好友相約宜蘭行。 週間的高速公路,車仍多,但未塞車。一出雪隧,綠意盎然的蘭陽平原盡現眼前。 此行的重點是一家知名的無菜單料理。跟著導航,在剛插完秧的稻田間穿梭,幾經轉折,終於抵達。 餐廳佔地不小,庭園小橋流水,一棟棟仿古老宅,雕花門窗櫞梁,似都是蒐集而來的老件,頗具古趣。 我向來不太趕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網路無遠弗屆,手機人手一支,進入21世紀之後,以世俗價值為導向的年輕人在該書寫時每每透過手機,該訴說時卻又往往借用「即刻書寫」、「天涯若比鄰」的電子信件,所謂「雪中誰寄錦書來」、「尺素表寸心」、「家書抵萬金」之寫信行為,已不復得見。據統計,國內郵局每月處理的郵遞信函當中,真正具有「通信性質」的函件,
Thumbnail
收到前同事寄來的明信片,深感溫暖與感動。不同於現代通訊方式,手寫的溫度讓我重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用心。
Thumbnail
從前人們傳情達意,多以一紙書信來表達心聲。時移世易,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溝通模式更上一層樓,人們從一通電報進入電話傳情。資訊年代啟動後,電郵瞬間成為人們通話的工具。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電郵又被下載在手提電話裡的應用程式所取代,潮流下,已經很少人兒再以電郵作為溝通媒介了......
今天上午,意外的從住家隔壁的堂姊手中,接到其幫我代收的包裹。沉甸甸的紙箱,上頭的寄件者姓名,是好久不見的摯友,心中滿是驚喜,我知道,這遠從嘉義寄來的包裹,是要送給我生產後的祝福。
Thumbnail
旅遊時只要用手機,大家便隨時可以與家人和朋友聯絡,寄明信片已經變得罕見。這種懷舊的通訊方法背後代表的心意是不容小覷。
半個月前發現一位老朋友在去年年底走了,在得知她的臉書有了代理人之後,我驚訝到無法思考,我用僅有的臉書訊息,試圖去推敲,應該是幾個月前,她離開這個世界。她的最後一次發文是一年前,最後發文的那天,就是她傳來訊息給我,希望表達對於另外一位好友的生日關懷,我答應她會轉達,而確實我也將訊息轉達給另外一位友人。
愛情的心碎.... 親情的救贖.... 媽媽人生最後一哩路
Thumbnail
「如果每一次拆信,都能感受到當時的良善、光亮、熱度,那麼,我們還能捨棄嗎?」 一年年的,朋友只能是越來越少,再也記不起衝動去認識朋友,保持良好的往來的青春時代是怎樣的熱鬧。 手邊能細數仍然擁有的朋友:對話框框最後停留在一年、兩年、三年之前、畢業後再也不聯絡的。 單方便覺得失落、孤寂。無可挽救的
Thumbnail
遠方久未見面的好友 寄來手寫明信片 內容有著殷殷祝福 與對再次重逢的深切期盼 卻絕口未提自己近況 對一個寡言的人 明信片畫面已經貼切的述說了 他現在經歷的故事與此刻的心境 這就是他 一個 永遠不知道往何處去 會在何處停留 卻又總在移動片刻 記得為好友捎一份祝福的人
Thumbnail
前幾天收到一位同學的訊息,收到訊息的當下正好在忙,加上整個周末因為回鄉下去掃墓了,都在忙著照顧家中長輩,沒有及時回覆對方。 在暫且擱置未回覆的當下,一段我和這位同學的對話浮出我的腦海。那是時隔一年多的某天晚上,似乎是因為某事再次與她連絡上。然而在那一個電話中,對方先是委屈巴巴抱怨說我們倆斷了聯繫,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網路無遠弗屆,手機人手一支,進入21世紀之後,以世俗價值為導向的年輕人在該書寫時每每透過手機,該訴說時卻又往往借用「即刻書寫」、「天涯若比鄰」的電子信件,所謂「雪中誰寄錦書來」、「尺素表寸心」、「家書抵萬金」之寫信行為,已不復得見。據統計,國內郵局每月處理的郵遞信函當中,真正具有「通信性質」的函件,
Thumbnail
收到前同事寄來的明信片,深感溫暖與感動。不同於現代通訊方式,手寫的溫度讓我重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用心。
Thumbnail
從前人們傳情達意,多以一紙書信來表達心聲。時移世易,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溝通模式更上一層樓,人們從一通電報進入電話傳情。資訊年代啟動後,電郵瞬間成為人們通話的工具。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電郵又被下載在手提電話裡的應用程式所取代,潮流下,已經很少人兒再以電郵作為溝通媒介了......
今天上午,意外的從住家隔壁的堂姊手中,接到其幫我代收的包裹。沉甸甸的紙箱,上頭的寄件者姓名,是好久不見的摯友,心中滿是驚喜,我知道,這遠從嘉義寄來的包裹,是要送給我生產後的祝福。
Thumbnail
旅遊時只要用手機,大家便隨時可以與家人和朋友聯絡,寄明信片已經變得罕見。這種懷舊的通訊方法背後代表的心意是不容小覷。
半個月前發現一位老朋友在去年年底走了,在得知她的臉書有了代理人之後,我驚訝到無法思考,我用僅有的臉書訊息,試圖去推敲,應該是幾個月前,她離開這個世界。她的最後一次發文是一年前,最後發文的那天,就是她傳來訊息給我,希望表達對於另外一位好友的生日關懷,我答應她會轉達,而確實我也將訊息轉達給另外一位友人。
愛情的心碎.... 親情的救贖.... 媽媽人生最後一哩路
Thumbnail
「如果每一次拆信,都能感受到當時的良善、光亮、熱度,那麼,我們還能捨棄嗎?」 一年年的,朋友只能是越來越少,再也記不起衝動去認識朋友,保持良好的往來的青春時代是怎樣的熱鬧。 手邊能細數仍然擁有的朋友:對話框框最後停留在一年、兩年、三年之前、畢業後再也不聯絡的。 單方便覺得失落、孤寂。無可挽救的
Thumbnail
遠方久未見面的好友 寄來手寫明信片 內容有著殷殷祝福 與對再次重逢的深切期盼 卻絕口未提自己近況 對一個寡言的人 明信片畫面已經貼切的述說了 他現在經歷的故事與此刻的心境 這就是他 一個 永遠不知道往何處去 會在何處停留 卻又總在移動片刻 記得為好友捎一份祝福的人
Thumbnail
前幾天收到一位同學的訊息,收到訊息的當下正好在忙,加上整個周末因為回鄉下去掃墓了,都在忙著照顧家中長輩,沒有及時回覆對方。 在暫且擱置未回覆的當下,一段我和這位同學的對話浮出我的腦海。那是時隔一年多的某天晚上,似乎是因為某事再次與她連絡上。然而在那一個電話中,對方先是委屈巴巴抱怨說我們倆斷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