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怪圈与美国战略收缩,拜登也难解以色列的双重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raw-image

7月13日,拜登抵达中东行首站以色列,与该国看守总理拉皮德会面,并将在7月15日由以色列飞沙特阿拉伯,达成两国之间的首度直飞。平心而论,虽说以色列如常迎接拜登,但该国政治精英的内心,恐怕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焦虑。

首先,由于以色列议员西尔曼(Idit Silman)于4月6日退出时任总理贝内特的执政联盟,后者由此丧失在议会120席中过半61席的执政优势,被迫以1席之差同反对派“平起平坐”,随后又因延长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相关法律效力的法案,引发了执政联盟内部的左右分裂,几位议员由此退出又进入,执政联盟不仅陷入僵局,更一度被反对派席次压过。

忍无可忍加上心灰意冷,贝内特遂在6月20日提案解散议会,法案后于29日三读通过,贝内特宣布辞职且不寻求连任,同时辞去统一右翼联盟(Yamina)领导人职务,将暂别政坛一段时间。

慌乱之中,与贝内特共组执政联盟的拥有未来党(Yesh Atid)主席拉皮德继任看守总理,但在11月1日新大选登场前,这一政府注定无法通过任何重大议案,且各方势力也势必无心执政,而是会集中火力拉帮结派,好在下次选战中一决雌雄。

故拜登此时来访,对拉皮德而言,形同天外飞来催票机,倘若自己能代表以色列与美国签署相关协议,不论其实质意义如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选情。在此脉络下,拉皮德不会放过任何争取拜登支持的机会,但其对手内塔尼亚胡亦然。

与此同时,以色列还有另一深层焦虑,那便是美国撤出中东的战略收缩。

自奥巴马政府起,华盛顿便在重返亚洲的旗帜下,极力校正过往在中东的战略拉撑,故会有2011年的撤军伊拉克、2015年的伊朗核协议;即便特朗普任内基于政治盘算,展现了对以色列的高强度善意,既单边退出伊核协议,又在巴以问题上屡屡偏惠后者,却也没有完全偏离美国的战略收缩主轴,否则便不会有2019年的撤军叙利亚。眼下拜登若无意外,应也将是“萧规曹随”,而不会为以色列的利益多做停留。

且拜登此次出访中东,各方心知肚明,行程的真正重点不在以色列,更不在其将顺道走访的约旦河西岸,而是要与沙特实际掌权者、王储穆罕默德会面。早在拜登出发前,外界便预估此次华盛顿的第一目标,将是与沙特达成石油增产协议,缓和国际油价与美国通胀,同时力劝沙特将俄罗斯踢出OPEC+。

在此局面下,特拉维夫恐会面临内外相煎的政治困局。

跳不出的大选怪圈

首先,是以色列难以团结的政党体系,以及前总理内塔尼亚胡“不甘寂寞”的特殊存在,导致国家陷入难以止息的大选怪圈。

2021年6月,贝内特与拉皮德共组8党联和政府,并在60票赞成、59票反对、1票弃权的激烈厮杀下,勉强通过议会信任投票,终结了内塔尼亚胡长达12年又55天的第二任期,也让2年来4度大选的以色列政坛暂时休养生息。没想到1年过后,贝内特政府再次瓦解,以色列即将迎来3年内的第5次大选。

而回顾前述4次政权解体,第一块骨牌的倾倒,便是各方对内塔尼亚胡的围剿。2018年,以色列宗教政党们积极推动国防修正案,希望免除全日制宗教学生的兵役义务,好让“哈瑞迪”(haredim,犹太教极端正统派)能更加专注“脱产读经”,结果引发世俗主义政党的集体反弹。

然其反对原因除了以色列向来仰仗强力部门,不能擅开宗教特权的免役之门外,也与内塔尼亚胡与宗教政党的结盟有关。

2009年起,内塔尼亚胡二度成为以色列总理,并凭藉其任内出色的经济成长数据、对哈马斯与巴勒斯坦议题的强硬态度,成功收获社会右转下的广大民意,开始了12年的长期执政,堪称以色列的政坛不死鸟。

然而2017年后,内塔尼亚胡的贪腐丑闻接连引爆,加上以色列经济成长有所放缓,民意的免死金牌不再耀眼,曾经的政坛伙伴便也开始了明目张胆的同室操戈,2018年的国防修正案由此成了“机会之窗”。

彼时右派的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党(Yisrael Beiteinu)、中间派的拥有未来党、左派的梅雷兹党(Meretz)皆公开发难,要求内塔尼亚胡劝退宗教政党们,否则便解散议会。

然其不可能不知道,宗教政党向来是内塔尼亚胡的忠实盟友,故其设定了此般条件,便注定这场政治风暴的结局要以解散议会收场。果不其然,内塔尼亚胡政权于2018年12月解散,但对挑战者们来说,要推倒这座大山远比想象困难。

如前所述,内塔尼亚胡的民意基础十分雄厚,即便因贪腐丑闻而有所跌落,仍能维持领先,其所领导的利库德集团(Likud)亦然。细数2019年以来的4次大选,利库德集团次次都是第一大党,每每都能突破30席,却又距离60席的组阁门槛有段距离,对抗的僵局也由此成形:反内塔尼亚胡派们没有任何一党能单挑利库德集团,但后者也必须与他党共组执政联盟,才有重回权力核心的可能,故2019年后的以色列政治,频繁上演了闹剧与权谋交织的宫斗戏码。

例如2020年5月,在蓝白党(Blue and White)来势汹汹下,内塔尼亚胡假装同意与其领导人甘茨结盟,由自己先出任总理,任满18个月后再交权给甘茨。没想到内塔尼亚胡掌权后根本不打算兑现承诺,而是放任预算案持续不过,导致政府再次解体,议会只好于2021年3月重新大选,是为2年来的第4次选举;中间偏左的蓝白党则因前述结盟,而被外界批评是“放弃理想”、“权欲熏心”,故在新一轮大选中严重失血,仅仅获得8席,甘茨的政治能量也受到重挫。

然而诡计得逞的内塔尼亚胡同样摔了一跤。2021年3月大选结果出炉后,其带领的利库德集团又是席次最多的第一大党,但此次除了宗教政党外,其余势力目睹蓝白党的悲惨结局,皆不愿与内塔尼亚胡合作,而是破天荒选择了大团结,最终内塔尼亚胡组阁失败,贝内特政府则顺利上台。

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反内塔尼亚胡派或许能携手击溃共同敌人,却无法超越彼此的光谱歧异。在贝内特与拉皮德召集的8党联盟中,包含了2个左翼政党、3个右翼政党、2个中间路线与1个阿拉伯政党,光是看到这般组成,便能推知,但凡有法案涉及相对争议的巴以议题,便不易在贝内特政府内形成共识,且若有议员为此愤而退出执政联盟,解体也不过在剎那之间,此次上演的正是这般戏码。

归根结底,“反内塔尼亚胡”的旗帜终究只能用来选举,而无法真正弥和政党的立场分歧;且与其说8党联盟的出现是一场“爱与包容”的政治实验,不如说是以色列社会分裂的忠实体现。而上述结果看在内塔尼亚胡眼中,不过是吹响了迟来的胜利号角,其也为此对外表示“感受到了风向转变”,并开始积极投入选战筹备。

然此次民意态势其实与过往差距不大,即利库德集团与内塔尼亚胡仍是无法过半的最高票,其余小党若能组成稳定联盟,便有机会与内塔尼亚胡较量。

眼下各方势力仍在集结,但集团对抗的态势大致底定,内塔尼亚胡阵营将由利库德集团领军,宗教犹太复国主义党(Religious Zionist Party)、沙斯党(Shas)、联合妥拉犹太教(United Torah Judaism)等3个宗教政党已表态支持。

对峙的另一边,则是曾共组8党执政联盟的拥有未来党(中间派)、蓝白党(中间派)、工党(Labor,中间偏左)、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党(右派)、新希望党(New Hope,中间偏右)和拉姆党(Ra’am,阿拉伯政党)等,其眼下皆不愿与内塔尼亚胡结盟,亦有可能再度形成多党同盟。

而根据《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Kan)、《第12频道》(Channel 12)两家媒体于7月12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来看,双方皆差临门一脚。在《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的民调数据中,如果现在举行大选,利库德集团能获34席,拥有未来党23 席,蓝白党与新希望党联盟14席,宗教犹太复国主义党10席,沙斯党8席,联合妥拉犹太教7席,联合名单(Joint List,阿拉伯政党)6席,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党5席,工党5席,拉姆党4席,梅雷兹党4 席,贝内特所属的统一右翼联盟则因政党得票率未超过3.25%的执政门槛,故无法分到席次。

综合上述数据,内塔尼亚胡阵营可获59席,多党联盟则可获得55席;参照《第12频道》公布的民调结果,亦是59对上55的席次比例。而此一结果透露了11月大选的两个必然发展:第一,眼下两大阵营数据皆未达61席的组阁门槛,故双方未来必将竭力拉拢关键小党,冲刺最后一里路;第二,11月大选后若有一方能成功组阁,未来的以色列政府势必还是多党联盟。

但也正因如此,最后不论是何方胜出,以色列政府皆有再解体的风险。一来,内塔尼亚胡虽有机会拉拢某一关键小党共同组阁,其忠诚度却势必不如宗教政党,有可能会因反对派递来的橄榄枝而带枪投靠,如此一来内塔尼亚胡便有失去多数席次的风险;若由反内塔尼亚胡派胜出,则其极可能重蹈此次贝内特政府的覆辙,即政府内部光谱纷杂,易因彼此截然不同的“大是大非”而陷入僵局,一旦又发生议员退出联盟的情况,失去政权也只在转瞬之间。

未来以色列若要终结不断大选的怪圈,除非内塔尼亚胡与反对派间能有一方明显衰弱,否则便是要从根本上修改选举制度。以色列议会选举采封闭式政党名单比例代表制,全国划为同一选区,政党或政党联盟的当选门槛为3.25%。

如此制度形塑了以色列小党林立的政治生态,故在历来的议会选举中,从未发生单一政党席次超过半数的情况,导致每任政府都是多党联盟。如此状态遇上政争,便容易触发不断大选的兵荒马乱。

但由现实视角来看,上述两途径短期之内皆难实现,故内塔尼亚胡与反对派的拉锯战仍会持续。

美国仍想战略收缩

而除了内政纷乱外,以色列另一政治困境,便是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

从功能视角来看,以色列在中东的地缘角色,实与拜登此次出访的另一国家沙特类似,两者皆是华盛顿在中东的地缘支点,故能相对肆无忌惮推动自己的政治目标:沙特强硬策动了卡塔尔断交风暴,并在记者卡舒吉遇害案上有恃无恐;正如以色列也在巴以问题上展现强硬姿态,甚至对黎巴嫩、叙利亚、伊朗等周边国家发起跨境袭击。

然而这般优势,终随美国推动重返亚洲、印太战略等政策转向,开始了摇摇欲坠的松动。首先是伊朗,眼见美国有意撤出,便积极填补各式政治真空,介入叙利亚内战、在也门进行代理人冲突、于伊拉克培植政治势力,既要形塑地缘缓冲空间,更要满足输出革命的政治议程;接着是土耳其,不仅进军叙利亚北境,更远赴利比亚战场,前者让其成功隔开库尔德势力与东南边境的联系,后者则让土耳其在争夺东地中海油气时,有了更多地缘筹码。

而如此地缘秩序变化,沙特与以色列不可能毫无感觉,只是采取了不同的战略行动。在沙特一方,其先是恢复了与卡塔尔的关系,又在近期与土耳其和解,并通过伊拉克从中斡旋,与伊朗进行互动。

简言之,沙特正在操作与土耳其、伊朗的战略三角关系,而促成此一转变的关键,自是华盛顿已宰制不了中东的区域安全稳定,故沙特无法再对土伊两国同时左右开弓。

与此同时,沙特也积极塑造多极化的大国互动,包括增加与中俄的政经联系。故此次俄乌冲突爆发后,其与阿联酋无视了美国的石油增产要求,并拒绝在安理会投票谴责俄罗斯、参与对俄制裁。

此次拜登虽亲自出访、看上去诚意满满,但回顾前述脉络,除非其能调整美国对中东的战略主轴,推迟退出进程,并正视海湾国家对美国重返伊核协议的忧虑,否则沙特即便能尽地主之谊、盛大接待,恐也不易响应美国的石油增产需求,更遑论要将俄罗斯踢出OPEC+。

而有别于沙特通过化敌为友、增加大国互动的方式,布局“后美国时代”的安全环境,以色列的行径与其说是战略调度,不如说更像不甘分手的“恐怖情人”。

以近期的伊核协议谈判为例,以色列多次跨境打击位处叙利亚的伊朗革命卫队(IRGC)、造成死伤,为的便是激怒伊朗内部强硬派,破坏核协议谈判的政治空间,让美国无法顺利缓和美伊关系、风光退场。

而之所以会选择这般激进行为,与以色列特殊的对外环境息息相关。在对美关系上,美国与其说是以色列的靠山,不如是被其强迫兑现一切空白支票的冤大头,从发动加沙战争到击毙《半岛电视台》女记者阿克勒(Shireen Abu Akleh),不论以色列犯下何种震惊国际的罪行,也不论美国是否事前知情,后者永远只能协助前者善后,并动用各种媒体与政治资源进行粉饰。毕竟以色列虽距美国遥远,但主导华尔街的犹太资本集团离白宫太近。

而在对中东其他国家的关系上,阿以决战的年代已经过去,巴勒斯坦议题失去了政治与舆论热度,诸如叙利亚内战等新时代热点崛起,故以色列并不担心重演过往四次中东战争的惨剧。但面对野心勃勃的新威胁伊朗,以色列的资源禀赋不如沙特也是事实,后者既是产油国、更是海合会国家领袖,即便没有美国撑腰,也能发挥一定程度的区域影响力,故能操作眼下的战略三角。

反观以色列,虽与埃及、约旦等国家先后和解,又在2020年与阿联酋、巴林、摩洛哥、苏丹先后建交,但在建立“绝对安全的战略环境”上,除了强悍的军事实力外,其在中东可谓形单影只,旧敌们虽没有联合毁灭以色列的可能,却也似乎不愿与其过度亲密,毕竟维护巴勒斯坦的政治正确依旧存在。

种种条件制约下,以色列最能依靠、或使唤的,仍是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但正如拜登访沙自带战略局限般,以色列所求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即美国不易停下在中东的战略收缩。以伊朗核协议为例,美国顶多在僵局中持续原地打转,却不太可能取消谈判进程,毕竟与伊朗相比,印太地区的“东方威胁”更加棘手。

故对以色列政坛来说,此次拜登来访,拉抬选情的意义或许还大过维护地缘安全。眼下拉皮德与内塔尼亚胡是民意调查的前两大高票,对美国来说,或许相对温和的拉皮德会比内塔尼亚胡好商量,即便其只是看守总理,拜登来访也可趁势探底,确认自己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上,能有多大政治空间。

然内塔尼亚胡也将积极争取美国支持。7月12日,其高调喊出,倘若自己在11月大选中胜出,将与沙特阿拉伯“签署一项全面的和平条约”,言下之意,便是可能推动以沙两国建交。而这一发展若能成真,对拜登来说同样是外交加分。

毕竟在巴以冲突中,美国两党不论何方主政,华盛顿对以色列的偏袒立场都不会改变,拜登此次访问约旦河西岸,便与美国屡次提议推进“两国方案”用意相似,展示“政治正确”大过实质解决。

但即便沙特可能与以色列建交,后者担忧的“伊朗威胁”依旧存在,故除非沙特能以某种联盟机制,让以色列共同参与建构区域安全,尤其是针对伊朗的围堵,否则其不太可能停下目前的歇斯底里。

但要走到这步,所需跨越的政治正确尺度十分巨大,未必能获得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公开支持,且以色列加入后,究竟是顺势缓解焦虑,抑或会因此更加好战,还是未定数。故在短期之内,以色列依旧只能持续要求美国留下。

此次拜登出访恰逢以色列政府变天,但选举的制度与政争困境,不会因美国总统的表态而缓解;以色列心心念念的美国支持,虽不会一夕消失,却也无法通过与拜登会谈,而让美国改变宏观战略部署,重回过往中东大陈兵的年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色列的内外困局仍将持续。


原文發表於2022年7月15日觀察者網:

https://www.guancha.cn/sunjialing/2022_07_15_649379_s.shtm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孫迦陵的沙龍
9會員
110內容數
中東時事,從歷史中找脈絡,在政治裡看策略,剖析各國社情與文化。 歡迎對中東有興趣讀者們、媒體工作者們關注! 如果喜歡中東新聞,歡迎贊助我一杯咖啡~ 綠界:p.ecpay.com.tw/39E3FC2
孫迦陵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30
10月7日哈马斯发动闪击以来,这一轮巴以冲突进入新阶段:以色列的大规模报复,以及不同大国的立场表态。
Thumbnail
2023/10/30
10月7日哈马斯发动闪击以来,这一轮巴以冲突进入新阶段:以色列的大规模报复,以及不同大国的立场表态。
Thumbnail
2023/10/02
第十九届亚运会正在杭州举行。开幕前,中国也迎来了久违的访客: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
Thumbnail
2023/10/02
第十九届亚运会正在杭州举行。开幕前,中国也迎来了久违的访客: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
Thumbnail
2023/08/04
走过四年五大选的疯狂,近期的以色列又因司法改革陷入混乱。
Thumbnail
2023/08/04
走过四年五大选的疯狂,近期的以色列又因司法改革陷入混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在民主黨內部引發了一場關於拜登是否繼續參選的討論。民主黨面臨著拜登退選、更換副總統人選和維持拜登與賀錦麗組合三個選擇。本文分析了這三種策略的優缺點,並指出最終決策將取決於民主黨內部的協商和選民情緒。
Thumbnail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在民主黨內部引發了一場關於拜登是否繼續參選的討論。民主黨面臨著拜登退選、更換副總統人選和維持拜登與賀錦麗組合三個選擇。本文分析了這三種策略的優缺點,並指出最終決策將取決於民主黨內部的協商和選民情緒。
Thumbnail
當地時間7月6日,伊朗總統大選結果出爐,由改革派的馬蘇德·佩澤什基安(Masoud Pezeshkian)以54.76%得票率勝出,擊敗立場強硬的候選人、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心腹賽義德·賈利利(Saeed Jalili)。
Thumbnail
當地時間7月6日,伊朗總統大選結果出爐,由改革派的馬蘇德·佩澤什基安(Masoud Pezeshkian)以54.76%得票率勝出,擊敗立場強硬的候選人、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心腹賽義德·賈利利(Saeed Jalili)。
Thumbnail
拜登終於正式宣布參與2024總統大選,但仍需加把勁爭取黨內支持得到提名。根據調查,僅38%的民主黨人贊同拜登連任,有57%的聲音希望有其他的選擇,這樣的支持熱情與近幾屆總統相去懸殊,過往川普和歐巴馬皆得到超過70%的黨內連任支持,柯林頓則是拜登任期前25年支持度最低的總統,但仍有5成。 儘管黨內及民
Thumbnail
拜登終於正式宣布參與2024總統大選,但仍需加把勁爭取黨內支持得到提名。根據調查,僅38%的民主黨人贊同拜登連任,有57%的聲音希望有其他的選擇,這樣的支持熱情與近幾屆總統相去懸殊,過往川普和歐巴馬皆得到超過70%的黨內連任支持,柯林頓則是拜登任期前25年支持度最低的總統,但仍有5成。 儘管黨內及民
Thumbnail
本週新聞精選:🇺🇸 美國眾議院經過15輪投票終於選出新議長/🇩🇪 路透社:親俄人士試圖改變德國對烏克蘭政策/🇮🇱 以色列新科國防部長走訪聖殿山惹議/🇰🇪 肯亞同運人士遭殺害/🇲🇽 墨西哥毒梟集團第二代被捕/🇬🇧 英國哈利王子出書爆秘辛
Thumbnail
本週新聞精選:🇺🇸 美國眾議院經過15輪投票終於選出新議長/🇩🇪 路透社:親俄人士試圖改變德國對烏克蘭政策/🇮🇱 以色列新科國防部長走訪聖殿山惹議/🇰🇪 肯亞同運人士遭殺害/🇲🇽 墨西哥毒梟集團第二代被捕/🇬🇧 英國哈利王子出書爆秘辛
Thumbnail
傀儡拜登(Biden)自二零二零年竊取政權以後,花旗在民主黨(Democrats)主政管治下,對內和對外的政策一片混亂。兩年來,披着羊皮的民主黨讓共產惡勢力在花旗扎根,致令民主聲音不斷被打壓,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因此,中期選舉被視為關鍵一戰......
Thumbnail
傀儡拜登(Biden)自二零二零年竊取政權以後,花旗在民主黨(Democrats)主政管治下,對內和對外的政策一片混亂。兩年來,披着羊皮的民主黨讓共產惡勢力在花旗扎根,致令民主聲音不斷被打壓,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因此,中期選舉被視為關鍵一戰......
Thumbnail
拜登的中局之戰——美國期中選舉的月前瞭望(前篇) 距離美國民主黨和拜登政府的期中考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共和黨普遍在各大民調中聲勢看漲,通膨仍高、股票繼跌、利率續升:拜登的中局之戰,會不會變成終局之戰?我們從《經濟學人》和《紐約時報》的月前報導中進行分析,兼論美國選制利弊
Thumbnail
拜登的中局之戰——美國期中選舉的月前瞭望(前篇) 距離美國民主黨和拜登政府的期中考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共和黨普遍在各大民調中聲勢看漲,通膨仍高、股票繼跌、利率續升:拜登的中局之戰,會不會變成終局之戰?我們從《經濟學人》和《紐約時報》的月前報導中進行分析,兼論美國選制利弊
Thumbnail
7月13日,拜登抵达中东行首站以色列,与该国看守总理拉皮德会面,并将在7月15日由以色列飞沙特阿拉伯,达成两国之间的首度直飞。平心而论,虽说以色列如常迎接拜登,但该国政治精英的内心,恐怕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焦虑。
Thumbnail
7月13日,拜登抵达中东行首站以色列,与该国看守总理拉皮德会面,并将在7月15日由以色列飞沙特阿拉伯,达成两国之间的首度直飞。平心而论,虽说以色列如常迎接拜登,但该国政治精英的内心,恐怕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焦虑。
Thumbnail
政治一天也嫌長,如今說埃爾多安必定失去總統寶座也為時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由正義與發展黨陣營正式承認在伊斯坦堡選舉落敗的一剎那開始,埃爾多安勢必長期寢食不安。
Thumbnail
政治一天也嫌長,如今說埃爾多安必定失去總統寶座也為時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由正義與發展黨陣營正式承認在伊斯坦堡選舉落敗的一剎那開始,埃爾多安勢必長期寢食不安。
Thumbnail
布塔朱吉短時間內,從一個美國中西部中型城市的市長,迅速成長為全美關注的政治明星。美國政治發展中,很少有人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獲得如此廣泛的關注度和支持。尤其是考慮到他公開出櫃的同志背景,還能得到獲得這般亮麗的初次參選成績,更是令人驚艷且驚奇。
Thumbnail
布塔朱吉短時間內,從一個美國中西部中型城市的市長,迅速成長為全美關注的政治明星。美國政治發展中,很少有人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獲得如此廣泛的關注度和支持。尤其是考慮到他公開出櫃的同志背景,還能得到獲得這般亮麗的初次參選成績,更是令人驚艷且驚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