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

含有「沙特」共 4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個片中角色、一個片外演員,她們巧合地都談著「他者的凝視」,究竟是怎麼回事? 今年前後有兩部電影(皆為聯影發行): <誘見巴黎最後探戈>(Being Maria, 2024),<頤和園>(Summer Palace, 2006)重映,儘管兩部片本身的主題大不相同, 卻都呈現了影像中的性愛場面對女
Thumbnail
存在是一個大哉問,而人在失戀的時候,好像也容易想要找尋自我、開始問一些存在相關的問題之類的,雖然沒有失戀的經驗,但對於存在主義略懂略懂,覺得這本書頗有趣,就是在故事中穿插存在主義哲學和京都文化,巧妙的把二者結合,讓存在主義的概念不再看來晦澀,整體而言應該會比超譯尼采來的好上一些。 存在主義的哲學面
Thumbnail
上次寫了一篇「魚豊的求真哲學」,想說寫得不錯(自以為)。 然後那天看了該周的「地。」,越看越覺得「诶你是誰」、「怎麼是你」,一個接一個沒想通的點接連浮出。 於是好好的再次複習,嗯,看來還得再出個幾篇細節細節。 這篇分析範圍為第二章,漫畫第5至第35話。 當然,全程據透,自行斟酌。
Thumbnail
我們很難拒絕名利的誘惑。我們為了高薪高位,可以做到日夜加班妻離子散,也一往無悔。
Thumbnail
靜默之鷹-avatar-img
2024/11/06
有共鳴,謝謝分享。
在喧囂人群中感到迷失,是否意味著我們欠缺與自己對話的勇氣?本篇透過存在主義與獨處的心理觀點,結合作者的自我經驗,探索獨處的真正意義,以及從困頓中長出的自尊與自由。讓我們一起成為自己所屬世界的創造者。
Thumbnail
「沙特認為這世界上只有三種東西:第一種是“我之外的宇宙萬物”,稱為“已存在物”;第二種是“我自己”,我這個主體;第三種就是“他人”。」 「已存在物本身,沒有特別的意義,本質與價值;已存在物沒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分別。」 「把外在世界的一切,救它本身的狀態去看待,就是在已存在物。」
Thumbnail
今天,在砧板上的是子虛。明天,又將會是誰呢?
  對列維納斯來說,動物的臉是不夠純粹的。他沉思到:是因為牠那圓圓的鼻子?還是那長長尖尖的耳朵?成為狗的臉之所以模糊的原因?顯然都不是。上一次我們討論到臉的純粹性,所依據的是--對人而言的--可溝通性。但為何可溝通的程度較低呢?這是我們要進一步追問的。
  我們曾經談到,沙特認為人的「在己存在」(being-in-itself)、「為己存在」(being-for-itself)以及「為他人存在」(being-for-others),三者互相交織,構成了身體在存有學上的三個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