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伊坂幸太郎
譯者: 李彥樺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2015/10/29
這本書我幾乎讀了兩次。先前放在婆家數年,沒事做的時候就會拿起來翻,但後來相隔許久,我已經忘記自己到底看到哪一篇了;而且雖說《末日愚者》是一部短篇集,不過因為我設想伊坂的短篇之間一定互有串聯,時間拖了太久、都會忘記細節,才想說乾脆之後再找時間重頭看起算了。
於是重新拿起來讀,已經是幾年之後了,這才發現總共有八篇短篇,原來當初我已經讀完六篇,明明只差一點就可以完食了的說。
故事的五年前,世界上的人類突然被宣告小行星將在八年之後撞擊地球,造成毀滅;當下社會動盪,但五年之後開始恢復平靜,因為撐不過死亡壓力的人們多半都已經崩潰自殺、或是在茲事後被殺害了。而這八篇短篇則是描述在這個難得平靜的時光裡,居住於仙台「山丘小鎮」中的八戶住家,在面臨剩下的三年人生時所各自遭遇的片段;他們多半都歷經家庭破碎,但是日子還是要過——當然也有人選擇不過了……
〈末日愚者〉:描述父女關係的和解。
〈太陽貼紙〉:在末日前思考是否該把孩子生下來的夫妻。
〈困獸啤酒〉:試圖為家人報仇的兄弟、以及對過去所為懷抱歉意的人。
〈冬眠少女〉:突然想在末日前交個男朋友的少女。
〈鋼鐵羊毛〉:即使面對末日,依然日復一日重複著從前生活的人們。
〈天體之夜〉:主角在自殺之前的最後一點經歷。
〈戲劇船槳〉:數名角色在末日之下所建立的美夢。
〈深海支柱〉:描寫家人間笨拙的情感。
當初我看到一個段落、停下來的是〈天體之夜〉。其實我一直相信伊坂的作品間都會有精彩的關聯,藉此產生戲劇化的轉折——畢竟這是他的拿手好戲,短篇集中一定也是如此吧——不過這樣的特徵在這本書裡可說是幾乎沒有。雖然大家都是山丘小鎮的居民、會在不同的短篇之中串場,但頂多就是見面時會點點頭、談個兩句話的程度而已,對彼此的生活完全只是個過客。
至於各自出現在他們人生中的轉折、留白待讀者想像的空間——例如〈冬眠少女〉裡主角最後發現的男子、〈困獸啤酒〉裡兄弟倆最後將過著怎麼樣的剩餘三年——在過去的我的眼中則一直被視為伏筆,心想著「到最後肯定一切都會串連在一起吧」。但結果只是我的一廂情願。儘管這次讀完之後想想覺得這樣的作法也不無道理——因為戲劇化的轉折不是伊坂這次要賣弄的重點,微不足道的片段感才能道出這次的主題——也許我一開始所抱持的閱讀心態就歪了吧。
除此之外,先前我最後看的〈鋼鐵羊毛〉和〈天體之夜〉感覺有點悶,或許是因為這樣,才會失去把它給讀完的動力吧。雖然伊坂在謝辭裡有特別提到他創作〈鋼鐵羊毛〉的契機,不過這篇應該是全部裡面我最不喜歡的一篇;可能是因為我沒辦法切身感受到近似於苦行僧的苗場的魅力,而憧憬他的主角將其視為目標的這種行為,也讓我不是很喜歡吧。
但如果我當初再繼續讀下去的話,只差那麼一點點,就可以讀到整本裡面我最喜歡的〈戲劇船槳〉了。雖然其他篇也很有伊坂的風格,不過我覺得這篇最甚,結尾那種荒唐又可愛的感覺,讓人即使是在末日之前都能感覺得到幸福的氛圍——或許正因為是世界末日,所以這些角色彼此才能抱著寬廣的心態互相關懷。雖然〈末日愚者〉是第一篇的篇名,但是「愚者」這個概念貫穿了整本書,每一篇的愚都是不一樣的愚法,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戲劇船槳〉這樣。
接著我第二喜歡的應該是〈深海支柱〉。故事裡面的主角不斷強調父親是個怪咖,但我其實還蠻能理解他的怪法的,而且從主角擔心妻子的模樣來看,主角明明也遺傳了同樣的性格吧w 即使某些行為笨拙、在他人眼中可能不見得能夠受到理解,但是透過家人之間的默契、或者是藉由文字窺視主角的內心,就能夠理解這對父子的笨拙行為底下,所表達的其實正是他們對家人的愛。我很喜歡下面這段:
「修一,你還記得嗎?」父親站在我身旁說,「從前你說想死,我告訴你,山頂的景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那口氣跩得跟什麼一樣。」
「這塔上的景色,已經是我最大的努力了。」
「我知道。」
綜觀來說,整本書所想要表現的,應該是「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世界末日?」因此書裡的角色各式各樣,非常全面。
雖然我對這樣的主題比較無感,但還是足以找到代入的角色。我想我可能比較像是書裡的土屋——他是在〈太陽貼紙〉與〈深海支柱〉裡的主角的友人,因為有個看不見、也無法說話的七歲兒子,本來一直很擔心自己和太太如果先離世的話,兒子該怎麼辦;但因為末日即將到來,反而覺得鬆了口氣。
老實說我大概也是這樣吧。現在的生活非常開心,可是要是哪天我先死了,我也會擔心胖胖;如果胖胖先死,我又不想面對那種痛苦。所以可以的話,還是兩個人一起死掉是最好的吧(類問題發言